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1
會議過程
1941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開擴大會議,也稱“九月會議”。為什么召開這次會議呢?毛澤東說:是“鑒于遵義會議以前,主觀主義與宗派主義錯誤給予黨與革命的損失非常之大;鑒于遵義會議以后黨的路線雖然是正確的,但在全黨內(nèi),尤其在某些特殊地區(qū)與特殊部門內(nèi),主觀主義與宗派主義的殘余,并沒有肅清,或者還很嚴重地存在著。”會議的中心議題是討論黨的歷史上,特別是土地革命后期的“左”傾路線問題,批判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從而拉開了在中央領導層開展整風的序幕。
這次會議的時間比較長,從9月10日開到10月22日。但實際上,只在9月10日、11日、12日、29日和10月22日開了5次會。到會的政治局委員有:毛澤東、任弼時、王稼祥、王明、朱德、洛甫(張聞天)、康生、陳云、凱豐、博古(秦邦憲)、鄧發(fā)。列席會議的有:李富春、楊尚昆、羅邁(李維漢)、陳伯達、高崗、林伯渠、葉劍英、王若飛和彭真。王首道和胡喬木擔任會議記錄。
“九月會議”分兩個階段進行。9月10日、11日、12日為第一階段:毛澤東作關于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主旨報告,與會者聯(lián)系實際發(fā)言,許多人進行了自我批評。之后休會半個多月;9月29日、10月22日為第二階段:十年內(nèi)戰(zhàn)后期負責中央工作的博古、洛甫和李維漢,進一步作自我批評。
在政治局召開的5次會議中,先后有28人次發(fā)言,都表示擁護毛澤東的報告,肯定在中央內(nèi)部開展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重大意義和必要性。不少同志聯(lián)系“兩個主義”在歷史上和現(xiàn)實中的種種表現(xiàn),進行誠懇的自我批評。特別是曾經(jīng)犯過錯誤的同志,幡然醒悟,痛心檢討。不少人發(fā)言2次,甚至還有的人3次發(fā)言。與會的絕大多數(shù)同志,嚴格要求自己,找出教訓,分析危害,明確糾正的方法,會議開得成功而熱烈。
在中央的統(tǒng)一部署下,《解放日報》配合“九月會議”,連續(xù)發(fā)表社論,如:《反對學習中的教條主義》《加強黨性的鍛煉》《打碎舊的一套》等,以及胡喬木、艾思奇等的文章,宣傳開展整風學習的意義和應取的態(tài)度。
2
會議內(nèi)容
在第一天的會議上,毛澤東作了主題報告,內(nèi)容有3個方面:(1)過去黨長期為主觀主義所統(tǒng)治,立三路線和蘇維埃運動后期的“左”傾機會主義,都是主觀主義,后者比立三路線的危害更嚴重。(2)分析了主觀主義的根源和遺毒。他指出,遵義會議雖然變更了政治路線,但主觀主義的遺毒仍在。延安學風存在主觀主義,黨風存在宗派主義。他指出主觀主義來源于:黨內(nèi)“左”傾傳統(tǒng)、蘇聯(lián)德波林學派的影響、中國廣大小資產(chǎn)階級的影響這三個方面。(3)提出了克服主觀主義的辦法。要求分清創(chuàng)造性的馬克思主義和教條式馬克思主義的區(qū)別,要宣傳前者,用它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要開展兩條戰(zhàn)線的斗爭:反對主觀主義與宗派主義,反對教條主義與事物主義。為此,要實行學制改革,研究馬列的方法論,反對鬧獨立性。要研究六大以來的中央決議。毛澤東提出:中央政治局以思想、政治、政策、軍事、組織五項為根本業(yè)務。而“掌握思想教育是我們第一等的業(yè)務”。要“集中力量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打倒兩個主義,把人留下來”。
毛澤東講話后,張聞天首先發(fā)言做自我批評。他表示完全同意毛澤東的土地革命后期的路線是錯誤路線的觀點。他分析說:那條錯誤路線的特征是:政治上是“左”傾機會主義;策略是盲動的;軍事方面是冒險主義,號召攻打大城市;組織上是宗派主義;思想上是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這些錯誤在第五次反“圍剿”時發(fā)展到頂點。他檢討說,自己在莫斯科學了一些馬列主義條文,回國后不了解實際,卻寫文章、作報告,代中央起草文件、規(guī)定軍事戰(zhàn)略,要蘇區(qū)和紅軍去實行。結果,導致第五次反“圍剿”根本塌臺。他深有感觸地說,沒有調(diào)查研究,夸夸其談,自以為比別人高明,就會轉(zhuǎn)化為教條主義。他建議,七大時一定要徹底清算教條主義。張聞天表示,自己過去沒有做過實際工作,現(xiàn)在要下決心補上這一課。4個月后,他毅然去陜北農(nóng)村,花了近一年半的時間,深入調(diào)查研究,自覺補課。
接著發(fā)言的是博古。此次會議前,他就承認蘇維埃運動后期的許多政策錯誤,他應“直接負責”。此次會議上他檢討說,1932年至1935年,整個路線是錯誤的。這表現(xiàn)在對革命的性質(zhì)、動力,土地革命與民族革命的結合,以及革命發(fā)展的不平衡性和長期性等問題,都有不正確的認識。過分估計敵人的動搖和崩潰,夸大革命的力量,總說革命比以前更“高漲”。這就導致軍事上的冒險主義和強迫命令主義,對中間階級不講策略;組織上搞宗派主義,打擊不同意見的同志。他分析說:主觀主義是認識上的唯心論,方法上的機械論。那時,我們把馬列主義詞句和蘇聯(lián)的經(jīng)驗,當做教條在蘇區(qū)搬用。
9月11日,王稼祥發(fā)言說:四中全會反對立三路線,是以主觀主義反對主觀主義,以教條主義反對教條主義,以致后來還會犯錯誤。我們是從莫斯科回來的,沒有實際經(jīng)驗,很容易地成了教條主義者。
任弼時在9月12日的會上發(fā)言,表示完全同意毛澤東的報告,說這個報告在黨內(nèi)外影響很大。他分析說,陳獨秀有社會經(jīng)驗,但對革命不敢前進;李立三等缺乏社會常識,只知一味地“前進”。四中全會后,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進一步發(fā)展。主觀主義是小資產(chǎn)階級的空想主義,它脫離實際,又要鞏固自己的地位,組織上必然實行宗派主義。主觀主義在認識論上是唯心論,在政治上的具體表現(xiàn)就是“左”或右的機會主義。他聯(lián)系自己說,過去以為學了理論去做實際工作,就是理論聯(lián)系了實際。毛澤東、劉少奇能根據(jù)實際情況,用辯證唯物主義解決實際問題,這才是真正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他檢討說:在中央蘇區(qū)時,自己毫無軍事知識,卻不尊重毛主席“誘敵深入”的意見,認為蘇區(qū)以外也能打仗,為什么要“誘敵深入”啊。毛主席反對本本主義,即是反對教條主義。那時,我們反對所謂“狹隘經(jīng)驗主義”,是錯誤的。
李維漢雖然不是政治局委員,但也檢討了自己的錯誤。因為他在立三路線時期擔任過中央領導工作,積極執(zhí)行了錯誤路線。他說:中央蘇區(qū)反對“羅明路線”,就是反對毛澤東;在江西反對“鄧、毛、謝、古”,就是因為他們執(zhí)行了毛的路線。他虛心聽取大家的批評,誠懇檢討自己的錯誤,受到大家的肯定。
在“九月會議”上,大家都認為土地革命后期中央的路線是錯誤路線,但對四中全會的評價卻不一致。這個問題,直到1943年的“九月會議”才得到統(tǒng)一,認為那是一次王明用陰謀手段掌握中共中央領導權的中央全會,從此開始了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統(tǒng)治全黨長達4年之久,對黨的事業(yè)造成極大的損失。
3
王明對抗會議
王明在會議過程中,態(tài)度消極,情緒抵觸。10月17日,毛澤東、王稼祥、任弼時一起找王明談話,幫助他認識錯誤。他不但拒不承認和檢討自己的錯誤,反而文過飾非,大講自己的“功勞”, 并批評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與會議對著干。別人發(fā)言時,他傲慢地撇嘴瞟眼,流露出一副十分傲慢的神態(tài)。
9月11日,王明第一次發(fā)言,他言不由衷地說:毛主席報告對1932年至1935年的錯誤是路線問題,今天又有洛甫、博古的講話,現(xiàn)在(我)都同意了。反主觀主義與反教條主義,對我有很大好處。接著他炫功說:1930年反立三路線時我寫了《為中共更加布爾什維克化而斗爭》的小冊子……我在莫斯科看了很多中國報紙,對博、洛在中央蘇區(qū)時對毛的關系是不同意的,對五中全會認為是蘇維埃與殖民地兩條道路的決戰(zhàn)是不同意的。我在國際十三次會上發(fā)言開始說了要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十四次全會上便提出了反日本帝國主義的全部辦法。表明自己一貫正確。接著,他假惺惺地說:當然我也有缺點,就是“沒有很好研究中國問題”,所以,要“從頭做起,向下學習”。王明的發(fā)言,根本不涉及他的“左”傾路線錯誤問題,空洞無物,引起與會同志的不滿。
9月12日,王明第二次發(fā)言。他抓住李維漢發(fā)言中的一句話,大做文章。李維漢發(fā)言時說,經(jīng)過檢查,放下了思想包袱,覺得“輕松愉快”。 這句毫無問題的話,卻被王明大加批判,認為李的檢討“不誠懇”、“不徹底”。王明說:1932年至1935年的主觀主義危害很大,羅邁(李維漢)卻認為“輕松愉快”,這是沒有法子糾正的;如認為自己可以馬虎過去,這是不能糾正錯誤的。
然后,王明采用“攪渾水”的戰(zhàn)術,在會上點了許多人的名,說這個是右派代表,那個是立三派,或暗藏的托派、奸細。以圖轉(zhuǎn)移目標,在混亂中逃脫大家對他的批判。
“九月會議”后,王明不但不反省自己的錯誤,反而在10月8日的書記處工作會議上,向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發(fā)起進攻。
王明第一個發(fā)言。他首先鄭重聲明:昨晚和毛澤東等的談話,“是隨便談的,今天我把對時局及過去武漢的工作發(fā)表我的意見。”他談了兩方面的問題。一是關于時局問題。他認為,國際來電后國共關系仍不好,妨礙統(tǒng)戰(zhàn),其原因是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太左”。他認為該文沒有把反帝、反封建加以區(qū)別;未說明要聯(lián)合大資產(chǎn)階級,也未說明今天我們不希望實行徹底的民主共和國。抗戰(zhàn)期間要與國民黨搞好關系,應承認國民黨政府的領導。二是關于過去武漢的工作。王明認為,他與黨中央是一致的,那時的“路線是對的,個別問題有錯誤”。這些“個別問題”包括:擅自以中央名義發(fā)表文件、談話,以個人名義給中央和前方發(fā)指示性的電報等。說這些都是“作風問題”。 他發(fā)言后,氣勢洶洶地沖毛澤東說:“你是黨的領袖,我的話對否,做結論全在你。”頗具挑釁性。
本來,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對王明的錯誤已作出原則性的闡明,此時他又翻案。10月12日,王明突然稱病,不參加政治局會議,拒絕批評,干擾了會議進程。
5
會議成果
這次“九月會議”,采取主題報告和自由討論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與會同志本著對黨負責和實事求是的精神,聯(lián)系自己,聯(lián)系實際,暢所欲言地進行討論。會中也有一些批評和爭論,但都是說理的。隨著討論的深入,對幾個黨的重要歷史問題取得了共識。
關于土地革命后期的路線問題。大家共認,1932年至1935年,以王明、博古為代表的中央實行的是一條“左”傾機會路線,表現(xiàn)為思想上的主觀主義,組織上的宗派主義,軍事上的冒險主義。對此,王明也不得不在口頭上表示“都同意了”。
關于經(jīng)驗主義問題。以往人們對經(jīng)驗主義的危害沒有全面、深刻地認識,此次會議對于這問題的認識有了一個飛躍。王稼祥、張聞天和任弼時的發(fā)言都認為,經(jīng)驗主義是主觀主義的一種表現(xiàn)形態(tài)。張聞天指出,教條主義與主觀主義可以互相結合,相互為用。經(jīng)驗主義常作主觀主義的俘虜,就是因為兩者都是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如無經(jīng)驗主義幫襯,就不能統(tǒng)治全黨。經(jīng)驗主義者也是一種主觀主義,故二者能結合。后來,毛澤東在《整頓黨的作風》一文中談到經(jīng)驗主義時,吸收了張聞天的觀點。
關于對劉少奇的評價問題。在9月11日的會議上,陳云有一個重要發(fā)言。他說:過去白區(qū)的主觀主義錯誤路線,在劉少奇、劉曉到達后才得到糾正,劉少奇是白區(qū)正確路線的代表。據(jù)此,陳云提出,現(xiàn)在劉少奇的位置擺得不適當,將來要提高。這個觀點得到大家的認同。后來,劉少奇在延安升為黨中央的二把手。
九月政治局會議,盡管受到王明的干擾,但是關于歷史上和延安工作中的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問題,中央高層還是統(tǒng)一了認識,為以后的全黨整風打下良好的思想的基礎。會中也提出一些尚待討論解決的問題,如這條機會主義路線始于何時?它的標志是什么?如何評價黨的四中全會?王明和共產(chǎn)國際代表與錯誤路線的關系如何?等等。
這次“九月會議”的政治思想意義是巨大的。一是鑒于以往對學習重視不夠,中央作出《關于設立高級學習組的決定》。高級學習組,又稱研究組,負責組織黨的高級干部(中共中央、中央局及中央分局、區(qū)黨委或省委委員;八路軍、新四軍的主要負責人;各高級機關的某些職員和高級學校的一些教員)學習黨史,學習理論,自上而下地帶動全黨整風學習。12月,由毛澤東主持編輯的《六大以來》出版,內(nèi)收文獻資料662篇,作為整風學習的重要文件(1942年10月,又出版《六大以前》)。二是中央成立了兩個專門委員會,即“清算過去歷史委員會”和“復查受錯誤路線打擊干部委員會”,由毛澤東和陳云分別擔任主任,對蘇維埃運動后期的錯誤路線進行實際清理。三是改革干部教育。為此中央作出《關于延安在職干部學習的決定》,強調(diào)理論聯(lián)系實際。四是中央作出《中央關于調(diào)查研究的決定》,要求各部門必須加強調(diào)查研究,做好了解情況與掌握政策這兩件大事;五是中央根據(jù)會中毛澤東提出的:思想教育是政治局“第一等的業(yè)務”意見,決定以整風精神,大力改進宣傳工作、《解放日報》的編輯工作和文風。
以上五點,從思想到組織,從目的到措施,保證了對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線的徹底清算,促進了黨的高級干部政治路線水平的提高。
1942年2月,全黨整風運動開始。三四月間,毛澤東回敘了1941年“九月會議”的意義。他說,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全面的、全黨范圍的、經(jīng)過中央領導的對整個干部進行的內(nèi)部教育,過去還很少。現(xiàn)在中央已經(jīng)下了決心反對主觀主義,反對宗派主義,反對黨八股,來一個徹底的思想轉(zhuǎn)變,這個意義非常大。“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今天的)事情辦得更好”。對于“主觀主義與宗派主義的思想與行動,如果不來一個徹底的認真的深刻的斗爭,便不能加以克服,便不能爭取革命的勝利。”1943年10月6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又說:要改造好中央,就得經(jīng)過各種步驟,條件成熟。前年的“九月會議”“是改造的關鍵”,否則我是不敢(在1942年2月1日)到中央黨校作(《整頓黨風、學風、文風》)報告的,審查干部也很困難。毛澤東再一次肯定了“九月會議”。
文:孫國林;文章轉(zhuǎn)自“黨史博采”公眾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nèi)容 相關信息
孫國林:1941年“九月會議”,拉開延安整風運動序幕,王明對抗會議
2024-11-11?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diào)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