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那些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外國人
馬海德:精神崇高 醫術精湛
▲馬海德2009年當選
“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榮獲“最美奮斗者”“新中國衛生事業的先驅”稱號
“國初首入華籍,更殫厥心,遍馳其跡,傾力于防治麻風之鴻業,澤被杏林。”在中國度過五十五載春秋的馬海德,創造了諸多“第一”:第一位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外國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位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
馬海德原名喬治·海德姆,1910年9月26日出生在美國紐約州布法羅市的一個阿拉伯移民家庭。1933年11月,剛剛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的喬治聽說在上海一帶流行著一種東方的熱帶病。同情心促使他下決心越過重洋,到中國去為苦難的人民解除病痛。
1936年,在宋慶齡推薦下,兩個外國人出現在中國工農紅軍最高指揮部駐地:一個名叫埃德加·斯諾;另一個名叫喬治·海德姆。幾個月后,斯諾完成采訪,離開陜北,之后寫出了轟動世界的《紅星照耀中國》。喬治·海德姆自愿留在了中國工農紅軍,成為紅軍的衛生部顧問。1937年,他跟隨周恩來到寧夏工作,看當地大多數回族兄弟姓“馬”,于是他把“海德姆”調過來成了“馬海德”。同年,馬海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以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和精湛的醫術為解放區軍民服務,并在對外交往中作出了卓越貢獻。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馬海德加入中國國籍,對此他深以為傲。1950年,他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顧問,投入到新中國衛生事業的火熱建設中。像戰爭年代時那樣,馬海德仍親赴醫療一線,堅持為病人服務。
在之后10年中,他帶醫療隊上山下鄉,足跡遍布全國除臺灣和西藏外的所有省份。后來,馬海德又把精力轉移到醫治麻風病上。
去世前一個月,馬海德強忍著病痛,召集云南、貴州等省份負責防治麻風病的工作人員開會,研究同國外合作的問題。在病床上,病危的馬海德還要求妻子為他讀有關麻風病的材料和信件。
1988年,馬海德在北京病逝。臨終前,他滿懷深情地對親友們說:“如果讓我重新開始生活,我還是要選擇這條道路,這是毫無疑問的。”
愛潑斯坦:筆耕不輟 見證中國
▲伊斯雷爾·愛潑斯坦榮獲“最美奮斗者”稱號
伊斯雷爾·愛潑斯坦,1915年生于波蘭,1917年隨父母來到中國。1931年在《京津泰晤士報》開始從事新聞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作為美國合眾社記者,愛潑斯坦奔赴南京、廣州、武漢和山東臺兒莊前線戰場等地采訪。在陜北和晉綏抗日根據地,他采訪過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也與群眾廣泛交流。
1939年,他撰寫的《人民之戰》一書在倫敦出版,以親身見聞講述中國人民的抗戰歷程。后來,他離開中國,相繼寫下《中國未完成的革命》《中國勞工札記》等著作,向世界介紹中國革命。
1951年,他回到中國。他參與籌辦了《中國建設》(現名《今日中國》)雜志。幾十年中,愛潑斯坦為這本雜志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如今的《今日中國》雜志,已發展成為有中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等多語種文版的綜合性月刊。
愛潑斯坦的事業,遠不只《中國建設》這一本雜志。他多次參與到毛澤東、鄧小平選集英文版的出版以及中共中央重要文獻的英文定稿工作。此外,他還多次奔赴西藏,深入了解西藏社會,寫就《西藏的變遷》一書,向世界介紹了西藏在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巨大進步。
愛潑斯坦于1957年加入中國國籍,196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熱愛中國,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和摯愛的新聞事業。在其回憶錄《見證中國——愛潑斯坦回憶錄》中,他這樣寫道:“我愛中國、愛中國人民,中國就是我的家,是這種愛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同中國的命運聯系在一起。”
2005年5月,愛潑斯坦在北京走完他光榮而不平凡的一生。去世前,他對身邊人說:“中國之所以產生巨大的國際影響,根本在于它取得的巨大進步,但這還只是一個開始。和過去一樣,前進道路上還會有很多阻礙和磕絆,可是進步仍將繼續。”
那些年,他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上海虹口區的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院內的聳立一座雕像——一位高鼻梁、深眼窩的外國人,卻身著新四軍的軍裝。看塑像基座上的銘文,才知道他叫羅生特,還是一位中國共產黨黨員。
羅生特的原名叫雅各布·羅森費爾德,生于奧地利的一個猶太家庭。1938年,納粹德國占領奧地利后,他流亡到上海,在法租界開了一家診所,很快聲譽鵲起。皖南事變后,他主動投身新四軍。當時,華中局機關報《江淮日報》發表評論說:“在蘇北,參加新四軍的國際友人,羅生特是第一個。”
在新四軍期間,羅生特不顧個人安危,忘我工作,“大鼻子神醫”的美名傳遍根據地。1942年春,經陳毅介紹,羅生特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他來到八路軍山東軍區并被任命為衛生顧問,成功穩定住了羅榮桓司令員的腎病。他還手術搶救了萬毅、曾炳華等多位高級指揮員,被陳毅稱為“活著的白求恩”。
“大鼻子神醫”羅生特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像羅生特這樣的外國籍黨員,盡管人數不多,但個個都有著傳奇經歷。國別不同、經歷不同、出身不同、訴求不同的他們,為什么能聚集在同一面旗幟下?
他們加入中國共產黨,選擇的是革命。開國少將洪水是一位越南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曲作者鄭律成是一位朝鮮人,醫學專家漢斯·米勒是一位瑞士人……他們盡管來自不同的國度,但共同的時代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這場正義與反動、光明與黑暗的殊死較量中,他們與中國人民患難與共、并肩作戰,形成了強大的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朝鮮人楊林、金根、許亨植等人,都是在日本入侵后,先后來到中國,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他們懷著家仇國恨,浴血疆場,英勇頑強,加入中國共產黨后,更是沖鋒在前,直至獻出自己的生命。
越南籍的開國少將洪水
被譽為“軍歌之父”的革命作曲家鄭律成,原籍朝鮮。
“洋八路”漢斯.米勒,醫學專家,原籍瑞士。
他們加入中國共產黨,選擇的是信仰。印度援華醫療隊成員柯棣華,主動要求到前線救治傷員。百團大戰時,為搶救傷員,曾連續3天3夜不睡覺。在被任命為白求恩衛生學校教員后,他激動地說:“我一定像他一樣,獻身反法西斯斗爭的偉大事業,決不玷污白求恩的名字。”1942年7月7日,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表示要把中國的解放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并決心貢獻自己的一切。病逝于抗日根據地后,毛澤東致以“全軍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的挽詞,朱德盛贊他為“國際主義醫士之光輝,照耀著中印兩大民族”。
國際主義戰士柯棣華
第一位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外國人馬海德。
伊斯雷爾·愛潑斯坦
不同的國別,相同的信念;不同的職業,相同的追隨;不同的機緣,相同的真誠。這些外國人在時代的洪流中,主動選擇加入中國共產黨,這體現出我們黨的偉大、黨的胸懷、黨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710多萬名老黨員獲“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近日,江西省于都縣、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十七團、陜西省延川縣文安驛鎮、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北京大學、鞍鋼集團、云南省軍區昆明退休干部休養所等多個地方和單位舉行莊重簡樸的儀式,向健在的截至2021年7月1日黨齡達到50周年、一貫表現良好的黨員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據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同志介紹,首次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頒發工作將一直持續到今年7月1日,全國將有710多萬名老黨員獲頒紀念章。首次頒發后,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一般每年“七一”都將集中頒發一次紀念章。
“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通徑為50毫米,材質為銅和鋅合金,主色調為紅色和金色。主章由黨徽、五角星、旗幟、豐碑、向日葵、光榮花、光芒等元素構成,其中黨徽象征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和黨員信念堅定、對黨忠誠;豐碑寓意黨的光輝歷程和豐功偉績;向日葵寓意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光芒象征黨的光輝照耀;五角星代表薪火相傳;光榮花寓意繁榮盛世、國泰民安和褒獎榮耀;旗幟象征共產主義崇高理想與事業永續。副章由山河、中國結和紅飄帶等元素組成,飄帶上雕有“光榮在黨50年”字樣,寓意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攀高峰、永葆青春。
來源:雷鋒雜志微平臺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胡澄:從千古興亡看中國共產黨的100年 ——訪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令狐安
2021-05-29?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