“黨的‘九大’選舉結束了,我們這些工農基層干部能當選為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這是我們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啊!特別是,毛主席還同我握了手。我的心跳得厲害,想的很多很多。我想,是光輝的毛澤東思想指引我迎著大風大浪往前闖,使我從原來不懂得革命和建設的普通農村姑娘,成長為帶領干部和群眾改變家鄉貧困落后面貌的帶頭人。要不是毛主席和共產黨,我這個舊社會壓在最底層的黃毛丫頭,哪能有今天?”
1969年4月24日下午,在黨的“九大”上,毛澤東主席親切接見呂玉蘭,說:“你就是呂玉蘭,你的名字我記下了。”(中紅網紅色圖庫)
在黨的九大上,呂玉蘭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中共“九大”紀錄片截圖)
在1969年4月召開的黨的“九大”上,毛澤東主席在主持大會。位于主席臺右側第四排頭戴白毛巾者為呂玉蘭,正在聚精會神地閱讀文件。(中紅網紅色圖庫)
在1969年4月召開的黨的九大上,位于主席臺的呂玉蘭(四排中載白頭巾者)在聚精會神地閱讀文件。(中紅網紅色圖庫)
1970年7月12日,中共中央修改憲法起草委員會成立。毛澤東(前排左一),周恩來(前排左三),董必武(前排左二)等中央領導接見了全體委員。工農兵代表倪志福(后排右一)、呂玉蘭(后排右二)參加了接見。(中紅網紅色圖庫)
1973年8月,毛澤東、周恩來在黨的“十大”主席臺上 。位于主席臺右側第三排頭載白毛巾者為呂玉蘭。(中紅網紅色圖庫)
【中紅網北京2019年7月1日電(江山)】我的妻子呂玉蘭原本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姑娘,后來成長為新中國著名的女勞模和年輕的女省委書記,還先后擔任了三屆中央委員和兩屆全國人大常委。每當回憶她的成長過程,就會想起她的幸運:生活在偉大的毛主席和周總理這兩位偉人的時代,而且有幸得到了他們的親切接見和諄諄教誨。而玉蘭也極為尊重這兩位老革命家,堅決按照他們的指示去做,終于得以健康成長。
在困難中依靠毛主席教導指引方向
1960年,我國處在“三年困難時期”的第二年。當時,呂玉蘭所在的山東省聊城地區臨清縣(1964年底劃為河北省邢臺市臨西縣)東留善固大隊分為前后兩個大隊,玉蘭所在的是后留善固大隊。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不久的玉蘭,承受著無論是生產還是生活都存在很多困難的壓力。然而,新支部這時還面臨著幾個以綽號“老黑”為首的犯錯誤下臺干部的搗亂,這付擔子有千鈞重啊!
那年,黨中央發出由周恩來總理主持制定的《關于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在全國農村普遍開展了一場“整風整社”運動。后留善固“老黑”一伙以為有機可乘,就散布謠言,煽動群眾,趁玉蘭到縣里去參加全縣四級干部會的時候,把村北那片樹林全平了,接著牛也一頭一頭地死起來,不幾天竟一連死了7頭。同時找了一些私心重的人,又威嚇一些膽小的,串通了十幾個社員,通過向上級寫誣告信的辦法,告玉蘭的“黑狀”。卑鄙的是,他們乘大隊干部賈俊剛不在家,騙取了他的手章,竟冒名寫誣告信。
20多天的四級干部會終于結束了,玉蘭回到了村里。只見“老黑”一伙寫的大字報,黃的、綠的、白的,街上、樹上、電線桿上,從村里一直貼到10里外的下堡寺鎮上,甚至連玉蘭家的大門都糊上了。大字報上什么罵人的話、“上綱上線”的話,都寫上了。
對于這些,玉蘭也估計到了,但沒想到他們搞得規模這么大。然而,更叫她出乎意料的,是在整風會上。那天晚上會議一開始,玉蘭代表大隊黨支部,先把自己擔任支書以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一條一條地擺出來,懇切地希望大家幫助支部整風。參加會議的廣大黨員和群眾,看到她的態度這樣誠懇,都深受感動。
但是,“老黑”一伙還沒等玉蘭說完,就像一群惡狼,嗷嗷地亂叫起來:“這樣檢查不行!”“你要老實一點!”“你個小妮子頂啥用,俺寧保太子不保娘娘!”“呂玉蘭,你有什么了不起,你這個小妮子倒成精了!”“當東留善固的支書不向著東留善固,趁早下臺吧!”……喊聲、叫聲、敲桌子打板凳的聲音,亂成一團,簡直要把整個屋子抬起來。
這下子,許多共產黨員和群眾都激怒了,壓在心底的怒火頓時迸發出來。老黨員呂廷偉站起來氣憤地說:“整風是為了保衛三面紅旗,誰砍紅旗,誰舉紅旗,群眾知道!”婦女隊長孫秀芹氣得臉發黃,大聲說:“你們瞎說,你們捏造。你們這不是提意見,是胡鬧!”
這時,整風會已開到了半夜,門外刮起了大北風。剛剛宣布散會,突然會場上傳出了“不要走”的大聲招呼。立刻,要走的又站住了,剛站起來的也坐了下來。“老黑”一伙也愣住了:“這時還有誰在招呼人?”原來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要整倒的玉蘭。此刻,她正理直氣壯地站在那里,大聲地對大伙兒說:“大家不要走,俺們還要安排明天的生產。整風要整出干勁來,干勁要用在生產上。明天開展隊與隊的積肥競賽,干部要帶頭!”“老黑”他們一晚上的瘋狂怪叫,都被玉蘭“整風要整出干勁來”的豪言壯語壓了下去。
玉蘭回到家里,心情一時平靜不下來。她點上油燈,習慣地打開毛主席著作,學習起來。每當工作中出現問題的時候,都是毛主席的親切教導,給她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使她不動搖、不畏縮。如今,她又在毛主席著作中吸取力量,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了。
當她讀到毛主席說的“什么叫問題?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這句話時,感到格外親切。她反復琢磨著每句話的深刻意義,不禁浮想聯翩:“毛主席,您說得多好啊!在俺前進的道路上,遇到的這一個個問題,哪一個不是矛盾和斗爭啊!您這不是沖俺東留善固的情況說的嗎?這些年來,又同自然災害斗,又同壞人壞事斗,按倒葫蘆起來瓢,一個矛盾接一個矛盾,一場斗爭接一場斗爭,從來沒有平靜過。今晚,他們造謠誣蔑、瘋狂反撲,其實反對的不是俺一個人,而是一場奪權斗爭。俺是共產黨員,就應當不怕矛盾,心里沒病死不了人。俺一定要站穩立場,經得住這場斗爭的考驗,堅決同他們斗到底!”
這時,院子里突然響起一串腳步聲。玉蘭開門一看,是老貧農、老黨員呂延偉、呂世周、孫振祥、楊宗興等六七個人,手里拿著棍子。原來散會后,他們不放心,生怕心黑手毒的“老黑”一伙謀害玉蘭,就不約而同地來到玉蘭家,決心保護玉蘭。
玉蘭望著這一張張親切的面孔,聽著大伙兒一句句安慰她的話語,一股暖流頓時從心底涌遍全身,只覺得背后有了強大的靠山。玉蘭堅定地對大家說:“俺不難過,一滴眼淚也不掉!劉胡蘭在敵人鍘刀下,英勇不屈,俺這點委屈和壓力算得了什么!月亮明,做賊的還反對呢!有黨和毛主席給咱們做主,他們翻不了天。你們放心,都回去睡吧!”
“玉蘭說得對!月亮明,做賊的還反對呢!”呂延偉接著玉蘭的話茬說,“咱們都放心吧,玉蘭心里有數著呢!”
玉蘭送走了大家,回到屋里,又拿起毛主席的著作讀起來,越讀越興奮。直到天亮了,她才趴在小桌子上,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天剛蒙蒙亮,生產隊的清脆鐘聲,又響起來了。這鐘聲,是玉蘭敲響的。她走到各家各戶門前,還像以前那樣熱切地向大家打著招呼:“快起來吧!下地啦!”社員們聽到這響亮的鐘聲,這親切的喊聲,都紛紛走出大門,簇擁玉蘭,大步走向田間。“老黑”這伙人,卻恨得咬牙切齒,罵道:“真他媽的邪門,越斗,她的干勁倒越大了!”
過了些日子,中共臨清縣委特意派了一個工作組,來村里進行調查。他們進村后,先找了大隊干部賈俊剛,了解一些干部和群眾寫信告狀的事。賈俊剛如實匯報:“俺當時沒在家,誣告信是‘老黑’他們寫的,手章是他們拿去蓋的,寫的什么,俺全不知道。”工作組召開了全體社員大會,當眾揭穿了“老黑”一伙陷害玉蘭、誣告黨支部的陰謀活動。工作組一條一條地把通過調查核實得來的材料,全部公布于眾。廣大干部群眾高興地說:“‘老黑’一伙這回耍的陰謀又破產了!”
1966年,呂玉蘭面對各地前來采訪的記者不斷提出的“你為什么甘愿做一個傻子?”“你為什么把革命當作終身大事?”“你為什么越干越歡?”等問題,認真總結了自己多年來讀毛澤東的書、聽毛主席的話、照毛主席指示辦事的體會,在有關同志的協助下,寫下了《十個為什么?》的文章,先是發表在《河北日報》上,被新華社轉發全國后,先后被《解放軍報》、《人民日報》和許多海內外報刊雜志轉載,一時被傳為佳話。
毛主席親切地握著玉蘭的手說:
“你的名字我記下了”
這是一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只見毛澤東主席站在主席臺上,寬大的右手向前遠伸,同玉蘭親切握手,慈祥的目光注視著這位頭裹白毛巾的農村姑娘;玉蘭的手緊緊同毛主席的手握在一起,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是在1969年4月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主席親切接見玉蘭的情景。
這年春天,玉蘭參加了中共“九大”,作為主席團成員,光榮地登上了人民大會堂的主席臺。在4月24日下午舉行的選舉中央委員、候補委員的閉幕式上,玉蘭幸運地被劃分到與毛主席同一個選區的第一票箱投票。
忽然,周總理的目光同玉蘭的目光相對而視,總理笑著向玉蘭招招手。玉蘭看到總理向她打招呼,趕忙走上前去,站在了毛主席、周總理的前面。總理向毛主席介紹說:“她是呂玉蘭,河北的代表。”
毛主席高興地站起來,親切地同玉蘭握手,說:“你就是河北的呂玉蘭?你的名字我記下了!”
玉蘭激動得熱淚盈眶,好像有許多話要向毛主席他老人家傾訴,但一下子又說不出來,只是使勁地點點頭。
就在這次大會上,年僅29歲的玉蘭,光榮地當選為中央委員。她后來在一篇文章中,記述了自己當時的心情:“黨的‘九大’選舉結束了,我們這些工農基層干部能當選為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這是我們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啊!特別是,毛主席還同我握了手。我的心跳得厲害,想的很多很多。我想,是光輝的毛澤東思想指引我迎著大風大浪往前闖,使我從原來不懂得革命和建設的普通農村姑娘,成長為帶領干部和群眾改變家鄉貧困落后面貌的帶頭人。要不是毛主席和共產黨,我這個舊社會壓在最底層的黃毛丫頭,哪能有今天?我還想,毛主席把這么重的擔子交給我,我能擔得起來嗎?大會結束了,我懷著戰士出征的心情,跨出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我默默地想著:敬愛的毛主席,請您老人家放心,您哺育成長的后一代,永遠聽您的話,為您老人家爭氣!”
“九大”期間,周總理向代表們轉達了毛主席對工農中央委員的指示:“要注意,要他們不要脫離群眾,不要脫產,又要工作。”這對玉蘭是個很大的教育。她后來在回憶自己貫徹落實毛主席這一指示的行動時,這樣寫道:“我在‘九大’后,滿懷領袖的殷切期望,帶著人民的重托,先后走上了縣和省的領導崗位。崗位變了,工作和會議也自然變得多了一些。但是,毛主席的教導,像警鐘一樣,時刻在我心底鳴響。我暗暗激勵自己,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指引我們走上了領導崗位,如果一旦脫離勞動,脫離群眾,脫離基層,就會辜負偉大領袖的殷切希望,就是變質的開始,甚至會成為騎在勞動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吸血鬼,變成貧下中農的革命對象。幾年來,我千方百計地擠時間深入基層,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春天鋤地,夏天割麥,總愿意和小伙子們爭個高低。我堅持同貧下中農在一塊地里干活,在一本賬上記工、參加分配。我深深體會到,身上有土氣,工作起來才有朝氣。帝國主義的預言家們,不是把‘和平演變’的希望,寄托在我們黨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嗎?我一定要認真學習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永遠和人民群眾心連心,永遠做毛主席希望的赤腳書記,以實際行動徹底粉碎那些資產階級老爺們的復辟美夢!”
是的,玉蘭對毛主席的感情,是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的:她這輩子學會的第一首歌是《東方紅》,后來就成為她終生最愛唱的一首歌;在玉蘭的筆記上,每本都抄錄著許多毛主席語錄,寫著自己的學習體會……
是的,正是在毛澤東思想的哺育下,玉蘭才得以健康成長。那是1955年,玉蘭響應黨和毛主席關于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號召,回鄉務農。1956年,玉蘭又是學習了毛主席的報告《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積極帶領本村農民走合作化道路,并擔任了合作社副社長。1958年,玉蘭又自費買了《毛澤東選集》,不斷從毛主席著作中吸取智慧和力量,認真按他老人家的教導去艱苦創業、奮斗不息。
玉蘭多次向我談到她好幾回夢見毛主席的情形,感情是那樣真摯:“每當俺在特別困難的時候,就會夢見毛主席。那是1956年初,俺當‘鐵球’合作社社長不久,由于社小、人少、底子薄,社里生產困難重重。有些人還到家里鬧退社,俺爹也老是說俺管事多。俺剛當一把手,真覺得難啊!那天晚上,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想到了毛主席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想到了毛主席號召農民走集體化道路。不知什么時候,俺就睡著了,夢見了毛主席:毛主席在縣委書記張鏡湖的陪同下,來到了俺們村。俺趕忙跑上去迎接,喊了聲:‘毛主席!’就醒了。”
玉蘭夢寐以求見毛主席的夙愿,終于實現了。那是1966年國慶節,她第一次見到毛主席。后來,在參加黨的“九大”、九屆二中全會、中央憲法起草委員會會議、黨的“十大”等場合,玉蘭又多次見過毛主席,先后有18次之多。她在筆記本上,對自己每一次見到敬愛的人民領袖,幾乎都記下了時間、地點、具體情景和自己的感受。
1976年9月9日,偉大領袖毛主席不幸因病逝世。玉蘭心中萬分悲痛,禁不住失聲痛哭。她在各種會議上回憶毛主席會見她的情景,起草有關回憶文章和詩歌。她寫的題為《紅太陽照耀我成長》的文章,題為《我永遠做毛主席的忠誠女兒》的詩歌,先后發表在中央和省級報刊上。
是的,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已經成為指引玉蘭不斷前進的最強大的精神力量。正如她在一篇文章中寫的:“毛主席啊,是您的光輝思想哺育我成長,您的革命路線為我們指引了勝利前進的方向!要不是毛主席的教導,我這個普通的農村青年,哪能有今天?敬愛的毛主席,我將永遠記住您的恩澤!”
周總理對玉蘭的殷切期望:
“臨西縣要三年實現東留善固化”
“為3年實現東留善固化而奮斗!”這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臨西縣喊得最響的一句口號。這既包含了敬愛的周總理對玉蘭和20萬臨西人民的親切關懷,又滲透了玉蘭和臨西人民為了實現周總理的囑托而付出的艱苦努力。
1972年11月23日夜,周總理在北京飯店接見了率領中國青年代表團剛從阿爾巴尼亞訪問歸來的玉蘭一行,提出了“爭取臨西縣3年實現東留善固化”的要求。
“晚上12點,總理來了,問到了大隊和縣里的情況。”玉蘭在筆記本上詳細追記這次難忘的接見,“當我匯報說大隊今年糧食畝產達到800斤、皮棉達到100斤時,總理講,那不錯,大隊過‘江’了,全縣也上500斤了吧?我匯報說只有260斤,總理不太滿意地說,才260斤?你們縣像你們大隊這樣水平的有多少村?我說,全縣有44個大隊是學大寨的點,糧食產量上了‘綱要’。總理又問,你到縣委有多長時間了?我回答說,到縣委快兩年了。總理又問,九屆二中全會后,讀了點書吧?我回答,參加了一次省委讀書班,縣委每月有4天的學習時間。總理問,你每年參加勞動多少天,我說勞動不夠多,總理說,去年有100天吧!總理又充滿期望地說,你到縣上工作,要爭取臨西縣3年實現東留善固化。總理看了看表,已經半夜一點多了,就說,你們都有晚上睡覺的習慣,那你們就休息吧!總理同我們整整談了1小時20分鐘。”
第二天上午,剛吃過早飯,鄧穎超大姐又親自給玉蘭打來電話,說總理還沒有跟她談完,委托大姐繼續談,10點鐘來北京飯店。有的同志建議說,鄧大姐這么大年紀了,還是由玉蘭上大姐家去匯報吧!玉蘭就給鄧大姐打電話,大姐馬上同意了。不一會兒,大姐派車把玉蘭接到了中南海西花廳。大姐又一次詳細地向玉蘭詢問了東留善固和臨西的基本情況,同她一起具體研究了臨西縣實現東留善固化需要的時間和措施,教育她要注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動群眾大上農業。她們從上午10點一直談到中午1點。臨別時,鄧大姐對玉蘭說:“今后多聯系,這次算掛上鉤了。”
這天晚上,在阿爾巴尼亞駐中國大使館舉行的阿國慶招待會上,周總理再次囑咐玉蘭,爭取臨西縣3年實現東留善固化。當總理到各桌祝酒,來到玉蘭面前時,同她碰杯,說:“玉蘭,3年!”
玉蘭說:“3年。”
總理又說:“3年,要東留善固化。”總理一邊說著,一邊兩眼殷切地望著玉蘭。玉蘭使勁地點了點頭,淚水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夜深了,玉蘭卻難以入睡。她有個習慣,就是每當遇到大事,都要反復思考。兩天來,總理和大姐接連3次接見,3次提出臨西縣3年實現東留善固化的要求,不僅給自己在縣上的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而且為臨西的大發展注入了精神動力。
但是,面對總理的重托,玉蘭又感到擔子沉重。從1955年任村里的合作社社長,到1971年任臨西縣委第一書記,她已經整整在村里干了16年,才把一個窮沙窩建成林茂糧豐的新農村。可見改變農村的落后面貌,是一件多么漫長而又艱巨的事情。如今,全縣3年就要實現東留善固化,時間是何等的緊迫,任務是何等的艱巨!更為令人擔憂的是,臨西是個新縣,幾乎沒有什么工業、商業、電力、交通和水利設施基礎,甚至連縣城都還沒有來得及規劃和建設,縣委和縣革委機關多年來還一直住在原縣拖拉機站的“機窩”里,真可以說是“一窮二白”。而且,這里又地處黑龍港流域,多是鹽堿地、沙土地、低洼地,連年遭受水旱災害,糧棉產量低而不穩。
遇到困難就低頭認輸,這不是玉蘭的性格。恰恰相反,在長期艱苦環境中得到磨煉的玉蘭,已經具備了這樣的精神風貌:困難越大斗志越勇,壓力越大動力越足。此時此刻,她不僅想到了種種困難和阻力,更想到了周總理提出的3年實現東留善固化這一指示的巨大號召力,想到了有各級黨組織的領導和支持,想到了20萬臨西人民迫切要求改變落后面貌的強烈愿望和蘊藏著的無窮力量……這時,玉蘭興奮地在筆記本上寫道:“只要我們緊緊依靠廣大干部和群眾共同奮斗,臨西縣3年實現東留善固化是有希望的!”
不久,臨西縣委和縣革委通過層層召開干部會、群眾大會,利用廣播、板報、文藝活動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和發動,使“為三年實現東留善固化而奮斗”這一口號迅速傳遍臨西大地,成為全縣20萬人民的行動指南。
所謂臨西縣3年實現東留善固化,就是要使東留善固的經驗在全縣各個鄉村普遍開花結果。那么,化什么?怎么化?玉蘭的回答是:“經驗學到根本上,勁頭使到點子上。”
盡快改變生產條件、促進農業大上,這是臨西3年實現東留善固化的基礎。玉蘭和她的同伴們緊緊抓住這個關鍵,做了一篇大文章。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在臨西尤其如此。這個縣地處華北平原南部、衛運河中段,屬黑龍港地區清涼江水系,還是宋代的黃河故道。長期歷史水系的變遷,使這里的土地大部沙化和鹽堿化,易旱易澇。就在玉蘭向縣上傳達總理指示后的第三和第四天,縣委常委會就如何加強全縣水利建設進行了專門研究。從1973年到1975年,臨西縣大學了3年的東留善固,也大干了3年的水利建設,通過挖渠引水、建站排澇和打井抗旱,基本上做到了澇能排、旱能澆。就拿打井來說,全縣組織了“百日機井會戰”。玉蘭還親自到衡水邀請打井隊,為臨西打深井。那幾年,這個縣共打成各種機井5000多眼,其中深井400多眼,全縣57萬畝耕地全部變成了水澆地。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對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具有重要意義的農家肥,當時沒有得到人們應有的重視,更利用得很不夠。從小在農村長大的玉蘭,深深懂得肥料對于農業增產增收的重要性。在她的大力倡導下,臨西打響了大積農家肥的戰斗。為了少燒秸稈,多搞秸稈還田,臨西各鄉村多次組織農民趕著毛驢,拉著小車,長途跋涉數百里,到西邊太行山區拉煤。當玉蘭了解到紫穗槐這種灌木能壓堿,條子能編筐,葉子又能積肥,可以說滿身都是寶時,幾次在大會小會上號召人們大種紫穗槐。一時間,鄉鄉村村都忙著插扦繁殖,有的村多達10萬墩以上,為農田積下了許多優質綠肥。為了廣積肥源、提高肥效,他們還先后搞了高溫積肥、沼氣漚肥、腐殖酸肥,真是“什么法都試了”。
為了把廣大干部和群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及時地引導到改善生產條件上來,臨西縣委、縣革委還幫助各社、隊制定了長遠規劃和短期安排,然后組織戰役,一仗一仗地打,使農業“八字憲法”——土、肥、水、種、密、保、管、工,一個字一個字地得到落實。
數字是枯燥的,但往往能說明問題。這里,我想引用一組摘自《臨西縣國民經濟統計資料》上的數字,可從一個側面來說明臨西縣這3年的變化;1975年同1972年相比,糧食總產增長了百分之二十九,棉花總產增長了百分之十七,油料總產增長了百分之三十六,林地面積增長了百分之五十,四旁植樹增長了百分之九十,果品產量增長了百分之二百二十三;農業總產值從8862萬元增長到1.1億元,增長了百分之二十五;農村經濟總收入從1045萬元增長到2169萬元,增長了百分之四十一;人均純收入從47元增長到57元,增長了百分之二十一。
與此同時,工業、交通運輸、郵電、電力、城鄉建設、政法、文教衛生等事業,也獲得了長足發展。周總理當年囑托玉蘭開展的臨西縣3年東留善固化活動,終于取得了勝利。一個新臨西,已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來源:中紅網)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