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2月13日,毛主席在人民大會堂召開關于教育革命的座談會,史稱“春節座談會”。
會上,毛主席說了一大段批評教育體制的話:
——“現在課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學生、大學生天天處于緊張狀態。”
——“學生成天看書,并不好,可以參加一些生產勞動和必要的社會活動。”
——“書讀多了,又不能消化,也可能走向反面,成為書呆子,成為教條主義者、修正主義者。”
——“中國歷史上凡是中狀元的,大都沒有真才實學,反倒是有些連舉人都沒有考取的人有點真才實學。劉秀是個太學生,而劉邦則是個大草包。”
——“舊教育制度摧殘人材,摧殘青年,這是對付敵人的辦法,我不贊成,要完全改變。”
會后,在全國開始了一場反思教育體制的“革命”:
有的學生說,現在的教育起到了很壞的引導作用,使許多青年不是為革命而學,是為考大學而鉆書堆;
有的學生反思道,我發狠學習,其實主要是希望“成名” “成家”,把同學比下去,走的是“個人奮斗的白磚道路”;
有的家長說,許多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而造成許多“特殊” “重點學校” “專收高材生”,把大批優秀的工農、革命干部子女排斥在外;
有的學校反思道:講什么師道尊嚴,都是虛偽的,其實都是為了升學率,這樣的師生關系其實是不健康的,這樣的教育體制是對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起到嚴重的阻礙作用……
在匯集了種種意見之后,1968年7月22日,毛主席在《人民日報》刊載的《從上海機床廠看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道路》的調查報告上親筆加寫了一段編者按:“大學還是要辦的,但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走上海機床廠從工人中培養技術人員的道路,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1970年,部分高校首先開始從有實踐經驗的工農兵及下鄉知青中招生,實行“社來社去、廠來廠去、哪兒來哪兒去”,杜絕將升學作為階層上升、拉開階層差距的渠道,史稱“工農兵大學生”。
這種全新的招生和教育模式,在1977年之后受到了極大的誤解和歪曲:毛主席取消高考,教育荒廢、人才斷檔,平民子弟失去上升通道……
需要說明的是,毛主席取消高考,絕不是斷送了人民上升的渠道,恰恰相反,而是為了縮小甚至是打破階級差距!
難道不是嗎?當年清華的畢業生到基層工廠任技術員,像一批有著優渥家庭背景的二代們,卻到陜北當農民,請問按照現行的教育體制,可能嗎?這到底是縮小差距還是拉大差距?
相反的是,一批“小人物”卻登上了歷史的舞臺——西北國棉一廠的擋車工吳桂賢、山西大寨村支書陳永貴、天津一機局孫健、沈陽市營業員李素文、天津司家莊村的邢燕子、沈陽東北機器制造廠的工人尉鳳英當上了什么職務,年齡稍長一點的不用我說都知道吧! 營業員李素文當選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舉一兩個例子,你可能說這是“作秀”,但是我們看看1975四屆人大的數據就一目了然:當年的全國代表共2885人,工農兵比例占67.95%,其中工農占51.1%,這又說明了什么?你通過高考能當全國人大代表? 不可否認的是,毛主席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中國前30年時間,一直致力于縮小三大差別(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體腦差別)——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相結合;城市工廠實行“鞍鋼憲法”,工人參與管理;農村興辦“社隊企業”,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這樣的做法,大大加速了三大差別的縮小,離真正的社會公平越來越近,不比治標不治本的“高考公平”強一千倍、一萬倍? 有些人可能會站出來表示不服,說這是在斷送他們的前程,說這樣話的人多半是小資產階級,他們將高考視為孩子繼承父母小資地位的衣缽傳承或者是防止階層下滑的救命稻草。 我想說的是,考上大學,你的所謂的“前程”就很光明而遠大嗎?有多少年輕人擠破頭考上了大學卻被內卷而無奈躺平? 而又有多少人連參加高考的資格都沒有! 我們以2019年的高考為例: 2001年全國出生人口大約1900萬(100%),這其中2019年全國參加高考的人是920萬人(48%),也就是說有近1000萬同齡人連參加高考的資格都沒有。 一句話就可以總結21世紀20年代的高考:同齡人中能上本科的比例16%,一本的比例6%,211的比例2.4%,985的比例0.8%,清北的比例0.03%。 清華北大,萬里挑三,堪稱人中龍鳳,這又是誰的前程? 2017年北京高考狀元是這么說的—— “底層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而像我這種父母都是外交官的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的孩子或者農村的孩子,或者外地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所以這就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現在的狀元很多都是家里又好又厲害的這種。” 所以說,在一張考試卷子面前,所有考生似乎是很公平的,但背后存在著極大的不公平,包括教育投入和教育資源的不公平。 在關注“高考公平”的時候,公共輿論反而忽略了一個更加本質的問題——階層固化的今天,高考能夠帶來的階層流動已經很有限,從統計學意義來講,這種流動更多局限在底層之間;而“高考改變命運”的命題,反而為階層固化的現狀提供了合法性背書。 21世紀20年代,窮人考上大學的前程是什么呢? 是不是大多數人都在給資本家打工? 我們姑且不說要不要取消“高考”,我們也不是反對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實這也用不著我們反對,年輕人的躺平不就是現實的選擇? 但是,我們是不是該有所改變,至少—— 毛主席的教導“不要把高考看得太重”,在當今社會難道不是振聾發聵嗎! 來源:新青年2050 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