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提到了1951年上馬、1952年通水、1953年一期完工的引黃灌溉濟衛工程——“人民勝利渠”,經后來的進一步續建、擴建,人民勝利渠到1987年,總灌溉面積達88.5萬畝。受益范圍涉及武陟、獲嘉、新鄉、原陽、延津、衛輝和新鄉市郊區。
1952年10月31日,毛主席視察人民勝利渠工程渠首閘,親手搖開了引黃灌溉大閘。看著黃河水流進水渠,毛主席非常高興,他說,“變害為利,這是最好的辦法。”毛主席還提出了自己的設想,“沿黃河一線,如果每個縣都能建一座引黃河水的大閘就好了”。
毛主席的這一設想很快得到了落實,大批的引黃灌溉工程在河南、山東建成,極大地增加了兩岸的農田灌溉面積,為新中國的糧食增產發揮了巨大作用。
但實事求是地講,并不是所有的引黃灌溉工程都取得了成功。相比大名鼎鼎的第一個引黃灌溉工程“人民勝利渠”,大躍進時期上馬的引黃灌溉濟津工程——共產主義渠就因為存在技術設計缺陷的前提下盲目上馬,而沒有達到預期目的。
為了感謝、感謝人民勝利渠對子孫后代帶來的福祉,當地群眾后來在毛主席視察人民勝利渠的地方自發地建起了紀念址,還敬立了毛主席雕像,而共產主義渠的渠首就在毛主席雕像背后不遠的地方。
共產主義渠于1958年開挖,以冀、魯、豫三省人民發揚共產主義精神共同開挖而得名,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就完成了修建。為了修共產主義渠,安陽專區下轄的幾個縣都動員成立了工作隊,每個縣負責修一段,僅浚縣就有萬余名群眾踴躍參與。
當時的設想甚至是要把黃河水通過共產主義渠引入衛河,緩解天津人民缺水的困難,因而共產主義渠二期工程剛開工的時候,天津方面還曾派過一個慰問團來問候修渠的工人。
大躍進時期毛主席力糾“五風”,而河南就是“五風”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官僚主義、瞎指揮、高指標”坑害了這項冀、魯、豫三省人民共同參與的引水工程。1962年,共產主義渠修好后的第三年,由于技術上的原因,共產主義渠停止引黃。
官僚主義的危害筆者深有體會。
1975年農業學大寨,筆者家鄉豫南某縣動員全縣群眾修建了一條引水灌溉的人工河,筆者的父母都參與了這些人工河的修建。這條人工河不僅徹底解決了縣城人民的吃水問題,還解決了沿線多個鄉鎮的農田灌溉問題,灌溉功能持續發揮到了世紀初。然而,分田單干以后,這條人工河的引水灌溉系統因為疏于管理逐漸走向報廢。首先是毛細渠在分田過程不斷被侵占、截斷;繼而在農村建房、修路過程中,支渠也不斷被侵占、截斷,昔日的提灌站早已人去屋空。這讓幾十米寬的人工河成了孤零零的“光桿司令”,兩岸農民如今主要靠自然降水以及抽取地下水種植水稻。
90年代,我們縣城關鎮“發工資”給當地農民來重新修建引水支渠,想恢復城關鎮周邊幾個村子的引水灌溉,重新發揮人工渠的作用。然而這卻是一項腐敗政績工程,最后因為“高程”的問題,支渠渠首的水根本送不到渠尾。最終,這條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新修的支渠也就完全浪費了,前些年在縣城開發過程中徹底被推平。
然而在毛澤東時代,“浪費”可是意味著對人民犯罪。共產主義渠雖然停止了引黃,卻并沒有荒廢,而是充分地“變廢為寶”,成為了一條防洪排澇河道,水量豐沛時亦可引沿線河流灌溉。
共產主義渠上承武陟、獲嘉的澇水,至新鄉縣西永康大沙河匯入,此外還有原衛河支流石門河、黃水河、百泉河、十里河、香泉河、滄河、思德河、淇河等相繼注入。境內流域面積2900.8平方公里,經過不斷加固,防洪標準不斷提高,至70年代已經可以保證洪水流量1500秒立米。1970年,共產主義渠曾拒洪1700秒立米,保證了周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與毛澤東時代修建的很多水渠命運相似的是,共產主義渠在80年代分田單干以后也變成了沒人管的“孤兒”,逐漸被遺棄和荒廢,成了一條污染嚴重的臭水溝。
沿途河堤多處破損,河道垃圾成堆、淤積嚴重、還被村民栽上了樹,穿堤及跨河建筑物老化失修,甚至出現違規建筑侵占河道的現象。
2015年,據當地媒體報道:
“如今的共產主義渠是浚縣境內重要的防洪排澇渠道,其排澇能力170立方米/秒,泄洪能力400立方米/秒。經過不斷加固、清障,到上世紀90年代末,共產主義渠的防洪標準已達十年一遇。”
相比70年代1500立方米/秒的行洪量,這90年代末“加固、清障”之后的“400立方米/秒”,反映了怎樣的事實?而從90年代的“十年一遇”到2015年的不到“三年一遇”,又反映了怎樣的事實?
2018年12月28日,衛河共產主義渠治理工程開工建設,又一次在渠道內清理淤土,加固堤岸。
治理工程總投資15.91億元,設計工期2年,據報道,“項目完成后,衛河、共渠鶴壁段防洪除澇標準提高到20年一遇,聯合滯洪區運用共同達到50年一遇”。
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令人揪心的是,此次河南北部的強降雨,已經導致共產主義渠洪水漫溢進入衛河,而衛河已出現多處決堤:
彭村為決口處,上圖西北側筆直的河流就是共產主義渠。
為了保衛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人民子弟兵已經連夜奮戰在河堤決口阻擊洪水的第一線:
此刻,我們唯有默默地“祈福”,并向這些可愛的人民子弟兵表達深深的敬意。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全球環境造成的不可挽回的破壞,地球變暖,這次河南的這場千年一遇的強降水只是一次預演,極端惡劣的天氣在未來相當長時間里恐怕仍將重返,出人意料地出現在另一個內陸地區。
毛澤東時代的抗美援朝和“兩彈一星”為人民共和國奠定了數十年的和平建設環境,然而,有遠見的人們常說“忘戰必危”;
而毛澤東時代的大規模水利建設亦為人民共和國抵御了數十年的旱澇災害。那些詆毀毛澤東時代水利建設功績的人,良心不會疼嗎?那些多年來荒廢毛澤東時代水利工程的做法,難道不就是典型的“忘戰必危”?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重要的是,我們能從這次天災中汲取教訓,重拾毛澤東時代大興水利、造福人民的偉大事業,重拾群眾路線與群防群控,如此才能更有效地去抵御一切洪澇災害。
作者:秦明 來源:子夜吶喊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