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生產力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統一體。就高質量生產力而言,新質生產力是新核心生產要素提升傳統生產要素的生產力。數據、信息、網絡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因其自身的強滲透性、多兼容性、超時空性擴散力,具備了駕馭和整合傳統核心生產要素資本的能力,成為撬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原發性突破口。新質生產力是群體性新科技體系和全產業鏈升級支撐的生產力,前沿性基礎科學與開發性應用科學協同創新、全產業鏈集成優化共同促進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式發展。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而言,生產資料公有制是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制度性生產關系,國有企業和民族性私有企業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最重要微觀載體,建構高效有為政府與高效公平市場之間的良好關系是為新質生產力規范發展秩序。在此基礎上,通過建立新機制、開創新場域、開辟新賽道、營造世界和平新環境來培育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
2023年9月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強調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這是今后我國在國內外新形勢下經濟發展的新戰略選擇。那么,到底什么是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要怎樣的制度環境和前提條件?通過怎樣的路徑發展和培育新質生產力?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成為我們學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重要論述的關鍵所在。
一、理解新質生產力的三個維度
(一)新生產要素維度的新質生產力
生產力是人們利用、改造和保護自然的能力。土地、勞動力、資本是市場經濟中傳統生產力的構成要素,其中土地和勞動力具有實體性,而資本具有實體性(自然屬性)和非實體性(價值屬性)兩種屬性。其生產力質態往往是實體性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不僅要重視傳統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在新型工業化中的重要作用,更要及時發現新生產要素在科技創新中的新功能。生產力是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當新生產要素賦能傳統生產要素的時候,新的勞動者、新的生產工具、新的生產對象就會應運而生。當新生產要素與傳統生產要素之間融合成長的時候,就會帶動新質生產力的能級躍遷。
新質生產力是核心要素信息化并且能夠駕馭資本的生產力。從農耕文明時期的畜力生產力到工業文明時期的機械生產力,從奴隸社會的土地作為核心要素到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作為核心要素,期間生產力發生了質的飛躍。可見,核心生產要素在某種程度上最終決定著經濟社會形態。中國實行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類型的市場經濟,而私人資本控制經濟社會發展是資本主義生產力的根本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對各類公有資本、尤其是私人大資本進行多方控制和有效駕馭,特別是要“內在地規定新時代資本的發展方向和目的”,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基礎上依賴一種新質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手段,這種新的生產手段就是信息技術和信息勞動。正是信息要素、信息科技革命、智能生產手段的誕生,從而使得傳統生產力的質態發生根本性變化,形成實體性生產力和虛擬性信息生產力并行互促發展的新格局。新質生產力是以信息要素智能化方式解放勞動者的生產力。本體論層次的信息,就是事物運動的狀態和狀態改變的方式。認識論層次的信息,就是認識主體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信息存在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只不過當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處于較低層次的時候,人們更多依靠視覺、聽覺或通過口口相傳等手段來獲得信息,這表明人們對信息的認知水平和獲得的能力以及生產力水平處于不同程度的低質狀況。20世紀50年代,微電子技術、通訊技術和計算機的應用使得人們獲得了捕捉信息的能力,此時信息才能夠成為信息要素進入生產力視野并逐漸成為生產力要素。當信息成為生產力要素的時候,信息作為不同于物質和能量的特定信息要素就開始通過信息技術改變勞動形式和提升勞動效率,并致力于武裝勞動者成為智能勞動者,智能勞動者就是經過信息要素和信息技術武裝之后的擬人化的勞動者,他具備了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工具的復合型擬人化特征,智能勞動者通過智能勞動解放勞動者本身就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顯著特征。
新質生產力是信息、數據和網絡聚合能級提升的生產力。信息的商業化傳遞需要網絡才能插上騰飛的翅膀,沒有網絡,信息就是一潭死水,不能夠發揮生產要素的關鍵作用。因此,信息和網絡一起將勞動資料網絡化,網絡作為生產力新要素的神奇力量在于它具有全球反饋、時空共在、節點式互動等特征,在大算力技術的支持下,信息被捕捉、加工、整理成為商業數據,至此,信息、網絡、數據成為新質生產力的標配。當信息、網絡、數據成為核心生產要素的時候,勞動者從事的勞動形式由此發生根本性變化,從面對實體勞動資料到從事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信息轉換工作。當數據、信息、網絡成為新生產要素的時候,數據搜集、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數據產品加工、數據營銷等數據勞動都會蝶變成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的數據再生產。這樣一來,數據就成為信息化的商品,這些海量數據即經過加工后的特定信息商品就通過互聯網駕馭傳統生產要素嬗變的方向、規模和結構。新質生產力就表現為勞動對象的數字化、勞動資料的網絡化、勞動者從事的信息勞動的虛擬化。
數字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新型態。數據、信息、網絡作為新的三個生產要素因其自身的強滲透性、多兼容性、超時空性擴散力具備了整合傳統生產力的能力,進而羽化成由數據生產力、信息生產力和網絡生產力構成的新質生產力。國家為了加強數字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將數據生產要素轉變成數據生產力,于2023年10月25日成立了國家數據局。國家數據局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主要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這表明數據生產力會因為國家數據局的建立而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必將助力新質生產力邁上更高發展層次。
(二)新科學技術維度的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是標志性新技術引領的技術革命視閾下的生產力。研究人類社會的技術發展歷史,不難發現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新質生產力。蒸汽動力技術的誕生引發了第一次產業革命,這是18世紀機械力取代人力和畜力的新質生產力。以電力技術為標志產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是19世紀電力取代機械力的又一次飛躍,這是那個時代電力生產力蘊涵的能量孕育的新質生產力。進入20世紀后半期,以電子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科技為標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宣告又一次新質生產力的誕生。可見,新質生產力是跳躍式產業革命的結果,是爆發式技術創新的結果。
新科學技術的產生需要產生它的土壤和條件。科技發展歷史表明,科學技術的產生并不具有任意性,中國是歷史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中國為什么沒有發生工業革命這一“李約瑟難題”令我們思考技術革命的發生機理和空間選擇問題。研究發現,新質生產力的出現是文化革命、制度革命、基礎科學革命、產業技術革命綜合作用的結果,嶄新的產業技術革命的發生是文化革命、制度革命和基礎科學革命的邏輯結果和現實表現,不經過前三個方面的深刻革命,以產業革命為運動形式的新質生產力是不會出現的。文化變革與制度變革對于科技革命至關重要,這里重點闡述基礎科學與新質生產力之間的關系。
新質生產力是建立在前沿性基礎科學與開發性應用科學共同作用基礎上的生產力。以往中國核心高端關鍵技術短缺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基礎科學發展滯后,當然也有“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技術進口發展戰略的錯誤導向。尤其是要“消除主要依賴引進外國科技的西方比較優勢理論和戰略,牢固確立自主知識產權優勢理論和戰略,這是改變中國高科技技術創新短缺的根本措施。人們通過基礎研究發現新科學,以新科學演繹新技術,再以新技術全面推動新應用研究,進而使得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經歷的多個環節構成高效運轉的科技研發閉環。前沿性基礎科學需要長期的、艱苦的累積性研究才能有新思想、新學說、新理論的產生,這些前沿性基礎科學的深入研究是誕生新技術的源頭,是實現從“0”到“1”原始創新的根本,沒有前沿性基礎科學支撐的應用技術研究都是跟隨性創新或者是模仿性創新。改變模仿性創新的根本策略是具備基礎研發的合力底座。通過新科學轉化路徑的可行性探求、新科學之間耦合路徑的嘗試性探究、新自然科學與新社會科學交叉路徑的關聯性試驗探究,實現引領性技術、顛覆性技術的關鍵性突破,建構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綠色技術、算力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超前性研發,在此基礎上,把這些系統性新技術群首先運用到實體經濟制造業領域,提高資源轉化能力和轉化效率;運用到生產經營管理中,提高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效能;運用到社會運行之中,減低公共產品高質量均質化服務成本。由此可見,新科學技術不僅促進實體經濟的動態高質量發展,而且還可以帶動全社會整體生產力的普遍提升。這說明,以基礎研發為底蘊的理論創新是產生超前技術和關鍵技術的活水源頭,是新質生產力產生、發展和形成的標志:新質生產力是新技術群的共同崛起。一個社會進入新質生產力的總格局,是現代高新科技在國民經濟各行各業大致協同發展的結果,僅有幾個產業領域的高新技術領先發展,還不能稱其為新質生產力的社會形態,只能稱其為新產業。尤其是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而言,對于當下美西方制裁中國經濟和科技的國際新形勢而言,我們必須有實現自立自強的國民經濟內循環的能力,必須有不受制于美西方“卡脖子”的高新技術群。電子與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和新醫藥技術、航空航天技術、核應用技術、海洋工程技術、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技術、環境保護新技術、現代農業技術等,這些領域的關鍵高新科技我們一個都不能少,需要通過新型舉國體制來逐步攻克,否則都會受制于美西方的制裁、圍堵和打壓。
(三)戰略性新產業維度的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需要結構科學合理的產業體系來支撐。在現代產業體系中,基礎設施產業、民生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支撐新質生產力的三大支柱。其中,傳統的基礎設施產業包括道路、鐵路、橋梁、機場、港口、火車站、水電氣管網系統、排污系統等,新基礎設施產業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特高壓、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傳統基礎設施產業和新型基礎設施產業共同構成新質生產力的兩大基石。民用輕工業、農業、以居民住房為主體的公租房和商品房建筑業是實體民生產業,教育、醫療、養老是服務型民生產業。新質生產力不是拋棄這些實體民生產業和服務型民生產業,而是運用信息通訊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對傳統產業群進行全面產業升級,升級后的新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共同構成高效、快捷、穩定、安全的新質產業集群,建立在新質產業群基礎上的生產力成為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需要明確現代產業體系內部結構的各自功能定位。產業的功能定位是以產業分工為基礎的。以數字化技術、智能化技術改造升級后的基礎設施產業、大健康產業、大農業、大房地產業將是新質生產力發展依托的新生力量。先進重型裝備制造業、高科技軍事工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主導產業,是代表未來產業發展趨勢的先導性產業,是能夠掌控國際局勢把握戰略主動權的競爭性產業。華為Mate60Pro的成功銷售,表明中國具備了完全自主研發高科技的能力,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產業結構升級,這說明中國可以不再像以往那樣不得不依靠房地產業來拉動經濟增長了,而今完全可以依靠現代產業體系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來促進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了。由此可見,由結構科學合理的現代產業體系特別是其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的新質生產力完全可以進入良性循環發展的新賽道了!
理性預測前瞻性戰略產業是確保新質生產力呈現持久旺盛生命力的密碼。戰略性新興產業一定是特定空間的掌控型高科技產業,就太空而言,太空育種業、太空通信業、太空軍工產業都是前瞻性戰略產業。就深海而言,深海工程制造業、深海勘探業、深海加工業、深海資源制藥業、深海多層分工交通業等都是前瞻性戰略產業。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新能源產業、類腦智能產業、量子信息通訊產業、基因生物產業、航空航天產業、深海裝備產業也會成為未來前瞻性戰略產業。前瞻性戰略產業發展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可以沿著新材料、新介質、新微觀世界單元、新宏觀集成整體架構、新網絡連接形式的全新設計思路,構筑未來產業的研發方向,探索單個產業獨立型芯片向多個產業兼容型芯片轉化方式,力爭通過全產業鏈布局,實現國產化集成產業連續升級向產業迭代升級的根本性轉變。
(一)要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與新質生產力的辨證關系
新質生產力需要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加持和掌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二者是統一的,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影響。觀察經濟發展史,不同性質的生產力最終會產生不同的生產關系或經濟制度。“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只有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才能促進社會主義新質生產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呈現高質量發展。有學者認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微觀載體”,事實上,作為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不僅為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微觀載體一一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回,更是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人民性、和諧性、穩定性成長的內在規定性。沒有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就無法塑造新質生產力的社會主義社會。
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是通過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理論成果來實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發展借鑒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成果,利用資本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發展條件,但是資本主義境遇下的私人資本利用科學技術并將其異化為奴役工人階級的手段,則是需要加以校正和革新的。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技術被資本用來打破自然和道德界限的工具之邏輯”,這表明我們必須要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行變革,而要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范圍內的私人大資本壟斷和無序擴張,恰恰要通過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共產黨通過“人民至上”體制機制和新發展理念,通過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來建構資本運行秩序,確保資本運用的人民性和資本增值的普惠性,確保中高速發展和縮小貧富差距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確保新質生產力正確發展方向的約束性條件。新質生產力是新生產要素全面融入和滲透下的生產力,是先進的新生產要素在制度變革過程中提升傳統生產要素的生產力。那么,“先進的技術要素如何通過制度變革而成功地轉化為普遍有效的新技術范式?”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成為新生產要素與制度優化之間關系的核心內容。一方面,先進生產要素符合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發展訴求,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正是通過先進生產要素的普遍優化來彰顯其優越性的。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有利于一切先進新生產要素的產生和運用,讓先進技術要素有利于勞動人民、有利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國強民富,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先進技術要素開辟前進道路的原則,是確保新生產要素服務于新質生產力的民族經濟發展方向。
(二)要正確運用政府與市場的調節體制機制
政府的市場駕馭能力是確保新質生產力成長的前提條件。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關系,政府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為新質生產力建構公平、公正、高效、有序、統一的市場秩序,目的是提高市場交易效率和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混亂、無序、壟斷的市場不僅無法讓新質生產力健康成長,還會提高市場交易成本并降低市場交易效率。高效市場和高效政府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追求,現在的問題是,高效市場是不會自動出現的。因此,需要政府依法對市場主體、市場交易制度、市場行為進行規制。政府營造法制化環境顯得至關重要。“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經濟法促進有為政府的典型映射,應遵循市場主體平等規則,不讓任何一類市場主體形成不正當的競爭優勢或劣勢。”這樣一來,政府不僅是高效政府,還應該是有為政府;市場不僅是高效市場,還應該是有效市場,從而實現高效政府和高效市場、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之間的雙向促進。當政府和市場各自的運行狀態和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處于良好秩序狀況下的時候,才能真正為新質生產力創造健康發展的條件,才能促進新質生產力開創一片新天地。
政府調控市場要以正確的政治經濟學理論為依據。市場壁壘的存在、資源和商品價格的扭曲、需求和供給的非對稱性等都是市場失靈的突出表現,治理市場運行存在的這些問題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而那些主張“小政府、大市場”并認為市場自身具有有效性并會自動實現動態平衡的學者,不外乎是中了西方經濟學的圈套。在西方經濟學看來,經濟人的假設是正確的,“這是市場有效性理論乃至整個西方經濟學理論所賴以成立的基礎”。而事實上,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看來,經濟人假設存在嚴重問題,西方經濟學中的“經濟人”是“完全自私經濟人論”,而經濟實踐中的“經濟人"是“利己利他雙性經濟人”。當“經濟人”假設被否定之后,就否定了西方經濟學指導下干預市場的理論基礎,就認清了新自由主義思潮帶來的嚴重后果,就會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導下實行政府科學干預市場、實時校正市場失靈、果斷打破市場壟斷、有效降低民生領域商品市場價格等重要措施,并以此提高新質生產力發展效率。
新質生產力需要政府為其可持續發展開辟廣闊、穩定、統一、高效、公平的市場。“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政府為新質生產力發展開辟的最廣闊國際市場,與此同時,中國市場也是世界各國來華發展的更廣闊空間;中國所處的國內外大安全格局是政府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營造的穩定市場環境;破除地區之間利益分割,就要建立統一要素市場、商品市場和服務市場,這是政府為新質生產力創造高效、公平、統一大市場的有力舉措。當然,政府調控市場具有一定的價值取向和偏好選擇。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調控市場是為了有利于資產階級集團,中國的人民政府是出于對人民負責和對國家負責進行調控市場,調控的出發點決定了政府使用的調控手段和調控工具。以房地產行業為例,住房具有民生屬性,但當房地產市場發展出現扭曲現象的時候,政府就要對房地產市場中將購房作為投資屬性的行為進行規范和治理。哪個行業出現了偏離人民要求和傷害群眾利益的市場行為,政府就要對哪個行業進行市場干預和經濟規制。如果說房地產行業屬于傳統行業,那么,平臺經濟則是新興行業。政府調控不僅體現在傳統產業領域,更要對新興產業進行及時規范。隨著大數據、信息化、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行業更容易形成市場壟斷,近些年出現的平臺壟斷現象就是信息化時代的突出問題。一些平臺企業不再像以往通過傳統規模經濟的手段獲取市場勢力或提高市場占有率,而是通過數據資源獲取便利化、數據智能化、信息共時化、網絡協同化來獲取市場規模,導致“產業組織逐步從原先的垂直整合架構向網絡協同架構轉化”。對此,政府已經在大數據時代對平臺經濟壟斷進行了有序治理,這樣的治理對于新質生產力在平臺經濟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
(三)要充分發揮國有企業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大作用
國有企業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根基。國有企業是社會主義經濟中生產資料公有制的集中體現,是確保中國共產黨長期穩定執政的經濟基礎,更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堅實后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公有制企業天然地被賦予追求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目標,絕不僅僅是彌補市場失靈的工具,而是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可。國有企業在金融、能源、電力、通信、交通等重要關鍵領域發揮著基礎性、關鍵性作用,國有企業在大型裝備制造業、軍工產業、儲備產業、文化產業、農業等關系國計民生重要行業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國有企業還是國家經濟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生態安全等總體安全的堅強保障者。無論是數據、網絡、信息等新生產要素的全新閃亮登場,還是新興戰略性產業的橫空出世,都需要安全的、穩定的發展環境,而國有企業正是國家穩定發展的錨定物。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國有企業為新質生產力發展保駕護航,國有企業最能體現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意愿。
國有企業支持的新質生產力是數字化時代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主體。以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人的自身現代化為內容的中國式現代化為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廣闊的發展領域,新質生產力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推動力。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國有企業、民族性民營企業的共同努力,尤其是需要支撐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企業。當世界經濟進入數字化時代的時候,首先崛起的是私有企業,他們占據了平臺經濟的重要位置,而且形成了愈演愈烈的壟斷態勢。這就要求我們要實現國有企業在平臺經濟領域的大發展,要在治理平臺經濟壟斷問題的同時,提升國有企業在平臺經濟領域的占比。面對平臺經濟壟斷,首先要清楚平臺經濟壟斷的根本原因,
“平臺經濟壟斷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大數據初始資源私人占有和平臺企業私有制”。對此,要在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前提下,在確保國家信息安全和公民隱私安全的前提下,不斷擴大國有企業在平臺經濟領域的規模,一方面通過國有企業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通過提升數字國有企業發展質量,獲得更多數字資源,形成數字生產力,共同推進數字化時代新質生產力發展,從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新質生產力會依托國有企業實現更高層次的共同富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是為了讓全國人民在更高的層次上都過上美滿幸福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由于財富和收入分配問題本質上是所有制問題,而國有企業正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承載體,也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最重要主體。一方面,只有承載新質生產力發展任務的國有企業能夠為全國人民提供更多可供分配的實體財富;另一方面,作為新質生產力主體的國有企業因為容納了更多的新生產要素和新科技,還能夠創造出更多的數字產業、數字財富和數字化就業機會,這些更多就業機會是改變貧窮落后的根本措施。國有企業分布在各個行業,眾多擁有國有企業的新產業就會產生更強的溢出效應,由此形成經濟良性循環的良好態勢,從而為共同富裕創造更多的實現路徑。
三、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可行性路徑
(一)新機制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新動力
新質生產力需要新思想、新主體、新機制、新動力的通力合作與協同推進。新的國際形勢要求我們要在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指引下,在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下,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藏的豐富思想中汲取大智慧,圍繞國家戰略生存需求和國家經濟長遠發展進行布局謀篇。通過準確識變、主動求變和科學應變,明確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推進新質生產力的高效發展和生產關系改革創新的同頻共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行動指南。中華民族共同體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民族主體,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是激發中華民族共同體團結一致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內生動力。新發展格局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空間載體,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中觀載體,國有企業、民族性民營企業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微觀載體。高質量發展既是新質生產力追求的目標,也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結果,高質量發展與新質生產力具有價值取向一致的內在規定性。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生動反映,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總體上確保新質生產力的高效、穩定,長遠發展,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質生產力三者之間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和外在的契合性。
新機制是孕育新質生產力的源頭。新機制為新質生產力發展開辟新賽道和醞釀新動力,新賽道上的新主體是新質生產力的新生力量,是第四次產業革命的領跑者。新機制包括新資源創新機制、新收入分配機制、新社會流動機制、新經營機制。新動力是新賽道得以開拓的新能量,是確保新賽道順利暢通并可持續延展的源泉,新賽道是新質生產力具體實施領域的優先選擇范圍。
新機制為新質生產力的爆發提供能量。運用資源創新機制激活人才隊伍中的新創新主體,運用新收入分配機制激發具備科技創新優勢的多層級科技創新中心釋放新動能,運用新社會流動機制激勵創新集群低成本運行實現高效率,運用新經營機制發現新場景融合虛擬現實創新構筑數字化產業新基地,再通過新主體在新動力作用下發現更多新場景,從而提高新效率。這充分說明,在新機制、新主體、新能量、新動力共同作用下,就會開辟出新賽道,進而形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能量場。
(二)新場域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創造新空間
新質生產力要有新的作為空間。這些新的作為空間有的是原有行業的新技術應用場景,有的是新技術支撐的嶄新領域。2021年10月29日,華為成立了包括煤礦軍團、海關和港口軍團、智慧公路軍團、智能光伏軍團和數據中心能源軍團等在內的首批行業“軍團”,這是華為的通信技術、操作系統、智能控制技術在傳統的煤炭領域、海關與港口領域、公路交通領域、綠色能源領域等的新場域,是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成功典型,是實現并完成產業結構升級的突出標志,這些新場域是新技術引領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載體。
先進核心技術擴散過程中帶動更多企業開辟新場域。在華為“軍團”模式的示范之下,自2022年開始三大電信運營商也紛紛建立了自己的“軍團”2個。中國聯通先后建立了裝備制造、智慧鋼鐵、服裝制造、智慧礦山、汽車制造等九大行業“軍團”:中國電信成立了包括衛健、應急、文旅、教育、住建、金融等在內的12個產業研究院;中國移動陸續成立了電力、智慧園區、智慧醫院等“軍團”。進入2023年,中國移動又成立了私有云、公安、全連接工廠、車聯網等“軍團”。
新場域是高科技產業鏈上的企業群通過系統性核心關鍵技術為新質生產力發展開辟的新市場。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半導體產業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科技研發產品最終體現在芯片上,芯片又是制造業的“大腦”,計算機芯片、手機芯片、智能制造芯片、高端服務芯片構成半導體產業鏈式結構關鍵環節,而研制芯片的集成電路技術包括新材料技術、電路設計技術、封裝技術、物理布局技術、制程技術、以語言模型建構技術和視覺處理技術以及算力底座技術為組成部分的人工智能技術,所有這些新科技的研發不是一個企業能夠完全承擔的任務,而是需要產業鏈上的技術相關企業群集成研發、協同研發、合作研發才能突破美國對中國的系統性關鍵核心技術封鎖。
具備研發核心關鍵技術的頭部企業是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創造新場域的主力軍。2023年8月29日,華為Mate60Pro全面銷售,意味著困擾中國多年的芯片技術打開新局面,意味著美國對中國制造業的全面制裁以失敗告一段落,意味著中國開啟新質生產力發展新征程。不僅如此,在已有5G芯片基礎上,華為又研制出了5.5G芯片。華為的5.5G芯片擁有的通感一體技術、無源物聯技術、內生智能技術已經成為超過美國半導體行業的先進高科技,必將隨著5.5G芯片的問世帶來更多新的應用場景,由上述新應用場景構成新質生產力需要的新賽道,這些新賽道再為中國半導體產業開辟新的市場,這標志著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產業升級在第四次產業革命中初步完成。
(三)世界和平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戰爭是破壞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最大障礙。無論是俄羅斯烏克蘭沖突,還是哈馬斯以色列沖突,所有這些軍事沖突都是局部戰爭,而這些局部戰爭毫無疑問不僅給戰火中的人民帶來人道主義災難,還給世界各國生產力發展帶來了毀滅性打擊,而發生戰爭的原因在于政治,在于美西方的政治軍事霸權。因此,列寧指出:“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看,必須根據每一個具體情況,就每一次具體戰爭,確定戰爭的政治內容...任何戰爭都僅僅是政治的繼續。”根據馬克思主義戰爭理論,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戰爭是政治的另一種表現方式。戰爭分為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為了民族獨立、國家解放的人民戰爭就是正義戰爭,正義戰爭是促進被壓迫民族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根本方法,中國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的人民戰爭、廣大亞非拉國家的獨立戰爭都是人民戰爭的典型形式,都是解放第三世界生產力的正義戰爭。不管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出于霸權目標的資本主義挑起的非正義戰爭都是為了摧毀敵方生產力,從而獲得更多的能源、資源、財富、空間和精英人口。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只要有利益相互對立、相互沖突和社會地位不同的階級存在,階級之間的戰爭就不會熄滅。”如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有限戰爭的形式凸顯資本主義國家霸權的話,那么,新帝國主義的軍事霸權則表現為“無限戰爭”。由于“無限戰爭具有戰爭期限的延綿性、戰爭軍事目的的不確定性、戰爭手段的不適度性以及戰爭空間影響的開放性等多重維度”,所以無限戰爭是對當代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生產力更具有破壞力的戰爭,是掠奪第三世界財富的新手段我們支持被壓迫者和被壓迫國家進行反抗的正義戰爭,反對一切形式的非正義戰爭,更反對新帝國主義實施的無限戰爭。
霸權主義嚴重影響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以新科技體系為引領的新制造業支撐的生產力,是以數字化金融服務和智能化生產型服務為特征的生產力。
新帝國主義的經濟霸權主義和軍事凱恩斯主義嚴重影響了各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新帝國主義以巨型跨國壟斷公司制造了全球范圍的“生產和流通的新壟斷”,以“金融資本的新壟斷”制造了“畸形發展的經濟金融化”。無論是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還是國際化程度很高的經濟金融化領域,都發生了因新帝國主義的壟斷而導致新技術傳播受阻、高科技產品國際貿易不暢通以及高科技研發資本嚴重短缺的現象,所以新帝國主義成為嚴重制約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阻礙因素。不僅如此,新帝國主義還依賴其霸權勢力“通過金融剝削與政治經濟依附體系主導世界政治經濟體系,引發世界財富的兩極分化與全球的再生產危機”,而全球再生產危機對新質生產力發展具有最大破壞力和殺傷力。
新質生產力發展是推動世界和平的重要手段。新質生產力發展在普遍交往中推動世界和平。在馬克思主義交往理論中,交往不應是局限于區域、國別之內的有限交往,而應該是突破地域空間限制的普遍交往,是開放、包容、正義的世界性交往。交往也不局限于精神交往,更多的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層面的多重交往。“交往與生產互為前提,交往內生于生產,生產只有在交往中才能進行。”新質生產力是基于正義交往才能夠著力推動現代化建設,新質生產力是更高層次人類普遍交往意義上的生產力,是能夠為正義交往提供資源和路徑的生產力。如果說以往資本主義創造的生產力使得人類的交往朝著非正義的方向演進,那么,新質生產力則為世界和平提供了高質量人類正義交往的新手段。究其原因在于:在資本主義國家資本邏輯控制下,他們總是習慣于憑借自己在工業革命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生產力方面先發優勢,“將本國利益凌駕于他國利益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之上”,通過非正義交往和強權壟斷制造人類前途命運的各種危機。而新質生產力則是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構想,以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正義交往思路謀求世界和平,為全世界正義交往和平等合作開拓了廣闊新天地的生產力。
四、結 語
新質生產力是我們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和提升中國國際競爭力的最重要途徑,是全力趕超西方發達國家的最重要措施。因此,我們要在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基本經濟制度的優勢,牢牢把握新質生產力特定內涵、演變規律和面臨的國際形勢,充分利用智能產業革命的時代機遇,抓住各種經濟周期疊加帶來的發展機會,通過統籌新生產要素、新科技、新產業來支撐新質生產力全面提升,通過創造有利于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機制、新場域、新賽道,來開辟新質生產力發展空間,從而掌握新國際形勢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戰略主動權,在奠定中國科技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優勢的基礎上,切實推動新質生產力的能級躍遷!
【注釋從略】
【作者簡介】程恩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學部委員,世界政治經濟學學會會長,研究方向:中外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與政策;劉美平,上海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原刊于《上海經濟研究》2024年第5期)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