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一部《海霞》電影,記載了一段歷史,傳承了一種精神。1964年、1965年間,原南京軍區政治部著名作家黎汝清在“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調研、采風半年多,撰寫長篇小說《海島女民兵》,1966年7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972年,著名導演謝鐵驪將之改編成劇本,于1975年拍攝的電影《海霞》風靡全國。
射擊、95槍操、軍警民聯防行動、海上應急救援、拳術、女子花槍表演……
2020年6月20日,浙南“百島”洞頭海風習習。“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建連60周年軍事課目匯報演示正在舉行:三代女民兵同臺競技,分別持56式半自動步槍、81-1式和95式自動步槍,站、跪、臥多姿勢對不同目標進行應用射擊?,F場槍聲陣陣,掌聲連連,新的“海霞”故事正在上演。
老一輩“海霞”紅遍全國
“風吹榕樹沙沙響,漁家姑娘在海邊哎,織呀織漁網……”20世紀70年代,一部以浙江省溫州地區洞頭縣(注:2015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區)女民兵守島衛疆為原型創作的電影《海霞》,成為一代人的經典記憶。電影主題曲《漁家姑娘在海邊》,至今仍在廣為傳唱,“海霞”也成為洞頭女民兵共同的名字。
今年84歲的汪月霞是“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的首任連長。她清晰地記得,20世紀50年代,溫州沿海一帶頻遭騷擾,洞頭成為重要的東海海防前線。她帶領漁家姑娘自發與駐島官兵一起保衛海疆、保衛家園。
那時候,姑娘們為解放軍官兵做后方保障,燒飯送水、護理傷員、站崗放哨……有一次,聽說在虎頭嶼孤島打坑道的戰士已經斷水好幾天,汪月霞帶著幾名女民兵,頂著海上七級大風,駕小船穿越礁石巖壁,給島上戰士送去淡水。
1958年,島上軍民響應毛主席“大辦民兵師”的號召,成立“洞頭北沙女子民兵排”。汪月霞帶領女民兵練槍法、參與軍事訓練,個個都很拼。20多歲的林靜葉,因機槍反彈力牙齦被震出血,吃飯不能咀嚼;許玉蓮懷有8個月身孕,仍堅持射擊訓練……
1960年4月,國防部以毛澤東主席名義為該排授槍。同年6月, 擴編組建“洞頭女子民兵連”。
在1965年2月的浙江省民兵大比武中,汪月霞用重機槍、輕機槍、沖鋒槍、步槍等,一連演示7個射擊項目,打出100多發子彈,彈無虛發,被浙江省人民政府、省軍區授予“神槍手”稱號。
那些年,島上女民兵捕獲土匪45名,擊斃土匪10名,抓捕特務12名,繳獲槍支28支。1978年9月,浙江省委、省軍區授予該連“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榮譽稱號,為連隊記集體一等功。
“如今,我人老了,眼力可不老?,F在,(打槍)還能打個八九不離十。”汪月霞說,至今每年連隊新兵入列,都會請她去講連隊的光榮史。在她眼里,“愛島尚武、勵志奉獻”是每一個“海霞”的必備品質。
許玉蓮(左一)三姐妹。供圖/洞頭區委宣傳部
在匯報演示現場,昔日的女民兵許玉蓮、許玉英、許玉鳳三姐妹,和其他6名同時期隊員重回射擊場,格外引人注目。“砰、砰、砰……”63歲的許玉蓮,槍響靶落,打出4發40環好成績!光陰荏苒,當年的“神槍三姐妹”已年過花甲,但她們的颯爽英姿中,仍留存著“海霞”的時代印痕。
新生代“海霞”盡顯英姿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有人質疑、有人不解:“海霞”還需要存在嗎,民兵還能發揮作用嗎?
“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新生代“海霞”作出響亮回答。
參加這次建連60周年軍事課目匯報表演的女民兵,其中84%是“90后”“95后”甚至“00后”。“‘海霞’就像一塊磁石,吸引著適齡女性加入連隊。”現任連長陳盈盈說。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海霞”還是以前皮膚黝黑、穿著“土氣”的形象。其實不然!陳盈盈說,新一代“海霞”大多受過高等教育,其中大學生比例已占81%以上。
“相比當年扛著魚叉巡海灘的漁家女,當今‘海霞’已蛻變成一支新生代民兵力量。”在洞頭區人武部部長陳細團眼里,“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不僅軍事訓練從難從嚴,在社會建設和平安創建方面同樣不甘落后。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1月29日,洞頭區吹響防疫集結號,“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擔負起防疫最前線靈霓大堤路口的值守重任。每天清晨5時到下午5時,兩班制輪值連續了20天,共檢查登記車輛近5000輛、人員7000余人,勸返車輛800余輛、人員2500余人,同時在7個村居、社區點執勤29次。
在“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新生代曾秀紅看來,作為新時代“海霞”,除高質量完成軍事訓練任務外,要以投身地方建設、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擦亮“海霞”金字招牌。
2020年6月,“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在進行戰術演練。攝影/祝舒銘
經過2017年編組優化調整,新生代“海霞”個個掌握槍械射擊,人人專業對口(涉及船艇駕駛、電力、醫療等20多種技能),60%以上擁有急救護理、消防救生、摩托艇駕駛等職業技能證書。連隊兼具快速反應能力、近海救護能力、應急處突能力,在防汛抗臺、森林滅火、特種救援等多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特戰排女民兵陳雪的奶奶是連隊第一代女民兵,早些年已經出列,心里卻始終裝著“海霞”。前兩年,她加入了“海霞媽媽志愿者服務隊”,還先后將兩個女兒、兩個孫女送進了女子民兵連。一家“三代五人”守島成為一段佳話。
1996年出生的陳雪是一名幼兒教師,如今也是女子民兵連一員。“我奶奶和姑姑都曾是‘海霞’!”從小聽著“海霞”故事長大的她,深受“海霞精神”鼓舞,“在訓練最難、最累的時候,是她們的故事激勵著我。”
“95后”女民兵劉琴是來自江西的“新洞頭人”,來到這里落腳后才結識“海霞”。“‘海霞’在洞頭家喻戶曉,我也心生向往。”2018年“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整編時,劉琴圓夢成為“海霞”一員。從那時起,她覺得肩上的擔子重了,“無論走到哪里,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海霞’,我不能丟‘海霞’的臉。”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時,滯留在老家的劉琴也沒閑著。她主動加入當地防疫志愿隊,用行動踐行“海霞精神”。勤懇熱心的付出,得到了鄉親們的一致贊揚。“雖然不是在洞頭,但聽到鄉親們的贊揚,我覺得我把‘海霞精神’帶回了家鄉。”劉琴有些靦腆地說。
“海霞”書寫傳奇。自連隊組建以來,已有2600余名適齡女青年,先后加入這個光榮集體。年復一年,盡管女民兵輪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海霞精神”堅如磐石,傳承了一代又一代。
讓“海霞精神”旗幟高揚
今天的洞頭,已經由一座普通漁島發展成美麗的“海上花園”。“海霞精神”成為一張名片、一個品牌,閃耀在海島建設的每一段歷程中。
走進“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紀念館”,館內陳列的85枚獎章、120張獎狀、125面錦旗和200多本榮譽證書,講述著這支英雄連隊、這座傳奇海島的動人故事。
60年來,連隊先后6次被全國婦聯、浙江省婦聯授予“三八紅旗集體”;11次被中央軍委、原南京軍區和浙江省軍區評為“基層民兵工作先進單位”;2019年被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等三部委聯合評為“全國國防動員工作先進單位”;先后有104人被省軍區評為“神槍手”“特等射手”“射擊能手”“訓練標兵”和“優秀民兵”。
2017年3月,“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紀念館”被中宣部命名為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60年薪火相傳,“海霞精神”如一面旗、一團火、一盞燈,輻射感召著十數萬洞頭人。如今,行走在洞頭大街小巷,以“海霞”命名、與“海霞”有關的公園、學校、紀念館、村居隨處可見。2005年,當地的桐橋村更名為海霞村。
近年來,洞頭以紀念館為核心,籌資1.02億元啟動海霞紅色旅游文化創意園工程、海霞軍事主題公園改擴建工程、美麗漁村精品工程三大建設項目,實現軍事、文化、旅游等資源的優化組合。
以“海霞故里、紅色小鎮”為主題的海霞村是洞頭區首批建設的花園村莊之一。2019年12月,坐落在海霞村的海霞學院正式掛牌。在學院副院長林建華眼里,“海霞精神”、海霞文化是洞頭的一面旗幟,也是洞頭獨一無二的文化符號和紅色品牌。由女子民兵連骨干隊員擔任學院教官和講解員,學院開展相關教育培訓,助推發展洞頭紅色旅游,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贊揚。
據海霞村村主任夏歲麗介紹,海霞村正在推進全國首座民兵小鎮建設,將海霞村建成集軍事體驗、養身休閑、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特色小鎮。
如今在洞頭,還活躍著一支1500多人的“海霞媽媽志愿者服務隊”,她們參與平安巡邏、文化宣傳、衛生整治、矛盾調處等社會治理。服務隊副隊長王銀玉說:“用大愛精神為群眾服務、為社會服務,是‘海霞媽媽’們的初心。”
前不久,自認為“腿腳不太靈便”的汪月霞,收到為新版《海霞》電影擔當顧問的邀約,她欣然應允。她說:“為弘揚‘海霞精神’做點事,我很樂意。”
老連長汪月霞回連隊。供圖/洞頭區委宣傳部
精神火炬
(來源:“軍嫂微平臺”,原載《軍嫂》2020年第7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