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
1
今年是黨建百年,世所矚目。熱門大劇《覺醒年代》,就將百年前的浪潮、覺醒、抗爭描繪得淋漓盡致。
看了電視劇《覺醒年代》后,對陳獨秀先生及其家人的生平事跡非常著迷,越研究越覺得先生胸懷四海、昂然獨立、偉岸不凡。
1916年的中國,就像一所黑暗的大房子,國人在其中頹廢、迷茫、絕望、痛苦。軍閥割據,戰事四起,民生煎熬。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在上海創《青年雜志》,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號改名為《新青年》。
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學、文學、教育、法律、倫理等廣闊領域向封建意識形態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新青年》的創刊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敬告青年》一文則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宣言書。
近日收藏了一本1917年2月出版的《新青年》第二卷第六號影印本。這一期有先生著名的《文學革命論》,也有胡適先生用白話文寫的號稱開啟中國新詩歷史的8首現代詩。雜志最后是一些讀者來信和先生的回復,非常有意思
我被一封讀者來信吸引了,講的是對人生覺悟的體會、宇宙起源的迷惑以及對先生指引迷途照亮前程的殷切期望。當看到這封信的作者署名時,我不禁熱血上沖——“湖北陸軍第二預備學校葉挺鞠躬”。
這位作者“葉挺”難道就是舉世聞名的葉挺將軍?趕緊查葉將軍資料,果然對上了,那一刻百感交集。
2
葉挺原名葉為詢,字希夷,1896年生于廣東惠州一戶農家。啟蒙老師陳敬如為其改名“挺”,意為“人要上行、葉要上挺”,有挺身而出、拯救中華之冀。
周恩來曾評價葉挺將軍說:“你是人民隊伍的創造者,北伐抗戰,你為新舊四軍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馬功勞。十年流亡,五年牢監,雖蒼白了你的頭發,但更堅強了你的意志。”
毛澤東曾稱葉挺將軍是“共產黨的第一任總司令”,“人民軍隊的戰史要從你寫起。”
2009年9月,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葉挺被評為“新中國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北洋政府陸軍部于1912年9月在前清陸軍部陸軍第三中學堂原址湖北武昌南湖設立了陸軍第二預備學校。第二期學員于1914年底招收各省陸軍小學生984名(葉挺即在其中),1916年12月25日畢業。葉挺將軍從這畢業后直接進入更加出名的保定軍校學習。
根據這些線索,我推測葉挺將軍是1916年在湖北陸軍第二預備學校畢業前寫了這封“讀者來信”。1917年2月先生便刊登在《新青年》第二卷第六號上并做了簡短回復。
1916年,葉挺將軍20歲,仲甫先生(陳獨秀字仲甫)37歲。兩位當世豪杰發生了第一次心靈感應與交集。
葉挺將軍、陳獨秀先生
3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凡爾登戰役為標志進入轉折點。這一年列寧發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廣義相對論。
1916,中國也不太平。1月1日袁世凱正式復辟帝制,全國抵制,鬧劇三月結束,6月袁氏病故。這一年,民國開國功勛人物陳其美、黃興、蔡鍔等也接踵辭世。
在這樣的亂世之中,20歲的葉挺苦苦思索著人生的道路該怎么走,于是寫了下面這封百年后讀來都震撼人心的“讀者來信”。
下面,我摘錄部分信中內容(用紅字標出)并稍作點評。
記者足下:
空谷足音,遙聆若渴,明燈黑室,覺岸延豐,足下之孤詣,略見于甲寅,渴慕綦歲。嗚呼,國之不亡,端在吾人一念之覺悟耳。足下創行青年雜志,首以提倡道德為旨,欲障此狂波,拯斯溺世,感甚感甚。第仆中衷多懷,竊以君乎不貴茍同之義,欲有所商榷焉。道德根本之基,果何如耶,覺悟耳。無覺悟之心,雖道德其行其言皆偽君子鄉愿之流亞也。
點評:
仲甫先生攜《新青年》在那個黑暗的年代橫空出世,啟發和激勵了無數有志探索中國前途的年輕人。
1917年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毛澤東繁體字筆劃正好為28)的筆名發表了一篇體育論文《體育之研究》,也因此得到陳獨秀的關注,奠定了兩人后來深入交往共建大業的基礎。
《新青年》啟蒙的何止是毛澤東一個人,當時雜志一經出版就轟動全國,一刊難求,無數熱血青年的命運因讀此刊而改變。
葉挺就是被《新青年》所吸引并追隨先生的年輕人之一。“空谷足音,遙聆若渴,明燈黑室,覺岸延豐”,這16個字直接把葉挺對仲甫先生的仰慕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但是20歲的葉挺同學筆鋒一轉,開始和先生“有所商榷”:先生大力提倡“道德救世”,但是道德還應有“真偽之分”,只有建立在“覺悟之心”基礎上的道德才是“真道德”,否則就是偽善道德。
仆敢信獨步單方,惟覺悟二字。除此二字,別無良藥,此二字實吾敗群之返魂丹也。
陳白沙曰:“人爭一個覺,才覺便我大而物小,物盡而我無盡。夫無盡者微塵六合,瞬息干古,生不知愛,死不知惡。”其所謂覺,即佛氏之解脫。千古賢圣,莫不由此中產出。陽明先生以致良知為教旨,力振末世。其致良知三字,亦必于覺悟而后立。舉世間一切之道德愨紆,亦必于覺悟而后立。無覺悟、無解脫,其所行皆偽也,皆不真也。
陳白沙禽獸說曰:“人具七尺之軀,除了以心此理,便無可貴,渾是一包膿血裹一大塊骨頭。饑能食,渴能飲,能著衣服,能行浮欲,貧賤而思富貴,富貴而貪權勢,忿而爭,憂而悲,窮則濫,樂則淫。凡百所為,一信血氣,老死而后已。則命之曰禽獸可也。”其所謂心所謂理,即良心,即公理,即覺悟也。
曾文正公曰:“不為圣賢,便為禽獸。世以其言為過。當仆以良心評判,實為至正不易之理,然何以為圣賢,為禽獸,亦在覺悟與否而已。陳白沙贈彭惠安別言曰“忘我而我大,不求勝物而物莫能撓。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山林朝市一也,死生常變一也,富貴貧賤威武一也,而無以動其心,是名曰自得。自得者,不累于外物,不累于耳目,不累及造次顛沛。鳶飛魚躍,其機在我。知此者謂之善學,不知此者雖學無益也。”其所謂自得,亦必由覺悟中做出。非徒頌圣人之言,模圣之行,便能見道,便號為君子也。又曰:“為學須從靜中養出端倪。”所謂端倪,亦即覺悟也。
王陽明先生以知行合一之說訓,人最切衰世之病。其精警之語有曰:“本心之明是知,不欺本心之明是行。”然何以能不欺,亦在覺悟。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其所謂道,即由覺悟中得來。朝聞而夕死無憾之道,即一切解脫,超然物相。惟有我相證明,一心一絲不滯也。以上贅遮陳言,于覺悟真諦之義,究未盡晰以下再略述之。
點評:
葉挺在這一大段信中,用歷史上一些名人大家的“金句”來提煉自己對“覺悟”二字的認識,從中可以看出葉挺主攻“心學”一脈。
這里主要提及最多的陳白沙平常不為大眾所知。陳白沙即陳獻章(1428年11月27日—1500年3月9日),字公甫,別號石齋,人稱白沙先生,廣州府新會縣白沙里人。明朝杰出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書法家、詩人、古琴家,嶺南地區唯一從祀孔廟的大儒、明朝從祀孔廟的四人之一、心學的奠基者,后世尊為“圣代真儒”“圣道南宗”“嶺南一人”。
陳獻章晚年心學思想體系臻于完成,提出了“天地我立,萬化我出,宇宙在我”的心學原理和“靜坐中養出端倪”的心學方法。可以說明代心學由陳白沙開啟,至王陽明而集大成并大放光明。
葉挺引用的陳白沙的那一段“禽獸說”文字,讓我看了幾乎汗毛都豎起來。雖是600多年前的文字,但描述的“饑能食,渴能飲,能著衣服,能行淫欲,貧賤而思富貴,富貴而貪權勢,忿而爭,憂而悲,窮則濫,樂則淫。”在當今之中國又何嘗少見?
人這一生應該怎么過?追求聲色犬馬物欲享受還是靜心覺悟知行合一?
這段文字把孔子、孟子、陳白沙、王陽明、曾國藩的名言從“覺悟”的角度進行了精要解讀,經典信手拈來,組合自如,行云流水般展開論述并一氣呵成,難以想象是一個20歲的軍校學生所寫!
有我相證明,一心一絲不滯也。以上贅遮陳言,于覺悟真諦之義,究未盡晰以下再略述之。
宇宙胡為而然耶,吾人何處而自耶。耶教以天帝為創造宇宙,創造人類。而天帝乃無生無死,自然自在者。其說至近世科學興,已根本動搖矣。科學家以原質莫破,為宇宙庶類組織之原,于實驗上固不謬。然試深思之,而大惑不解者,幾比宗教之說為尤甚。原質莫破,果又從何而來耶。科學者則以“以大”渦動之說解之。然以大為耳目所不得加,感官所不得接,無重量,自然自在。與彼宗教所說之天帝根本之義,果何差耶。于是哲學家持實質論、觀念論,以及實質惟識論、實質惟物論、二元論、一元論、我識論、凡識論、有神論、無神論、凡神論等等。于宇宙人類之原始,仍蒙懵能完全解答。宇宙誠一不可思議之物哉。人類誠一大怪物哉。嗚呼,生從何處來,化從何處去。吾人試瞑目靜思之,吾人真正無上之鵠果何在。
點評:
這段文字很有意思,把一個試圖從科學和哲學角度來解讀宇宙人類起源而無果的年輕人的困惑無助寫得生動有趣。
“實質論、觀念論,以及實質惟識論、實質惟物論、二元論、一元論、我識論、凡識論、有神論、無神論、凡神論”,這里有三分之一都是我所不曾了解的哲學觀點。
在100多年前那個簡陋的軍校,葉挺從哪能獲得這么多哲學方面的知識?
一個對科學、哲學和人文知識如饑似渴學習上進的好學生形象已經躍然紙上。
直到今天,對這些問題,人類還是沒有徹底弄清楚。
正真之道德,必從覺悟中做出,能覺悟則一切斬絕,其行其言,不期自合于道域,不期自不隳于惡。
故古來先覺,知宇宙之虛幻,無足冀求。皆不敢大張其言,只待人由經歷挫折中覺悟。
今足下欲導人于道德之域,曰爾當愛國,爾當愛群,爾當趨于仁義,爾當為社會求幸福,雖日聒于陷溺者之耳,未見其效愈于父若兄之勸也。
故今日欲振污世,起衰溺,惟以陽明先生致良知三字為正的。以清宵良夜之言,激撼其習心,促迫其覺悟。然后能領會善言,臻于道域。惟道德第一關頭,在自身先有覺悟之機。而覺悟又非空言所能為力。若無覺悟之機,雖強聒以忠言善語,求其效十不見一二也。然縱有覺悟之機,不得他人提斯喚醒,力堅其信,亦必旋牽于物欲,而日趨污下。
足下勉哉,吾輩青年坐沉沉黑獄中,一紙天良,不絕如縷,亟待足下明燈指迷者,當大有人在也。仆家計不堪,復哀國難,幾不自支,然已稍能覺悟,廓而化之曰,向圣賢路上鞭策。悠悠前路,不知能免隕越否耶?亦惟良心是賴而已。積懷滿腔,無暇盡白,足下不棄,辱而訓之,甚盼甚盼。
點評:
覺悟不會從天而降無中生有,葉挺從自古大賢的修行之路中悟出人必須要經歷挫折,然后才會有覺悟的機會。
葉挺對仲甫先生在雜志中諄諄教導人要愛國愛民行仁義求幸福的行為表示效果有限,必須真正以王陽明的“致良知”為底色,知行合一,讓民眾覺悟并進而有道德。其實,葉挺何嘗不是借此機會給自己發了一個誓言,此生當“振污世,起衰溺”!
最后一段,年輕的葉挺再次向仲甫先生表達了最大的敬意和期待,希望他能用一支筆一本刊物點亮被黑暗籠罩的神州大地,能帶領無數像他這樣不甘沉淪發誓奮斗的中華好青年尋找正道,走向光明!
陳獨秀在收到葉挺的這封長信后做了一個簡短回復,字字珠璣。
尊意以覺悟為道德之基,陽明之旨也。此說仆不非之。足下頗疑宇宙之謎,非科學所能解釋。是猶囿于今日科學之境界,未達將來科學之進化,必萬億倍于今日耳。足下對于宇宙人生之懷疑,不欲依耶、佛以解,不欲依哲學說以解,不欲以懷疑故,遂放棄現世之價值與責任,而力求覺悟于自身,是正確之思想也,是鄰于科學者也,足下其無疑于吾言乎。
點評:
對于葉挺的覺悟為道德基礎的觀點,先生表示認同并鼓勵按此方向走下去。對于困惑葉挺的宇宙起源之謎,仲甫先生頗有遠見地預言:這些疑問不是科學不能解釋,而是當時科學進展尚未能答疑。將來科學進化一定比今天發達“萬億倍”,到那時自然就能“解惑”了。
不是仲甫先生看不起葉挺,回答如此簡短。在《新青年》的讀者通信欄目里,幾乎每封讀者來信,先生的回復就是這么長,言簡意賅,直指人心。
4
知行合一,談何容易。
1941年,皖南事變中葉挺將軍被國民黨扣押。在重慶獄中作《囚歌》: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走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呵,給爾自由!
我渴望著自由,
但也深知到(道)人的軀體那(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著,那一天
地下的火沖騰,
把這活棺材和我一齊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
作者:俞鐵成 廣慧并購研究院院長。此文,2021年8月1日建軍節寫于上海。「 圖片 | 視覺中國 」 來源:秦朔朋友圈 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