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1日-星期一
毛澤東雖然取得了非常偉大的成就,但用今天的話說,根本就算不上“官運亨通”,反倒很有些“歷經苦難,癡心不改”的意味。從井岡山到遵義會議,毛澤東一直是孤獨的“少數派”,既要進行艱苦卓絕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又要承受著被“蘇聯回來的那些人”所把持的“中央”的批評和指責,甚至還多次遭受最嚴厲的處分。于是,中國革命史上便出現這樣一種怪現象:每當革命處于低潮時,毛澤東就會“不聽招呼”,自主探索,而當毛澤東的探索取得一定成果后,“中央”便會出面干涉,對毛澤東進行打壓和批判,進而導致革命遭受挫折,于是把毛澤東重新“請”出來……周而復始,這就有了毛澤東在遵義會議前的“四起四落”。對此,毛澤東自己也曾總結過:“三次左傾路線時期,給我的各種處分、打擊,包括開除黨籍、開除政治局候補委員,趕出紅軍等……有二十次”。
1923年6月,毛澤東在黨的“三大”上不僅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還被選進相當于政治局常委的中央局,與陳獨秀一起負責中央的日常工作,從而第一次進入了中央的領導核心。但在1925年1月的中共“四大”上,由于會議的主題是掀起工人運動的高潮,而毛澤東所擅長的是農民運動,再加上他生病未出席會議,所以,毛澤東連中央委員都沒選上。這是毛澤東的第一次起落。
1927年,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讓飽受陳獨秀右傾退讓政策之苦的與會人員為之一振,便推舉毛澤東擔任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回湖南組織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但起義過程中,毛澤東根據實際情況,果斷放棄了中央攻打長沙的“既定方針”,率領部隊上了井岡山。這本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但當時卻不僅無人喝彩,反而被瞿秋白主持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撤銷了毛澤東的政治局候補委員職務。更為“搞笑”的是,1928年3月,湘南特委軍事部部長周魯作為特派員來到井岡山后,不僅指責毛澤東“右傾逃跑”,“工作太右,燒殺太少”,而且還把對毛澤東的處分傳達為“開除黨籍”。這樣,毛澤東便沒法再擔任前委書記和黨代表職務了,只好“屈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這是毛澤東遭受到的第一次嚴重的打擊,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二次起落。
1929年初,毛澤東率領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開辟了贛南、閩西根據地后,在“黨與軍隊的關系”,即黨是否應該保證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等問題上和其它人發生了激烈爭論,受到“多數人”的反對,因而在紅四軍第七次黨代會上落選了前委書記,并受到了“黨內嚴重警告”處分,被迫離開了自己一手創建的紅四軍領導崗位,到蛟洋做調查研究去了。上級任命的職務,被基層組織選落,這在中共黨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毛澤東離開了,紅軍就打敗仗了。在“出擊閩中,冒進東江”時,紅軍不僅損失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僅僅梅縣一仗便損兵千余,剛剛建立起的新根據地遭到重創。為了總結經驗,統一認識,紅四軍又召開了第八次黨代會。可會議卻在“無組織狀態下開了三天”仍然“毫無結果”,最后竟以“不來參會是不尊重前委,是無組織觀念的表現”為由,又給了毛澤東一個黨內“警告”處分,然后通過了一個再次批評毛澤東的決議便草草結束。
有意思的是,莫斯科派來的人對毛澤東不待見,可莫斯科卻給毛澤東很高的評價。紅四軍“八大”后,毛澤東因惡性瘧疾曾被醫生宣告“不治”,但這個情況傳到共產國際時卻變成了“毛澤東已病逝”。為此,共產國際還發了“訃告”,稱毛澤東為“中國共產黨的奠基者,中國游擊隊的創立者和中國紅軍的締造者”,用這樣的方式對毛澤東的探索給予了肯定。
直到陳毅從上海帶回了中央肯定和支持毛澤東正確主張的“九月來信”,后,毛澤東又才在1929年12月的紅四軍“九大”上“官復原職”,重新當選為前委書記。
毛澤東的第四次起落,是王明左傾路線對他的排擠、打壓,也是所受打擊最大的一次。根據以往經驗,根據地形勢一好轉,中央的特派員就要來了。可這次中央不派特派員來了,而是直接派項英到蘇區成立了蘇區中央局,并用以項英為主席的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取代了以毛澤東為書記的總前委和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僅僅給毛澤東保留了一個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正職??身椨⒆チ藱鄥s不辦事,為了“利用”毛澤東的“才能”,就“因人設崗”,在中革軍委內設了一個總政治部,讓毛澤東以總政治部主任的身份指揮部隊反“第二次圍剿”。畢竟體制不順,不能適應戰爭需要,于是,打了三戰之后,又成立了以毛澤東為書記的紅一方面軍臨時總前委,再加上此時白區的黨中央正在反對羅章龍的“分裂主義”,無暇對蘇區工作進行“指導”,而項英的蘇區中央局又宣布“不隨軍行動”,這樣,毛澤東才得以“放手”指揮紅軍先后取得了第二次、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通過這三次反“圍剿”,不僅紅軍“十六字訣”的作戰原則更加完善,而且毛澤東“以農村為中心”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戰略構想也基本成熟,同時,中央蘇區也擴展到30多個縣境,并連成了片。蘇區由此進入全盛時期。
蔣介石在蘇區的“圍剿”連連失敗,而在白區的“圍剿”卻是節節勝利,臨時中央在上海難以立足了。在這最艱難的時刻,王明到蘇聯當駐共產國際代表去了,臨行前指定的中央負總責人博古也來到了中央蘇區。可形勢至此,博古仍不知反思,仍以“御駕親臨”姿態,對給自己和中央提供了落腳之地的毛澤東橫加指責。僅僅半個月后,就在蘇區全面推行“城市中心論”和“進攻路線”那一套,否定了毛澤東的戰略戰術??纱藭r,經過三次“反圍剿”,毛澤東的理念已經被蘇區干部戰士所接受,所以,沒有多少人買博古的賬,而共產國際也對毛澤東頗為認可,曾致電中央,“對毛澤東必須釆取盡量忍讓的態度和運用同志式的影響,使他完全有可能在黨中央或中央局領導下做負責工作”。這種情況下,博古無法公開反對毛澤東,便拿忠實執行毛澤東路線的人“開刀”,搞了個聲勢浩大的“反羅明路線”行動,以福建省委書記羅明為突破口,殘酷斗爭、無情打擊了一批“不聽話”的干部。對此,博古本人在延安整風期間也坦陳:“蘇區反對羅明路線,實際是反對毛主席在蘇區的正確路線和作風,這個斗爭擴大到整個中央蘇區和周圍的各個蘇區,有福建的羅明路線,江西的羅明路線,閩贛的羅明路線,湘贛的羅明路線等等。這時的情形可以說:教條有功,欽差彈冠相慶;正確有罪,右傾遍于國中”。
直到自稱會打仗的德國人李德受共產國際派譴來到了蘇區,博古們的腰桿子才硬了起來。他們完全否定毛澤東的“積極防御戰略”,在“第五次反圍剿中”釆取消極防御方針,既不敢突破封鎖到外線作戰,也不敢誘敵深入待機殲敵。而是與敵人打起了堡壘戰、消耗戰,幻想“御敵于國門之外”,結果,讓毛澤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喪失殆盡……經過湘江戰役,八萬紅軍一戰損失五萬,瀕臨絕境后,中國共產黨人才再次覺醒,才認識到毛澤東的英明,也才有了遵義會議……
自中央局開展反“羅明路線”開始,到遵義會議,整整二年,毛澤東的處境十分艱難,他一方面一直遭受到無盡的批判。凡是他主張的都是錯的,都要批判。另一方面又受到變本加厲的排擠,最終只保留了政府主席一個虛職,被徹底“邊緣化”了。要么沒有人通知參加高級別的會議,要么參加了會議所談的意見沒有人愿意聽,更沒有支持者。就連親朋也被株連,妻子賀子珍由管文件改當收發,弟弟毛澤覃受到批判并被撤職;“大舅哥”賀敏學被免去紅二十四師代理師長的職務;妻妹賀怡被撤銷瑞金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的職務,并遭到批判……可盡管如此,毛澤東還是有“市場”。為了徹底的清除毛澤東這個貫徹“正確路線”的“障礙”,博古們甚至向共產國際建議,要送毛澤東到蘇聯養病,以把毛澤東趕出中國。更有甚者,博古們居然曾考慮不要毛澤東參加長征,要把他留在蘇區打游擊,企圖“借刀殺人”。毛澤東曾經這樣描述這段異常艱難的時期:“他們把我這個木菩薩浸到糞坑里,再拿出來,搞得臭得很。那時候,不但一個人也不上門,連一個鬼也不上門。還好,我的腦袋沒有被砍掉”。
這個時期,中央的負責人雖有不同,批評的方式也各有差異,但都批評毛澤東的主張,都否定毛澤東建黨建軍建根據地的思想,其帶來的后果也是驚人的一致,都是紅軍作戰的失敗??芍^是:批判一次,失敗一次;反復的批判,反復的失敗;徹底的批判,就徹底的失敗;直到覺醒。對此,陳毅曾經這樣說過:“從一個極小的局勢經過毛主席的領導把局面擴大,可是中間遇著障礙,由于部分同志的錯誤又把一個擴大的局勢弄壞,又要由毛主席以極大的堅忍和明智,把這一弄壞的局勢根本挽救過來”。
但是,正因為面對逆境,毛澤東才顯示出自己的卓爾不凡。他利用被“架空”后有更多自由時間的機會,廣泛涉獵,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獲。不是有人“瞧不起”毛澤東沒有喝過“洋墨水”,缺乏所謂“系統的馬克思”主義嗎?毛澤東就利用這段時間翻閱了大量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奠定了自己馬列主義的理論功底。他自己曾說過,“后來寫成的《矛盾論》、《實踐論》,就是在這兩年讀馬列著作中形成的。”
與此同時,毛澤東還利用這段時間作了大量的農村調查研究,寫出了兩篇很有價值的調查報告《長岡鄉調查》和《才溪鄉調查》,對加深對農村階級關系的認識,正確制定農村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九五六年八大預備會議上,毛澤東總結自己從挫折中得到的收獲時說:"我這個人也可以作為一個例子。對我最有益處的,就是封我為'狹隘經驗論'。""對于那些冤枉和委屈,對于那些不適當的處罰和錯誤的處置(如被打成'機會主義' ,撤消職務,調離職務等等)可以有兩種態度。一種態度是從此消極,很氣憤,不滿意;另一種態度是把它看作一種有益的教育,當作一種鍛煉。"
在中央蘇區時期與毛澤東一道工作過的李維漢,目睹了當時毛澤東所受到的種種不公正待遇,對毛澤東直面挫折,走出逆境,成為全黨公認的領袖的原因做過這樣的總結:“他堅持三條:一是少數服從多數;二是不消極;三是爭取在黨許可的條件下做些工作。那時王明路線的主要負責人整人整得很厲害,不是把你拉下領導職務就算了,還批得很厲害。毛澤東在受打擊的情況下,仍能維護黨的統一,堅持正確的路線和主張。”這三條,是毛澤東正確對待不公正待遇思想的集中概括和體現,也是他能夠在人生逆境中愈挫愈奮,最終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作者:纖筆如椽 ;來源:纖筆如椽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