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孩子不許喝粥!”
最近,社會突然討論起早餐要不要喝粥的問題。
中國幾千年喝粥的傳統,突然有人要顛覆了,挑戰者正是當今疫情最大的網紅之一“張文宏”。
01要不要喝粥
事情是這樣:4月15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出席一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講座時表示:“你家里的孩子不管長得胖,長得瘦,喜歡不喜歡吃東西,這段時間他的飲食結構,你要超級重視。”
“絕不要給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營養、高蛋白的東西,每天早上準備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雞蛋,吃了再去上學,早上不許吃粥。”
正是張文宏這段番話引發熱議,有人說他說的對,有人說他是崇洋媚外。在持續多日的討論后,4月22日,張文宏正式對此做出回應:”我知道很多網友批評我,但粥還是不能喝。“
張文宏說,很多網友批評但有一個不接受。針對病毒的抗體藥靠什么?全部是蛋白質。而他認為輕癥轉重癥最主要的一點要保證營養和蛋白質,這時候,光靠粥和咸菜就麻煩了。此外,他還提醒大家,愛喝魚湯但也要把魚渣吃掉,因為都是蛋白質。
這場爭論一時可能難有結果,有人質疑張宏文的說法,因為消化蛋白質需要耗費巨大能量,會減弱抵抗力,張文宏是否作了科學的分析,如此下結論是否越界。
要不要喝粥,我不是營養專家,但我喝了幾十年了,身體好,我會繼續喝。這件事我所看到的是,張文宏的網紅巨大影響力,隨便設置一個議題都引發全民熱議,隨便一句話都可以影響社會的觀念。
張文宏,由抗疫專家變身超級網紅,每天都有各種新聞推送,他新冠疫情的顧問,各種說法影響甚廣。
很多人喜歡張文宏,因為他在疫情之初說了些實話,一些金句頻出:比如“不要欺負老實人”、“一線崗位全換上黨員,沒有討價還價!”、“你在家里不是隔離,是在戰斗啊!”、“復工后要防火防盜防同事!”
但是,到了后期,張文宏成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專家,發言逐漸脫離了其專業軌道。
比如對美國醫療技術的崇拜,說美國醫療體系先進,對美國醫療水平有信心,結果美國的疫情失控,確診人數向100萬進軍、死亡人數超過4萬,牛皮吹破了。當時,大使館邀請張文宏來給留學生作交流,很多人聽張的話留在了美國,現在想回都回不了國。
比如群體免疫,張文宏說:“武漢很多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這個‘群體免疫’可能已經存在,武漢可能是中國最安全的城市,很多人已經有免疫力。”這會讓人誤認為只有群體免疫了才能邁過新冠這個坎。
比如對于中國抗疫成功的關鍵中醫藥,張文宏含糊其詞,從開始回避到后來采取和稀泥的方法,什么中西醫效果分不清、沒法分等。直到全球疫情對比、上海治愈率放在眼前,張才承認中醫藥是有效的。
我們的媒體又什么都要問張文宏,張文宏成了萬能的專家,從居家隔離、黨員先上到氣溶膠傳播、瑞德西韋到群體免疫、到疫苗研發,再到全球疫情、美國醫療、印度防控等等,現在則到吃什么,張文宏的所有見解都成了“金句”、“金句霸屏”。張文宏說錯了、哪怕違背常識,他是抗疫功臣、敢言敢說,社會也會原諒的。
張文宏有些膨脹了,對有些非專業領域的問題,口無遮攔,變得飄飄然了。疫情原本是個復雜的,涉及到各個專業領域,張文宏作為網紅,各種問題發聲,難免造成社會認知的混亂。
我們過分的迷信張文宏,給予其過份的熱度,不僅是對他個人的捧殺,也是抗疫語境的迷失。就像在抗疫還有更多重要議題,但喝不喝粥成了疫情網紅的熱點,不知帶偏到哪里去了。
02瑞德西韋的神話
如果把抗擊新冠瘟疫比喻成一場大戰,有前方后方的各種戰場,十幾萬名白衣天使在前方抗疫,需要有各種后勤保障支持,還有信息戰、輿論戰,這些影響決策的信息則直接影響著戰事的走向。
在抗擊疫情時,西方一直就在利用強大的話語權影響國內的抗疫,說新冠沒有特效藥,只有西藥“瑞德西韋”有效就如此。
疫情之初,瑞德西韋突然成了最有希望治療新冠的“神藥”,市場熱炒熱捧,朋友圈頻繁刷屏,上市公司紛紛投懷送抱、資本市場輪番炒作,瑞德西韋封神,成了“人民的希望”,可謂是全民期待,萬眾矚目。
瑞德西韋的話語權來自哪里?有西方論文、有中國的專家、院士、媒體、還有有關部門背書,將一個沒有驗證療效的藥物通過綠色通道引入中國。
2月1日,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在線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美國首例,也是世界首例成功使用瑞德西韋逆轉新冠狀病毒肺部損傷的案例。
2月2日,中日友好醫院官網發布消息稱,中日友好醫院在武漢疫區牽頭開展瑞德西韋(Remdesivir)治療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臨床研究,為抗擊疫情帶來曙光。
2月3日,瑞德西韋火速在中國開展臨床三期研究,兩組試驗都是隨機“雙盲試驗”,試驗結果有望在 4 月初揭曉。
2月4日晚,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發布報告 《瑞德西韋和磷酸氯喹能在體外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對藥物瑞得西韋申報了中國發明專利。
2月4日,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介紹說,目前關于瑞德西韋的臨床藥物試驗正在進行,牽頭單位是中日友好醫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將于今日(2月4日)下午抵達國內。
2月6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主持人白巖松連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根據前期的結果,我們對瑞德西韋抱有比較大的希望。
而各大上市公司紛紛發表公告說與瑞德西韋開展合作或者尋求合作機會,股漲連續漲停,市值翻番,創造了資本的神話。
在學術+資本+媒體的多重話語權影響下,吉利德成了”偉大的公司“,瑞德西韋走上神壇,成了“13億人民的希望”。
我們親眼見證了“神藥”的速度,官方加班加點地趕速度,免掉了神藥的一期、二期臨床試驗,直接進入三期臨床,生怕耽擱中國人民用上神藥。
結果等了兩個月,瑞德西韋對53名重癥新冠患者的臨床數據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慘不忍睹。
一、60%的患者出現了毒副作用,最常見的是肝酶升高、腹瀉、皮疹、腎損傷和低血壓;二、23%出現了嚴重副作用,包括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感染性休克、急性腎臟損傷和低血壓;三、53個人,治死了7個人,死亡率13.2%。
瑞德西韋臨床試驗數據宣告了這個萬眾矚目的神藥一地雞毛,勞民傷財、炒作數日的“人民的希望”成了笑話。那些信誓旦旦的專家們都不說話了。
03話語權的迷失
從瑞德西韋事件上,可以看出中國抗疫在話語權的迷失,社會的盲從、輿論的操控。
如果說新冠沒有特效藥,各種藥物試試情有可緣。但那個時候,中醫藥已經驗證出了效果,社會的關注度極少,一方面媒體報道的少,二來為中醫藥說話的人少,加上中醫黑的影響,這耽誤了不少病人用藥。那邊神藥瑞德西韋炒到了”人民的希望“程度,患者都將命運寄于神藥之上。
直到中醫藥真正在抗疫中起重要作用了,重癥轉輕癥了,死亡率降下來了,媒體才從最初“遮遮掩掩”到跟進報道,輿論對中西醫的雙重標準相差太大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透露,中醫藥有效但是很多人反對用,其中就有中醫黑裹挾輿論的因素。如果中醫藥早介入,中國的死傷率會更低。
在信息時代,話語權是一種巨大的權力,會直接影響他人的認知選擇,影響社會的走向。從疫情的預警到治療方法的選擇,不讓別人說話,或只聽一個人的聲音是非常錯誤的,讓一種聲音、一家觀點充滿整個輿論渠道也是很危險的。
而現代的輿論操控就有這種能力,一方面大力鼓吹瑞德西韋、一方面屏蔽中醫藥的聲音,讓社會輿論綁架國家使用瑞德西韋,如果不用那是見死不救,如果用了沒有效果或者有極大副作用,又會遭致譴責。
資本是可以控制媒體的,媒體是可以設置議題,通過媒體主導輿論的方向,最新的,打造網紅代言人,也是重要方式之一……
當一個醫生、一個專家成為網紅的時候,不是一個好的兆頭,因為他掌控著巨大的話語權,他的一言一語都會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他的聲音、他的情緒是可以被操控的,通過輿論放大對某些方面有利的聲音。
比如瑞德西韋神藥上,多少專家在構筑其話語權,那些質疑的聲音就很少出現在媒體上。再到美國醫療先進、不許喝粥的問題上,又出現多少爭議、誤判。
新冠病毒超過了人類認知邊界,需要各方力量各種智慧,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迷信網紅是危險的,尤其是將所有話語權綁架在網紅身上,所有問題都去問網紅,讓一個網紅指導抗疫、指導人們的生活,恐怕也是一種災難,就像當初將救命草系于瑞德西韋神藥一樣。
文|金微 來源|金微觀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