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他們說,不要誰知道,山知道,莊稼知道,這就夠了。一生留下了水庫,留下了渠,不白過了。
畢節天渠(下)
王宏甲
畢節高流天渠
從1956年到1980年,畢節縣農民在懸崖絕壁上修通了40多條天渠,構成了一幅逶迤奔流的高原天河圖。畢節全區在1982年前共修水渠553條,總長度達到1133公里。這全是畢節農民走上合作化、集體化道路后開出來的。畢節天渠的建設者今天都80多歲了,講起當年工地上的戰斗詩篇脫口即出。你會驀然看到,那其實是個有詩有遠方的年代。那里不是只有一兩個英雄,那是一個英雄的時代。
“我懷孕了。”顧尚英告訴徐榮。
這簡直是雙喜臨門。另一件大喜事是,1958年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召開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代表會議的通知,徐榮被光榮地推選為代表。
這年5月,顧尚英回到娘家。12月5日,她生下二女兒,徐榮還是沒在妻子身邊。衛星渠鑿通給方圓各鄉農民巨大的鼓舞。這年春夏,畢節縣段家鄉和生機鄉各有一條渠要開工,徐榮作為縣農田水利局的技術員在為此忙碌。12月11日,他在畢節縣籌備一種威力強大的黃色炸藥,忽然一聲劇烈爆炸,徐榮犧牲,年僅29歲。此時徐榮的二女兒出生只有七天,小名就叫小七。
14天后,1958年12月25日,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左遺軒去出席了這次大會,見到了毛澤東主席。
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代表大會(1958年12月)
1958年國務院頒發的獎章。圖為一枚獎章的正面(左)背面(右)
在這次大會上,畢節縣衛星渠榮獲國務院“最高水利建設成果獎”,大渡公社榮獲國務院授予的“興修水利先進單位”稱號,還有一張頒發給徐榮個人的獎狀,由左遺軒領回來。1959年1月,畢節縣政府追認徐榮為烈士。
徐榮犧牲證明書
周建琨說:“我們要建一個紀念館,讓后人永遠記住英雄!”
崇敬英雄,學習英雄,是組織起來的中國農民身上澎湃的偉大力量,1958年畢節縣在懸崖絕壁上修渠的就有三個村。
段家鄉鎮江村修的“躍進渠”,是繼“衛星渠”后修的又一條天渠,在人民公社誕生之前開工,總長49公里,主渠13公里,支渠36公里。躍進渠要通過獅子巖、砂巖、王家巖、席草巖、公雞嶺、梯子巖6座懸巖,工程量浩大而艱巨,歷時8年,1966年修成。它是畢節縣在懸崖絕壁上修渠歷時最長、里程最長、犧牲人數最多的工程。
修渠有長修隊和突擊隊。“長修隊”是長年累月修渠的專業隊,“突擊隊”在農閑時全體社員去“突擊”。修這條渠的長修隊還有12名女隊員,稱“劉胡蘭排”。我見到當年的女隊員楊學會,她已81歲,修渠那年她18歲。
“過了端午節三天就去了。”她說。
那是1958年五月初八。首批長修隊男女隊員共40多人,到工地去搭工棚住宿,露天做飯,男女隊員在同一口鍋里吃飯。12名女隊員中已婚5人。
“你是什么時候結婚的?”我問楊學會。
“結婚后去修渠的。”
“什么時候生孩子呢?”
“1964年生第一個男孩。”
那是她修渠的第6年了。我接著問她是怎么去長修隊的?她說是被選去的。
再問她愿意去嗎?“愿意。”再問:為什么?
“光榮啊!很多人想去。不是誰想去就能去的。”
“你那時多高?”
“一米六三。”
“你們12個女的,都跟你差不多高嗎?”
“是的。”
想象一下,1958年,鎮江村選出12個20歲左右的女青年,個子都在一米六上下,那就是村里最有模樣的女子,是大家羨慕的對象。她們到長修隊,同男子同工同酬。
“我是自愿報名去的。”說這話的老人叫胡家珠,1958年他15歲,是長修隊年齡最小的。我問:“你報名就可以去嗎?”他說:“需要我呀。”
胡家珠小時候在赤水河對岸的四川赤水鎮讀過三年半書,長修隊需要一個會計。“我個子小,在生產隊拿最低工分,去長修隊就跟長修隊員一樣拿最高工分。”胡家珠還負責管伙食,幫鐵匠曹官全拉風箱。曹師傅50多歲,是長修隊年齡最大的。
“每天都有一堆鋼釬打禿了,每天都要搶修出來,曹師傅每天都低著頭不停地干活。”胡家珠說夜里大家休息了,鐵匠那里爐火通紅。那時刻爐火映照著工地上這年齡最大和最小的……真希望有畫家畫一幅這樣的夜色圖,即使不見男女掄錘打釬,不見懸崖峭壁,只見這通紅的爐火、這一老一少和一堆亟待修理的禿釬,你也能聽見那震動山谷的鑿巖之聲。
修理打禿的鋼釬 王振翔攝
“女的也腰系繩子在懸崖上打鋼釬嗎?”
“打。”胡家珠說,“跟男的一樣。”
萬丈懸崖高如天
婦女打溝在中間
炮響一聲如雷吼
懸巖崩去大半邊
這就是她們唱的山歌。我問誰編的詞。楊學會說:“我們排長楊學飛編的。”胡家珠說:“男的也有山歌。”冰雪覆蓋的冬天,男隊員在懸崖上打釬唱道:
冰天雪地不叫苦
狂風暴雨不低頭
任務不完不下馬
水不到田不罷休
那個年代窮嗎?窮,非常窮。采訪中我隨口說過一句管伙食得買油鹽醬醋,沒想到胡家珠說“醬醋沒有的”。居住地曬出的衣裳,看去顏色都一樣,分不出性別。但是,他們在向貧困宣戰:“龍洞龍泉萬古千年,如今婦女要你灌田。”這也是劉胡蘭排自編的山歌。
“戰勝王家巖,渠水通鎮江。灌溉幾千畝,電燈照全鄉。”新編山歌層出不窮。她們在懸崖上打釬,俯瞰峭壁,聽千山回響,是有豪情的。那樣的理想與豪情,不是有錢,而是有毛澤東思想武裝,才有她們的英姿颯爽。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這是當時每個隊員都熟知的毛主席語錄。他們告訴我,有一次討論,大家歷數遇到的困難,數來數去數不上10個,“沒萬難。”最后大家一致認為,“怕死是最大的難,不怕死什么也不難。”
但是,“要奮斗就會有犧牲”。犧牲確實發生了。
我第二次見到胡家珠的時候,他穿一雙用竹絲打的“草鞋”(結實精美),顯得特別鄭重。他領大家沿著躍進渠走,在途中每個犧牲者犧牲的地點講述了當時的情況,長修隊在他們犧牲地點的崖壁上為每個壯士立了一塊無字碑。
第一個犧牲的隊員叫高體寬,共青團員,29歲。胡家珠說:“他負責點炮,點了三炮,響了兩炮,還有一炮沒響。他以為是瞎炮,過去看,炮就響了。”
工地上開了追悼大會。“追悼大會開成了誓師大會。”胡家珠說很多人報名參加長修隊,組成了“黃繼光連”。先后參加過長修隊的有72人,大突擊時修渠人數超過400人。
預備黨員張成明1960年犧牲在梯子巖,33歲。共青團員張仁杰犧牲時只有20歲,未婚。社員劉顯忠犧牲時40歲,曹清全犧牲時30歲,24歲的張仁智是最后犧牲的。
“那時躍進渠快要勝利了。”胡家珠說,“張仁智是爆破員,點炮后跑開躲避好了,突然看到對面半山有一隊人走來,他跳出去吹哨,喊他們快躲。一個炸飛的石塊從空中落下來,砸到他頭頂,血噴出來,死了。”
他的妻子就是劉胡蘭排排長楊學飛。她那時生第二個孩子還在家里。一個月后,楊學飛背著小兒子,牽著不到3歲的大兒子,到山上來了。大家說:“你干嗎呀!”她說:“我讓成虎來看著弟弟。我可以干活。”
楊學飛素來要強。修躍進渠之前,清水浦區曾組織插秧比賽,楊學飛去參加,得了第一名。夏季搶收搶種,她背上背100多斤麥子,懷里還抱著小孩。1966年5月,躍進渠終于修成,通水了。家家戶戶都拿著桶到渠邊來打水,那種盛況誰都難忘。楊學飛沒有先去打一桶水,而是拿著一個空桶,一口氣跑到丈夫犧牲的地方,去告訴丈夫渠修通了,用桶取水灑在丈夫的無字碑前。
真希望將來的“畢節絕壁天渠紀念館”里,能隆重地列出這12位女英雄的姓名,展出她們的照片和事跡。當年,她們在懸崖上的英姿,她們在山谷中悠揚的山歌,是許多在多條懸崖絕壁上奮戰的男人們注目的美麗形象。請以崇敬之心來看她們的姓名:
楊學飛,排長,黨員。
曾幫翠,副排長,黨員。
楊學會 張秀珍 劉顯會
劉顯翠 張成飛 張仁均
吳文學 高體詳 劉洪英
王安秀
那是個善于學習的時代,學大慶、學雷鋒……其實,學習就是捷徑。畢節縣生機鄉高劉村1958年開工的高流渠,取的是“高山流水”之意,高劉村也改名為高流村。
高流渠修到石虎巖段,村里選了31人組成的長修隊,住在山洞里。為什么住山洞?“打溝都在懸崖半壁,晚上回家耽誤時間,就在山里找洞,那個洞就在懸崖上,最多只能住三十幾人。”82歲的許光福告訴我。
2020年我站在那個洞前,看到此洞就在百丈懸巖的山腰上,抬頭看不到巖頂,低頭看不見谷底。那時已經成立人民公社,有生產隊了。選精兵強將,生產隊長上,黨團員上,全是男的。干了3年。在洞口做飯。洞里面用木棍鋪地上當床,鋪茅草,沒有被子。
“為什么沒有被子?”
“家里只有一床被子,拿到洞里來,家里人就沒被子了。”
“那你們不冷嗎?”
“在洞口燒火,洞里暖和。”80歲的單懷忠說。
“這不是祖先的生活嗎?”這句話我沒說出來,但心中已有震動,“冬天有棉衣嗎?”
“沒有,兩三件單衣摞著穿,干活就不冷,冬天都要淌汗。”
還養了兩頭豬,豬欄在附近另一個洞里。每年過年殺一頭豬。我問:“過年也不休息嗎?”他們給我念了一首歌謠:
一天兩餐苞谷飯
南瓜酸菜是好湯
三十晚上不下站
初一早起接著干
“這么艱苦,身體怎么樣?”我問。
他們說傷風感冒不算病。又笑著說,“生活不好,病少。生活好了,病多。”但是有人犧牲。修高流渠犧牲3人,重傷5人,輕傷60余人。他們告訴我,共產黨員許天珍鑿樁眼時摔下懸崖,大家都以為完了,追下去看,人摔成了“血葫蘆”,還有氣。原來是摔到樹上,再落到地上。趕緊送去公社衛生院搶救。他昏迷了三天,醒了,出院后又回工地繼續修渠。1964年許天珍被任命為大隊黨支部書記,1966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進京參加國慶觀禮,見到了毛主席。
自衛星渠修通后,躍進渠、高流渠、黃洞渠、長巖渠、天車洞渠、落澗巖渠、孫家堰渠、小和平渠等都在1958年到1964年之間動工修建,1966年都已竣工通水。今天畢節生機鎮習慣上所稱的“十大天渠”,是當年大渡公社、段家公社、生機公社、耿官公社開出來的,這些公社先后并入了生機公社。
今天生機鎮說的“十大天渠八大水庫”,是沿用20世紀70年代初的說法。實際上在那20多年,畢節縣先后修了40多條天渠和10多座水庫。到1970年代“全省水利學生機”,榜樣的影響力甚至遠不止在畢節市范圍。僅據今畢節市水務局的統計數據,畢節在1982年前共修水渠553條,總長度1133公里。這些水渠全部是畢節農民走上合作化、集體化道路后開出來的,全部屬于集體所有。
天渠相望。左邊是躍進渠,右邊是半邊山渠和鵝峰巖渠
一切事業都需要后繼有人,天渠也需要維護。
生產隊解體后,“躍進渠”這個名字漸漸沒人叫了,以鎮江村的名字叫它“鎮江渠”。集體解散,集體經濟也枯萎了,鎮江渠還在流淌……可是,“到處都在漏水!”在干啥都講價錢的年頭,總長49公里的鎮江渠有誰去維修嗎?
有的。躍進渠還在修渠者心中。胡家珠和當年長修隊的隊友,幾十年數不清巡渠補渠修漏多少回,用石灰和著黃泥巴補,后來用水泥補。做這些跟有沒有錢無關,只跟他們心中的情感和信仰有關。不能不說,那個集體主義時代,他們收獲的不只是菲薄的工分,同他們的青春歲月一起成長的,有他們一生都能夠挺直腰桿去走路的精神。
胡家珠告訴我,這個草房就是當年躍進天渠指揮部
1984年胡家珠入黨,當選為鎮江村主任。他操心著要讓躍進渠的水流進生機鄉的學校和街道。為什么?只為青年時代精神里得到的一種東西,這東西是那個時代告訴他的,“人要活得有意義。”回想起來,當初舉全村之力修渠,不就是為了造福子孫后代嗎!長修隊的人陸續去世了,那么多隊友,就他當了村主任,他有責任干些啥!15歲為拿高工分而報名參加長修隊的胡家珠,如今在操心——現在的年輕人看錢,顧不上意義了。1989年4月9日,胡家珠心中的“意義”得到實現,躍進渠的水通過自來水管流進了生機鄉的學校和街道。
1990年胡家珠當選為生機鄉鄉長,1995年任亮巖鎮鎮長,1998年任亮巖鎮黨委書記。2004年他退休了,仍然是個永不退休的巡渠員。如果說他有什么變化,他腳上這雙竹絲打的“草鞋”或可算個小變化——非常精美而結實。脫下竹絲鞋,卷起褲管,踩到渠里去撿渠底的小石塊,將渠邊延伸到路上來的雜草除去。他做這些,沒人能看出他曾經是個鎮黨委書記。有人問他,你做這些有多少錢補貼?他說,我每個月都有退休金!這天,我看著他的“草鞋”和我的皮鞋,我想,這渠邊的路,他也是可以穿皮鞋走的。可他穿著“草鞋”走在這里,那青春時光就回來了,不是誰都能享有這樣的風景。
當初參加修衛星渠的吳周孔18歲,他在1958年底參軍,去鐵道兵部隊干了8年,退役后在1990年擔任鐮刀灣村黨支部書記,是他帶領村民把衛星渠用水泥硬化加固。
每一條流淌至今的天渠,都有這樣的守護者。他們多是共產黨員。細想,那時的共產黨員多是“把困難留給自己,把利益讓給別人”,這與古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一道悠久的精神長城。這與爭富逐利是很不同的。
但愿來日建“畢節絕壁天渠紀念館”,把新中國成立互助組、合作社以來,畢節農民在懸崖絕壁上鑿通天渠的英雄事跡完整地展示出來,期望在館里建一壁“英雄墻”,把犧牲者的姓名永遠刻寫在上面。
畢節天渠,確然是新中國組織起來的農民在懸崖絕壁上開先河的壯舉。數10年間畢節縣農民在絕壁上開鑿出來的40多條天渠構成了一幅逶迤奔流的高原天河圖,今天依然高懸在云山之中,這是貴州的驕傲。請再看一眼當年修渠英雄的歌:
鋼釬大錘當刀槍
懸崖絕壁擺戰場
繩子系在腰桿上
好像雄鷹在飛翔
最后我想說,有一次,我采訪4位修水庫的人,采訪到最后才知他們中有3人都擔任過村黨支部書記。也在這時,我才發現,他們坐在椅子上,腰板都很直。
我說,這么多年了,也沒人知道你們。他們說,不要誰知道,山知道,莊稼知道,這就夠了。一生留下了水庫,留下了渠,不白過了。
當年的修渠人都老了,很多人已經故去。畢節生機鎮開展過一次慰問活動,當年修渠修水庫的老英雄全鎮還剩下146名。至2020年不到100人,修渠的不到20人了。圖為當時英雄席上的男女老英雄。全場起立向修渠的犧牲者致敬。
文中修渠老照片由王振翔拍攝、 收集于《生機公社攝影原稿集》。2020年11月,王振翔的妻子徐冰雪將此攝影集無償捐贈給畢節七星關區人民政府。
從1956年開始的“畢節天渠”往事,距今已是個歷時65年的故事。雖然它深藏在大山之中,懸崖之上,鮮為人知,但它從修渠到護渠,以及對家鄉帶來的巨大變化,一直存在,流水潺潺。它對當代的脫貧攻堅,對種植大棚菜,發展山地蔬菜和養殖業都有不可或缺的大貢獻。而且,不論在物質還是精神上,畢節天渠都是畢節人民走向鄉村振興不竭的源泉。限于篇幅,這里記述的只是畢節天渠的一部分故事,更多內容可見長篇報告文學《走向鄉村振興》第十八章《你能留下什么》。
王宏甲 著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
(來源:“宏甲文章”微信公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