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4日訊 (記者 康博) 在科技大發展的時代,掌握核心科技力量已成為全民共識。據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云勇介紹,目前我國在航空航天、5G通訊等領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某些應用型技術上也處于引領地位。但在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關鍵領域,基礎仍然薄弱,對外依存度較高。
以芯片制造為例,英特爾已上線10納米制程的半導體工藝,而國內最領先的中芯國際僅能達到28納米,且芯片制造所需的頂尖光刻機完全被歐美壟斷。軟件行業也同樣如此,由美國IBM服務器、甲骨文數據庫、易安信(EMC)數據存儲為代表組成的“IOE”架構,幾乎成為所有全國大型金融機構的標配,滲透率極高,各國有銀行每年在IOE上的投入達到數十億到上百億元,反觀國產數據庫占比低,且主要應用于邊緣行業及邊緣系統。
究其原因,張云勇表示,過去多年的用市場換技術策略以及市場化程度不夠,缺少創新的激勵機制和缺乏尖端科技人才等是造成我國在核心技術能力上薄弱的主要原因。因此,張云勇委員認為,應該從四個方面推動我國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首先是改革體制機制,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張云勇委員對記者:“實踐證明,只有依靠市場和企業,才能把實驗室里的創新力變成國家競爭力。”
其次,目前國產技術在不少技術領域面對歐美先進技術已實現追平甚至反超。在此情況下,政府應鼓勵國內企業,尤其是關鍵領域的企業全面應用國產技術,擺脫長期以來對歐美技術的依賴性。甚至可以借鑒過去韓國、日本等國的經驗,為領先的國產技術提供一定的市場配額,以培育國產技術生態。
第三,在關鍵技術上,我國不能僅靠追趕,還要把握未來,在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數字經濟領域要超前布局。還是以芯片行業為例,張云勇委員表示,我國在通用芯片領域短期內很難趕上美國,但在代表未來的物聯網芯片、人工智能芯片領域,卻幾乎處于相同的起跑線上。要鼓勵市場化的創新主體重點布局相關產業,建立市場機構主導、高校等機構參與和國家支持的重點實驗室,對于創新和研發巨額投入,國家給予政策支持、稅收優惠,推動市場化創新主體培育核心技術“生態鏈”。
最后,有些國家對科技人員的交流限制,既是一種挑戰也是新一輪人才回歸的機會,我國應該抓住新一輪人才回歸的機會,儲備尖端科技人才。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全國政協委員張云勇:在數字經濟領域中國不僅要追趕 更要超前布局
2019-03-05?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