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郝貴生:?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的人學思想探析 ——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點擊:  作者:郝貴生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0-10-05 09:33:34

 

1.webp (55).jpg

【油畫:恩格斯深入英國曼切斯特工人區走訪調查】

【摘 要】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是恩格斯于1842年到1844年21個月的時間對英國工人階級生活、工作、斗爭狀況做全方位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基礎上,并1845年3月完成同年出版的他青年時代的最大部頭的著作。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被剝削階級的生活、工作、斗爭狀況做細致入微的調查研究并從理論上做出科學回答的第一部理論著作,是恩格斯青年時期從與馬克思不同的道路對哲學、經濟學、社會主義進行獨立的理論探討,發現唯物史觀并進行闡發的最高成就的一部著作。在一定的意義上,它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公開出版的、從全新的視角研究和回答為歷史上無數哲人智者苦苦思索的“人是什么”的一部人學著作。恩格斯把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看作“兩種完全不同的人”,把英國工人階級“當作真正符合‘人’這個字的含義的人”,把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與科學社會主義緊密聯系起來。恩格斯本書的“人學”思想實際成為他與馬克思1846年合作寫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和1848年的《共產黨宣言》中闡發的階級斗爭、“兩個絕大多數”、“消滅私有制”、“兩個決裂”、無產階級專政等思想的理論前提和基礎。

今年11月28日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偉大革命導師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為紀念其對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階級運動的杰出貢獻,筆者準備寫幾篇文章,并把以往寫過的部分有關文章修改后重新發表。本文就是筆者上世紀90年代完成的一篇論文,種種原因沒有在公開刊物發表。近日重閱舊文,又作個別文字修改,現發于網上,供紅色網友學習參考,也望批評指正!

《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是恩格斯于1842年到 1844年21個月的時間對英國工人階級生活、工作、斗爭狀況做全方位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基礎上,并1845年3月完成同年出版的他青年時代的最大部頭的著作。它是人類歷史上對被剝削階級的生活、工作、斗爭狀況做細致入微的調查研究并從理論上做出科學回答的第一部理論著作,是恩格斯青年時期從與馬克思不同的道路對哲學、經濟學、社會主義進行獨立的理論探討,發現唯物史觀并進行闡發的最高成就的一部著作。在一定的意義上,它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公開出版的、從全新的視角研究和回答為歷史上無數哲人智者苦苦思索的“人是什么”的一部人學著作。今天,在國際國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文化斗爭仍然極其尖銳、激烈的新的歷史時代中,研究這部著作特別是其中的人學思想內容及其特征,不僅為有助于駁斥西方和我國個別學者制造馬克思與恩格斯對立,攻擊恩格斯“見物不見人”、“未涉獵人的領域”,把恩格斯開除出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列等對恩格斯的責難,完整、準確、深刻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及其精神實質、科學方法,批判“普世價值”等抽象人性論,而且對于我們深入理解、掌握和運用唯物史觀理論中關于人的思想特別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本質及群眾史觀理論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恩格斯把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看作“兩種完全不同的人”


馬克思主義以前的思想家、政治家在研究人的問題上,總是習慣于把人的某種具體屬性、特征抽象化、普遍化,然后從中形成一個適合于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集團和階層的所有人共同遵守的“普遍的、永恒的道德準則”。恩格斯青少年時期也曾受到這種思維方式的影響。然而,恩格斯在英國近兩年的考察中,特別是從英國歸國后對所獲取的大量的感性材料的理性分析中,在研究人的問題上確立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正如1844年11月19日恩格斯致馬克思的信中說:“費爾巴哈的‘人’是從上帝引伸出來的,費爾巴哈從上帝進到‘人’,這樣,他的‘人’無疑還戴著抽象概念的神學光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2-13頁)恩格斯強調指出:“達到‘人’的真正道路是與此完全相反的。我們必須從‘我’,從經驗的、肉體的個人出發,……簡言之,如果要使我們的思想,尤其是要使我們的‘人’成為某種真實的東西,我們就必須從經驗主義和唯物主義出發,我們必須從個別物中引伸出普遍物,而不要從本身中或者象黑格爾那樣從虛無中去引伸。”(同上,第13頁)而這種“經驗主義和唯物主義”并不是舊唯物主義單個人的直觀方法,而是如恩格斯本人所說的,“去研究真實的、活生生的事物,研究歷史的發展和結局”,去研究“現實化的人”(《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10頁)也就是從人所處的現實的各種關系中,從這種關系的歷史發展和運動去研究、揭示人的本質特征。而當時社會中最大的現實就是客觀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大對抗的集團。恩格斯指出,這兩個集團“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他們彼此是這樣地不相同,就好像他們是屬于不同的種族一樣。”(同上,第410頁)恩格斯在本書“致大不列顛工人階級”的公開信中談到他在深入到英國工人中進行考察的同時,“也有很多的機會來觀察你們的敵人—資產階級”(同上,第274頁)因此,恩格斯在本書通過大量事實揭示了“資產階級”活生生的現實的“人”的本質。

恩格斯認為,資產階級是和現在的社會制度和這個制度聯系在一起的。資產階級在經濟上“直接或間接的占有”(同上,第305頁)作為構成勞動要素內容的“資本”即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而廣大工人卻一無所有。這種經濟上的差別,形成了一部分人反對另一部分人的社會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每一個人都在剝削別人,結果強者把弱者踏在腳下,一小撮強者即資本家握有一切,而大批弱者即窮人卻只能勉強活命。”(同上,第304頁)在這個基礎上還形成了資產階級“貪得無厭”,“利欲熏心”、“金錢至上”的道德觀念。恩格斯認為,資產階級是那樣墮落,那樣自私自利到不可救藥地位,那樣腐朽。在資產階級看來,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不是為了金錢而存在連他們本身也不例外,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賺錢,除了快快發財,他們不知道還有別的幸福,除了金錢的損失,也不知道還有別的痛苦。”(同上,第564頁)資產階級的利益正是“剝削工人”在這里流行的,“每一個人在追逐私人利益時的這種可怕的冷淡,這種不近人情的孤僻”(同上,第304頁),鐵石心腸的利己主義,“一句話,每一個人都把別人看作必須設法除掉的敵人,或者最多也不過把別人看作一種可以供自己利用的工具。”(同上,第419頁)資產階級不管他們口頭上怎么說,實際上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當工人的勞動的產品能賣出去的時候,就靠工人的勞動發財,而一旦這種間接的人肉買賣無利可圖的時候,就讓工人們餓死。他們把別人看作一種在市場上可以買賣的商品。當然,資產階級有時也會裝出一副大慈大悲的樣子,以慈悲心腸和自我犧牲自詡而實際上卻不惜以任何代價來裝滿自己的錢袋為唯一目的。恩格斯在書本中特別談到他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有一次他和一個資產者漫步在曼徹斯特街道上,他談起工人區的惡劣的不合衛生的建筑體系,談到這些地區的可怕的居住條件,并說他還沒有看到比曼徹斯特建筑得更壞的城市。這個資產者靜靜的聽完這一切,在走到拐角上與恩格斯告別時說:“但是在這里到底可以賺到很多錢。再見,先生!”恩格斯對此評論說:“英國資產者對自己的工人是否挨餓,是毫不在乎的,只要他自己能賺錢就行。一切生活關系都以能否賺錢來衡量,凡是不賺錢的都是蠢事,都不切實際,都是幻想。所以政治經濟學這門專門講賺錢方法的科學就成為這些人所喜愛的科學。”(同上,第565頁)恩格斯還說,廠主對工人的關系并不是人對人的關系,而是純粹的經濟關系。資本家不能了解他和工人之間除了買賣關系還有別的關系存在;他不把工人看作人,而僅僅看作“手”,人和人之間完全是一種金錢關系,甚至他和自己的老婆之間的聯系百分之九十九也是表現在同樣的“現錢交易”上。“金錢確定人的價值:這個人值一萬英鎊,就是說,他擁有這樣一筆錢。誰有錢,誰就‘值得尊敬’,就是屬于‘上等人’,就‘有勢力’”(同上,第566頁)。恩格斯就是這樣把資產階級的本質及人生價值活靈活現的展現在人們面前。

資產階級在政治上還利用司法、軍隊和警察,以政黨、甚至以國家政權出面來反對無產階級。法律首先就是為了保護資產者反對無產者,“敵視無產階級卻是法律的不可動搖的基礎”(同上,第570頁)。用他們的財產和他們掌握的國家政權所能提供的一切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利益。資產階級認為對工人的教育只有一種:皮鞭。法庭上對富人總是寬大處理,對窮人則給予最嚴厲的懲罰。資產階級在理論上還借助于他們的“心愛理論”即馬爾薩斯人口論向無產階級進行“最公開的宣戰”,主張把多余的窮人“鏟除掉”,以發泄他們對工人的全部怨恨。這就是活生生的資產階級的“人”的本質和本來面目。

恩格斯解釋資產階級“人”的本質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說明無產階級“人”的本質,說明二者之間的本質區別和對立。恩格斯認為,對英國的未來更加重要的多的恰恰是由無產階級所組成的這種人,這是“一種和英國資產階級完全不同的人”(同上,第410頁)。恩格斯用更多的篇幅描繪了工人階級的“人”的本質特征。

在經濟上,恩格斯認為,由于“資產階級壟斷了一切生活資料(在最廣泛的意義上講)。”(同上,第360頁)因而“無產階級所需要的一切都只能從這個資產階級(它的壟斷是受到國家政權保護的)那里得到。”(同上,第360頁)也就是靠出賣勞動換取工資維持生活。工資總是只能勉強糊口。恩格斯還說,在任何地方,一方面是不近人情的冷淡和鐵石心腸的利己主義,另一方面是無法形容的貧窮。社會戰爭的一切不利條件都落在窮人身上,窮人是沒有人關心的。工人們找不到工作時,或者去做賊,或者去餓死,經常挨餓引起了不可救藥的疾病,因而增加了犧牲者的數目。英國工人把這叫做社會的謀殺,并且控訴整個社會都在犯這種罪。所以恩格斯得出結論說,無產者在法律上和事實上都是資產階級的奴隸,資產階級掌握著他們的生死大權。資產階級給工人們生活資料,但是取回“等價物”即他們的勞動。在這里產生一個錯覺,也就是資產階級學者借以夸張的,似乎工人們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的,似乎他們是作為自主的人自由地、不受任何限制地和資產階級簽訂合同的。恩格斯對這種假象和資產階級學者美化剝削的言論進行了揭露,他說:“好一個自由!無產者除了接受資產階級向他們提出的條件或者餓死、凍死、赤身露體地到森林中的野獸那里去找一個藏身之處,就再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了。好一個‘等價物’!它的大小是完全由資產階級任意規定的。”(同上,第360頁)

在道德觀念上,恩格斯認為,由于經濟關系的極大差異,“工人比起資產階級來,說的是另一套習慣語,有另一套思想和觀念,另一套習俗和道德原則,另一種宗教和政治。”(同上,第410頁)在日常生活中,工人比資產者仁慈得多,在幫助窮人方面比資產階級做得多,“在他們看來,每一個人都是人,而在資產者眼光中,工人不完全是人。”(同上,第411頁)工人比較和氣可親,雖然他們比資產階級更迫切地需要錢,但他們并不那樣貪財。他們看問題客觀,比資產階級偏見少得多,不戴上自私的眼鏡看一切,并容易擺脫傳統的陳腐的原則和先入之見的束縛。工人們還有對文化知識的渴求。恩格斯說:“工人也是重視‘踏踏實實的教育的’,只要它里面不摻雜自私自利的智謀。這一點可以由下面的事實來證明:在無產階級的、特別是社會主義的學校或閱覽室里經常舉行關于自然科學、美學或者政治經濟學問題的演講會,而且聽眾往往很多。我常常碰到一些穿著襤褸不堪的粗布夾克的工人,他們顯示出自己對地質學、天文學及其他學科的知識比某些有教養的德國資產者還要多。閱讀最新的哲學、政治和詩歌方面最杰出的著作的幾乎完全是工人”(同上,第528頁)。

恩格斯對工人階級本質的認識上最可貴的地方還表現在他能夠從人們所處的經濟政治地位辯證地看待“愛”與“恨”的問題。工人們對自己的階級弟兄表現出他們的仁慈和愛,而對資產階級則表現出“憤怒”、“熾烈的憎恨”、“切齒痛恨他們的壓迫者,痛恨那種使他們陷入這種境地并把他們變成機器的制度!”(同上,第466頁)“只有靠著對當權的資產階級的烈火般的憎恨,靠著不可熄滅的內心激憤才能保持人類應有的意識和感情”(同上,第399-400頁)

綜上所述,恩格斯正是從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特定的經濟關系入手,活生生地鮮明地指示了這兩個階級的本質特征的。當然,恩格斯的上述某些結論在他的同時代人的某些空想社會主義者以及其他一些思想家那里已經有所認識。但他們同恩格斯的區別在于:第一,他們僅僅把資產階級的這種特性及其表現看作背離人的本性的東西,看作是對“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性的背叛。他們要求資產階級回到人的“善”、“愛”的本性上來。他們也正視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憤怒情感,但認為這種情感是有害的,應該消除的。而恩格斯恰恰把這種特性看作兩個階級由于經濟地位的不同而形成的本質的特征,這種具體經濟關系中的具體的人的本質特征是不會改變的。第二,他們不能從經濟、政治、觀念及其內在聯系上全面揭示資產階級的本質特征,而只是抓住資產階級的個別本質特征進行道義上的譴責。他們同情工人階級的貧窮惡劣的生活工作條件,對此也曾進行過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但也只是表現他們對工人的同情,而沒有從理性的高度上揭示這種狀況的原因及克服的正確途徑。他們的歷史觀是唯心主義的。而恩格斯恰恰已經在用唯物主義思維方式觀察認識社會歷史問題,已經具備了唯物史觀的胚胎和萌芽,因而才有上述的對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這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的本質的深刻全面的揭示。由此我們還聯想到馬克思與恩格斯這本書同一時間在他的筆記上所完成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提綱》中做出了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的思想。恩格斯這里當然沒有從理論上做出如此高度概括的哲學結論,但就他的觀察認識人的具體的思維方式上,已經做到了從社會關系的總和方面,從一定的物質條件下從事活動的人去把握具體的歷史的人的本質特征。在對具體的人的本質特征的分析中,比馬克思要精確得多?!豆伯a黨宣言》、《資本論》等著作中對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本質的揭示應該說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的延續。
 

二、恩格斯把英國工人階級“當作真正符合‘人’這個字的含義的人”


我們知道,恩格斯的人學思想也曾受到費爾巴哈的影響,他把歷史的本質看作是人,而不是神。他在1844年發表在《德法年鑒》上的《英國狀況》一文中已經明確指出,“歷史不是‘神’的啟示,,而是人的啟示,并且只能是人的啟示。”(《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650頁)恩格斯這一論斷實際上是當時所有的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空想社會主義者已經達到的程度。然而這些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空想社會主義者雖然一再聲明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都是從“人”本身作為出發點,強調人在歷史中的決定作用。然而他們實際關注和認為在歷史中起決定作用的“人”并不是大多數直接從事物質生產的普通勞動群眾和被剝削階級,而是所謂的“英雄豪杰”和少數人物。在他們的眼中,大多數群眾只不過是任人宰割支配的愚昧無知的群眾,奴隸,是“環境和教育的產物”,真正改變環境,決定歷史命運、教育普通群眾的歷史創造者和教育者只是少數統治者以及他們的思想家、政治家。作為不成熟的無產階級和不成熟的無產階級斗爭狀況產物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深刻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給無產階級帶來的貧困化的嚴重惡果,極力同情工人群眾的悲慘的生活狀況。但他們把無產階級只是當作一種潰瘡,改變這種狀況仍然需要依靠他們這些大人物,也就是說,空想社會主義者把歷史活動的主體仍然歸結為少數杰出人物,而不是大多數勞動群眾。

而恰恰在這一點上,恩格斯的《英國狀況》一文中已經開始超越所有的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空想社會主義者。恩格斯針對卡萊爾的“英雄崇拜”的觀點明確指出:“只有大陸上不熟悉的那一部分英國人,只有工人、英國的賤民、窮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盡管他們粗野,道德敗壞。將來拯救英國的卻正是他們”(《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28頁)。同年,在《神圣家族》一書中,恩格斯針對鮑威爾把歷史的本質歸結為自我意識的觀點時指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18-119頁)針對埃德加爾等人鼓吹的“工人什么都沒有創造”的謬論時說:“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沒有創造,工人才創造一切,甚至就以他們的精神創造來說,也會使得整個批判感到羞愧。英國和法國的工人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工人甚至創造了人”(同上,第22頁)。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對這種思想做了進一步的全面的展開。

首先,恩格斯把工人階級看作物質生產活動的主體。

恩格斯在“歷史是人的活動”的認識基礎上,進一步揭示了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發展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他認為,英國工人階級的歷史是從18世紀后半期從蒸氣機和棉花加工機的發明開始的。恩格斯詳細考察了紡紗機到織布機的發展給予英國整個工業體系的影響,研究了機器制造對金屬加工和鋼鐵工業、銅工業以及采礦業的作用,工業對改善交通工具方面所產生的后果。工業革命不僅僅是一場技術革命,也是一場社會變革。因而導致整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無產階級隊伍的擴大。恩格斯說:“分工,水力、特別是蒸汽力的利用,機器的應用,這就是18世紀中葉起工業用來搖撼舊世界基礎的三個偉大的杠桿。”(第300頁)而在工業革命和社會的物質生產中,廣大工人群眾則是發明者和創造者。許多機器的發明者本身就是普通的勞動群眾。恩格斯說,使英國工人狀況發生根本變化的第一個發明珍妮紡紗機就是由一名普通的“北朗卡郡布萊克本附近斯坦得希爾的織工詹姆斯·哈格里沃斯制造成的。”(同上,第284頁)對這種紡紗機做進一步改進的水力紡紗機是一個理發師理查·阿克萊在1767年發明的。以后他又發明了梳棉機和粗紡機。1764年,普通工人詹姆斯·瓦特發明了蒸氣機。18世紀最后幾年,一個鄉村教師卡特賴特發明了動力織機。所以恩格斯做出結論說,英國工人階級“用自己的發明和自己的勞動創造了英國的偉大”(第297頁)。他們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其次,恩格斯把英國工人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的斗爭看作是歷史發展的動力。

《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的重點是放在對英國工人階級斗爭狀況的考察上。恩格斯認為,必須正視英國工人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的客觀事實。在英國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無產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的斗爭。工人階級的斗爭經歷了三個階段。最早的原始形式是恐怖和盜竊。這是一種最沒有效果的形式。工人很快發覺這樣做沒有好處,因為只有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反對現有社會制度,社會卻能以全部權力來猛襲一個人并用占絕對優勢的力量來壓倒他。之后,發展為暴力砸壞機器、搗毀工廠。但這種反抗形式仍然是孤立的,它局限于個別地區,并且工人一旦獲得轉瞬即逝的勝利,資產階級就用自己的全部力量來襲擊、懲罰工人,而機器還是使用起來了。第三個階段是工人為保護自己的利益而聯合斗爭的形式。19世紀40年代的整個英國爆發的大規模的工人罷工如憲章運動正是當時英國工人斗爭的最高形式。它有政治目的,是工人反抗資產階級的集中體現。

如何認識工人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的斗爭這種客觀事實。這種行為究竟是說明工人階級背離了人的本質、本性?還是人的本質和本性的真正體現?在這一問題上,恩格斯同空想社會主義者發生了尖銳的分歧和對立。

空想社會主義者同情工人階級生活狀況,也看到工人階級由此而產生的憤怒情緒和斗爭事實,但他們認為這種情緒和斗爭是有害的,應當“加以譴責”和“給與懲罰”的,因為他背離了人的“愛”、“善”的本質特征。恩格斯恰恰與此相反。

恩格斯認為,工人階級只有進行反抗斗爭才真正符合人的本性。他說,英國工人在他們目前所處的狀況下是不會感到幸福的。在這種狀況下,無論是個人或整個階級都不會像人一樣地生活、感覺和思想,工人應該設法擺脫這種狀況,應該爭取良好的比較合乎人的身份的狀況。“如果他們不去和資產階級的利益—剝削工人—作斗爭,他們就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同上,第500頁)“這種憎恨、這種憤怒寧可說是一種證明,它證明工人感覺到他們是處在一種怎樣非人的狀況里,證明他們不愿意被當作牲口來看待,證明他們總有一天要把自己從資產階級的羈絆下解放出來。”(同上,第403頁)“工人只有仇恨資產階級和反抗資產階級,才能獲得自己的人的尊嚴,”(同上,第500頁)“工人除了為改善自己的狀況而進行反抗,就再也沒有任何其他表現自己的人的同上,感情的余地,那么工人自然就一定要在這種反抗中表現出自己最動人、最高貴、最合乎人情的特性了。”(同上,第501頁)反之,如果拋棄了憤怒情緒、停止反抗斗爭,或者溫馴的屈服于自己的命運,老老實實、隨波逐流、不關心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幫助資產階級把束縛工人階級的鎖鏈鍛得更結實,或者成為命運的玩物,就像已經失去外表的穩定性一樣,正在喪失著內心的穩定性,過一天算一天,酗酒、追女人。恩格斯說,在這兩種情形下,他們才真正背離了人的尊嚴、人的感情、人的本性,“他們都是牲口”(同上,第404頁)。所以恩格斯做出結論說,“工人還是必須在兩條道路中選擇一條:或者屈服于命運,做一個‘好工人’,‘忠實地’維護資產者的利益,(如果這樣做,他就勢必要變成牲口),或者起來反抗,盡一切力量捍衛自己的人類尊嚴,而這只有在反抗資產階級的斗爭中才能做到。”(同上,第405頁)

當然,工人階級進行反抗斗爭并不是每一次都能獲得勝利,“大多數的罷工都是以工人吃虧而告終。這就發生了一個問題,工人明明知道宣布罷工沒有用,為什么還要采取這種辦法呢?”(同上,第506頁)恩格斯對此也做出了深刻的回答。他說:“問題很簡單,因為工人必須反對降低工資,甚至要反對這種降低的必然性本身;因為工人一定要宣布,他作為一個人,不能去遷就環境,相反地應該讓環境來適應自己、適應人;因為工人的沉默就表示同這種環境妥協,承認資產階級在商業繁榮時期有權剝削工人,而在蕭條時期又有權把工人餓死。只要工人還保存有一點點人的尊嚴,他們就不能不對此表示抗議,而他們之所以這樣抗議,而不用別的方式來抗議,就因為他們是英國人,是用行動來表示自己的抗議的講求實際的人”(第同上,506頁)。

恩格斯認為,正是工人階級的這種斗爭,體現了他們在社會歷史活動和社會變革中的巨大影響和決定作用。工人階級在斗爭中“開始感覺到自己是一個整體,是一個階級;他們已經意識到,他們分散時雖然是軟弱的,但聯合在一起就是一種力量。這促進了他們和資產階級的分離,促進了工人所特有的、也是在他們的生活條件下所應該有的那些見解和思想的形成,他們意識到了自己的受壓迫的地位,他們開始在社會上和政治上發生影響和作用。”(同上,第407-408頁)工人階級的某些斗爭雖然會遭到失敗,但這種斗爭“是不會不發生影響的:它把資產階級的貪得無厭的欲望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使工人對有產階級的社會的和政治的萬能權力的反抗不致消沉下去。”(506頁)恩格斯較詳細地敘述了英國40年代前后的幾次較大規模的罷工和起義斗爭,熱情地贊頌和謳歌他們頑強拼搏、不屈不撓、前仆后繼的斗爭精神和行為。以1842年憲章派領導的曼徹斯特大罷工為例,恩格斯認為,“罷工是不可缺少的。在罷工中表達了英國人的獨特的勇敢”,“頑強的、不可戰勝的英雄氣概”,“鎮靜的堅韌精神”,“經受上百次考驗的不可動搖的決心”,“顯示出自己性格的最值得尊敬的一面”,工人階級是“能夠摧毀整個資產階級的力量的。”(第513 、514頁)斗爭的結果,使“資產階級腳下的地基就這樣逐漸地動搖起來”。恩格斯堅信,“總有一天,資產階級的整個國家的和社會的建筑物將連同它的基礎一同傾覆。”(同上,第548頁)事實充分證明,占人口大多數的英國工人階級是有自己的利益和原則、有自己的世界觀的獨立的階級,是和一切有產階級相對立的階級,同時也是國家力量所系并能推動國家向前發展的階級。他們的社會地位一天天地吸引著文明世界的注意。

恩格斯在充分肯定工人階級斗爭的歷史作用和社會價值時,還批判了空想社會主義者對待工人運動的錯誤態度。恩格斯說,空想社會主義“實質上要超越于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但在形式上仍然以寬容的態度對待資產階級,同時,在許多方面卻對無產階級很不公道。”(同上,第525頁)這種社會主義者十分馴順溫和;不管現存制度如何壞,他們除爭取社會輿論外,對改變現存制度的其他一切途徑是一概否定。然而他們的原則又那樣的抽象,如果這種原則仍然保持現在的形式,他們永遠也不能爭得社會輿論。恩格斯繼續批判說,這種“社會主義者還經常抱怨下層階級道德墮落,他們看不見社會制度的這種瓦解中的進步成分,看不見只會追求私利的偽善的資產階級更嚴重的道德墮落。他們不承認歷史的發展,所以他們打算一下子就把國家置于共產主義的境界,而不是進一步開展政治斗爭以達到國家自行消滅的目的。他們固然了解工人為什么痛恨資產者,但是,他們認為這個唯一能夠引導工人前進的憤怒并沒有什么用處,并宣揚對英國目前的實際情況更加沒有什么用處的慈善和博愛。他們只承認心理的發展,只承認和過去毫無聯系的抽象的人的發展??墒钦麄€世界,包括每一個單獨的人在內,都是從過去成長起來的。所以他們太學究氣、太形而上學了。他們是做不出什么大事來的。”(同上,第525-526頁)

從以上恩格斯對無產階級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的論述中可以發現,恩格斯這里的思想與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第三條的內容是完全一致的。馬克思在批判法國唯物主義的“環境決定論”時強調指出:“環境正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995年版,第1卷,第59頁)馬克思這一思想是在第一條中所提出的科學的實踐觀的延續,強調人不僅能夠能動地改造自然環境,也能夠能動地改造社會環境。而大多數普通群眾即是物質生產活動的主體,也是改造社會的主體,他們是歷史的真正主人和創造者。這是馬克思人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而1845年的恩格斯與馬克思殊途同歸,也做出了完全相同的結論。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恩格斯在本書《致大不列顛工人階級》的公開信中說,我把你們“當作真正符合‘人’這個字的含義的人,所以我和大陸上其他許多人一樣,祝賀你們在各方面的進步,希望你們很快地獲得成功。”(同上,第277頁)四十年后,恩格斯在談到克服費爾巴哈陷入唯心史觀的途徑時指出:“要從費爾巴哈的抽象的人轉到現實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須把這些人作為在歷史中行動的人去考察。”(《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1頁)恩格斯這里已經把無產階級看作“在歷史中行動的人”。因而使恩格斯能夠超越于空想社會主義者,也就成為恩格斯人學思想的最主要的內容和特征。
 

三、恩格斯強調工人階級斗爭必須與社會主義結合起來


從上面內容中可以看出,恩格斯的人學思想,已不是停留在議論抽象的一般意義的“人”上,而是把重點放在占人口大多數的勞苦群眾即無產階級的物質生產和階級斗爭的活動方面來。但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是否任其自發的發展下去?還要不要正確理論為指導?是否因為空想社會主義把自己的理論同工人運動絕對對立起來,因而工人運動就不需要社會主義了?正確的社會主義究竟如何產生?恩格斯在本書中對此也做出了回答。

恩格斯通過對工人運動的考察,發現了作為自發的工人運動的許多問題。如:一是斗爭缺乏目的性,“工人本身對罷工的目的不明確而且他們之間的意見也不一致。”(同上,第514頁)一些人要求實施人民憲章,另一些人卻認為為時過早,只要求恢復1840年的工資標準。憲章派的個別領導人甚至提出,憲章的意思是住得好、吃得好,工資高,工作日短。二是斗爭缺乏自覺性,罷工斗爭帶有很大程度的盲目性。三是斗爭缺乏組織性。反抗總是分散的,總是個別的部分工人同個別的資產者作斗爭。總之,整個運動是沒有準備、沒有組織、沒有領導的,“整個起義就由于這些原因而失敗了,假如它一開始就是自覺的有組織的工人起義,那末它無疑地是會獲得勝利的。”(同上,第521頁)恩格斯總結原因認為,關鍵在于工人運動沒有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導。空想社會主義雖然看得遠,但要害在于“不能和工人階級融合在一起。”(同上,第527頁)恩格斯認為應當建立一種新的社會主義理論。這種社會主義理論必須從反對工人階級斗爭轉變為支持工人階級斗爭,承認工人階級斗爭的合法性、并給予工人階級斗爭的科學的解釋。這種理論必須承認“無產階級對他們的奴役者的憤怒是必然的,是正在開始的工人運動中的最重要的杠桿”(同上,第586頁),而且要“比這種憤怒更進了一步,因為它不僅僅是工人的事業,而且是全人類的事業。”(同上,第586頁)它要使“無產階級對社會問題有個清楚的了解,使共產黨能夠在有利的情況下逐漸克服革命中的野蠻成分并預防熱月九日的重演。”(同上,第587頁)也就是說這種社會主義必須與工人運動真正結合起來,“社會主義和憲章主義的合流,法國共產主義在英國條件下的重現,—這必然是最近的將來就要發生的,而且已經部分地發生了。只有在實現了這一點以后,工人階級才會真正成為英國的統治者”(同上,第527頁)。因此,創立一個嶄新的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并能夠指導工人運動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就必然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恩格斯對英國二十一個月的調查和本書的寫作正是為了創立這樣一種理論。而新理論的創立過程也是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是一位年僅二十幾歲的準備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受壓迫剝削的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德國青年人的嶄新的人學思想的形成過程。

首先,恩格斯是懷著對英國工人階級的深厚的感情創立新的社會主義理論。恩格斯在公開信中指出:“我曾經在你們當中生活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對你們的狀況有足夠的了解。我非常認真地研究過你們的狀況,研究過我所能弄到的各種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文件,但是我并不以此為滿足。我尋求的并不僅僅是和這個題目有關的抽象的知識,我愿意在你們的住宅中看到你們,觀察你們的日常生活,同你們談談你們的狀況和你們的疾苦,親眼看看你們為反抗你們的壓迫者的社會的和政治的統治而進行的斗爭。我是這樣做了。我拋棄了社交活動和宴會,拋棄了資產階級的葡萄牙紅葡萄酒和香檳酒,把自己的空閑時間幾乎都用來和普通的工人交往;對此我感到高興和驕傲。高興的是這樣一來我在獲得實際生活知識的過程中有成效的度過了許多時間,否則這些時間也只是在客廳里的閑談和討厭的禮節中消磨掉;驕傲的是這樣一來我就有機會為這個受壓迫受誹謗的階級做一件應該做的事情,這些人盡管有種種缺點并且處于重重不利的地位,但仍然引起每個人的尊敬,……還值得驕傲的是這樣一來我就能保護英國人民,使他們不致日益受人鄙視。”(第273頁)這是多么感人的發自肺腑的充滿著對工人群眾的真摯愛的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呀!這正是恩格斯這個時期感情、立足點,人生價值觀的真實寫照和集中體現,也奠定了這位歷史巨人一生的世界觀的基礎。同時也是恩格斯關注人、重視人的最有說服力的事實證明。

其次,恩格斯是通過對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狀況和工人階級狀況的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創立新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恩格斯認為,工人階級的狀況是當代一切社會運動的真正基礎和出發點,是社會一切災難的最尖銳最露骨的表現。一切關注人和重視人的社會主義就必須關注和重視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工人階級狀況。恩格斯指出,當時的許多社會主義者都是從理論前提出發的,他們對現實世界了解得太少,對工人階級狀況知道得更少。因此,“為了給社會主義理論,同時給那些認為社會主義理論有權存在的見解提供堅實的基礎,為了肅清贊成和反對社會主義理論的一切空想和臆造,研究無產階級的境況是十分必要的。”(同上,278頁),而英國的無產階級境況具有完備的典型形式,在英國造成無產階級貧困和受壓迫的根本原因,在德國和其他國家也同樣存在。因此,恩格斯選擇了英國作為他研究工人階級狀況的對象,正如恩格斯本人所說:“我有機會在二十一個月內從親身的觀察和親身的交往中直接研究了英國的無產階級,研究了他們的要求、他們的痛苦和快樂,同時又以必要的可靠的材料補充了自己的觀察。這本書里所敘述的,都是我看到、聽到和讀到的。……像我這樣考察一切工人的狀況的著作,連英國本國也還沒有出過一本。”(第278-279頁)列寧在談到恩格斯這部著作時指出,這是一部“寫得很動人、通篇都是描述英國無產階級窮苦狀況的最確實最驚人的情景,這部著作是對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極嚴厲的控訴。它給人的印象是很深的。從此,到處都有人援引恩格斯的這部著作,認為它是對現代無產階級狀況的最好的描述。的確,不論在1845年以前或以后,還沒有一本書把工人階級的窮苦狀況描述得這么鮮明、這么真實。”(《列寧選集》,1995年版,第1卷,第92頁)恩格斯正是把社會主義理論建立在對事實考察的基礎上,因而保證了這種理論的科學性。正如恩格斯三十年之后在《反杜林論》中指出的,為了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就必須把它置于現實的基礎之上。恩格斯成為第一個使社會主義置于現實基礎上的開創者。

再次,恩格斯是在正確的歷史觀的指導下創立新的社會主義理論的。1845年8月恩格斯與馬克思合寫的《神圣家族》序言結尾中說:“我們先發表這部論戰性的著作,在各自分頭在自己的著作里敘述自己的肯定的觀點,以及對現代哲學和社會學的肯定的見解。”(第8頁)恩格斯正是按照與馬克思的約定,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闡發了唯物史觀的許多萌芽思想。如物質生產方式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民群眾在歷史中的決定作用,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等等?!队と穗A級狀況》與馬克思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雖然題目、題材、篇幅、思路差異極大,但許多內容卻驚人的相似。這兩部著作為兩人1846年共同完成的標志唯物史觀思想系統予以闡發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奠定了非常堅實的思想基礎。因此,沒有《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的唯物史觀萌芽思想的闡發和運用,也就沒有本書中新的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生。
當然,《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還不能成為一部成熟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著作,恩格斯自己稱它為科學社會主義的“胚胎發展的一個階段。”(《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995年版,第4卷,第423頁)但這部著作在《共產黨宣言》問世以前,確是論述科學社會主義的極其重要的一部著作。馬克思高度評價了這本書,認為在當時的社會主義文獻中,它是幾乎完全符合他的思想的唯一的一部書。1895年,列寧在談到這本書的功績時指出:“在恩格斯以前有很多人描寫過無產階級的痛苦,并且一再提到必須幫助無產階級。恩格斯第一個指出,無產階級不只是一個受苦的階級;正是它所處的那種低賤的經濟地位,無可遏止地推動它前進,迫使它去爭取本身的最終解放。而戰斗中的無產階級是能夠自己幫助自己的。工人階級的政治運動必然會使工人認識到,除了社會主義,他們沒有別的出路。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只有成為工人階級的政治斗爭的目標時,才會成為一種力量。這就是恩格斯論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的一書的基本思想。”(《列寧選集》,第1卷,1995年版,第91—92頁)同時也是這本書的人學思想的基本內容和特征。

*            *   

幾點結論:

1、《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盡管有許多具體觀點已經過時,盡管如恩格斯晚年中指出的,它或多或少地還帶有德國古典哲學的痕跡。但總的來說,它已經基本形成了新世界觀體系中的人學思想雛形。它與馬克思的《關于費爾巴哈提綱》共同為馬克思恩格斯1846年《德意志形態形態》和1848年《共產黨宣言》等著作的基本思想提供了思想前提和理論基礎。

2、現代西方一些學者割裂馬克思與恩格斯的關系,攻擊恩格斯不重視人、不關注人是站不住腳的。這些人肯定馬克思對人的重視,實際是是肯定馬克思對所謂抽象的人的肯定。其實馬克思一開始他的理論生涯,雖然接受了哲學發展史中人道主義的發展成就,但馬克思真正關注的并不是抽象的“人”的概念,而是具體歷史的人。馬克思1844年《〈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所說的,“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無產階級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德國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這個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它的心臟是無產階級”等有關論述就表明了馬克思真正關注的是處在受剝削、受壓迫的無產階級這個具體歷史的“人”。而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的基本內容同馬克思的研究思路、方法和重點是完全一致的。我國個別學者也盲目跟在西方某些學者跑,借口恩格斯晚年闡述“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和對“自然辯證法”的研究,極力否定恩格斯的人學思想,甚至企圖把恩格斯開除于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列是完全錯誤的。

3、從恩格斯本書闡發的基本思想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從來沒有根本否定哲學發展史上的人道主義理論。人道主義實質上是弘揚和提高人的地位、價值、尊嚴的理論。馬克思恩格斯一開始他們的理論生涯,就始終沒有離開對人的關注。但應該承認,馬克思、恩格斯對人的認識也經歷了自我意識的人、自然意義上的人、具體歷史的勞動實踐意義上的人的轉變。這是馬克思思想發展進程中的第三個重要轉變。傳統教材把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只是歸結為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革命民主主義向共產主義兩個轉變的觀點是不正確的。恩格斯本書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本質的分析、對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關系的分析就是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的具體內容和具體的分析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的群眾史觀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人學思想,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理論。

4、當前理論界一些人借口馬克思主義的人學思想是具體歷史的人,而否定馬克思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人本主義理論。這是錯誤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另外一種傾向,相當多的學者在研究馬克思主義的人學理論時,雖然承認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是具體歷史的人,然而在研究方法上,卻始終停留在抽象的“人”的概念上,表現之一是把馬克思主義的人學理論與群眾史觀對立起來;表現之二是不研究當前中國歷史條件下中國人的具體狀況,不研究中國人在現代化進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種種弊端和發展的具體目標;表現之三是不研究中國的下崗工人、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狀況,或者是同情弱勢群體,但沒有把弱勢群體看作一種社會力量,他們重新回到了馬克思主義所批判的空想社會主義對待工人階級的態度和思維方法。當前有些人在理解和解釋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時,也在不自覺地回到抽象人的思想方法,空談所有的人,而不談具體的利益受損害的勞動者為主體的大多數人。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的人學思想對我們今天正在從事新時代的偉大的階級斗爭實踐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是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的。
 
作者系天津師范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