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步系統闡述的馬克思主義文獻——紀念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5”重要講話發表10周年
2012年11月15日黨的十八大閉幕后,習近平總書記率領新當選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表示一定“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過了一個半月的2013年1月5日,他在新進中共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作了一篇題為《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的重要講話。講話就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進行了初步系統的闡述,提出了一系列有關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文獻。從一定意義上說,講話也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歷史向人民交出的第一份書面答卷,堪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開篇之作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奠基之作。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月5日的講話(以下簡稱“1·5講話”)發表至今,已過去整整十年。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在論及十年前我們黨面對的形勢時指出,一方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取得顯著成效;另一方面,一系列長期積累及新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亟待解決,比如,有人對堅持黨的領導認識模糊、行動乏力,一些黨員、干部政治信仰發生動搖,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屢禁不止,一些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信不足,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不時出現,黨內和社會上不少人對黨和國家前途憂心忡忡。只要把“1·5”講話放在十年前這些影響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大背景之下,以及十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而采取的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的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的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的一系列標志性成果,以及經受住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各方面風險挑戰的考驗之中,就不難從中找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系列重要觀點和基本方略的發端與源頭,不難看出這篇講話在黨的十八大后開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道路上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過程中所占有的重要歷史地位。一、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1·5”講話開宗明義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根據中國自身實際和時代特征變化而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與發展,這本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之義,是從一開始就講清楚的,是不成為問題的。那為什么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還要突出強調這一點,而且強調它不是其他什么主義,強調如果把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了呢?要弄明白個中原因,就要把它放到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大背景下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結束了粉碎“四人幫”后出現的徘徊前進的局面,開始全面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從前的“左”傾錯誤,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這個不適宜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拉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序幕。然而,在這之后,無論社會還是黨內又出現了一股右的思潮,即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為此,鄧小平明確提出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并把黨的基本路線概括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但主張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并沒有就此罷手,時不時地掀起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浪潮。他們要么直接攻擊四項基本原則為“四根棍子”,污蔑提出四項基本原則是“走回頭路”;要么打著解放思想的旗號,只講“一個中心”和改革開放,不講甚至反對講四項基本原則,胡說“改革就是改革,無所謂什么方向”,污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國家資本主義”、“資本社會主義”,是“新民主主義的回歸”,誰要是強調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誰就會被罵成“走回頭路”,被扣上“極左”、“保守派”的帽子。這股浪潮時高時低,一直持續到黨的十八大之前。習近平總書記在“1·5”講話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不能丟,面對的就是這個背景。“1·5”講話指出,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期,各種主義和思潮都嘗試過,都沒有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引導中國人民走出了漫漫長夜、建立了新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我們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那就是不論怎么改革、怎么開放,我們都始終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這其中包括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他說:“這些都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體現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內容,如果丟掉了這些,那就不成其為社會主義了。”這就是說,任何事物都有質的規定性。好比鋼,碳含量不能超過2%,超過了,就不是鋼而是鐵了。習近平總書記在“1·5”講話中講的這些道理,在新時代十年里被反復論述、逐漸展開、不斷豐富。例如,在政治建設上,他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關鍵是要增加和擴大我們的優勢和特點,而不是要削弱和縮小我們的優勢和特點。”“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在經濟建設上,他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在文化建設上,他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決不意味著放棄輿論斗爭。”在社會建設上,他指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所以必須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再比如,關于無論怎么改革都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習近平總書記也作出了清晰的表述。他指出:“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不能籠統地說中國改革在某個方面滯后。在某些方面、某個時期,快一點、慢一點是有的,但總體上不存在中國改革哪些方面改了,哪些方面沒有改。問題的實質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是不改。……不實行改革開放死路一條,搞否定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開放’也是死路一條。”“一些敵對勢力和別有用心的人也在那里搖旗吶喊、制造輿論、混淆視聽,把改革定義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則就是不改革。他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對此,我們要洞若觀火,保持政治堅定性,明確政治定位。”“我們黨領導的改革歷來是全面改革。問題的實質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是不改,不能把這說成是不改革。”“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如果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他再次擲地有聲地強調,要“牢牢把握改革開放的前進方向。改什么、怎么改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根本尺度,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毛澤東曾講過:“應當從實際出發,不是從定義出發。”“我們除了科學以外,什么都不要相信,就是說,不要迷信。”“認識的盲目性和自由,總會是不斷地交替和擴大其領域”。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堅持實事求是不是一勞永逸的,在一個時間一個地點做到了實事求是,并不等于在另外的時間另外的地點也能做到實事求是”。如果說我們黨當年實行改革開放是一次偉大思想解放的話,那么,新時代提出改革也要從實際出發,該改能改的堅決改,不該改不能改的堅決不改,同樣是一次偉大思想解放,是破除新的迷信、新的盲目性、新的思想禁錮和打破新的條條框框的鮮明體現。實踐已經說明,在國企和醫療、教育、住房等改革中,有些地方就是不該改和不能改的,給國家造成很多損失,給群眾增加了很大負擔。我們應當堅持改革開放也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指導思想,對那些被實踐證明改錯了的,要堅決改回來,或者通過進一步的改革加以調整和完善,而不應當明明知道錯了,還要硬著頭皮死扛。可見,只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的論述,放在改革開放前30年的大背景下和新時代10年的實踐中去認識,就會明白它所要表達的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在于人民至上而不是資本至上的深刻內涵,看到它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過程中的特殊意義。在“1·5”講話中,這個命題是通過引述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一段話而提出的。那段話是:“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習近平總書記由此引申出關于“中國模式”問題的一大段論述。他說:“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上升,國際上關于‘北京共識’、‘中國模式’、‘中國道路’等議論和研究也多了起來,其中不乏贊揚者。一些外國學者認為,中國的快速發展,導致一些西方理論正在被質疑,一種新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正在顛覆西方的傳統理論……我們始終認為,各國的發展道路應由各國人民選擇。所謂的‘中國模式’是中國人民在自己的奮斗實踐中創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論述,后來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有關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重要源頭之一。早在20世紀60年代,我們黨就將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由實現工業化擴展為實現四個現代化。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針對主張全盤西化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指出:“我們搞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繼承了這一觀點,并不斷加以豐富和發展,形成了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完整理論。其中最主要的貢獻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作出進一步概括,即針對資本主義現代化以資本為中心、兩極分化、物質主義膨脹、對外擴張掠奪特別是暴力掠奪殖民地和以其他國家落后為代價等特點,概括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第一,人口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第二,以人民為中心,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防止兩極分化;第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第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第五,走和平發展道路,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五大特征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以人民為中心,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以資本為中心,不搞兩極分化。只要把上面這些論述與“1·5”講話關于“中國模式”的論述加以對照,就會清楚地看出它們之間存在發展與被發展的內在邏輯關系。三、關于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本質都是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尤其黨的第二個歷史決議通過后,我們黨對改革開放前的歷史已經有了明確結論,即一方面要實事求是地承認存在失誤和曲折,尤其發動“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運動那樣的嚴重錯誤;另一方面,必須毫不含糊地肯定成就仍然是歷史主流,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就是建立在改革開放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基礎之上的。然而,黨的十八大之前的相當長時間,總有人或明或暗地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甚至把那個時期描繪成漆黑一團;更多的人則不能理直氣壯地表示應當正面評價那個時期,遇到有人污蔑那個時期也不敢反駁,總感到有些拿不準,怕被人扣上“左”的帽子。針對上述現象,“1·5”講話鮮明提出: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對二者決不能互相否定;如何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不只是一個歷史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政治問題。”在此之前,我們黨雖然也一直是正面評價改革開放前歷史的主流,但像“1·5”講話這樣旗幟鮮明、論述透徹、表達完整、富有強烈針對性地肯定改革開放前歷史的本質和成就,在黨的重要文件和主要領導人講話中還是頭一回。只要通讀“1·5”講話就會看到,關于正確看待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關系的論述,在這篇7000多字的講話中約占四分之一的篇幅,無疑是講話的重要內容。其中主要論點有四個:第一,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堅持、改革、發展。改革開放前后相比,“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如果沒有一九七八年我們黨果斷決定實行改革開放,并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把握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社會主義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臨嚴重危機,就可能遇到像蘇聯、東歐國家那樣的亡黨亡國危機。”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進行了二十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如果沒有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國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改革開放也很難順利推進。”第三,對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中的失誤要采取正確態度,進行科學分析。“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第四,改革開放前,“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提出了許多正確主張,當時沒有真正落實,改革開放后得到了真正貫徹,將來也還是要堅持和發展的。”把以上四點歸納一下,可以概括成一句話,即改革開放后與改革開放前相比,既有重大區別又有本質的一致性;改革開放前有過重大失誤,但也為改革開放后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時期關系的論述,具有重大意義。它涉及到如何看待新中國歷史的問題,如果得不到正確解決,對新中國史的研究和宣傳,很難實事求是、理直氣壯地進行下去。更重要的是,它還涉及到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選擇國家政治發展道路的問題。大量事實表明,凡是懷疑和反對改革開放的,總是會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凡是懷疑和否定四項基本原則的,也總會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凡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看成“新民主主義回歸”和“民主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抑或看成“資本主義復辟”的,往往會把這兩個歷史時期加以割裂和對立;同樣,凡是把這兩個歷史時期加以割裂、對立、相互否定的,也往往會反對或曲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可見,如何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階段的關系,是一個如何看待新中國歷史的問題,更是一個如何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的政治理論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1·5”講話中講,他“之所以強調這個問題,是因為這個重大政治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嚴重政治后果。”我理解,這里說的“嚴重政治后果”就在于此。新時代十年,習近平總書記對新中國史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把新中國史與黨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合在一起,要求全黨和高校加強“四史”學習;不久前還為國史學會成立30周年發來賀信并且對正確看待改革開放前后歷史關系的問題作了反復強調和大量論述,提出要準確把握新中國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他指出,要看到改革開放前,“在不長的時間里,我國社會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獨立研制出‘兩彈一星’,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積累起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東方大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為我們黨和人民事業勝利發展、為中華民族闊步趕上時代發展潮流創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他的這些論述和要求,對于人們正確認識新中國歷史具有重要意義,對于人們樹立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決心更具有重要意義。四、關于歷史虛無主義的根本目的是煽動推翻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毛澤東指出:“只有用馬克思主義觀點來研究實際問題、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才算實際的理論家。”只有同反馬克思主義的東西進行斗爭,才“會使馬克思主義發展起來。這是在對立面的斗爭中的發展,是合于辯證法的發展。”這些論述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工作對于實際生活中提出的重大問題,必須研究、回答和解決,而不能回避和繞著問題走。只有這樣,理論才能發揮作用,才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改革開放后,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面對的一個實際問題,就是如何看待和應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鄧小平直面這個問題,尖銳指出:“所謂資產階級自由化,就是要中國全盤西化,走資本主義道路。……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區少數人更快地富起來,形成一個新的資產階級,產生一批百萬富翁,但頂多也不會達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擺脫不了貧窮,甚至連溫飽問題都不可能解決。”“搞自由化,就會破壞我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沒有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搞建設。”“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否定黨的領導,十億人民沒有凝聚的中心,黨也就喪失了戰斗力,那樣的黨連個群眾團體也不如了,怎么領導人民搞建設?”正是這些論述,揭示了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本質和危害,統一了全黨思想,抑制了這股思潮的泛濫,保證了改革開放事業的順利進行,同時也極大地充實、豐富了鄧小平理論。后來,隨著實踐的深入發展,資產階級自由化又派生出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潮,在經濟學、政治學和革命史、黨史、新中國史等意識形態領域里大行其道、甚囂塵上,其中尤以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為烈。如何認識這些思潮,它們的實質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不加防范的后果是什么?成為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必須回答的新問題。有人認為,歷史虛無主義是一種學術思潮,應當與之進行學術討論,而不應進行政治批判。這些人混淆了哲學史上歐洲唯心主義的虛無主義流派,與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主要流行于社會主義國家、專門用來虛無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國家歷史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之間的區別。對于這股思潮的本質,習近平總書記在“1·5”講話中也給予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他首先引用清代龔自珍的名言“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說明歷史記述和解釋與國家存亡之間的密切關系,隨后一針見血地指出:“國內外敵對勢力往往就是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我們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他以蘇聯亡黨亡國為例,進一步揭示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可能產生的惡劣后果,說“蘇聯為什么解體?蘇共為什么垮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任何作用了,軍隊都不在黨的領導之下了。最后,蘇聯共產黨偌大一個黨就作鳥獸散了,蘇聯偌大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分崩離析了。這是前車之鑒啊!”由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剛剛進入新時代,便及時戳穿了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揭露了其可能產生的惡果,給人們敲響了警鐘,使這個在中國大地上已肆虐二三十年的思潮,終于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警惕和認真對待,市場逐漸萎縮,地盤越來越小。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又以“宜將剩勇追窮寇”的精神,持續不斷地對這股思潮進行批判,并要求宣傳思想戰線的干部挺直腰桿,同各種錯誤思潮做堅決斗爭,絕不能以不爭論、不炒熱為借口,替不作為辯護。他強調:“現在,國內國外、網上網下都有一些言論,貶低中華文化,否定中華民族的歷史貢獻,否定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奮斗史,歪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歪曲改革開放的歷史。這些就是負能量,增加正能量就要對著負能量去有的放矢,正面交鋒。”他說:“一些單位和黨政干部政治敏感性、責任感不強,在重大意識形態問題上含含糊糊、遮遮掩掩,助長了錯誤思潮的擴散。”他督促有關部門和領導“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劍”,指出“對那些惡意攻擊黨的領導、攻擊社會主義制度、歪曲黨史國史、造謠生事的言論”,一切媒體、書刊、講臺論壇、影視劇場都不能為之提供空間、提供方便。正因為新時代十年抓住思想輿論陣地不放松,西方敵對勢力妄想通過散布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我國掀起顏色革命的圖謀,才未能得逞。可見,古人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反過來說,要“護己之國”,也“必先衛其史”。從這個意義上說,歷史研究既有資政育人的功能,也有護國的功能。從事新中國史的研究,絕不能為研究而研究,而應當自覺樹立護國意識,積極發揮國史研究的護國功能,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做堅決斗爭,用唯物史觀指導的歷史敘事和闡釋,捍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利益和榮譽,捍衛社會主義的制度和共產黨的領導。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論述說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要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展開的。這一問題與什么是社會主義的問題有聯系,但不完全是一回事。關于這一點,“1·5”講話中已初見端倪。“1·5”講話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改革開放30多年來,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把握,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也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還面臨很多沒有弄清楚的有待解決的難題,對許多重大問題的認識和處理還處在不斷深化的過程之中。為此,“1·5”講話進一步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社會主義,一定要有發展的觀點,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我們不能把過去取得的實踐和理論成果,當成驕傲自滿的理由和繼續前進的包袱。我們的事業越前進、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點,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揮歷史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清醒認識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和不變,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現實生活中和群眾思想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斷深化改革,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把這些論述概括起來講,就是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不能止步不前,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同樣不能止步不前,都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都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要回顧新時代十年就會看到,上述觀點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這十年來所反復強調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是按照這個思路不斷展開和豐富的。比如,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概念,指出“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同時指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接著,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他進一步提出“新發展階段”的概念,指出:“新發展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同時重申“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些論述都說明,一方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經歷很長時間,不能輕言結束,不能做超越階段的事情;另一方面,這個階段并不是凝固的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其中也會有不同的發展階段。說新時代也好,新發展階段也罷,都是指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又出現了一個新階段。從發展的角度講,這個階段需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尤其要把共同富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再劃分不同階段,顯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識深化的重要標志,是我黨繼創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之后,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又一次重大理論創新。新中國至今已有73年多歷史,回首往事,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既取得了舉世公認的輝煌成就,也出現過這樣那樣的曲折,產生過這樣那樣的分歧。這些成就的取得和曲折、分歧的產生,無不與對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狀況的判斷和發展方向的認識有關。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使我們認清了中國當前最大的實際、最大的國情;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理論,又使我們明確了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以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的正確方向;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更使我們看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還有向前發展的不同階段。在“1·5”講話同一年的另一次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超越現實、超越階段而急于求成的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于實際、無視深刻變化著的客觀事實而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觀念和做法都要堅決糾正。”我們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全黨和群眾的認識,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用正確的政治方向校準在重大戰略的謀劃、重大政策的制定、重大任務的部署、重大工作的推進中可能出現的偏差,既不做超越階段的事,也不做違背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事,而是盡力而為地去做促進初級階段不斷向前發展的事。只要這樣做,我們就一定能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過新發展階段和今后出現的其他一系列階段,逐步向社會主義的高級階段前進,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六、關于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1·5”講話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的最高綱領和基本綱領的統一。……我們既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懷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貫徹執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做好當前每一項工作。”這個觀點是“1·5”講話的又一重點,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十年里所反復強調、不斷充實的一個觀點,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有人認為現在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再講共產主義,不利于吸引外資;共產主義遙遙無期,還是少講為好;甚至胡說共產主義是烏托邦,不應作為人民的奮斗目標;市場經濟是永恒的,在市場經濟前面不應加社會主義四個字,等等。針對這些錯誤言論,鄧小平、陳云等老一輩革命家給予過針鋒相對的批判。鄧小平說:“我們干的是社會主義事業,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這一點,我希望宣傳方面任何時候都不要忽略。”“要特別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下兩代,一定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有些人“他們只講四化,不講社會主義。這就忘記了事物的本質,也就離開了中國的發展道路。”陳云也說:“資本主義必然要被共產主義所代替,這是無可改變的法則。”“我們可以充滿信心,高呼:社會主義萬歲!共產主義萬歲!”“共產主義遙遙有期,社會主義就是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共產主義社會距離我們當然還很遙遠,但不意味著遙不可及,更不是烏托邦和空中樓閣。共產主義不僅僅指未來社會,它同時也是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的一種運動、一場斗爭。只要是以共產主義為理想的運動和斗爭,每一個勝利都是向共產主義社會邁進的一步。馬克思說:“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黨的十二大報告也曾指出:“共產主義作為社會制度,在我國得到完全的實現,還需要經過若干代人的長時期的努力奮斗。但是,共產主義首先是一種運動……這種運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在我國,共產主義思想的傳播,人們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進行的運動,早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和領導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時候就開始了。現在這個運動在我國已經發展到建立起作為共產主義社會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因此,共產主義的思想和共產主義的實踐早已存在于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那種認為‘共產主義是渺茫的幻想’、‘共產主義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對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給予了前所未有的強調,指出在共產黨最高奮斗目標是共產主義的問題上,“不要含糊其辭、語焉不詳”。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執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策的同時,為什么必須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呢?圍繞這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作了大量分析。歸納起來,主要有兩點: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組成部分,不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就不可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為立黨之本,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這就是共產黨人的本。沒有了這些,就是無本之木。我們整個道路、理論、制度的邏輯關系就在這里……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都源于這個理想信念。”“不能因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認為那是海市蜃樓,就不去做一個忠誠的共產黨員。”“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們共產黨人的最高理想,而這個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奮斗的。如果大家都覺得這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沒有必要為之奮斗和犧牲,那共產主義就真的永遠實現不了了。我們現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向著最高理想所進行的實實在在努力。”他在“1·5”講話中也說過:“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一種信仰,為的就是一個理想。盡管他們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會在自己手中實現,但他們堅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為之持續努力,一代又一代人為此作出犧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實現。”其次,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為了在執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綱領的過程中不迷失方向,不松懈奮斗意志,不是要在現階段就實行共產主義的政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得‘軟骨病’,就會在風雨面前東搖西擺。”“如果理想信念不堅定,遇到一點風雨就動搖,那盡管平時表面上看著忠誠,但最終也是靠不住的。”關于這個問題,毛澤東早在抗日戰爭期間答復執行新民主主義行動綱領是否應當宣傳共產主義思想的疑問時,就曾指出:“毫無疑義,應該擴大共產主義思想的宣傳,加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習,沒有這種宣傳和學習,不但不能引導中國革命到將來的社會主義階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導現時的民主革命達到勝利。”他同時指出:“應把對于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的宣傳,同對于新民主主義的行動綱領的實踐區別開來;又應把作為觀察問題、研究學問、處理工作、訓練干部的共產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同作為整個國民文化的新民主主義的方針區別開來”。他的這些論述雖然是在民主革命時期作出的,但其中蘊含的關于黨的最高綱領與當前行動綱領之間關系的原則,直到今天仍然沒有過時。對此,鄧小平也說過:“沒有理想和紀律,建設四化是不可能的。”陳云也說過:“民主革命時期,我們用共產主義思想教育黨員和群眾中的先進分子,才使黨始終有戰斗力,使革命取得了勝利。”民主革命時期尚且離不開共產主義思想的宣傳教育,現在距離共產主義總比那時更近,在執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綱領的同時,當然更需要進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教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反復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并在全黨開展了以此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所謂初心和使命,就是中國共產黨建立之初確立的奮斗目標、宗旨和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國內外各種敵對勢力,總是企圖讓我們黨改旗易幟、改名換姓,其要害就是企圖讓我們丟掉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丟掉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與此相聯系的一個問題是,否定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還能不能再講革命,再說我們黨是革命黨。一段時間以來,關于“要把我們黨由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的輿論甚囂塵上,講“革命”成了禁忌,被當成“左”的表現。對此,習近平總書記自從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再強調,“革命理想高于天”、“不要忘記我們是革命者”;指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但同時是馬克思主義革命黨”。只要把黨的十八大前后加以比較,人們就會看到,突出堅定理想信念,確實是新時代與此前時期相比的一個顯著區別,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大顯著特色。七、關于必須做好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長期合作與斗爭的各方面準備這個問題與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有邏輯上的因果關系。因為實現共產主義必須經歷很長的歷史階段,所以,社會主義制度必然會在很長的歷史階段中與資本主義制度同時存在。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就意味著必須做好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長期合作與斗爭的準備。“1·5”講話為了說明為什么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這兩種社會制度要長期合作與斗爭的道理,具體提出了兩個論據:一是資本主義社會具有自我調節能力,二是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軍事方面將對社會主義國家長期占據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深刻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調節能力”,“充分估計到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軍事方面長期占據優勢的客觀現實”;“必須認真學習和借鑒資本主義創造的有益文明成果”,“必須面對被人們用西方發達國家的長處來比較我國社會主義發展中的不足并加以指責的現實”。而在處理與資本主義國家關系中,“最重要的,還是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不斷為我們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就是說,面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物質優勢和打壓,一要創造比資本主義更好的勞動生產率,二要站穩社會主義的腳跟不動搖。只要回顧新時代十年就會看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處理與資本主義國家既合作又斗爭的關系問題上,正是按照上述思路開展工作的。這些工作,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摒棄冷戰思維,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加盟的國與國交往的新路。第二,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大旗,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霸凌行徑,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和大國關系,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反對搞針對特定國家的陣營化和排他性的小圈子。第三,提出并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完善國家安全機制,維護重點領域的國家安全,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道路。在維護重點領域的國家安全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較多的是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加強政治安全、文化安全,說到底是打牢同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國家斗爭的基礎。關于政治安全,他指出:國內外各種敵對勢力總是企圖讓我們黨改旗易幟、改名換姓,“而我們有些人甚至黨內有的同志卻沒有看清這里面暗藏的玄機,認為西方‘普世價值’經過了幾百年,為什么不能認同?西方一些政治話語為什么不能借用?接受了我們也不會有什么大的損失,為什么非要擰著來?有的人奉西方理論、西方話語為金科玉律,不知不覺成了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吹鼓手”。“冷戰結束以來,在西方價值觀念鼓搗下,一些國家被折騰得不成樣子了……如果我們用西方資本主義價值體系來剪裁我們的實踐,用西方資本主義評價體系來衡量我國發展,符合西方標準就行,不符合西方標準就是落后的陳舊的,就要批判、攻擊,那后果不堪設想!”他強調,要把握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指出:“有的人把改革開放定義為往西方‘普世價值’、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則就是不改革開放。這是曲解我們的改革開放。”以上論述,就是提醒人們要警惕和抵制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的和平演變圖謀,確保國家的政治安全。關于文化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同樣告誡人們要高度警惕和堅決抵制西方的和平演變。他指出:“我們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在這方面,我們有過深刻教訓。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政治動蕩、政權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但思想演化是個長期過程。”“當前,各種敵對勢力一直企圖在我國制造‘顏色革命’,妄圖顛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這是我國政權安全面臨的現實危險。他們選中的一個突破口就是意識形態領域,企圖把人們思想搞亂,然后渾水摸魚、亂中取勝……歷史和現實都警示我們,思想輿論陣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線就很難守得住。在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上,我們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余地,必須取得全勝。”他強調:“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各級黨委和宣傳思想部門、組織部門、教育部門要加強領導和管理,黨報黨刊黨網、黨政干部院校、大專院校要強化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在重大問題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新時代十年在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方面的一個突出進展,是對香港“一國兩制”實踐的全面準確推進。20世紀80年代,隨著九龍半島租期臨近,鄧小平綜合考慮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提出了用“一國兩制”解決港澳問題的構想,并分別與英、葡政府達成協議,于1997和1999年先后實現了港澳的順利回歸。然而,一個時期以來,香港“反中亂港”分子勾結國內外反華勢力,多次舉行非法集會、游行,瘋狂進行打砸燒等暴力破壞活動,甚至打出“港獨”旗號,使香港局勢一度出現嚴峻局面。面對這些情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沉著應對,強調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指出一國兩制,首先要樹立“一國”意識,堅守“一國”原則,維護國家統一;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區擁有全面管治權;要堅持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發展壯大愛國愛港力量,增強香港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為了健全中央依照憲法和基本法對特別行政區行使全面管治權,推動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先后通過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和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并建立了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香港特別行政區也依法設立了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了公職人員宣誓制度。這些舉措,解決了香港回歸祖國后長期未納入國家治理體系的問題,對于香港由亂轉治、有效落實中央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保障香港長治久安和長期穩定繁榮,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是香港主權回歸后在治權上的真正回歸。自從20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來,我們黨根據和平與發展已代替戰爭與革命成為時代特征的新變化,在對外政策上做出了較大調整,努力改善與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為國內經濟建設創造良好環境;同時,從維護國家安全出發,一刻也沒有放松對西方敵對勢力滲透、顛覆、分裂活動的防范和抵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總結了我們在處理與資本主義國家關系上的經驗教訓,完善了與資本主義國家既合作又斗爭的措施,構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又一個重要內容。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十年前,我國國家安全受到嚴峻挑戰。十年來,我們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以堅定的意志品質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倡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旗幟鮮明反對一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清醒看到“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必須“扎實做好各戰略方向軍事斗爭準備,統籌推進傳統安全領域和新型安全領域軍事斗爭準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講話中所說:“中國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腿肚子不會抖,腰桿子不會彎,中華民族是嚇不倒、壓不垮的!”這些論述,正是新時代對兩種社會制度既合作又斗爭關系的深刻總結和精辟概括。隨著鴉片戰爭后列強的不斷入侵,中國人的自信心遭受極大挫傷。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站立了起來,特別是抗美援朝打敗了美國侵略者,中國人重新拾回了自信心。然而曾幾何時,有些中國人又變得缺乏自信心了。“以洋為美”、“唯洋是從”被一些人奉為原則。針對這種現象,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的概念。“1·5”講話雖然沒有重復“自信”這個詞,但對“自信”的根據卻進行了充分論證。“1·5”講話指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這種堅持走自己路的堅定決心,是我們黨不斷從挫折中覺醒、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真諦。”講話還說:“只要我們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里沒有出現“自信”兩個字,但論證的正是關于我們為什么要自信、能自信的道理。就在“1·5”講話之后兩個月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發揮了“1·5”講話的這一論述精神,明確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的概念。他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的持續探索、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因此,“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過了三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他在上述三個自信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概念,形成了“四個自信”的完整表述,使這一觀點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又一重要內容,為樹立民族自信心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并逐漸融入新時代人們的日常話語體系。正如他在那篇講話中所說:“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人類歷史上任何先進的科學的思想,都有自己的源和流。如果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是我們黨成立以來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和充分運用的話,那么,這一思想的上游可以追溯到習近平總書記的“1·5”講話。我們今天重溫這篇講話,目的是為了進一步認識新時代十年成就的來之不易,為了更加深刻地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諦,把握好它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作者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來源:“學習強國”,原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總第1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