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武的特殊使命
1950年1月2日,遠在莫斯科訪問的毛澤東針對以英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勢力對西藏的種種企圖,致電中央、西北軍區司令員彭德懷、西南局第一書記鄧小平、第二書記劉伯承、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西藏人口雖然不多,但國際地位極重要……”并將向西藏進軍的任務交由西南局擔負。
按照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的部署,剛從西北軍區參謀長改任西南軍區副參謀長的張經武,協助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等領導搜集有關西藏的情況,籌劃進軍西藏的部署。
1950年1月,成都市西南軍區指揮所,司令員賀龍(右)、副參謀長張經武(中)、政治部副主任王新亭(左1)等人討論進軍西藏方案。
當年6月,張經武被任命為中央軍委人民武裝部部長,9月,又兼任了軍委辦公廳主任。
不久,他又接到了一個特殊的使命——中央人民政府駐西藏代表。(出發時稱作“中央人民政府赴藏代表”,或“中央代表”)
其實,張經武并不是第一次領受這樣的特殊使命——早在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他就受領并出色完成過這樣的重任。
1950年6月任命書
1950年9月任命書
1950年軍裝肖像
一、為“團結御侮,共赴國難”,輾轉華北五省執行特殊使命
張經武,1930年4月,在河南許昌愛國軍人樊鐘秀任總司令的中華民國第八方面軍時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底他隨湖南衡陽第三師范同學、中央軍委偵查科長曾希圣先到了上海,由于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的叛變,二人從上海輾轉廣東潮汕、大埔的中央紅色交通線進入中央蘇區瑞金,進入紅軍學校,后歷任營長、團長、第三師師長、紅五軍團代理參謀長、軍委教導師師長、軍委縱隊參謀長等職,參加了長征。
湖南炎陵縣檔案館所存張經武檔案。編號19635
愛國軍人樊鐘秀
張經武入黨的領路人原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共西南局書記處書記曾希圣
廣東大埔的中央紅色交通線示意圖。
1936年5月,到達陜北的中共中央改變政策,由過去的“反蔣抗日”變成“逼蔣抗日”。8月14日,毛澤東親自致信給國民黨地方實力派首領,呼吁他們共組聯合戰線。之后,作為紅軍代表的張經武化名張金吾,攜帶毛澤東親筆信,繞道上海,先后赴山東、天津、北平、綏遠、山西,會晤了海軍總司令兼青島市長沈鴻烈、山東省主席韓復榘、天津兩任市長張自忠和蕭振瀛冀察綏靖公署主任宋哲元、綏遠省政府主席傅作義等;向他們解釋共產黨抗日主張。特別是在北平,他與國民黨第29軍軍長宋哲元取得聯系。轉交毛澤東的親筆信,這封信寫道:“……茲遣張金吾同志前來就教,請予接談。如荷同意,即以張同志為敝方長駐尊處之聯絡代表,一切通信聯絡均以秘密出之。魯韓綏傅晉閻三處,弟等甚愿與之發生關系,共組北方聯合戰線。先生必有同心,尚祈設法介紹。臨書不勝屏營翹企之至……”見信后,宋哲元特別任命他為冀察綏靖公署少校參謀,作為自己與毛澤東之間的聯系人。此后,一批共產黨員進入29軍。1937年7月7日,面對日軍的進攻,29軍打響了全國抗戰的第一槍。歷史的這一頁充分證明,張經武圓滿完成了毛澤東交付的特殊使命。
沈鴻烈
韓復榘
張自忠
蕭振瀛
宋哲元
傅作義
1937年“七七事變”后,紅軍即將改編為八路軍,此時毛澤東命張經武以紅軍軍事聯絡官身份二赴山東濟南,做第三集團軍司令韓復榘的軍事統戰工作,達成了“三項協議”,促使韓釋放了400余名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這批人后來成為山東省各級黨組織和八路軍山東縱隊的骨干。11月底,中共中央命張經武返回延安,并于12月中派他前往武漢,與李濤、聶鶴亭、邊章五三人共同擔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和武漢八路軍辦事處的軍事高參,協助周恩來副主席開展河南、湖北兩省的抗日統戰工作。
1938年初,武漢,中共中央長江局和“八辦”部分人員合影,前排左起:邊章五夫人陳宛文、郭沫若夫人于立群、周恩來夫人鄧穎超、葉劍英夫人曾憲植、王明夫人孟慶樹、王明、彭德懷; 二排左3起:葉劍英、博古、潘漢年、周恩來、郭沫若、張經武、童小鵬、聶鶴亭; 三排左2起:李濤、邊章五、左5:張愛萍。
1938年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武漢召開了全國師以上參謀長、政治部主任聯席會議,八路軍總部派出了8人參加這次會議,張經武作為八路軍129師少將高參參加了會議。
隨后,張經武根據山東抗日戰爭的需要,持周副主席的介紹信到江蘇的徐州找與共產黨建立了統戰關系的國民政府的徐州行政督察專員、兼第五戰區游擊總指揮李明揚(中將)。經李明揚介紹,張又找到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一級上將),希望李能給共產黨在山東的抗日武裝一個番號,名正言順地在山東開展抗日游擊戰爭。李宗仁派屬下傅友接見了張經武,卻未給名義(番號)。
1938年4月,張經武又同中共山東省委書記黎玉一路北上到曹縣,轉赴魯中,三赴山東,隨即返回延安。
李明楊
李宗仁
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后任八路軍山東縱隊政委黎玉
1938年5月6日,毛澤東致電武漢的中共中央長江局:“山東游擊戰爭戰略意義重大,決定派張經武到山東去工作”。隨后,張經武帶領一批紅軍干部、抗大和陜北公學畢業學員開赴沂蒙山區,其中有老紅軍江華和吳仲廉夫婦、吳克華、胡奇才、徐斌洲等人;于1938年12月,在魯中的沂水縣組建了八路軍山東縱隊并任指揮,政委黎玉。參與領導開辟山東抗日根據地,迄至1939 年10 月奉命率中共七大代表山東代表團調延安(張經武奉調回延安后,在山東縱隊的職務并未解除,直至山東縱隊與一一五師合并成立山東軍區)。同時他也成為共產黨在山東統一指揮的抗日武裝首任最高軍事指揮官。
山東縱隊政治部主任江華和夫人吳仲廉
山東縱隊第5支隊副司令員吳克華(中將)
山東縱隊第8支隊副司令員胡奇才(中將)
山東縱隊第3支隊政委徐斌洲 (中將)
二、更為重要的特殊使命——中央人民政府駐藏代表
1950年,西南局和西北局在中央政府的統一部署下,根據中央“向西藏多路向心進兵”部署,以西南軍區18軍為主力、西南軍區所屬駐云南14軍一部、西北軍區所屬的騎兵第一支隊(由第1軍騎兵團2營、特務連和司政供衛機關一部編成)和駐新疆南疆第2軍獨立騎兵師的先遣連,分四路向西藏進軍,并于1950年10月取得昌都戰役的勝利。
1949年6月,西北軍區司令部樓前,軍區領導和一野第一、二軍領導(原屬于賀、李晉綏野戰軍)合影
第1排左起:西北軍區下屬晉綏軍區政委李井泉、軍區司令員賀龍及兒子賀鵬飛、政委習仲勛;
第2排左起:2軍副軍長郭鵬、1軍政委廖漢生、1軍參謀長陳外鷗;
第3排左起:1軍副軍長王尚榮、1軍副參謀長楊文安、1軍2師政委顏金生、1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冼恒
1951年2月,西藏地方政府“官員會議”決定正式派出代表到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進行和談。軍委辦公廳主任張經武與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李維漢、第18軍軍長張國華、西南軍政委員會秘書長孫志遠四人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藏文翻譯平措旺階和第18軍政策研究室主任樂于泓列席談判。
1951年4月,北京,談判文件擬定小組。右起:李維漢、張經武、齊燕銘、趙范.
1951年4月29日,北京東交民巷御河橋談判現場。原黑白照片為張華川提供。央視國家記憶欄目上色。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代表有噶倫阿沛·阿旺晉美。其他官員:凱墨·索安旺堆、土登旦達、土登列門、桑頗·登增頓珠。漢文翻譯堯西·彭措扎西列席談判。
1951年4月29日,北京市東交民巷,和平談判的現場,
4月29日,談判正式開始,經過6論談判,到21日結束,歷時23天,最終就西藏和平解放一系列問題達成協議,于5月23日在北京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5月23日,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十七條協議》簽字儀式上。
據當事人、時任代總長聶榮臻的秘書劉振杰回憶:協議簽訂后的一天,毛澤東打電話打到中南海居仁堂軍委辦公廳,通知張經武,準備派他去西藏。大家都知道西藏條件艱苦,環境復雜。張經武明確表示:服從中央安排。放下電話,張經武和辦公室幾個人說:主席叫我去,我就去!
聶榮臻秘書劉振杰(后任總參辦公廳副主任)
北京市中南海紫光閣
周恩來在紫光閣
在中南海紫光閣,周恩來總理親自向他交代了赴藏任務。并指示外交部、軍委各部門為張經武出行作簽證、服裝、人員、禮品等方面的準備。
此去雪域高原的特殊使命,意義重大不言而喻,而環境則更為微妙和復雜。
三、豐澤園,毛澤東主席面授機宜
1950年12月,年僅15歲的DL就和部分噶廈官員離開拉薩,1951年1月2日到達亞東縣上亞東鄉的東嘎寺,組成“亞東噶廈”。臨行前,張經武已經了解到,東嘎寺距離邊境乃堆拉山口僅40余公里,DL一日之內便可越山出境。于是,勸說DL返回拉薩、早日宣布擁護協議,成為一項十分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亞東縣上亞東鄉的東嘎寺(航拍)
當時去西藏亞東有兩條路線。一是從成都到拉薩,從東到西要翻越14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和涉過多條河流,再到亞東,時間大概三四個月。另一條路線就是從香港乘飛機經新加坡、轉機到印度再到亞東,大概一個多月時間,顯然后者最快。
張經武離京前夕,毛澤東在中南海豐澤園住所單獨接見了他,在分析“協議”簽訂后西藏的形勢時說:“從DL帶給我的信看,他不會很快就逃亡國外。但DL年幼,他周圍一些人會竭力煽動他向國外跑。幾天前,中央軍委已經下達了進軍西藏的訓令,但18軍從昌都入藏還有一些準備工作,抵達拉薩要幾個月以后。”
北京市中南海豐澤園
毛澤東在豐澤園
毛主席又說,兩份協議的附件,屬于機密,不能發電報,只能你親自帶給DL和“亞東噶廈”看。還有我給他的親筆信,先要爭取他表態擁護協議,然后是逐條地落實協議。在信的最后,毛澤東寫道:“……我特派張經武代表同你的代表們一道前來你處,以資聯絡。如你有需要他協助的地方,可隨時與他接洽。……”
由張經武親自帶到亞東的附件一,1991年公開
由張經武親自帶到亞東的附件二,1995年公開
從2021年解密的中央檔案館保存的毛澤東致DL信件的草稿來看,最初的中央赴藏代表人選是西南軍政委員會秘書長孫志遠,而不是張經武。后孫志遠同志因身體原因無法前往亞東,所以毛澤東臨時決定由張經武擔當此任。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重任——中央人民政府駐藏代表,只此一任,再無延續。
中央檔案館保存的1951年毛澤東致DL書信的草稿
撰稿:周軍
照片提供:張華川
來源:雪域老兵吧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