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不產小麥的“面包之鄉”:兩個江西退伍軍人,如何帶出了200億大生意?
點擊:  作者:正解局    來源:正解局 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1-09-17 10:13:43

 

“資溪面包”想成為下一個“沙縣小吃”。

 

縣域經濟,一直是正解局關注的話題。

 

正解局介紹過炒貨之鄉江蘇邳州、蔬菜之都山東壽光,還有休閑零食之都河南臨潁、襪業之都浙江諸暨等等,都是極具產業特色的中國縣域。

 

今天介紹的縣,也很特殊:這里從沒種過一粒麥子,卻成為了中國面包之鄉

 

這就是江西省資溪縣。

 

 

 

最近,投資圈里最火爆的烘焙品牌,莫過于鮑師傅糕點了。

 

今年上半年,鮑師傅開始了新一輪的融資,多家一線的基金投資人登門,爭著要給它投資。

 

鮑師傅也以100億元人民幣的估值,打破了烘焙界的紀錄。

 

和其他消費品牌擠破腦袋想融資快速做大不同,作為網紅面包店品牌,鮑師傅自己卻對融資的興趣不大。

 

之前只是在2017年以10億元的估值,接受了投資人第一輪過億元的投資。那個時候,鮑師傅只在北京、上海開了店。

 

 

河南鄭州的鮑師傅門店,排隊打卡是幾乎每家店門前都會出現的景象

 

鮑師傅的創始人鮑才勝曾說過,不想為了賺快錢而毀了自己的品牌,而且拿了別人的錢,自己的壓力反而大了。

 

關鍵鮑師傅自己也有充裕的資金開店,早在2015年,鮑師傅在天津的店一天營業額就能達到四五萬,單店年營業額超千萬元。

 

可能有人開始疑惑,我們不是講中國面包之鄉嗎,這和鮑師傅融資有什么關系呢?

 

答案是有,而且關系緊密。

 

因為鮑才勝就來自中國面包之鄉”——江西省資溪縣。

 

以鮑師傅、麥香園這些品牌為代表,資溪人把面包做成了一個年產值200多億元的大生意。

 

資溪縣在江西東部的山區,是個只有13萬人的小縣。

 

 

資溪多山森林覆蓋率高達87.7%

 

這里從來沒有種過小麥,也沒有一家面粉廠,但卻有5萬人都在做面包,在全國1000多個城市里開了16000多家面包店和兩三百家烘焙企業,甚至把面包店開到了國外。

 

小小的資溪縣,面包產業一年的產值,就多達200億元。

 

1990年,資溪人均收入只有幾百元,他們剛開始在城里開面包店。

 

2007年,崔永元主持的《小崔說事》播出了一期特別節目,邀請資溪當地的一戶農民,講述他們如何靠做面包生意發家致富的故事。

 

彼時,資溪人靠賣面包已經創造出2000個百萬富翁、60多個千萬富翁,還有3個人資產過億。

 

 

做客《小崔說事》的農民王信文,講述資溪人靠面包發家致富的故事

 

到了2014年,這個數據翻著跟頭往上漲:資溪的面包大軍里,百萬富翁的人數變成了4600多個,千萬富翁也有160多人,資產過億的人更是增加到了20多個。

 

短短30年,資溪人把面包店開到了越南、俄羅斯,開遍了除港澳臺地區之外中國的每個角落,也把資溪打造成了中國面包之鄉

 

 

 

資溪能出這樣的好成績,起源卻很偶然。

 

1984年,資溪縣的張協旺、洪濤和另外44名青年光榮入伍,被分配到了福建漳州。

 

張協旺在消防隊當給養員,常去附近的一家面包店采購面包,一來二去,他發現做面包投資小利潤高,于是就打算復員之后也開個面包店,幫著家里脫貧致富。

 

有心學做面包的張協旺等來了機會。

 

1987年臨退伍前,部隊號召戰士參加軍地兩用人才培訓班,張協旺毫不猶豫地選了學做面包。

 

 

資溪面包祖師爺——張協旺和洪濤

 

198710月,張協旺退伍。

 

剛回到家鄉的第三天,知道他想開面包店的洪濤就找上門,希望到時候把自己也帶上。

 

于是兩人一商量,決定每人湊6700塊錢開面包店。

 

說干就干。

 

2個月之后,他倆湊齊了資金,合伙在鷹潭市開起了資溪人的第一家面包店,結果開店第一年,倆人就賺了3萬多。

 

做面包一年就成了萬元戶的消息不脛而走,鄉里鄉親紛紛開始來找張協旺和洪濤學做面包,從此,揭開了資溪成為面包之鄉的序幕。

 

雖然進軍面包行業充滿了偶然,但讓資溪成為面包之鄉,卻又實屬必然。

 

團結、互助和誠信,在資溪面包隊伍擴張的初期就深刻展現。

 

張協旺和洪濤的面包店一炮而紅之后,他們也沒藏著掖著,對來學藝的老鄉統統歡迎,想學盡管來,學會技術想去單干放心走。

 

除了教技術,兩人還幫著鄉親們支招怎么經營,甚至借錢給他們開店。

 

毫無保留的傳幫帶帶來的是,資溪做面包生意的人呈幾何級增長。1990年就有超過3000資溪人進入面包行業,1995年這個數字增加到近2萬人,而到了2019年則是近5萬人。

 

 

資溪面包產業發展情況

 

這個傳統從那時起就成了行規

 

如果有資溪人想開面包店,不管在哪個城市,只要去資溪人開的面包店里,說上資溪方言能證明是老鄉,店主都會無條件地幫忙,甚至資金有壓力時也會伸手相助。

 

張協旺的日記本里就曾記錄著借出去的200多萬元設備款和借資,不過他從來都不擔心老鄉們的誠信:沒有信用,沒有親幫親、鄰帶鄰的團結協作精神,資溪面包人走不到今天!

 

除了帶頭大哥做模范,當地政府很早就開始扶持面包產業。

 

資溪全縣80%多的面積都是山林,地少交通也不便,眼看著老百姓能靠做面包的手藝出去掙錢,政府當然是全力支持。

 

資溪面包剛起步不久,當地政府就開始專門提供小額的面包貸款,只要想去外地開面包店,走個正常程序,很方便就能貸到幾萬元。

 

當年,不少資溪人就是靠著這個貸款起步,一步步發家致富。

 

面包做得風生水起,2001年資溪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縣級面包行業協會;2004年,資溪又開創先河,設立了面包產業發展辦公室,成為縣政府常設的正科級機構。

 

而在面包協會的背后,還有一支由法院、工商、公安等部門組成的隊伍,資溪面包商戶在外面遇到困難,通過面包協會就能得到家鄉政府法律、資金或是技術方面的援助。

 

肯鉆研、技術更新迭代快,資溪人找準了長盛不衰的訣竅。

 

產品、技術更新迅速的面包行業,要有所突破,沒有創新是行不通的。而想創新,沒有技術支撐就是空談。

 

資溪面包店當年起步的時候,只做3種最簡單的面包,因為當時的技術僅限于此,再復雜的就不會做了。

 

資溪人明白,這三板斧只能幫他們創業開局,要想有所突破發展,唯有不斷學習新的技術和理念才行。

 

 

資溪縣的蛋糕烘焙學校,學員正在學習蛋糕裱花

 

資溪面包協會成立的第二年,投資300多萬元的面包培訓學校和蛋糕烘焙藝術學校就應運而生,有超過八成的資溪面包師傅在這里回爐深造,加上資溪面包協會在南京、濟南、無錫等8個分會的培訓中心,資溪的面包大軍始終都有地方能學到新技術。

 

此外,面包科學研究中心、藝術蛋糕研發所這些科研機構也在資溪相繼成立,他們和國內上海、臺灣、香港及國外日本的烘焙學校、知名的面包店都有長期的技術交流。

 

另一個技術交流的平臺,就是每年清明節和國慶節期間,資溪都會舉辦面包烘焙大賽或講座。

 

還有已經舉辦了5屆的面包文化節,重頭戲都是請臺灣、香港、廣東等地的烘焙大師,給資溪面包師們帶來最前沿的技術和理念。

 

 

資溪面包文化節

 

 

 

資溪面包從當年下山進城賺錢,到慢慢擴大版圖開始嘗試出海,他們的思路,也從單純輸出人力的面包師之鄉,轉變到豐富面包產業鏈條,讓資溪真正變成面包之鄉

 

那么這條路,該怎么走?

 

一是面包企業在資溪本地實體化。

 

有個特別的現象,2020年資溪人均儲蓄余額42938元,在整個撫州市排第2名。但是資溪卻一直是個財政窮縣,近3年的財政總收入維持在5億多元,排名全省倒數第一。

 

三十多年來,資溪面包大軍在外面開疆拓土,成了一個個流動銀行,但是本地經濟卻一直發展不起來。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這些年當地政府一直在謀劃,希望把一頭在外的面包產業搬回資溪,以此打通產業上下游供應鏈,帶動資溪本地的經濟增長。

 

2019年,鮑才勝投資2億元的工廠在資溪開工,這個項目建成后,每年能加工各種食品2.6萬噸,年產值可達5億元,也能為當地貢獻1500萬的稅收,并且解決幾百人的就業。

 

鮑師傅這些企業回來,還只是資溪面包產業本地實體化其中的一步,資溪縣2018年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面包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寫道:

 

通過5-8年的努力,資溪面包成為中國馳名商標,力爭有一家面包上市公司,著力打造年產值100億元的資溪面包食品產業城……

 

在這個實施意見中,總投資30億元的面包食品產業城項目,集面包食品加工、烘焙技術培訓、面包文化旅游、現代物流園區、集中采購貿易等為一體,涵蓋資溪面包品牌的全產業鏈。

 

資溪縣的打算,是讓這里成為中國烘焙行業一個航母級的面包產業集群。

 

二是資溪面包想成為下一個沙縣小吃

 

與吸引面包企業回鄉相輔相成的,是如何統一資溪面包的品牌,并且擴大知名度。

 

在這之前,已經有了沙縣小吃做榜樣,資溪縣也希望借鑒沙縣小吃的經驗,把資溪面包打造成一個統一的品牌。

 

 

升級改造后的資溪面包統一形象

 

2018年,資溪面包注冊了商標,成為一個統一的品牌形象。以直營、聯盟為主的品牌形式運作,統一了品牌標識、CI設計、技術標準、包裝和管理程序。

 

2019年,資溪拿出500萬,對經過更新改造、通過鑒定驗收合格后掛著資溪面包品牌的門店,每家一次性補貼了1萬元。

 

2020年,在疫情之下,資溪面包新增了1000多家門店。這些改造后的經營門店,和它們背后已經在資溪建成投產的肉松廠、餡料廠一起,逐漸撐起了大產業鏈+門店的模式。

 

三是面對新風口,資溪面包能否起飛?

 

2021年,烘焙行業成了風投熱捧的新風口。鮑師傅估值過100億、虎頭局半年兩輪融資估值20億、墨茉點心局成立一年就估值10……還有一大批新興的面包品牌加入賽道。

 

這個背后的邏輯,既有中國面包糕點行業的持續增長和巨大的發展空間,而更重要的,還是品牌結構。

 

 

我國面包行業的收入和增速

 

2019年我國糕點面包行業零售額達到2317.13億元,同比增長10.93%,預計2024年有望突破3800億元。

 

面對市場容量和增速的不斷擴大,資溪面包想把品牌做大的思路似乎是再正常不過。

 

但是另一個現實是,直到2020年,國內目前兩大面包行業龍頭桃李面包和達利的市場份額僅不到8%,絕大部分面包消費仍掌握在中小型的企業手中。

 

有數據顯示,中國烘焙市場年銷售額在1億元及以上的品牌,市場占有率不足10%,而剩下90%的市場,被年收入在2000萬元左右的品牌占據。

 

傳統老店不斷倒閉,新型現烤烘焙小連鎖門店、融合中式元素的創新烘焙產品,更受消費者青睞。

 

在這里,究竟是該走大而全的發展之路,還是做小而美,似乎又成了一個相悖的選擇。

 

 

面包甜點相關數據 來源:《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

 

面包之鄉走出來的鮑師傅,靠著自家研發的爆款產品成了最早一批崛起的中式糕點品牌。

 

鮑才勝對此深有體會:

 

烘焙行業有一個怪理論,5年洗一次牌,一成不變的,就會被洗出去。其中,就有產品力、口感、裝修的轉變。

 

如何應對行業變化,抓住風口起飛,這決定中國面包之鄉資溪的未來。

 

來源: 正解局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