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發布《關于推進本市國有企業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若干意見(試行)》后,筆者就撰文對該《意見》提出了質疑:
一是違背“增量發展原則”。只字不提國務院國資委提出的“堅持在增量基礎上發展混合所有制的原則”,要求除國有獨資企業外,所有的國企都要出讓產權,一般競爭性領域國企可以完全出售,為大賣國企開綠燈。
二是主動放棄國資控股權。對競爭性領域一概不要求國資積極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反而公開鼓勵外資私資控股,破天荒提出“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三是用股權激勵當誘餌。鼓勵整體上市企業集團對經營者和技術管理骨干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拿全民所有股權給一部分所謂的“重要”人員發“獎金”、送“大禮”。
四是為國資私有化搭平臺。拿市委書記韓正的話說,“要通過流動平臺,使部分高度市場化和競爭性領域的國有企業,公開、透明、有序地實現國資退出。”可見,關鍵是要實現“國資退出”!
此后,上海市委市政府是否對這一具有明顯私有化傾向的國企改革方案有所糾正和調整,人們不得而知。
然而,我們先后聽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企改革的一系列講話和指示精神,令人振奮。
如習近平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講話指出:我國國企“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我們黨執政和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須搞好”。
習近平還在有關批示中,用“命門”一詞,形象比喻國有企業對于我們黨和國家的極端重要性。
在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又明確了幾條大原則:
一是指出“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一定要搞好。西方一些人把矛頭對準我們的國企,抹黑國企,說是要‘公平競爭’,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搞垮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政權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我們不能上當!”
二是強調“要堅定不移把國企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三是指出“推進國企改革要奔著問題去,堅持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標準,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以增強企業活力、提高效率為中心,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
四是提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加強和改進公司法人治理機制,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全面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完善符合我國國情又體現效率和公平原則的激勵機制”。
五是強調“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高國有資本利用效率,同時要嚴格程序、明確范圍,做到公正透明,不能‘一混了之’,也不是‘一混就靈’,切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習總書記這些講話指示指明了國企改革的正確方向和原則,盡管主要媒體基本沉默、不予宣傳,但知道消息的群眾無不歡欣鼓舞,對新年度將要來臨的深化國企改革會給人民財產帶來什么樣的命運,總算增添了一絲希望和信心!
遺憾的是,在正在召開的兩會報道中,我們沒有聽到多少對習總書記有關國企講話指示精神正面積極呼應的聲音,也沒有聽到什么真正能鼓舞人心的要“把國企做強做優做大”的舉措和建議。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知情人士”告訴澎湃新聞:“在上海國企三類企業中,競爭類企業將大范圍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這類企業的混合所有制的比例或將達到70%-80%。此外,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過程中,原來上海市國資委比較強調第一大股東、強調控股地位,今后思路將調整,只要是有價值,并不在意控股地位。”
好一個“并不在意”!從“比較強調”到“并不在意”,反映的是在“混改”中國資控股權的大范圍完全放棄,是對全民所有的公有制經濟性質底線的全面主動撤守,是為競爭性領域全部國企搞私有化大開綠燈!
我們再次重申:上海是中國經濟的心臟中樞和主要國企基地,上海國資國企是僅次于央企的第二大國資國企系統。上海市屬國資(包括上市資產市值)現有10萬億元之巨,相當于全國省級地方國資總量的1/8,相當于113家央企的國資存量是28萬億元存量國資的1/3還強。這10萬億元國資分布在55家市屬大型國企或國有公司中,這些大型國企又擁有66家上市公司,無論是大型國企數量還是相應的上市公司數量,全國無一省份可與上海相匹敵。這還不包括上海17個區縣所屬的國資國企。
按上海改革方案,將現有國企分為三類:競爭類、功能類和公共服務保障類等三類企業,其中絕大多數企業被劃為競爭類企業。如果對這絕大多數國企,全部用不問存量還是增量而放手轉讓產權的辦法搞股權多元化,而且是在放棄控股權的前提下搞混合所有制,其結果不是全面私有化還會是什么?!
據報道,上海市副市長周波介紹,“截至2013年底,上海市國資委系統混合所有制企業已占系統企業總戶數的63%、資產總額的55%、歸屬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的60.1%、主營業務收入的83.5%、凈利潤的92.4%。上海已基本形成以混合所有制經濟為主的發展格局。”那為什么還要再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據他說,是因為“仍然存在國有股比例過高、企業經營機制不夠靈活,以及集團公司改革不到位等問題”。
上海國資系統權威人士表示,“現在上海國企中,混合所有制企業主要集中在二級、三級公司,并且國有股的比重也比較集中,比如上汽集團、上港集團,整個國有股的比例超過70%。未來發展混合所有制是有一定空間的。”他還透露,“上海競爭性國有企業集團目前有29家,未來的改革方向是:大概三分之一的企業可以做整體上市,發展混合所有制;三分之一可以通過核心資產上市;三分之一可以通過股權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造。”
三個“三分之一”,比當年“高指標”、“浮夸風”還厲害,盡管叫法各異,把國企產權轉讓改“混合”成鐵律,實際上是定下了百分之百搞“混改”的超高指標!對全部競爭性國企,不問自身發展是否實際需要,一律推進“混改”,甚至連大型國有企業集團的母公司也要改造成混合所有制。
可以想象得到,在不堅持增量發展原則和放棄國資控股權的情況下,只要這些國企都放手向外資私資出售產權,那就必然出現覆蓋全上海范圍的大規模瘋狂拋售全民所有財產權的惡潮,且出賣的必將大量是優質國有資產。
請問,這樣做不是習總書記明確批判和反對的“一混了之”、“一混就靈”又是什么?在上海這個中國國企的大本營,不設底線地向外資私資出賣國企產權,其結果到底是要把國企“做強做優做大”,還是要毀我國企、滅我命門?
在我國,全民所有制國企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最重要的市場主體,企業只有參與市場競爭才有效益可求。
讓國企全面大規模地退出競爭性領域,如何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又如何實現習總書記提出的“增強企業活力、提高效率”和“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的要求?
中國國企包括上海國企絕大部分屬于競爭性領域,且上海國企幾乎都屬于效益不錯的優質國有資產,基本不存在自我發展不下去的問題。
習總書記講“推進國企改革要奔著問題去”,你們憑什么要求這些國企不問自身實力如何,不問發展是否需要,甚至不問是否已經實行混合制以及運行好壞,一概就得再“混”、再轉讓產權?這不是典型的“為混合而混合”嗎?
難道在你們看來,只要國有產權占大頭,就是“國資比例過高”,就是“改革沒有到位”,就必須繼續“混”下去、賣下去,非得“混”到賣到讓外資私資占大頭不可?反過來說,若外資私資股權占大頭,對外資私資控股的企業,你們會認為這是“私資外資比例過高”、“改革沒有到位”嗎?你們的所謂“改革”,除了要把國企搞掉,還有其他意義嗎?這“葫蘆里賣的什么藥”,難道還需要老百姓替你們解釋嗎?!
習總書記提出國企改革要“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難道把國企都變成被外資私資控股的私有制混合企業,還可能建立什么體現“加強黨的領導”和擔當社會主義國家責任的現代企業制度嗎?
上海是社會主義中國的經濟命脈和戰略產業基地,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保證社會主義政權穩固的重要基石。在上海(實際是面向全國全世界)的競爭性領域,全面放棄國資控股權,拱手交給外國資本和私人資本控制,豈不是要讓習總書記提出的“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的目標付之東流,讓社會主義國家命運系于他人、置于危境?
以上海這一國之重心,影響、發酵和帶動全國各地,全面推進地方國企私有化,其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足以讓美國總統及西方列強諸國元首高興得睡不著覺了!
可悲兩會,你們能代表人民,為人民做主嗎?眼睜睜看著不設底線的國企私有化浪潮在滬上啟動,尊敬的代表們、委員們就無動于衷嗎?憲法規定屬于全體人民的財產權利何在,誰能保護?
希望有良心、有正義感的代表們、委員們起來,問責國務院的有關領導,問責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有關領導。你們不問責,人民就該問責你們了!
(作者為昆侖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研究院)
附錄:
上海1/3競爭類國企瞄準整體上市,混改或不再強調國資控股
2015-03-09 澎湃新聞記者 王道軍
3月6日,光明食品集團旗下的上海梅林正廣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梅林,600073)完成了董事會換屆,并醞釀重組。今后,上海牛奶集團涉及肉牛生產的業務將并入上海梅林,而奶源相關資產將并入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業,600597)。
此前的3月4日晚間,上海百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百聯股份,600827)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百聯集團有限公司正籌劃重大事項。有知情人士稱,百聯股份或將引入戰略投資者,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有知情人士還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上海城建集團通過隧道股份(600820)推進整體上市的計劃,也很快會有結果。
“今年上海國企改革排在最前端的兩項任務,就是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建立公開透明規范的國資流動平臺。”前述知情人士說。
三分之一競爭類國企要整體上市
按照設計,上海國資改革的主要目標是,經過3-5年的推進,基本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除了國家政策明確必須保持國有獨資的,其余實現股權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企業股權結構進一步優化,市場經營機制進一步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完善,國有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強。
上海國資系統權威人士在近期上海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表示,“現在上海國企中,混合所有制企業主要集中在二級、三級公司,并且國有股的比重也比較集中,比如上汽集團、上港集團,整個國有股的比例超過70%。未來發展混合所有制是有一定空間的。”
上海市副市長周波此前曾介紹,截至2013年底,上海市國資委系統混合所有制企業已占系統企業總戶數的63%、資產總額的55%、歸屬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的60.1%、主營業務收入的83.5%、凈利潤的92.4%。上海已基本形成以混合所有制經濟為主的發展格局。但仍然存在國有股比例過高、企業經營機制不夠靈活,以及集團公司改革不到位等問題。
統計數據顯示,至2014年底,上海市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有69家,總市值超過2萬億元,國有股市值超過8000億元。
前述權威人士透露,上海競爭性國有企業集團目前有29家,未來的改革方向是:大概三分之一的企業可以做整體上市,發展混合所有制;三分之一可以通過核心資產上市;三分之一可以通過股權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造。
多家國企集團推進整體上市
與之相對應,上海諸多國企已經明確目標。
除了上海城建集團推進整體上市,上海紡織集團董事長童繼生近期已經提出,布局全球化、加快整體上市,是該集團一項主要任務目標。
目前,上海紡織集團旗下有一家控股公司——上海龍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龍頭股份,600630),紡織集團持有30.08%的股權;受托管理上海國資委旗下的上海申達股份有限公司(申達股份,600626)。
上海華誼集團也已經計劃在2015年以集團整體上市為動力,加快改革,創新模式,構建公眾公司運作機制。
目前,華誼集團旗下擁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上海三愛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三愛富,600636)、上海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氯堿化工,600618),以及雙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雙錢股份,600623)。據悉,華誼集團已經成立了推進整體上市工作的相關小組,并對擬上市核心資產開始梳理。
東浩蘭生集團董事長戴柳此前曾表示,“我們專注于將核心資產、核心業務整體上市,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有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的資產能注入上海蘭生股份有限公司(蘭生股份,600826)。”
混改或不再強調國資控股地位
上海國資系統權威人士還透露,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穆虹和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慶黎來上海調研混合所有制改革時,對上海的整體思想表示了肯定。
眼下,上海已經明確了國有企業不同功能的分類。
按照設計,上海國企分為三類:競爭類企業,如上汽集團;功能性企業,如上海臨港集團;公共服務類企業,例如上海城投公司。
上海國資系統權威人士表示,“當然,上海的國企中還有一些跨類混合的,在競爭類企業中有公共服務類企業,比如說光明食品集團中有蔬菜的板塊、良友集團中有儲備糧的板塊等,它們需要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來實現自我平衡。”
知情人士還告訴澎湃新聞,在上海國企三類企業中,競爭類企業將大范圍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這類企業的混合所有制的比例或將達到70%-80%。
“此外,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過程中,原來上海市國資委比較強調第一大股東、強調控股地位,今后思路將調整,只要是有價值,并不在意控股地位。”知情人士稱。
今年,上海將實質啟動若干資本流動項目,按計劃、分步驟持有并適時運作部分整體上市公司、多元化企業的國有股權,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城市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工程。
(作者為昆侖策研究院副院長,高級研究員)
隨著國有資本流動平臺獲得實質推進,上海國資的改革步伐在春節后加快。
責任編輯:昆侖俠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