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活動中往往出現一些題不及義的口號,令人感到很不舒服,經常被喊叫得十分響亮的“牢記歷史,珍愛和平”這句話就是這樣。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現如今全中國上下都很重視歷史的教育意義,對當年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尤其如此,每臨幾個重要的國恥日,比如“七七事變”、“九一八事變”等,各地都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這些都值得肯定。但不能不說的是,多年來也有一種不良的傾向,那就是在紀念活動中往往出現一些題不及義的口號,令人感到很不舒服,經常被喊叫得十分響亮的“牢記歷史,珍愛和平”這句話就是這樣。“牢記歷史,珍愛和平”,已經被喊了多年,很多人對此也耳熟能詳,但筆者始終卻耿耿于懷,深有不解。關于“牢記歷史”這個口號,道理與邏輯上完全說得通,中華民族過去所遭遇的一切國難國恥都應被牢記而不應被忘記,忘記歷史等于背叛。但令人不解的是,在“牢記歷史”的語境之下,接下來有人跟著大叫“忘掉仇恨”或者“不延續仇恨”,這就要令人費解了。難道我們在牢記日本侵略者炮轟北大營、牢記“731部隊”殘殺中國人的時候,還要把由此產生的仇恨摘掉剔除才行嗎?難道牢記日本在中國搞“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的歷史,卻不許因此有任何仇恨才行嗎?如果連國恨家仇都忘掉了,那還能記住什么呢?竊以為,“牢記歷史”理所當然地包括其中的歷史仇恨,一方面說“牢記歷史”,一方面又說“忘掉仇恨”,未免有點南轅北轍、莫名其妙了。
“珍愛和平”從字面意思看沒錯,但作為紀念歷史的一部分,隱然將其作為教訓經驗來總結,這就有點問題了。其一,過去中國飽受帝國主義的侵略蹂躪,難以過上和平的生活,不得實現和平發展,根本原因是什么?難道是那個時候的中國人不珍愛和平,或者對和平珍愛的不夠不足,以致于今天讓某些人得到的這樣的教訓嗎?其二,“珍愛和平”就能獲得和平嗎?“珍愛”的價值取向是什么,難道是放下手中武器,來一個“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嗎?或者是像蔣介石那樣去奉行“不抵抗”政策嗎?竊以為,人類的歷史經驗證明,“和平”從來都不是愛好與否的結果,同是否“珍愛”毫無關系。過去積貧積弱的中國十分渴望和平,十分渴望發展,但越是這樣人家越是不肯讓你和平,這才是真正教訓之所在。這樣的教訓警示今天的我們,和平需要強有力的捍衛,要想過上和平的生活,實現和平發展,就必須建設強大的軍事戰略實力,沒有強大的武力為后盾,空喊什么“珍愛和平”,那就只能淪為可憐和可悲的呻吟。改革開放以來,在“西風東漸”的大環境下,中國社會滋長出一股強烈的和平主義思潮,這股思潮消解了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助長了金錢濁流之下的綏靖風氣,把中國社會熏染得“山外青山樓外樓”。一些人完全無視波詭云譎的世界局勢,沉迷在人類永久和平的夢囈中不能自醒自覺,造成當代中國社會出現不可忽視的某種病態。中國當然不要去當什么“戰斗民族”,但我們不能失去強大的戰略能力,而這一點,恰恰構成當今中國的一大隱患。回到“牢記歷史,珍愛和平”這句話上來,作為一般性的邏輯闡釋,這句話沒有什么問題,但作為勿忘國恥誓言系列的一部分,則很成問題。說得輕一些是無聊,說的重一點就是輿論導向出了偏差。所以筆者呼吁,勿忘國恥,請不要空喊如此這般的一些無聊沒趣且題不及義的口號。
(來源:“淮左徐郎”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