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基辛格是美國的前國務卿、世界上最著名的外交家和國際問題專家,國際上很少有人能與之比肩的“中國通”,無疑是美國資本主義的忠誠衛道士,其對抗美援朝論述也不可能不深刻打上美帝國的種種烙印。 但應當承認,他對抗美援朝的論述,確還比較合乎實際,比較公正,不失公允,甚至有的還似是眼光獨到,入木三分。兩相比對,我國的西化精英卻對抗美援朝瓢潑污泥濁水,凸現這些人用馬克思的話說,是多么“可鄙、可恨和可惡”! 抗美援朝是在毛主席領導下一場打敗“兩個八國聯軍”(16國聯合國軍)的近代百年雪恥之戰,是一場以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憑著劣勢裝備,戰勝用核武器等優勢裝備武裝的美國“野心狼”的正義之戰,是新中國在世界上真正“站起來了”的關鍵之戰。 這場戰爭打出了我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打得不可一世的美帝國此后幾十年里再也不敢在我周邊,乃至世界上隨意發動戰爭,“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為我國爭得了幾十年和平建設的寶貴時間。 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永遠值得大書特書,永遠值得大慶特慶! 然而,改開后,我國的西化精英為著把毛澤東“炸得粉碎”,也就極力否定抗美援朝,說什么:毛澤東罔顧“中國已飽經戰爭,百姓渴望休養生息”,“開國后就不懂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不是毛澤東好斗好戰,臺灣或已統一”,中美兩國也“不會對峙20幾年”,甚至叫嚷,“毛澤東的最大罪惡不是‘文革’,而是抗美援朝”等等。否定抗美援朝,無所不用其極。 毛主席可能預料抗美援朝會遭到這些指責、詆毀,早就作了明確的回答。 1950年10月27日上午,毛主席邀請正在北京的王季范和周世釗到中南海作客,一開始談及宗教和哲學關系問題,周世釗不由得發問:主席今天為什么有這樣的閑情來談宗教和哲學的問題,朝鮮局勢不是很緊張嗎?毛主席由此深刻闡明了抗美援朝的極端必要性和重要性。 他是這樣說的: 朝鮮局勢日趨緊張,這段時間為了討論這個問題,有很多天是睡不著覺的。但是,今天我們可以高枕而臥了,因為我們的志愿軍已經出國了。 “我們急切須要和平建設,如果要我寫出和平建設的理由,可以寫出百條千條,但是,百條千條的理由不能擋住六個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 現在美國的侵略矛頭直指我國的東北,假如他真的把朝鮮搞垮了,縱不過鴨綠江,我們的東北也時常在它的威脅下過日子,要進行和平建設也有困難。 所以,我們對朝鮮問題,如果置之不理,美國必然得寸進尺,走日本侵略中國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更兇。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們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們頭上,從臺灣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腰上,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腳上。 天下有變,它就從三方面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不許它的如意算盤得逞。‘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我是不打無把握之仗的。這次派志愿軍出國,我們中央一些同志經過周詳的考慮研究,制定了持久戰的戰略,勝利是有把握的。 (《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1卷,第230頁) 毛主席說得多好:中國“急切須要和平建設”,理由我可以寫出百條千條,只是百條千條擋不住抗美援朝一條;“美國走日本侵略中國的老路,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們身上”;‘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難道幾十年的社會實踐不是充分證明,毛主席的這些論述是否定不了的客觀真理。但我國的西化精英抱定的宗旨就是要把毛澤東“炸得粉碎”,當然不能承認這些真理。這就是他們的邏輯使然。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在這里,就很必要讀一讀基辛格的專著《論中國》中有關抗美援朝的論述,發人深思。他的論述倒是從美國方面,既有力地佐證了毛主席關于抗美援朝的深刻論斷,又狠狠地打臉了我國的西化精英。 基辛格說: “毛澤東在奪取全國勝利的前夕,宣布他對國際事務的基本態度。他在新成立的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用下面的話結束了中國對當時的國際秩序的態度: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但是,“對于1949年的新中國來說,在世界上站起來談何容易。當時它貧窮落后,國力軍力薄弱,它的意愿和思想還難以令世界上比它富貴得多,尤其那些科學技術比它先進得多的國家所接受。當中國初登世界舞臺的時候,美國是主要的核大國(蘇聯剛剛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第91—92頁) 毛澤東建國后,對于自古以來屬于中國的領土,“奉行政治準則——寸土不讓,而且總的說來取得了成功。”他“不懼和比自己強大的國家交手”,“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最捉摸不透毛澤東的中國的戰略動機”。“冷戰頭30年間北京大部分軍事行動令人置信的,甚至表現得令人匪夷所思”,“也讓對手們時局失算、手足無措”。 他說: “當共產黨1949年奪取政權時,西藏、新疆、內蒙古的一些地方,還有與緬甸接壤的地區還沒有解放。蘇聯在東北保持著勢力范圍,包括在戰略要地旅順港駐著占領軍和艦隊。毛澤東對于自古以來屬于中國的領土——臺灣、西藏、新疆、內蒙古、喜馬拉雅山脈的邊界地區和北方地區——奉行國內的政治準則——寸土不讓,而且總的來說取得了成功。(第92—93頁) 基辛格盛贊毛主席的軍事戰略高明無比,“為常人所不及”。 他說: 毛澤東的戰略繼承了中國的優秀傳統。“正是這些最傳統的方面,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最捉摸不透毛澤東的中國的戰略動機。從西方戰略分析的角度來看,冷戰頭30年間北京大部分軍事行動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甚至表現得令人匪夷所思。 不懼和比自己強大的國家交手,在朝鮮半島,在喜馬拉雅山人煙稀少的山區,在烏蘇里江畔的凍土地帶——新中國在軍事上所采取的對抗以及所呈現的態勢現狀,使得幾乎所有的外國觀察家都深感意外、大惑不解,也讓對手們時局失算、手足無措。令外部世界驚詫的是,任何國家或集團,無論屬于哪個意識形態陣營,只要中國政府意識到它在中國周邊布下了太多的‘棋子’,毛澤東就要沖破包圍圈。"(第95—96頁) 這里,所謂“在朝鮮半島”就是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戰爭,交戰雙方極不對稱。1950年,美國鋼產量8772萬噸,工農業總產值2800億美元。而當時中國的鋼產量只有60萬噸,工農業只有199億美元。美軍挾二戰大勝之余威,擁有包括原子彈在內的現代化武器裝備,而中國“剛打完內戰,喘息未定,主要靠繳獲國民黨的武器來裝備自己的人民解放軍”,和一支在核武器撐腰的現代化“十六國聯合國軍”作戰。 “毛澤東的軍事戰略確為常人所不及!”(第124-125頁) 基辛格坦承,美國和聯合國原本就是要“以武力統一全朝鮮”,斷定“中國沒有能力出兵和美國對陣”,“以為北京會接受美軍進入這個過去入侵中國的必經之地”。這是美國的如意算盤。 他說: “朝鮮戰爭剛爆發時,美國沒有關于朝鮮的軍事計劃。美國宣布參戰是為了抵抗‘侵略’”。“1950年9月,麥克阿瑟在仁川取得驚人的勝利……仁川登陸后,杜魯門政府決定繼續其軍事行動直到統一全朝鮮。他以為北京會接受美軍進入這個過去入侵中國的必經之地。進入北朝鮮領土繼續作戰的決定在10月7日聯合國大會決議正式授權,……這項聯大決議授權‘采取一切有組織的行動’,‘以在朝鮮這一主權國家建立一個統一的民主政府’。當時聯大認為中國沒有能力出兵和美國對陣。”(第123頁) 然而,美國和聯合國“這樣的觀點與北京對國際事務的看法南轅北轍。美國剛一開始對臺灣海峽行進干預,毛澤東就把第七艦隊的部署定性為對亞洲的‘侵略’。中國和美國彼此戰略意圖的誤讀使沖突一觸即發。美國試圖迫使中國接受它的國際秩序,即國際秩序需要以聯合國這種的國際組織為基礎,沒有別的選擇。而毛澤東一開始就無意接受一個中國沒有參與設計的國際秩序…… 中國絕不可能默許美軍揮師朝鮮邊境,因為朝鮮是歷史上入侵中國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日本就是以朝鮮為根據地占領滿州,侵略中國北方的。況且美國出兵朝鮮在戰略上還意味著中國在臺灣海峽和朝鮮兩面受敵,所以中國就不會袖手旁觀”。(第123—124頁) “任何研究軍事的人都不會想到,剛打完內戰,喘息未定,主要靠繳獲國民黨的武器來裝備自己的人民解放軍和一支在核武器撐腰的現代化軍隊作戰”。(第124-125頁) 那么,中國和16國“聯合國軍”三年“撕殺”結果又如何呢? 這就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硬是奇跡般地把以美國為頭的、氣勢洶洶的16國“聯合國軍”,從接近鴨綠江邊,趕回“三八線”以南,逼得美帝國主義第一次在沒能取得戰爭勝利的情勢下簽訂停戰協定,使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嘗到了戰爭失敗的苦果。 基辛格說: “這就是美國第一次參戰的落得的結果。美國無法調和政治和軍事目標,這也許會使其他有意向美國挑戰的亞洲國家相信,美國國內難以接受沒有明確軍事結果的戰爭——10年后在越南旋渦中,這個難題再次尖銳地出現。也不能說中國完全如愿以償,至少在通常軍事意義上是這樣。毛澤東沒能像中國的宣傳機器起初宣稱的那樣,把朝鮮半島從‘美帝國主義’的魔掌下解放出來。但是他決定參戰是為了更大、更抽象,甚至可以說是浪漫的目的:使‘新中國’經受戰火考驗,徹底顛覆中國一貫的軟弱和被動的形象;向西方(一定程度上也向蘇聯)證明中國是天下一支不可忽視的軍事力量,為了保衛國家它將不惜使用武力;確立中國在亞洲共產主義運動中的主導地位。 毛澤東新思想的主要貢獻不僅在于它的戰略思想,更在于藐視世界強權,敢于走自己的路的堅強意志。從這個廣泛的意義上說,朝鮮戰爭對中國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確立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軍事強國和亞洲革命的中心地位。它還建立了中國作為一個令人敬畏的對手的軍事威信,在以后的幾十年中,這一威信始終不墜。對中國在朝鮮戰爭中的記憶成了后來美國對越南戰略的一個重要制約。”(第138-139頁) 更令基辛格感到驚訝的是,毛主席即使面對美國的核訛詐,也處之泰然,若無其事。 他說: 早在抗美援朝初期,杜魯門就曾公開對中國“核訛詐”,“毛澤東表現出泰然自若”。 “毛澤東的應對辦法是人民戰爭。他宣布不懼核威脅,公開表示不怕犧牲,說它會保證共產主義勝利能夠更快到來。毛澤東關于核戰爭的言論是否出于真心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他顯然成功地使世界各國相信他并非虛張聲勢——經受住了對他聲譽的最終考驗(當然中國不完全是‘空城’,它最終發展了自己的核武器,盡管其規模比蘇聯或美國小多了)”。(第93-94頁) 總上可知,基辛格坦承,美國在中國出兵之前,就已“對臺灣海峽進行干預”,派第七艦隊侵占臺灣;杜魯門政府的戰略目的,就是要以武力推翻朝鮮民主共和國,在朝鮮半島“建立一個統一的民主政府”;美國政府斷定毛主席剛打完內戰,“沒有能力出兵和美國對陣”,只能呑下“美軍進入這個過去入侵中國的必經之地”的苦果。 然而,毛主席建國后對于自古以來屬于中國的領土,奉行的政治準則卻是“寸土不讓”,“中國絕不可能默許美軍揮師朝鮮邊境”,侵略臺灣,為此“不懼和比自己強大的國家交手”,敢于以劣勢裝備解放軍同現代化武裝的16國“聯合國軍”交手。 而結果,竟把“聯合國軍”趕出“三八線”,“這就是美國第一次參戰的落得的結果”。“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朝鮮戰爭對中國而言,確立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軍事強國和亞洲革命的中心地位。它還建立了中國作為一個令人敬畏的對手的軍事威信,在以后的幾十年中,這一威信始終不墜。對中國在朝鮮戰爭中的記憶成了后來美國對越南戰略的一個重要制約。” 基辛格是美國的前國務卿、世界上最著名的外交家和國際問題專家,國際上很少有人能與之比肩的“中國通”,無疑是美國資本主義的忠誠衛道士,其對抗美援朝論述也不可能不深刻打上美帝國的種種烙印。但應當承認,他對抗美援朝的論述,確還比較合乎實際,比較公正,不失公允。 兩相比對,我國的西化精英卻對抗美援朝瓢潑污泥濁水,凸現這些人用馬克思的話說,是多么“可鄙、可恨和可惡”! (作者系湖南省委黨校教師;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編自“察網研究”)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