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太行山里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因為他,而名揚海內外。大寨紅花遍地開,這首歌曾經唱遍中囯大地,年紀稍大的人都耳熟能詳。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老農民陳永貴。
出身窮苦的陳永貴,前半輩子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是一個純粹的地地道道的莊稼人。他42歲才開始進掃盲班學習識字,年近六十,進北京出任國務院副總理,主管農業。在職五年,一九八0年辭職,一九八六年因病不治,病逝北京,走完他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生。
縱觀歷史,有多少知名人物,博學多才,任高官,握重權,卻私欲膨脹,恣意妄為,以身犯法,最后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可見,陳永貴從一個農民平步青云當上大囯副總理,任職五年之久,善始善終,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值得世人探討和思考,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自從擔任大寨村黨支部書記,陳永貴就帶領村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造了不凡的業績。他的光榮事跡登上了人民日報,名揚天下。偉大領袖毛主席親切接見他,邀請他參加生日宴會。他還陪同毛主席登上天安門城樓。
一九七五年,陳永貴一躍成為大國副總理,雖然身份變了,官當大了,地位高了,但是他并沒有被權欲蒙蔽了身心,貪圖榮華富貴,追求金錢享樂。他住進釣魚臺國賓館辦公,短短半年就主動申請搬了出來。這是多么不尋常的舉動,相信能夠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陳永貴不忘根本,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坐辦公室批公文肯定是弱項,而多了解實際的農業,農村,農民的現狀,為中央制定有關決策方針提供事實依據才是他的強項。于是,他又主動申請三三制,就是一年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北京公干,三分之一時間到外地調查研究,三分之一的時間回大寨村參加生產勞動。申請得到了毛主席的批準,肯定和表揚。
領導農民管理好田地,多打糧食,讓國人都能吃飽飯,全國人民一起過上好日子。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黨中央毛主席對自己的信任和期望。陳永貴兢兢業業地用實際行動堅持了這個初心理念,勤勤懇懇地用實際行動踐行這個歷史使命。
他當上副總理卻不拿囯家工資,依舊掙大寨村的工分,不搞特權,不謀私利。有人背著他悄悄地把他家屬的戶口從農村轉為城市,他知道后堅決退回。在大寨村,他從來不帶警衛,堅持跟鄉親們一起干活勞動,吃家常飯,抽便宜煙。即使是在北京住所,他招待政治局委員的貴客,也是再普通不過的面條加土豆絲。
一九八0年,是中國改革開放風云變幻的大轉折時期,陳永貴自知自明,憑自己的才學,實難勝任副總理工作,他主動辭職,激流勇退,轉而去北京效區當一個小小的農場顧問,他胸懷寬廣,平易近人繼續貢獻自己的余光余熱,一直到一九八六年因病逝世,享年72歲。遵著他的遺愿,骨灰安放回大寨。
如今,大寨村虎頭山上就建造有陳永貴陵墓。
現在有多少貪官污吏紛紛落馬,上有部長大佬,下有村長,街道辦主任一般干部。怎么樣做人,怎么樣走好人生的道路,陳永貴給了我們啟示。他從一個老農民做到大國總理,絕不是有些人所想的走運那么簡單,他絕對是一個擁有樸實智慧的老農民,他的家國情懷永遠值得世人尊敬。
(來源:“東方魂紀念館”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