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在2018年-2019年的山東高等學歷數據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式清查結果,其中有242人被發現涉嫌冒名頂替入學取得學歷,涉事學生無異議,但學校不掌握被冒名頂替者聯系方式,沒有與其取得聯系。19日,山東教育廳發文回應“冒名頂替入學”一事:零容忍嚴查處。
據悉,教育部門曾嚴查疑似報名頂替在校生,并嚴格實施新生入學資格復查。可是今年來,冒名頂替案依然大批量浮出水面。其原因可能在于核查范圍主要針對在校生,對于核查時已畢業取得學歷的學生,還未開始徹底倒查。
有人認為冒名頂替是“陳年舊案”,其實并非如此。身份被盜用,人生勢必發生不可挽回的逆轉。即便冒名頂替者最終受到了懲治,受害者的青春也不可能重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冒名頂替者的權益在本人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也在持續受損,嚴重違反國法與道德。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冒名頂替者當年作為未成年人,是無法獨立完成一套完整的頂替流程的,所以監護人與助紂為虐的部門工作人員也難辭其咎。
過去這些年,不管是冒名頂替者還是監護人或者工作人員,都可以站出來澄清事實、糾正錯誤,承擔相應的責任。即使冒名頂替不是自己有意實施,但對錯誤的默許,以及對不當得利的非法占有,也無疑是一種罪惡。
因此,對冒名頂替案必須徹查。早一日糾正冒名頂替的錯誤,就早一日換回公平正義。對此,教育部門理應積極作為,通過存檔數據排查冒名頂替案件,主動排清隱藏在社會肌理內部、破壞教育公平的毒瘤。對于冒名頂替者該撤銷學歷就撤銷學歷,該開除公職就開除公職,容不得任何妥協和討價還價的空間。此外,對冒名頂替的民事賠償也要積極跟進,司法機關要本著有利于維護受害者權益的方針,穩妥而不失靈活地裁決相關的民事案件,通過個案正義實現制度公平。更重要的是,只要對冒名頂替的清查仍有漏網之魚,相關工作就不能輕言停止。
被偷走的人生不能重來,但愿,被“冒名頂替”的悲劇不能再次重演。
作者:張云 滄縣大褚村鄉政府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