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延梅|珍貴的照片和一張借據
點擊:3362  作者:延梅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2-12-17 14:10:37

 

《江城子.憶長征》

長征萬里路途遙,雨瀟瀟,飛雪飄。

浩氣沖天,三軍勢如潮。

為洗國殤拋熱血,真理在,苦難消。

蓬蒿荒野聽窗號,冷霜邀,露營壕。

叱咤風云,驚憤破寒宵,

憑吊英魂思奮進,追往事,萬年嬌。

 

1.jpg

 

長征北上,戰略轉移,不僅是中國工農紅軍氣壯山河的英雄壯舉,也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猶如一座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爬雪山、過草地、攀登崇山峻嶺、橫跨激流險灘,一邊是國民黨重兵圍追堵截,一邊是惡劣自然環境和匱乏的物資。一次次的絕地逢生,一次次的轉危為安,一段段血與火,生與死,真實的經歷,譜寫了舉世罕見的長征史詩,鑄就無與倫比的精神豐碑。
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深深烙印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心里、血液里。在童年憧憬中,心靈留下了紅色的印記;在中年奮斗中,續寫著紅色的故事;在暮年回憶中,傳承著紅色的基因。無論在人生路上遇到怎樣的艱辛和磨難,都“勝似閑庭信步,笑看云卷云舒”。
無數革命烈士,動人的英雄事跡折射出的長征精神,那驚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憾心靈的英勇壯舉,那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歷史畫面,浸染、啟迪、教育著我們。紅軍長征的腳步離我們遠去,他們特有的魅力,震撼人心的力量,真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漫步從頭越”。
上海知青朋友了解我這幾年在搜集、挖掘、書寫紅色歷史故事。特意從檔案中尋找出來一張極為珍貴的照片發給我,那是1935年10月19日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率領中央紅軍落腳陜北吳起鎮,這也是我不曾見過的照片。
我久久地端詳著照片上的毛澤東、周恩來那疲憊、憔悴、消瘦、黝黑的臉龐,顴骨高聳,軍帽下濃密、修長的頭發和胡須幾乎齊肩,寬大、單薄破舊的軍裝,情不自禁地淚水奪眶而出。長征是如此艱辛、慘烈,黨和紅軍領導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又需要一種怎樣的頑強意志、百折不撓、義無反顧、無堅不摧的精神。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等領導人指揮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在確立毛澤東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用生命和鮮血一步步實現抗日總方針,到達陜甘寧和陜北紅色根據地。
這張照片,或許是在布置吳起“切尾巴”戰役決策中,或許是在吳起“新窯村舊址(10月22日)”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今后的戰略任務是保衛和擴大西北根據地,領導全國革命斗爭……”毛澤東深沉,炯炯有神的目光,凝視著遠方,在思考中國的命運和斗爭方向,盡顯獨領風騷的卓越才能。在長征的征途中,毛澤東感悟革命事業的曲徑通幽,品嘗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不斷觀照自我、印證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他的人生閱歷豐富多彩,思維方式捭闔,精神世界博大精深,情感意志柔剛并濟。

 

在長征的路上,毛澤東儒雅溫和,手持唐詩,談吐持重,極善辭令并寫出《十六字令三首》、《清平樂.六盤山》、《七律.長征》等波瀾起伏、大氣磅礴的千古名句,一路運籌帷幄,扭轉乾坤。藝術地再現了紅軍長征歷經艱難困苦,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激勵紅軍戰士奮勇前進

 

2.jpg

 

紅軍戰士曾廣華的“一件羊皮襖,見證了長征路”

 

 

1934年10月17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率領八萬六千余人的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千難萬險到達陜北吳起鎮僅剩八千多人??粗矍斑@支精銳的紅軍隊伍和身邊的戰友,被銀裝素裹,蕭條、單調、枯燥的陜北大地重重包圍著,空曠、茫然一片。頂著嚴寒的西北風,戰士們穿著補丁摞補丁的單衣,蓬頭垢面,骨瘦如柴。有的腳下穿著草鞋,露出腳趾的破棉鞋,腿上捆綁著干草;有的頭上裹著繃帶,腰間綁著草繩;有的手拄著木棍,艱難、竭蹶、趔趄地前行,從他們臉上依然表現出樂觀和堅定的目光。沒有被折磨、犧牲打倒;沒有被困難、寒冷擊垮;沒有動搖他們堅強的意志和倔強的品格,依然用頑強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完成歷史使命。
望著風雪中紅軍隊伍遠去的背影,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沉默了、眼里噙滿了淚水,內心難以言表。這樣的鏡頭,在電影、電視劇里不止一次次地讓我們淚流滿面。
紅軍剛進入陜甘寧和陜北根據地,看到當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自身也是倒懸之危、困難至極,但也會想盡一切辦法傾其所有,解囊相助,支援工農紅軍,讓剛剛落腳的戰士們熱淚盈眶。
我是一名來自北京的知青,在這里生活了幾十年,深感陜北人的淳樸敦厚,熱情耿直,樸實持重,性情豪放,不善辭令。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陜北人的生活艱難貧困,掣襟露肘,飽經風霜,備嘗辛苦。盡管自己也是粗茶淡飯,也會將節省下來的糧、菜送給我們這群,因饑餓寒冷哭泣的“北京娃”。他們總是把我們當做自己的孩子,關心、照顧。所以,幾十年后,無論我們走到哪里,走的有多遠。總是放不下陜北那片土地和生活在那里的鄉親們,那種真摯的感情,純潔的友誼,綿延流長。
1935年11月,部隊面臨的嚴重經濟困難,缺吃少穿,能讓戰士們順利過冬便成為紅軍領導人面前的首要問題。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林伯渠等多次開會商討解決過冬的被服、給養等問題,大家都很著急。
11月21~24日,毛澤東親自實地查看和指揮,周恩來、彭德懷、徐海東等領導人,率領中央紅軍陜甘支隊與紅十五軍團組織參加富縣“直羅鎮戰役”。“將帥齊上陣,軍民齊用命”,幾天后,全殲敵軍取得了直羅鎮戰役和徐海東率領紅十五軍團一舉攻克國民黨運輸線,粉碎國民黨對陜甘蘇區發動的第三次“圍剿”。兩軍勝利會師后,繳獲了敵軍大批武器裝備和物資,大大改善了紅軍的武裝,提高了作戰能力。并在這里舉行了“奠基禮”。

 

4.jpg

 

陜北冬季天寒地凍,寒風刺骨,如何解決紅軍吃飯穿衣問題,到哪里籌一筆資金成了領導人最大難題。在大家一籌莫展之下,毛澤東想到了徐海東,他是第一支長征隊伍抵達陜北,有一定的基礎,他又是紅四方面軍,是張國燾領導下的一員戰將。當時張國燾已經另立中央,徐海東到底是聽中央的還是聽張國燾的?毛澤東輾轉反側,猶豫不決。
如果徐海東聽張國燾的,中央紅軍在陜北的處境是極其困難的。
當年,毛澤東內心舉棋不定,他試探性地給徐海東寫了一封信,講了中央紅軍步履維艱,極其困難。并對陜甘支部后方部長楊至成說:“我給你寫個借條,你拿去找徐海東如何?我相信只要有可能海東是一定幫我們這個忙的。”
于是毛澤東揮筆寫道:
海東同志:
你好,因部隊過冬吃、穿出現困難,特向你借款兩千五百元。
毛澤東
這封借錢信,一方面是中央紅軍確實需要幫助,另一方面則是一種試探。
徐海東接到毛澤東的信后,沒有考慮,立即把經濟部長查國楨找來問:“咱們還有多少軍費?”
供需官回答:“還有,不到7000塊大洋”。
徐海東立即命令“拿出5000塊調撥給中央紅軍應急”。
聽了這話,送信的楊至成愣住了。
供需官急了,問徐海東“5000塊送給中央紅軍,是不是太多了?咱們只剩下不到2000塊大洋。”
徐海東卻說:“天下紅軍都是一家,自己的軍費就是中央紅軍的軍費,再說,他們要不是遇到難處,怎么會開口借錢呢?”
隨后徐海東把5000塊大洋和借錢條子一起交給了楊至成,讓他順便問候毛澤東,并講明白這筆錢是送給中央紅軍,以后就不用還了。
這一筆資金就是雪中送炭,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收到信和5000塊大洋后,都忍不住被深深感動,流下了淚。

 

5.jpg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 在延安為徐海東拍攝的經典照片
徐海東還召開連以上干部會議,動員部隊把繳獲的部分武器、彈藥、藥品、布匹等送給中央紅軍,并且命令每個班挑一把最好的機槍送給中央紅軍。連最精銳的騎兵團,也交給中央指揮。
這筆資金一下子解決了中央紅軍全軍的吃穿,物資武裝了隊伍,毛澤東對徐海東慷慨解囊十分感激。不久和周恩來、彭德懷一起專門找徐海東表示謝意。
直到主席晚年,還一直惦記徐海東的這份情意,他老人家對很多人說:“當時中央紅軍很困難啊!要吃不起飯,多虧了徐海東給的5000塊大洋。他是最好的共產黨員,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
擁護黨中央、服從黨中央,這正是紅軍克服千難萬險、淬火成鋼,最終取得長征偉大勝利的力量所在。
5000塊大洋對現在人來說不算什么,在那個戰爭年代它意味著中央紅軍生存下去的希望。沒有物資,糧草,會對中國歷史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和影響。
幾天后,劉志丹、習仲勛等同志被“肅反”錯誤路線和紅二十六軍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劉志丹首先解決中央紅軍過冬的問題,發動群眾和安排被服廠,連夜趕制被褥、棉衣、棉褲、棉帽、棉鞋。讓中央紅軍身上的單衣、爛衫、草鞋換上了新裝,并用陜北最好的飯菜,油糕、米酒、紅棗招待中央紅軍。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的紅軍將士有了一個溫暖的家和安身的地方。
我們的黨經過百年風雨歷程,百年篳露襤褸、百年歷久彌堅,書寫了一幅幅氣勢恢宏,精彩絢麗的歷史畫卷。從血雨腥風中,從槍林彈雨中,從無數先烈血泊中,經過血與火的考驗,歷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熱土一縷魂的偉大紅色基因,用鮮血換來如今的安寧山河,用他們的生命造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歷史的煙塵無法掩蓋先驅者的腳印,我們血管里流淌著革命先輩的鮮血,祖國的繁榮昌盛在紅色血液澆灌下肩負著振興中華民族的使命。用生命和熱血捍衛我們的黨,永不變顏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

 

1.jpg

《七律.贊建黨百年》

千疊崢嶸歲月稠,萬重大浪竟風流。

偉人引領長征路,巨手籌謀廣廈樓。

落腳陜甘紅圣地,巍巍寶塔震寰球。

紅旗百載歌華誕,再鑄輝煌傲宇游。

2022年12月1日

 

(作者系北京知青;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