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華的學問怎么樣?有方家指出:荒唐,無厘頭。紅陽深以為然,這可是有他的文章和書作證的。不過,有一微信上的買賣人發文辯護。這個文章截圖在這里:
這買賣人就是圖上那個徐慶全。早先此人曾在微信上發過文章吹捧《南渡北歸》,文章最后是賣書的鏈接,點開鏈接,他鏈接里的書價奇高,比亞馬遜、當當等大電商至少高75%。不明就里的人在他的鏈接上買書,那可就上當了。在現在這個文章的后頭,他還在賣書,截圖如下:
這位徐先生是為沈志華喊冤的——沈氏的學問是硬邦邦的。
一、美國決策朝鮮戰爭時沒有討論過出兵臺灣海峽嗎?
沈志華的學問荒唐不荒唐,那要看他寫的文章,這位徐慶全先生舉了這樣的例子——《美國是怎樣卷入朝鮮戰爭的?》證明沈志華的學問有一套:
【1995年,《世界歷史》第3期發表了志華的《美國是怎樣卷入朝鮮戰爭的?》。那時,即使像我這樣歷史專業出身的人,一提起朝鮮戰爭,腦子里仍然是“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的概念??墒牵救A這篇文章所論述的美國卷入朝鮮戰爭的種種則將這種概念打破了。我讀了非常震撼!征得他同意,我將文章略作改動,換了一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的背后》這樣一個非學術性的標題,在《炎黃春秋》發表了。】
美國介入朝鮮戰爭的同時,也出兵臺灣海峽。這兩件事情之間的關系很有必要捋清楚。因為,朝鮮戰爭期間,中美實際上在兩個戰場、兩條戰線上進行博弈,除了在朝鮮半島圍繞三八線的爭奪之外,還有就是在臺灣海峽的一個隱伏的戰場與戰線。這個戰場,因為美國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而形成,海峽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也急劇升溫。但是因為新中國在海、空軍裝備上的絕對劣勢,不得不隱忍不發,沒有爆發戰爭,所以戰爭的戰場始終在半島進行。但是,美國出兵臺灣卻是中國參加朝鮮戰爭的一個重要原因。朝鮮戰爭的影響因為中國的參戰變得巨大,戰爭的烈度、規模升級到了僅次于世界大戰的局部戰爭程度。所以討論美國“卷入”朝鮮戰爭就不能不提美國出兵臺灣。按常理,美國出兵臺灣海峽的會議討論,理應有個不簡單的、充分討論的過程。既然沈志華的文章在說“美國是怎樣卷入朝鮮戰爭的”,那么必然也應該對美國出兵臺灣海峽的決策有個必要的陳述。這個文章我也找到了PDF版。但是,很失望,沈志華的文章并沒有這個陳述。相關文字如下:
【我們列出一張時間表,通過美國政府決策的不斷升級過程,可以看出美國是怎樣一步步陷入朝鮮戰爭泥淖的端倪。……
6月25日,星期日。
下午5時過后,杜魯門抵達華盛頓,即直接趕往布萊爾大廈。被召集來參加會議的國務院官員有艾奇遜、韋伯、臘斯克、??松⒔苋眨瑖啦抗賳T有約翰遜、陸軍部長佩斯、海軍部長弗朗西斯·馬修斯、空軍部長托馬斯·芬勒特、陸軍參謀長勞頓·柯林斯、空軍參謀長霍伊特·范登堡、海軍參謀長福雷斯特·謝爾曼以及布雷德利共13人。
晚上7時45分,會議在晚餐后正式召開。杜魯門請艾奇遜首先發言。艾奇遜依據國務院情報司提供的關于朝鮮問題的分析報告,講述了南朝鮮的局勢。該報告估計……艾奇遜宣讀了準備好的建議。據艾奇遜說,當天下午他曾獨自在辦公室思考行動方案。所以,宣讀的建議與上午商討的內容稍有修改,并歸納為三點:(1)麥克阿瑟應將包括軍人眷屬在內的美國公民撤離朝鮮,為此,應當出動美國空軍擊退對金浦、仁川等機場和港口的進攻。但美國的空軍部隊只能在三八線以南活動。(2)應當命令麥克阿瑟以空投和其他辦法向韓國軍隊提供軍火和給養。(3)應當命令第七艦隊立即從菲律賓的海軍基地出發北上,進入臺灣海峽,以防止戰爭擴大到該地區。同時發表一項聲明:第七艦隊將阻止對臺灣的任何進攻,也阻止臺灣進攻大陸。杜魯門插話,可以立即命令第七艦隊北上,但是在該艦隊到達指定地區以前,暫不發表聲明。
在接下來的討論中,每個人都談了不同的具體細節支持這幾項建議,同意采取以上行動。謝爾曼和范登堡宣稱,動用海、空軍即可應付局面,通過美國的空中打擊和海上重炮猛轟,戰爭就可能結束??铝炙箤Υ吮響岩?,但大部分人都反對使用美國的地面部隊。杜魯門又詳細詢問了一些軍事方面的問題,最后決定采納艾奇遜的三項建議。杜魯門指示三軍參謀長作好必要的準備,以便一旦聯合國號召向北朝鮮采取行動時,立即發出命令,使用美國的部隊。同時,接受柯林斯的建議,授權麥克阿瑟向南韓派出一個調查組,對于援助的方式和怎樣使用遠東的美軍力量做出第一手估計。杜魯門還決定將第七艦隊交給麥克阿瑟指揮,其基地設在日本的佐世保。會議于時左右結束?!?span lang="EN-US">
這是在1950年6月24日朝鮮南北戰爭爆發后一天,美國高層第一次集體商討的記錄。美國出兵臺灣海峽的決策是有的,可是,對美國出兵臺灣海峽的討論過程是沒有的!沒有一個認真的討論過程就做出了出兵臺灣海峽的決定,這不合理!是他的材料少?可是,沈志華自己的吹噓,以及這位徐慶成先生說,沈氏收集資料功夫下得極深,那么他不應該遺漏美國出兵臺灣海峽的討論過程。那么,說沈志華的治學是“荒唐”有什么不可以的?
對這個過程,1970年代出版的老書《戰后世界歷史長編·6》上,卻能看到美國出兵臺灣海峽的會議討論記錄:
【朝鮮戰爭爆發當天晚上,1950年6月25日華盛頓時間晚上七時四十五分,杜魯門在布萊爾大廈召開有艾奇遜、約翰遜等重要官員參加的會議,討論朝鮮問題。國防部長約翰遜頭一個發言,不談朝鮮戰局卻大談臺灣的重要戰略地位,并要布雷德利即席宣讀剛從東京攜回的麥克阿瑟6月14日的“保臺意見書”。艾奇遜當即建議杜魯門命令第七艦隊開入臺灣海峽,實行所謂保護“臺灣”不受大陸攻擊同時“阻止”臺灣向大陸進攻的所謂“隔離”政策。艾奇遜說,美國不應該把自己和蔣介石的命運縛在一起,臺灣未來的命運應該由聯合國決定。杜魯門插話說,“或由對日和約來解決”。
會議結束前,杜魯門宣布,第七艦隊歸麥克阿瑟指揮,立即從菲律賓北上。會后,軍方撥通向東京美軍總部的專用電話,下達調動第七艦隊的命令。】
在《長編》里,本來應該討論半島糜爛局勢的會議卻當先討論臺灣問題,并當下就做出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的決定,急不可耐啊!看得出,在這次會議上臺灣問題才是美國最關心的?;馃济某r戰局,竟然沒有臺灣問題更重要。美國“卷入”朝鮮戰爭的真實動機是不是因為半島上的局勢糜爛,很成問題!只因為朝鮮戰爭在半島上爆發并進行,那就只把話題集中在半島之上,這絕非一個治學嚴謹的學者該有的素質,說他一句“荒唐”,有什么不可以的?
而且《長編》的記錄是能看得到出處的
沈志華發在《世界歷史》1995年3期上的文章,在我下載的PDF上是沒有出處的,我不認為這是雜志編輯的問題。所以,兩篇文章對同一會議的的記錄,《戰后歷史長編》的更可信。由此可見,這位以收集材料暴得大名的沈志華先生,學問做的真不怎么樣!被人指稱為“荒唐”,是有原因的!
二、沒有在1951年就罷戰言和,毛澤東超越現實,讓中國付出了多余代價?
我們再看徐慶成對沈志華的另一段吹捧:
【在志華所著《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中,你看到的是中俄兩國最新公布的檔案文獻和口述史料,是翔實、客觀的史實陳述,以及由此做出的推論——這場戰爭的爆發,是由于冷戰和意識形態的對立阻隔了大國之間的對話和溝通,使各方陷入了理解的盲點,在處理國際事務和相互關系時根據直觀的錯誤判斷采取了錯誤的決策和行動。
在論及中國出兵朝鮮決策的是非和得失時,志華通過對中蘇兩國文獻的相互比證指出,如果在1951年1月13日,即中國軍隊入朝不到3個月、取得第三次戰役勝利后,屯兵三八線附近,接受聯合國提案開始停戰談判,那么“無論在政治、外交還是軍事上,都對中國極為有利”。但是,因為毛澤東設定了超越現實的戰略方針,錯過了這個機會,而導致中國從人員傷亡到政治、外交、經濟等各方面,都付出了本不應該付出的多余代價。】
朝鮮戰爭是美國意圖牽制蘇聯在歐洲方向對北約的軍事壓力,做出的決策——蘇聯的軍事重心在歐洲部分,要在遠東遏制美國的威脅/攻勢,只能由近萬公里的西伯利亞大鐵路調運軍事力量、物資,相比于美國用萬噸巨輪以海運從本土向日本、朝鮮半島投送軍事力量,低效得多!而且,半島三面環海,易于美國的??哲姲l揮優勢;半島地勢狹長,北部多山不利于蘇軍的裝甲集群展開推進,從地理上看,蘇軍在半島上擊破美軍更不利。美國選在這里唆使李承晚挑起戰爭,是動了腦筋的。這樣的,對美有利態勢不用檔案也能看得清除。這并非“冷戰和意識形態的對立阻隔了大國之間的對話和溝通”!美蘇間的意識形態對立是有,但是,還不至于能“阻隔對話”!這里這里不存在什么“盲點”之說。
另外,第三次戰役之后,是不是應該與美軍罷戰言和呢?是不是類似于1953年的“停戰協議”就能早早達成呢?
哪有那么容易!
是否罷戰與美國言和,那要看美國人在做什么。1950年12月15日,杜魯門發表廣播演說,宣布16日起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并表示美國愿意談判,但絕不向“侵略”屈服,絕不姑息共產主義勢力的“巨大威脅”。16日,杜魯門政府成立類似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時動員機構——國防動員局。擴軍100萬,美國現役軍隊由250萬擴增至350萬;要在一年內把飛機和坦克的生產能力擴大5倍和4倍以上,并配合實施工資、物價管控等手段,以服務于軍火生產供給。——美國這次是要動真格的了,可以說是把此時的形勢等同于二戰時珍珠港受襲的局面。
“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擴軍備戰,實行類似戰時經濟,這就是要在朝鮮放手大打、長期打,哪有一點“和平解決”的跡象。這可是美國總統、美國三軍總會司令兼海軍陸戰隊司令的軍令,整個美國政府、精英統治階層的意志,不是鬧著玩兒的!
1951年初就?;?,絕不可能達成1953年那樣的停戰協定!1953年停戰是在美國把百萬軍隊派到朝鮮盡情消耗也不能突破三八線之后的無奈的停戰,是它再也無力突破之后的心甘情愿的停戰;但是,這個“假如1951年初就停火”是在美國還沒有把更多軍隊輪番派到朝鮮、放手大打前的?;?,這樣的停火美國人會甘心么?
心有不甘的美國人是會在朝鮮駐重兵,會尋機再戰的,正如1950年12月初第二次戰役期間,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五星上將布萊德雷表示的:靠美國兵力,加以輪換,完全可以守住朝鮮。這不僅是臉面問題,同時是重大的地緣利益問題。美國人向來不缺挑起戰爭的借口,在找借口重新挑起戰火是很容易辦到的。那么,為了防止三八線以北再被美軍“過火”,中國也有必要駐防重兵,或者在中朝邊境,或者直接在朝鮮境內。那么,駐多少兵合適呢?需要多少費用供給軍需呢?需要供給多少年呢?這豈不是個沒完沒了的無底洞么?
所以,在美國不主動找上門和談前,只能以不間斷地連續對美軍發動進攻、反擊,才是避免上述有可能的災難光景的唯一上策!在不間斷地對美攻擊、防御作戰中一點點地消耗美軍作戰的人力與物資,打擊它的狂傲,迫使美國主動坐在談判桌前,早日結束戰爭。
三、搞“長波電臺”“聯合艦隊”是中國的立場,中蘇關系破裂怪“領導人的性格”?
再看徐慶全的喇叭:
【“二重證據法”在志華的學術論著中,常常成為顛覆既往說法的有利工具。
比如,人們通常認為,中蘇關系破裂始于蘇共二十大,以赫魯曉夫為首的蘇聯推行大國沙文主義損害了中國的國家利益,并以“長波電臺”和“聯合艦隊”事件為導火索等等。但志華通過比照中蘇兩國的檔案,發現其實蘇共二十大后中蘇關系并沒有原則上的分歧,相反,毛澤東此后發表的《論十大關系》中許多觀點與蘇共二十大報告幾乎一致,而“長波電臺”和“聯合艦隊”事件也并不存在侵害中國主權的問題,因為“長波電臺”和“聯合艦隊”的主張是蘇聯鑒于中方要求援助而提出的,目標是針對中蘇的共同敵人美國的,其根據恰恰是中蘇軍事同盟的存在。
從現象上看,雙方的分歧主要在于對軍事同盟運作方式的理解:赫魯曉夫要求的是共同行動,而毛澤東此時需要的只是單向援助。無論如何,會談的結果是妥協而不是分裂——蘇聯做出讓步,基本上按照中國的條件達成了協議。而中蘇關系破裂的原因極其復雜,從中蘇兩國的內政外交政策的分歧、到領導人的性格、及至社會主義陣營同盟關系中某種固有的結構性弊病等,都注定了中蘇關系破裂、甚至社會主義陣營瓦解的結局。】
這一段話雖然沒有舉出具體文章與書籍的例子,但是“長波電臺”、“聯合艦隊”這些關鍵詞也能顯得出這是1958年7月下旬的事。這兩個項目是不是徐慶全說的——“‘長波電臺’和‘聯合艦隊’的主張是蘇聯鑒于中方要求援助而提出的,目標是針對中蘇的共同敵人美國的,其根據恰恰是中蘇軍事同盟的存在”?
當然不是!“長波電臺”、“聯合艦隊”是蘇聯的突然襲擊!在這里有《毛澤東年譜(1949-1976)·3卷》390-391頁相關記錄可看:
【(1958年)7月21日 晚九時……
同日 晚十時至次日一時十分,在中南海游泳池住處會見蘇聯駐蘇大使尤金等,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云、鄧小平、彭德懷、陳毅參加。……尤金說:赫魯曉夫同志希望中國同志了解:蘇聯的自然條件使我們不可能充分發揮核潛艇艦隊的作用,而中國的海岸線很長,條件很好。同時考慮到將來如果打仗的話,我們的共同敵人是美國。因此,赫魯曉夫同志希望同中國商量一下,建立一支共同潛艇艦隊,越南也可以參加。毛澤東聽到這里驚詫地說“啊”?!像農民搞合作社一樣。尤金說:希望中共中央派周恩來、彭德懷同志以及必要的助手到莫斯科,把我們的一切東西都看看,然后具體商量。毛澤東說我們想叫你們幫助我們搞,但對“合作社”問題沒有想過,要研究一下。是否只搞“合作社”你們才干?首先要明確方針:是我們要辦,你們幫助,還是只能合辦,不合辦你們就不給幫助,就是你們強迫我們合辦。我們先討論,同意就去人,不同意,又不幫助,我們就不搞。今天這個問題不做決定。會見后,同劉少奇等商談至晨二時十分。(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3-12版)】
我們注意紅字部分:毛澤東說我們想叫你們幫助我們搞,但對“合作社”問題沒有想過,要研究一下。
中方的要求是自己來,蘇聯援助技術。相關記錄還有7月22日的:
【7月22日 ……我們要學習蘇聯,但首先要考慮到我們自己的經驗,以我們的經驗為主。這些話都是由于搞核潛艇“合作社”引起的。現在我們決定不搞核潛艇了,撤回我們的請求。我們總要有自己的艦隊,兩把手不好辦。這次沒談通,可以再談,可以每天向你談一次。不行我可以去莫斯科通赫魯曉夫同志談,或者請赫魯曉夫同志來北京,把一切問題都談清楚。彭德懷說:今年蘇聯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打來電報,要求在中國海岸建設一個長波雷達觀測站,用來在太平洋指揮潛艇艦隊,需要的費用一億一千萬盧布,蘇聯負擔七千萬,中國負擔四千萬。毛澤東說:這個問題和搞海軍“合作社”一樣,無法向人民講,向國外講,政治上不利。談話又回到建立共同潛艇艦隊的問題,毛澤東說:那你們就幫我們建造核潛艇嘛!你們可以做顧問。為什么要提出所有權各半的問題?這是一個政治問題。要講政治條件,連半個指頭都不行。你可以告訴赫魯曉夫同志,如果講條件,我們雙方都不必談。如果他同意,他就來,不同意,就不要來,沒什么好談的,有半個小指頭的條件也不成。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一萬年不要援助。……建立核潛艇艦隊的問題,這是個方針問題:是我們搞,你們幫助,還是搞“合作社”,這一定要在中國決定。赫魯曉夫同志可以來,因為我已經去過他那里了。】
蘇聯版本的“聯合艦隊”、“長波電臺”,是蘇聯自己的算盤,根本不是中國想要的結果。這樣的合作項目,哪怕中國急需,那也寧可不辦!中國要的不是這個!這才是中國的立場!照蘇聯的要求辦那是要損害主權的!
中蘇同盟破裂的原因,在赫魯曉夫背叛斯大林的時候就有了一半;在赫魯曉夫去美國鼓搗什么“戴維營精神”時差不多就全齊備了。兩個勢不兩立的陣營的領導國家,居然能搞在一起,只能是一個聰明過人,一個愚蠢到家。中國要跟著赫魯曉夫殉葬嗎?看看赫魯曉夫的下場!
說什么“領導人的性格”?說什么“社會主義陣營同盟關系中某種固有的結構性弊病”?
做學問做到了詆毀攻擊的地步,這個沈志華,說他“荒唐”太客氣了!徐慶全,你明白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劉明鋼:長波電臺和聯合艦隊問題沒有涉及國家主權嗎?——與沈志華先生商榷
2019-10-14長河紅陽丨問沈志華:蘇聯因為“不懂世界貨幣”而拒絕加入布雷頓森林體系?
2018-12-30?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