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市那架米格-15戰斗機——曾經在朝鮮上空擊落美國飛機揚名立萬,歸國后默默服役守衛藍天,退役后來到六安市人民公園快樂陪伴少年兒童,家園被萬達鵲巢鳩占后輾轉溝壑命懸一線,元宵節卻在子夜時分突然消失。
本來,那位六安市民寫的《安徽六安市人民公園的米格-15處境已岌岌可危》在本公號推送后,引起了多方面的關注,有沂蒙老區的紅色企業家表示愿意購買保護,并立即趕到了六安;有西南的航空企業表示愿意義務修復,甚至有海外的愛國僑胞也表達了購買保護的愿望。
誰能想到清理垃圾之后,就是飛機消失了呢?
六安有關方面似乎也開始關注這件事,他們派人清理了飛機周邊的垃圾,平整了場地,并放風說要加裝圍欄和大棚,先保護起來——一切看上去似乎都在向好的方面轉化。
但元宵節前夜,飛機卻突然被一群不明身份的人拖走了!失蹤了!
“岌岌可危”一文的作者、一直關注這架飛機命運的六安志愿者海光說,從現場留下擦痕看,拖曳作業的手法極其粗野,完全不像是為了保護、修復而轉移。
這不由得讓人腦海里浮現出四個字:毀尸滅跡!
原本停放飛機的地方只留下一條拖痕。
的確,如果是為了保護、修復而轉移,有什么必要在月黑風高之夜,偷偷摸摸地進行呢?
這也令人感到不解:如果六安真的覺得飛機是個負擔,現在既然有人愿意接手保護,為什么不能好聚好散,你們甩掉了包袱,飛機也有了一個好的歸宿,不是兩全其美嗎?
這架米格-15為六安服務了這么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究竟有多大仇啊?
六安市用這樣的方式應對輿論和市民對城市文化遺存的關切,是讓人沒有想到的。
海光說,他現在心里空落落的,不知道該怎么辦?
我也覺得郁悶氣結,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他。
不過轉念一想,也就釋然了。就算他們直接把這架功勛戰機送到廢品回收站甚至冶煉廠,又該如何呢?誰能管得了他們?
只是六安的臉上會留下一道淺淺的、標識著沒有文化的恥辱疤痕!這道疤痕是官員們胡作造成的,卻要由無辜的六安市民共同承擔。
話雖這么說,但心里還是有幾分不平。試想,如果這架飛機是近年來突然火起來的陳納德“飛虎隊”【點擊閱讀】用過的,又會被當成怎樣的寶貝?
我就看到過不少有人發現飛虎隊飛機殘片,然后被當成文物送交博物館收藏的新聞。
“美國人用過的”,就是文物;“打敗過美國人的”就是垃圾,必欲棄之而后快,這就叫“甚荒唐,反認他鄉是故鄉”吧?
我與海光從未謀面,只是在網上交往。他對此事的執著、熱忱、不拋棄不放棄,令人印象深刻。
海光在這一事件中從希望到失望的遭遇,也讓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段往事。
我的故鄉,一座河南中部的資源型小城,50年代末期才建市。當然沒什么古跡,但有一些經典的帶有蘇聯社會主義風格的建筑,比如少年宮、電影院、工人文化宮等,尤其是市府大樓,有點像小號的軍事博物館。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后,這些建筑被毫不吝惜地一一拆除,代之以白瓷磚、紫色玻璃幕墻的新建筑,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只有市府大樓碩果僅存,但市府已經準備遷往新城區了。
當時我和一些市民很認真的給市府寫了封信,希望保留一點城市記憶,把舊大樓改為市政博物館,門前廣場改為市民休閑的文化廣場。
可想而知這封信當然沒有任何回應。次年回去休假,一切都蕩然無存,原址建起了一座品味極端惡俗的購物中心。
走在家鄉的街道上,穿行在陌生的、暴發戶一般的建筑之間,總感覺哪里有點不對,要么是我患了失憶癥,要么是城市換了失憶癥。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郊縣削平了一座山頭,建起了一座108米的世界最高銅佛像,這座山頭歷史上從來不是佛教圣地,建銅佛并無歷史淵源。而一些建市初期的老干部、老工人希望在一個小廣場上為毛主席建一尊普普通通的塑像,卻被斷然否決了。
最近三十多年,是資本和權力聯手主導城市建設。資本追求的是利潤,權力追求的是GDP,其實也是利潤。這兩種力量聯手,構成了一臺超級推土機,一切妨礙利潤的東西,統統一推了之。
類似六安人民公園的米格-15這樣寄托了市民感情的文化遺存,由于不能增加利潤反而會增加成本,也就只能被拖出去毀尸滅跡,也許會懊悔為什么沒有早點這樣做。
去年有機會和一些朋友一起到俄羅斯旅行,走在俄羅斯的城市街道上,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就是俄羅斯的城市面貌比中國的許多城市看上去“有文化”,考慮到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而俄羅斯的文明史只有一千來年,這一事實就更加令人驚訝。
這里主要的原因,還在于俄羅斯的城市管理者有著更強的文化自信,也更加珍愛自己的歷史。幾乎在俄羅斯的每個城市都看到過蘇聯時期的文化遺存,各式各樣的列寧雕塑,除了劇變初期毀損了一些之外,大部分也都完好地保存著。
前幾天,一段俄羅斯為在敘利亞犧牲的飛行員舉行音樂會的視頻在多個微信群、朋友圈瘋傳,許多人為之動容。
顯然,在中國經濟已遠超俄羅斯的今天,俄羅斯仍然可以憑借文化的力量贏得中國人的尊敬。
海光的所作所為,令我想起去年國慶檔的一部電影《縫紉機樂隊》,有人說我很挑剔,幾乎對所有電影都不滿意,這是不對的,這部電影我就比較喜歡【點擊閱讀】。
小城青年胡亮,為了保住城里的一座大吉他雕塑,不惜傾家蕩產,四處奔走,最終沒有成功,因為他的力量和資本與權力的力量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
六安米格-15的遭遇也好,電影《縫紉機樂隊》講述的故事也好,我的故鄉小城的“失憶癥”也好,都證明了一個道理:資本和權力都不介意文化,他們經常扮演的角色是文化的摧毀者,或者是108米銅佛之類偽文化的制造者。
像海光、胡亮那樣的普通市民,才是真正熱愛自己的城市,關心自己城市文化的人,如何增強他們的力量,使之足以和資本、權力相抗衡,關系到當代中國能不能建立起自己的文化,以及在有文化的基礎上恢復自己的文化自信。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