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門城樓最早建于1417年,即明永樂十五年。
上世紀60年代初,技術人員在對天安門城樓檢修的時候,發現了一個重大的情況:那就是在大廳里,靠近毛主席座位的一根高達12米高的巨柱,竟然空了近10米。
檢修人員趕緊對這一情況進行了上報,中央有關部門接報后,非常重視,立即派人前去檢查核實,結果情況屬實。那么這樣一來,天安門城樓就成了“危樓”了。
于是,在1965年,天安門城樓重建的籌備工作便提上了日程。
為了確保安全,天安門城樓必須要動“大手術”。
有關對于天安門城樓重建工作的報告報給毛主席,毛主席做出批示:“重建后的天安門要保持原貌。”
接著國務院在1969年召開會議,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做出決定:“徹底拆除天安門城樓,在原址,按原規格和原建筑結構重建一座天安門。”
因該工程影響較大,所以對保密工作要求非常高,該工程被列為“一號機密”。工程從籌建到具體施工,外界都不知道。
天安門重建工作啟動后,先是派出工作人員對天安門城樓進行了實地測繪,然后制作出模型,再通過對原城樓的結構系統進行分析研究,然后按照抗震9級的要求進行核算和嚴格的設計。后經周總理審批確定后,開始進行具體的承建工作。
當時承擔天安門重建工作的是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該公司接到這個重任后,不敢絲毫含糊,挑選近千名精干的技術人員、工人,將其編為四個連隊,分別為瓦、木、油、架子。各隊各司其職,嚴控技術關,不得有任何紕漏。
盡管如此,為了確保這項重大工程的順利完成,又在天安門的工程現場成立了指揮部,以確保有任何問題都能第一時間進行快速處理,以防拖延時間和工期。
天安門城樓重建工程的第一道難題,便是——想重建,必先拆。
可是,因工程特殊性,這個拆的難度很大。
它不像一些普通建筑,直接推倒即可。而是每一件木構件被拆下來后,還要根據原樣畫下來,再拍照,并且要按順序進行編號。
當時的北京建筑設計院則根據圖樣畫圖,然后再按照圖紙進行木構件的加工。
可以說,每一步都非常嚴謹,容不得一點差錯。
在重建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細節性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細節,甚至由周恩來總理一錘定音。
比如在重建的時候,當時主管領導人謝富治要求把老檐和小檐下面的木結構斗拱改成玻璃鋼的,認為這樣結實耐用,但是指揮部的技術人員認為應該按照原來的樣子比較合適,可是謝富治是主管的直接領導,又不能直接拒絕,一時之間十分為難。
這時候,周恩來總理得知情況后,一錘定音給出指示:
“照原來的木斗塔制作,任何結構不得改動。”
還有,后來又出現了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那就是城樓大殿的正脊兩端的大吻,原先用的是龍。可是在重建的時候,有人認為龍是四舊,是封建產物,認為應該更換掉,換成葵花向陽。
這個問題比較麻煩,讓技術人員左右為難。
在此關鍵時刻,又是周恩來總理出面站在技術人員一邊堅持,說:“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原主體部分不要改。”
就這樣,總算再次保住了原貌。
除了這些問題,還有一些技術性的難題,比如天安門城樓的柱子一共有60多根,這些柱子每一根都非常粗大,比如最粗的那根柱子直徑都達1.2米。要把這些粗大的柱子進行嵌裝,困難極大,加上當時的條件比較差,最大的吊車吊臂也只有25米,但是工人依然克服了困難,解決了這些問題。
再比如木工工序完畢后,油漆彩繪的工作難度也極大,除了是細致活外,工藝的技術挑戰性也極高。
總之,該次天安門城樓的重建,除了建筑建構全部復原,還額外增加了電梯、供電照明、熱力暖氣、電話、電視廣播、新聞攝影等現代化的諸多設施。
最后的一道工作掛國徽,國徽掛好,代表天安門城樓的徹底竣工。
天安門城樓重建工作,從1969年12月15日開工,至1970年4月7日竣工,前后一共歷時112天,總造價525萬元。
來源:基建工程兵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