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爆發的時候,日本已經是一個初步建立了現代工業體系的國家,而中國還是一個純粹的農業國家。
雖然通過洋務運動,中國也建立了一些工業,比如江南造船廠,并且通過向歐洲列強采購,組建了裝備了南洋水師、北洋水師。但中國從文化教育,到政治制度,都還是處在前現代的農業社會狀態。
這就好比說,一個是已經在歐美名校獲得博士學位歸來的富家公子,一個是剛發家致富的小學還沒畢業的農民企業家,雖然都是西裝革履,頭發锃亮,穿金戴銀,但是氣質差別還是太大了,一開口就知道這個差距不是錢能填起來的。如果兩個人都站在非誠勿擾的舞臺上,女嘉賓選擇誰,這個問題就不用思考了。
日本和中國都是被迫打開國門的,都是在被歐美列強打敗之后,被迫打開國門,開始了近現代化歷程的。但日本的節奏比中國快很多,日本很快就通過明治維新,完成了工業化的前期準備,而中國則在兩次鴉片戰爭之后,得出了中國各方面仍然是領先的,只是器物不如人的結論。
所以,當日本已經完成前期準備,開始進行工業化建設的時候,日本在討論的是如何更好更快更低成本的實現現代化和工業化,清朝還在爭論洋務運動到底好得很還是糟的很,在是否應該學習西方技術的問題上還在引經據典的辯論,爭吵不休。
一個工業化的國家,最根本的是要實現人的思想的工業化和現代化。日本是在進行工業化之前,就已經確定了要進行現代化教育,而中國始終在考慮,如何一方面學習西方現代技術,引進西方的堅船利炮,但同時又要保持自己的文化傳統。這就等于要給一個二八六的電腦,硬裝一個win x的系統,雖然看著也像那么回事,但是真正開機運行,馬上就崩潰了。
甲午戰爭時對日本的明治維新的成果的檢驗,如果這個檢驗通過了,日本就進入了列強的隊伍,從此就可以和歐美列強平起平坐了,不用再被欺負了,可以和列強一起去欺負別人了的。當然,甲午戰爭也是對清朝的洋務運動的成果的一次總檢驗,看洋務運動到底有沒有提高中國抵御外侮的能力。
結果是大家都很清楚的,日本一戰而勝,從此進入了獵槍隊伍,加入了欺負和搶劫中國的行列,而中國則在戰爭爆發后,迅速暴露出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一敗涂地,日本一路從朝鮮半島打過來,占領東北,幾乎都要危及北京。戰后簽訂的條約更是把中國的戰敗賠款數字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如果不是獵槍干預,中國還得割讓遼東半島。
臺灣就更不用說了。雖然說日本侵略臺灣已經準備多年,而且之前已經發動了一些大大小小的侵略戰爭,都中國都未承認。在甲午戰爭之后,日本夢寐以求的占領臺灣的目標,中國也承認了。如果既占領臺灣,又占領遼東半島,對中國日后的影響之大,恐怕是難以計量的。
所以說,甲午戰爭戰敗,給中國人最大的啟示其實就是一條,現代化是買不來的,中國造不了的,買來也不會用,租來也沒有用。而中國要實現現代化,就必須進行徹底的變革,從政治、經濟到文化全面進行改革,讓中國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國家。否則,中國就將繼續處于被侵略的地位。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