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日至9日, 中宣部原部長、中國社科院原黨委書記王忍之同志來到四川, 先后考察了北川、汶川、都江堰地震災區,到成都、攀枝花、西昌、雅安等地進行了調研考察。時任四川省社科院正廳級調研員孫成民全程陪同進行了考察。在這期間, 孫成民就正在進行的“四川知青史”研究課題,與其進行了交流。本文根據王忍之同志的談話要點記錄整理,現刊載于后,以存史留檔,并饗讀者。]
王忍之同志談知青上山下鄉
進行“四川知青史”課題研究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客觀、全面反映知青上山下鄉很有必要,這一段歷史是不能忘記的。
知青上山下鄉確實不是“文革”才發生的。毛澤東同志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就發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大批知識青年到了農村。對于毛澤東同志這方面的思想應該系統地進行研究。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時期就寫有《青年運動的方向》,提出知識分子是否與工農結合是劃分革命的不革命的甚至是反革命的分界線。為什么這樣提出問題,就在于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了解工農群眾,才能與實際結合,才能真心實意為人民大眾服務。如果青年不與工農結合,不與實踐結合,就像毛澤東同志所講的“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不扎實,沒根基,無底氣。毛澤東同志不僅這樣說,還帶頭這樣做。他的兒子從蘇聯回來后,就教導兒子要與工農結合,并親自送兒子到朝鮮戰場第一線。這就是實證。
全國解放后,毛澤東同志在青年問題上想得多的是如何培養革命事業接班人的問題,包括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發表的相關思想,都與他思考培養接班人有關。毛澤東同志在1968年底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指示,是有安置就業的意圖和目的,但這不是主要的,其主要的考慮還是要培養革命事業接班人的問題。大批知青要與工農相結合,要與實踐相結合,要了解農民、農村,要深入實際,這些都是要在實踐中鍛煉和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這應是毛澤東同志要求知青到農村去的根本意圖和目的。從毛澤東同志的一貫思想就可看出這一點,毛澤東同志在《青年運動的方向》提出的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的思想是正確的,是真理,不能否定。他提出的這一思想仍然是為了搞好革命和建設,是為了在知識分子中培養革命的接班人。毛澤東同志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指示,是新中國建立前,以及“文革”以前這些思想的繼續和發展。其目的還是想通過與實踐的結合、與工農的結合,把青年一代培養成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事實上,當時知識青年踴躍上山下鄉,也不是為了就業問題,不是為了找到工作,而是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到農村去的。為什么?因為毛主席講這是為了在大風大浪中培養革命事業的接班人。廣大青年堅信毛主席的指示,才到了農村,他們堅信這條道路是正確的。
還有,毛澤東同志提出干部到基層,到農業第一線去參加勞動,他的意圖和目的,也還是培養革命接班人,是解決干部的作風問題。1958年毛澤東同志號召干部到農村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當時我還是國家機關的一般工作人員,既不是右派也沒有犯錯誤,而是表現好的工作骨干,也下到了安徽農村鍛煉。當時我們想的還是響應毛主席的號召,是為了造就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下去的人也是自覺自愿的。后來,搞的“五七”干校,大批干部到干校去,也是培養鍛煉、改造思想的一種形式。
實踐也證明,廣大知青在農村受到了鍛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改變農村面貌、傳播文化科學知識等多方面做出了貢獻,這是不可否定的。到農村鍛煉的廣大知青受到了磨練、增長了才干,既失去了一些,但也確實得到了很多,如不少知青都認為這一段經歷是難忘的,是有很多收獲的,也是有益的等。為什么有這些看法?因為每一個知青的經歷不同,從個人的感受來講,發表不同的看法,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如果從毛澤東同志的一貫思想來看,從國家的全局來看,從培養革命接班人的角度來看,還是應看主流、看本質。
當然,毛澤東同志發出指示后,全國大批知青上山下鄉也帶來了一些問題。這樣多的人下去,準備工作也來不及,很多事應當辦好也沒有辦好,以至出現了一些問題,如一些知青吃了苦頭,安置教育管理中都有不少的問題。這是客觀事實,也應作出實事求是的反映。當這些問題出現后,黨和國家為此進行了極大的努力,去積極解決它,也采取了很多措施。這些措施雖然沒有全面解決問題,但也緩解了不少矛盾等。
我的看法是,知青到農村去有就業安置的意圖,但不是主要的,毛澤東同志發出指示是為了培養接班人,不能離開這一基本思想。這樣看問題,才符合毛澤東同志的一貫思想,才站得住腳,才說得過去。不能按現在某些思想去套過去的做法,要從實際、從事實出發。
在寫作中,還要注意作大量的調查,不能光憑文字資料,還要有大量的采訪。現在各條戰線都有一批過去曾當過知青的骨干,他們如果沒有過去這一段經歷和磨練,就不會有現在的成就。要用大量的事實來證明才行。
這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供研究中參考。你(指孫成民)有很豐富的經歷和素材,既當過近10年知青,又擔任過農村基層干部,還在省、地、縣知青工作機構工作過。我期待看你的書,希望你寫好這部知青史書。
[本文系中宣部原部長、中國社科院原黨委書記王忍之同志的談話要點。時間:2011年4月5日晚;地點:四川攀枝花賓館913房間;記錄人:孫成民(時任四川省社科院正廳級調研員,1969年至1978年曾在四川省開江縣紅巖公社4大隊插隊落戶。)]
2011年4月7日,在四川雅安賓館住地,王忍之同志書贈孫成民題詞:“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繼續前進 老當益壯”。此題詞寫在《毛澤東箴言》一書的扉頁上。
[附王忍之同志簡歷]
王忍之,男,漢族,1933年9月生,江蘇省無錫市人。194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50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8月參加工作。
1952年9月至1955年7月在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班學習。畢業后,在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馬列主義研究院和國家計委從事歷史、邏輯、國際共運、經濟理論和政策問題的研究。1978年后,任國家計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1982年4月,任《紅旗》雜志社副總編兼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干事,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三屆主席團委員。1987年2月至1992年底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1992年底,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任職時間到2000年7月),兼任中國地方志學會會長,中日歷史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
中共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
2025年2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王忍之與夫人王榮同志,2011年4月拍于四川西昌邛海。
作者:孫成民;來源:知青問題研究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