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高中在微博論場上“火了”。幾張極具沖擊力的照片令人咋舌,圍成一圈而建的教學樓,鐵欄與橫幅的交錯滿布,讓網友不禁驚呼,這里還是學校嗎?
6月,奪人眼球的高考如期而至。各個學校為學生高考成功也是蠻拼的。一些高校類似的“特色”的教育管理方式真是讓人大跌眼鏡。不可否認學校為學生的安全考慮,其出發點是好的,但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的下下策。與其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何不考慮一下這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呢?這種被冠名“高考加工廠”、“高考集中營”學校的現象應該被社會關注。
講清楚教育目的的“硬道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簡單來說就是使人可以稱其為人,成為一個健康全面發展的人。一個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缺一不可。面對高考的巨大壓力之下,在鐵欄里的學習看似是對肉體的禁錮,但最后還牽連著精神的磨滅殆盡。在此時的情況下,高考成績又算什么,僅僅是個數字而已。單純一味追求成績,已經偏離了高考教育的初衷。培養出來的是一個個可以復制的“學奴”,這些“學奴”是否能夠正常的走向社會?這些之后的問題不會出現在學校的考核指標中,但也許影響的是學生的一輩子。如果我們的教育事業只剩下了功利心,那學校就徹底變成考試機器的生產基地了。
說明白參加高考的真內涵。我們知道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但是我們也聽說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學生需要面對的是人生而不是必須成為一個人物。對于高考定終身的焦慮,由來已久。且不用雞湯文說人生漫長,一時一地無法定論,假設真是一考定終身,這場考試也未必就是高考。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喜歡用“獨木橋”來比喻高考,但是隨著今年國家高考政策的不斷改革,客觀地說高考“獨木橋”的作用越來越弱化,“條條道路通羅馬”的趨勢反而越來越明顯。這一切都說明高考不過是人生一次選擇,即使失敗了還可以重新選擇,因為還有整個人生在等待。
狠轉變成功人生的舊思路。上大學可以實現人生價值,不上大學也可以走向成功,這背后是社會人才選拔與上升通道日益開闊的體現。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以及民主法治的發展,我國由從一元價值觀向多元價值觀的轉變,就是在強調“以人為本”的本質,對人本身價值至高無上的肯定。古語說“天生我才必有用”,這正是多元化價值的最好詮釋。只要你夠努力夠強大,成功會不期而至。
盧梭曾說:“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之本源。”社會因為多元才成熟,世界因為多樣才美好,成功也許可以復制,但是人生卻是獨一無二的。明白這個道理才能將高考沉重的外衣剝離,理性看待,讓禁錮在鐵籠里的青春自由地綻放!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