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聲明,這些謊言不是中醫說的,而是不懂中醫的人或者是假裝懂中醫的人說的,他們以訛傳訛,一傳十十傳百,就這樣流傳開了。
第一大謊言:中醫就是看舌頭治病的
這一點感觸太深了。幾年前貼吧首頁幾乎全是舌頭照,打開貼吧第一眼全是各種各樣的舌頭,怪嚇人的。百度有一個中醫吧也是如此,后來吧主怒了,禁止一樓放舌照。
經常很多人咨詢的時候一不做二不休猛不丁給你發一張舌照,然后問,給我看看舌頭,我有什么病?
其實挺納悶的,啥時候中醫看病就等同于看舌頭了?舌頭能代表一切嗎?
非也,非也!
中醫看病的手段有四種,望聞問切,缺一不可,舌診固然重要,但也僅僅是望診的一部分,要全面了解病人的情況必須結合四種手段。所以為了你的健康著想,請朋友們不要動不動就發舌照了。
按照醫術境界的高低可以分四個等級: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圣,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
時下,神醫、圣醫簡直是鳳毛麟角,所以你不要懷著僥幸的心理以為你遇到的就是神醫了,看一看舌頭就把你的病治好了。
第二大謊言,中醫就是看西醫病名治病的
還有很多人,他們不發舌照,他們只說一個西醫的病名,比如經常有人問我,咽炎怎么治?鼻炎怎么治?胃炎怎么治?腸炎怎么治?等等。
只說一個西醫病名就企圖大夫給你一個妙方的,是對自己很不負責任的做法,在鶴翾(微信:hexuan2021)看來,如果這個大夫就憑借一個病名給你開藥,那這個大夫不是庸醫就是已經西化了的中醫。
憑病名開藥是西醫的做法,絕對不是中醫的做法!
為啥?真正的中醫需要看你具體癥狀,再根據你的具體癥狀下診斷,中醫有八綱辨證。要根據你的癥狀判斷出你的病是表還是里,是寒還是熱還是寒熱交錯,是實還是虛,是陰還是陽。
有時還更復雜,要判斷你的病是太陽病還是少陽病,還是陽明病又或者是太陽少陽陽明合病?三陽合病要從少陽治。
所以,真心求求朋友們,不要再發一個西醫的病名來求醫問藥了。中醫有時候心軟,就給你一個方子了,實在不應該啊,可能是害了你啊。
第三大謊言,中醫治不了病,中醫只能養生,治病還得靠西醫
有這種想法的中國人真的很多。我實在不明白他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可能是因為遇到了庸醫,被坑了一大筆錢又耽誤了病情才會生此怨恨的。
稍微動一下腦筋思考一下就明白了,在西醫來到中國之前合著中國老百姓都不生病的?歷史上數不清的戰亂數不清的瘟疫,救民于水火的不是中醫是什么?
這次的疫情,國外動輒死亡幾十上百萬,而我們國內,卻成功的成為安全島!根本原因還不就是我們有庇佑我們中華民族上千年的中醫藥么!
所以,中醫不僅能養生,更能治病!
第四大謊言,中醫是慢郎中,感冒這種急癥中醫治不了
這也是對中醫的誤解。中醫不僅有慢,也有快的。
慢有慢的道理,慢是讓你的疾病得到徹底的根治,慢,是為了你以后不再復發。欲速則不達,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況且你十多年造成的病企圖一兩天一兩個月就治好現實嗎?當然也可以用猛藥把癥狀壓下去,但是你考慮到后果了嗎?久病之人身體都很虛,經不起大風大浪,猛藥下去可能會出人命滴。
所以,針對久病之人,中醫發明了丸藥,丸,緩也,就是慢慢的把你身體調理好。
中醫非常注重扶正與祛邪兩者緊密結合起來,慢,是為了治本。
但中醫絕不僅僅是慢,中醫也注重輕重緩急,也有快的時候,也有速戰速決的時候。
就拿感冒這個急癥來說吧,很多人認為中醫慢,西醫快,都去輸液,結果輸了七天液感冒還沒好,中醫呢,遇到好的大夫,一兩天就搞定。你說快還是慢?
再比如,你感冒發燒了,肺炎了,張仲景的一劑麻杏石甘湯就讓你退燒治好你的肺炎,你說快還是慢?
再比如你七天沒有大便了,肚子脹得難受,張仲景的一劑大承氣湯就讓你大便通了,你說快還是慢?
第七大謊言:中醫太博大精深了,太高大上了,簡直高攀不起
這確實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中醫文化的傳播出了問題。
真正懂中醫的行家或者是大夫不屑于寫文章,或者沒時間寫文章,好不容易擠出一點時間來寫吧,又寫得太引經據典、不忍卒讀,老百姓直呼看不懂,味同嚼蠟。還有很多中醫術語,就拿火來說吧,就有虛火實火,還有什么君火相火命門之火龍雷之火,哎呀,簡直把人繞暈了有木有。
所以,老百姓就這樣誤解了中醫,覺得中醫高高在上,高攀不起。
其實,中醫不僅博大精深,更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中醫很接地氣,很有親和力。中醫之道存在我們的衣食住行當中,我們天天在運用中醫,實踐中醫,只是老百姓不知道而已,這叫“道,日用而不知”。
中醫教你“冬吃蘿卜夏吃姜”“上床蘿卜下床姜”,中醫教你為什么不能熬夜,中醫教你為什么吃飯要吃七八分飽,中醫教你為啥吃飯不能生氣,中醫教你女人來月經時為何會心煩氣躁,中醫教你為何要春捂秋凍,中醫教你為何不能吃太多水果太多寒涼的食物……等等,這一切不接地氣嗎?
生活處處有中醫,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
第八大謊言:普通人學不懂中醫
不少人抱怨,學習中醫太難了,很想學,但不知如何下手,感覺要學的東西太多,而中醫方面的書籍浩如煙海,在這么多書籍中如何找到進入中醫寶庫的大門,好像真的很難,其實這既是中醫的魅力,也是中醫的短處。
古人學習中醫的大多是讀書出身的文人,文人就愛賣弄文字,本身很簡單的問題,從文人筆下就寫得玄而又玄,好像不玄就不能證明自己有水平,就好像現代的有些詩,讀出來只是一種感覺,但很難理解是什么意思。
其實中醫來自于民間的醫療實踐,在文人的總結和提升下,轉變成中醫理論,然后再指導臨床。一個來自于民間的、樸素的、簡單的東西,來自于我們祖輩反復總結出來的東西,我們為什么害怕學習,不敢學習呢?為什么要排斥它呢?學習中醫其實也很簡單。
每個人對學習中醫的理解各不相同,就好像練習武功,有的只是為了強身健體;有的卻是為了光宗耀祖;有的想成為一代宗師;有的……
思想不同,出發點也不一樣。學習中醫也是如此!
有些小孩子的母親,想學習中醫,只是為了讓小孩更加健康,不再受疾病的困擾。
有些長期被疾病纏繞的病人,學習中醫,只是想讓自己健康起來,能夠健康的生活每一天。
有些從事臨床的中醫工作者,學習中醫、研究中醫,目的是讓自己能更好的為病人服務,提高自己的治療水平。
從事科研的人員,學習中醫,是為了在疑難疾病的攻克上找到新的方法。
中醫是不是玄學?中醫有沒有療效?中醫該不該弘揚?
這些問題只有我們自身實踐了,才能有深刻的體會,才會知道該如何對待中醫,建立學習中醫的信心。
來源:岐黃院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