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6月28日凌晨,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因病逝世,享年91歲。
青青太行,勁松屹立。
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自古就是要與河道搶耕地、與老天搶糧食的地方。滄海桑田。曾經撂荒的山坡上,如今或已披綠,或梯田成行。村民說,他們這里的人,比起信老天,更愿信勞動的力量。
那里有一位執拗的耄耋老者,年復一年,仍堅持著自己勞作。春天播種,下地秋收,冬天除雪,步履日漸蹣跚,但她干起活來仍充滿力量。除了不時整理行裝進京開會,幾乎沒什么能把她和普通農婦一眼區別開。
她是申紀蘭,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她第一次提出“男女同工同酬”,為婦女爭取和男子一樣的社會地位,提議被寫入《憲法》。她是初心不改的農村先進模范,60多年來帶領群眾艱苦奮斗,為老區建設作出巨大貢獻。她是唯一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她是“共和國勛章”的獲得者,是人民共和國最耀眼的星。
“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改革先鋒”“最美奮斗者”“共和國勛章”……申紀蘭一生獲得榮譽無數。
今天,讓我們追尋她奮斗的腳步,回顧這位91歲老人一生的傳奇故事。
敢于質疑,
把男女“同工同酬”變成現實
申紀蘭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順縣山南底村。抗戰時期,她就擔任過村里紡花織布小組的組長。一嫁到西溝村,她就積極參加勞動。1951年西溝村成立初級農業合作社時,她成了副社長。這對奉行“好男人走到縣,好女子不出院”古訓的山里人來說,已讓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個坎始終過不去:為啥婦女的勞動報酬要少一半?
申紀蘭與西溝村婦女。
申紀蘭介紹說,按照當時的分工計酬方式,如果男人干一天活計10個工分,那么婦女只能計5個。不平等的報酬又挫傷著婦女的勞動積極性,很多婦女只愿意干“家里活”,不愿出門參加社會勞動,而這又成為阻礙婦女地位提高的關鍵。
為了讓婦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紀蘭走家串戶,向婦女宣傳“勞動才能獲得解放”的道理,同時努力做男社員的思想工作,積極爭取男女同工同酬。
開始,男社員很多不同意。申紀蘭認為,只有干出成果,才能讓婦女不再受歧視。
村里本來是男女共同協作勞動的。經申紀蘭申請,社里專門給女社員劃出一塊地,和男社員進行勞動競賽。男社員認為穩操勝券,該休息就休息;被發動起來的婦女為了爭取自己的權益,始終在田間爭分奪秒。最后,女社員贏得了競賽。
這場勞動競賽在西溝村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許多男社員都開始支持男女同工同酬。
不久,全國婦聯、山西省婦聯的同志也來到西溝村。一是考察,二是幫著申紀蘭出謀劃策。在婦聯的支持下,申紀蘭帶領西溝村婦女提高勞動技能,還設立了農忙托兒所,使婦女能專注勞動。
到1952年,西溝村已經實現了“男女干一樣的活,應記一樣的工分”。太行山深處的這個小山村,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男女同工同酬。1953年,《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勞動就是解放,斗爭才有地位》的文章,報道申紀蘭帶領西溝村婦女爭取權益的事跡,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申紀蘭參加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前排左三)。
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人大代表申紀蘭在報到。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的四位山西女代表,從左到右分別為胡文秀(劉胡蘭的母親)、郭蘭英、李輝和申紀蘭。
由于提倡“男女同工同酬”的巨大影響力,1954年,25歲的申紀蘭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在她的積極倡導和推動下,“男女同工同酬”被正式寫入憲法。
不忘初心,
把根永遠扎在農村大地上
1973年3月,中共山西省委決定,任命申紀蘭為山西省婦聯主任。從1973年到1983年,申紀蘭當了10年省婦聯主任。
申紀蘭(左)和婦女們在一起勞動。
按照常規邏輯,申紀蘭應順理成章走上一條農民進城當干部的平坦之路。但擔任這個正廳級職務之后,申紀蘭卻向組織提出了“六不”約定——不轉戶口,不定級別,不領工資,不要住房,不調動工作關系,不脫離農村。這“六不”約定也讓“心系農村”“無私奉獻”“勿忘勞動”成為申紀蘭一生的鮮明底色。
她依然早早起床,給大家掃地、打開水、擦桌子,也不曾將自己和孩子戶口遷到城市。
“要和鄉親們在一起,把根永遠扎在農村大地上。”她說,這是她的初心。
1984年冬天,從省婦聯主任卸任回到西溝村的申紀蘭腳步不停,帶著幾名村干部一路南下考察,輾轉河南、江蘇、上海等地,開始為西溝“找項目”,邁出創業步伐。
申紀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1986年9月與縣供銷社聯合辦起一座罐頭廠,投產后的第一個月就生產紅果、梨罐頭5萬多瓶。這是申紀蘭(左)和工人一起檢查罐頭質量(資料照片)。
申紀蘭介紹,當年,西溝村是石頭山、石頭溝,誰干誰發愁,可西溝人就是不服輸,在石頭山上種樹,逢土必種。西溝幾十年來持續不懈地發展生產、植樹造林,如今的西溝,兩萬畝荒山披上綠裝,干石山變成“花果山”,亂石灘變成“米糧川”。申紀蘭還與時俱進、創新發展,關停村辦污染企業,并建起香菇大棚,引進光伏發電和服飾床品,發展紅色鄉村休閑旅游。這些都是她帶領群眾艱苦奮斗、推進老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和西溝村村民交流
直到生命的最后,申紀蘭仍擔任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并仍在想方設法幫助村里發展產業,用實際行動弘揚著勞模精神。她告訴記者:“不是西溝離不開我,是我離不開西溝,離不開勞動。我的根在農村,我只是一名農民,我獲得的榮譽也屬于勞動人民。”
資格最老,
共和國民主進程的傳奇
連任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申紀蘭,已成為共和國民主進程中的一個傳奇。她是一名普通農村婦女,卻是唯一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這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越性的充分體現。她盡心履職,在全國人代會上提交的關于山區交通建設、耕地保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教育等議案、建議,不斷得到采納和落實。她也因此被外國人稱為中國最資深的“國會議員”,是當之無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常青樹”“活化石”。
連任十三屆,她見證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誕生與成長,“人民代表大會讓人民有了說話的權利。當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說話,代表人民辦事。”申紀蘭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2004年,申紀蘭領銜提交“關于保護耕地的議案”。“修通路,邁大步,帶領大家去致富。路修好了,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與交通相關的建議,申紀蘭也提過很多。1996年,在申紀蘭的持續建言下,長治到北京的直達列車順利開通。2001年,她向大會提交推動山區交通建設的相關建議。2003年,她向大會提交加快修建林長高速公路的相關建議。2019年,她向大會提交一件“關于加快推進聊(城)邯(鄲)長(治)客專項目的建議”。
申紀蘭和村民交流。
2019年,申紀蘭向大會提交一件“關于支持平順縣創建中藥材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議”,并在閉會期間多方推動,助力平順產業振興、脫貧攻堅。她還就建設美麗鄉村、加大扶持貧困地區旅游開發等問題發表意見、提交建議。
2020年5月20日,申紀蘭赴京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脫貧攻堅路上,俺們絕不掉隊!”申紀蘭為今年的兩會做足了功課。她很重視的一條,就是建議將農村水電自供區盡快并入國家電網,對自供區的農網進行升級改造,提升供電水平,滿足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確保自供區內人民群眾用上安全電、放心電。
汲取營養,
將紀蘭精神傳遞下去
不朽功勛,鐫刻國家發展史冊;光輝榜樣,照亮民族復興征程。
2019年9月20日,申紀蘭接受山西婦女報·半邊天網·生活潮記者采訪。
2019年9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對英雄模范的表彰。今天我們以最高規格褒獎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揚他們身上展現的忠誠、執著、樸實的鮮明品格。”
2009年,習近平到西溝看望申紀蘭時強調,“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紀蘭精神代代相傳。”
如今,申紀蘭對黨忠誠、執著為民、甘于奉獻、改革創新的精神,深深感染著一代代人。每天都會有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干部、群眾還有學生,到平順西溝實地走訪,親眼看看老黨員、老勞模、老代表申紀蘭,聽她講黨課,從申紀蘭身上汲取精神營養。她總會在西溝村的會堂給大家介紹,半個多世紀里,在黨的帶領下,農村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申紀蘭說:“我的話,就是一個農民對黨的恩情由衷的感激。”
以申紀蘭獲得國家最高榮譽“共和國勛章”為契機,全社會對紀蘭精神的學習、傳承與發揚也再次掀起熱潮。
她說,“我們國家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國家強盛了,群眾也富裕了。這都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群眾干出來的。獲得‘共和國勛章’,既是榮譽,更是鞭策,我將初心不改,奮斗不止!”
從當年騎著毛驢出太行,
進京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到登上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獎臺,
申紀蘭一路見證著新中國從站起來、
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巨大飛躍,
心中沉淀下的是共產黨人
始終不渝的使命和初心。
她奮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今天,讓我們送別申紀蘭,
向她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共和國偉大的女性,
山西女性的驕傲,
我們將永遠銘記您!!
文 |山西婦女報·半邊天網·生活潮記者段紅梅綜合澎湃新聞、新華網、人民日報、中國人大網、中新網、山西廣播電視臺等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