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重癥患者可導致長期精神錯亂
來源:BMJ Open
9月17日,發表于《英國醫學雜志·開放版》(BMJ Open)的一項研究發現,新冠重癥患者會出現持續性的精神錯亂,表現為思維混亂和對周圍環境的意識下降,而由于疫情的蔓延,出現這些癥狀的患者數量還在增加,接種疫苗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手段。
研究人員分析了148位新冠重癥患者,超過70%的參與者都會經歷長時間的精神錯亂,其中大部分患者的癥狀會持續數天,1/3的參與者在出院后仍無法從精神錯亂的癥狀中完全恢復。這可能是由于鎮靜藥物的使用、大腦缺氧、身體內暴發大范圍的炎癥和治療方法導致的。
mRNA疫苗可為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提供針對新冠病毒的保護
來源:Science
9月17日,發表于《科學》(Science)的一項研究表明,mRNA-1273疫苗誘導的體液免疫反應可為非人類靈長類動物(NHPs)提供針對新冠病毒的保護。
研究人員為NHPs接種0.3~100 ug的mRNA疫苗mRNA-1273或不接種疫苗,疫苗以劑量依賴的方式激發循環和黏膜抗體反應。與未接種疫苗的動物相比,接種了疫苗的動物支氣管肺泡灌洗和鼻拭子中的病毒復制顯著減少,且與針對刺突蛋白的抗體水平和中和活性密切相關。
此外,將mRNA-1273疫苗誘導的免疫球蛋白G注入幼小的倉鼠體內,足以為其提供針對新冠病毒的保護。
老撾發現迄今同新冠病毒最接近的冠狀病毒
9月18日,發表于預印本平臺Research Square的一項工作中,研究人員在老撾北部發現迄今為止和新冠病毒最為接近的蝙蝠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具有共同關鍵特征,可能與新冠病毒存在進化關系。這項研究為新冠病毒溯源提供了線索,也讓科學家們更接近于確定新冠病毒的起源。
研究指出,在老撾的蝙蝠中發現的冠狀病毒,其RBD與新冠病毒的RBD僅相差一兩個氨基酸,且能夠與人類ACE2受體強烈結合并感染人類細胞。研究人員在樣本中發現了3種與新冠病毒RBD高度相似的蝙蝠冠狀病毒,其中代號為BANAL-236病毒具有與新冠病毒幾乎相同的RBD,相差僅兩個殘基;BANAL-52、BANAL-103病毒RBD的17個氨基酸中,有16個與新冠病毒相同;BANAL-52的基因組與新冠病毒則具有96.85%的同源性。
研究人員明確表示,新冠病毒的進化史比預期的要復雜,在中國發現的RaTG13病毒現在不能被認為是新冠病毒的最近祖先。
輝瑞疫苗對5至11歲兒童安全有效
9月20日,輝瑞公司和BioNTech公司聯合宣布,其共同研發的新冠mRNA疫苗COMIRNATY®在5至11歲的兒童中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強大的中和抗體應答。這是該疫苗首次針對12歲以下兒童獲得的關鍵性試驗結果。
共有2268名5至11歲的兒童接受了每次10 μg、兩次間隔21天的給藥方案。接種后兒童產生的抗體反應與早期研究中接種30 μg劑量的16至25歲被試所產生的抗體反應相當,說明該疫苗在兒童群體中也能產生足夠強的中和抗體應答。
新冠病毒蛋白酶抑制靶點可阻斷感染發生
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9月21日,發表于《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項工作中,研究人員使用質譜方法研究了新冠病毒感染期間的蛋白裂解事件,闡釋了病毒蛋白酶攻擊宿主細胞的過程以及利用相關藥物在細胞培養中阻止病毒復制的方式。
研究團隊在多種病毒蛋白中發現了此前未知的裂解位點,包括疫苗和抗體測試的主要目標主抗原蛋白S和N。研究人員指出,提高對蛋白水解切割調控、調節蛋白活性和幫助病毒復制的確切方式的理解,對于靶向病毒蛋白酶的細胞底物作為治療策略非常重要,此類翻譯后修飾的數據還可幫助預測變異株的表型。
carolacton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復制
來源:PNAS
9月21日,發表于《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的研究中,通過對蝙蝠基因組進行功能篩選發現鑒定了一系列病毒依賴的宿主基因,并最終發現宿主蛋白MTHFD1的抑制劑carolacton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復制。
研究團隊通過對蝙蝠細胞的兩萬多個基因進行系統全面的篩查,確定了數十個病毒復制所依賴的關鍵蝙蝠基因。這些基因在蝙蝠和人類中功能是保守的,但是基因表達水平的物種差異可能決定了病毒感染的不同的病理結果。
進一步發現,多種RNA病毒都對MTHFD1的缺失非常敏感,而MTHFD1的抑制劑carolacton對于相關病毒的復制有非常強的抑制作用,此現象在蝙蝠和人類細胞都很顯著。carolacton展示出了良好的成藥性,后續將在動物感染模型上進一步對carolacton及其衍生物的抗病毒功能進行臨床前測試。
感染疫情初期發現的新冠病毒不足以完全預防變異株
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9月21日,發表于《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一項研究表明,對于新冠病毒阿爾法變異株和貝塔變異株,在疫情初期發現的新冠病毒株(被稱為WA1/2020病毒株)引起的自然免疫導致部分但不完整的保護,這一發現對疫苗接種和公共衛生策略都有重要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WA1/2020的自然免疫力提供了強大的保護,足以防止動物再次被WA1/2020感染,而阿爾法變異株造成的“突破性病毒”略多,再次攻毒后可從猴子的呼吸道中檢測出一定濃度的病毒核酸,表明WA1/2020感染后的自然免疫只有部分保護作用。對于在病毒關鍵部位突變更多的貝塔變異株,被WA1/2020感染的猴子同樣沒有獲得完全的保護,且可檢測到的病毒濃度更高。
美國新冠“零號病人”大概率出現在2019年9月前后
來源:ChinaXiv
9月22日,發表于中國科學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ChinaXiv的一項研究中,基于新的大數據分析方法得到的溯源結果表明,美國新冠“零號病人”大概率出現在2019年9月前后,其中最早的首例感染有50%的概率發生在羅德島州,日期為2019年4月26日,遠早于美國官方公布的全美首例確診日期2020年1月20日。
研究人員基于已公開數據并根據傳染病模型和統計方法,建立最優化模型,對美國部分州和中國武漢市、浙江省等地的疫情起源時間進行了推斷,如果其他國家或地區疫情傳播初期檢測數據比較準確,可以利用該方法對疫情起源時間進行推斷,在給定概率意義下計算出首例和若干例的感染時間。
國產高保護力疫苗II/III期結果發布,對德爾塔變異株的保護效力為79%
來源:Clover Biopharmaceuticals
9月22日,中國三葉草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和流行病防范創新聯盟(CEPI)共同宣布,三葉草生物聯合佐劑使用的重組蛋白新冠候選疫苗SCB-2019(CpG1018/鋁佐劑)在全球關鍵性II/III期臨床試驗(“SPECTRA”)達到保護效力的主要和次要終點。
試驗結果分析中觀察到的新冠毒株全部為變異株,顯示了疫苗對變異株的保護效力。結果表明,預防任何毒株引起的任何嚴重程度新冠肺炎的保護效力為67.2%,成功達到主要終點。
針對3個最主要毒株的保護效力分別為:伽馬變異株91.8%,德爾塔變異株78.7%,Mu株58.6%。疫苗可顯著降低既往感染者再次患新冠肺炎的風險,安全性良好,與安慰劑相比,其系統性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無顯著差異。
源自美洲駝的納米抗體具有預防新冠的潛力
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9月22日,發表于《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項工作中,研究人員研發出4款源自美洲駝的獨特納米抗體,具有預防新冠的潛力。在小鼠試驗中,其中一款疫苗不僅可注射使用,而且通過鼻腔吸入這一途徑同樣展現出良好的預防效果。
研究人員通過將SARS-CoV-2刺突蛋白注射到美洲駝體內,觸發其免疫反應,從而得到一系列單域重鏈抗體(VHH),篩選得到C1、H3、C5及F2這4種VHH。
結果表明,H3、C5以及F2能夠有效中和新冠原始毒株以及阿爾法變異株,而對貝塔變異株具有活性的納米抗體僅有C1。此外,C5在體外整體表現最佳,能夠讓受感染的小鼠疾病癥狀顯著減輕,7天后肺部和呼吸道的病毒載量也較低。
重組納米顆粒疫苗的預防效力為89.7%
來源:NEJM
9月23日,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的一項研究表明,成人參與者以兩劑方案接種重組納米顆粒疫苗NVX-CoV2373后,疫苗對新冠病毒感染的預防效力為89.7%,且對阿爾法變異株的預防效力高。
共計15187名參與者接受了隨機分組,14039名被納入符合方案效力人群,其中27.9%的參與者≥65歲,44.6%有合并癥。疫苗組10名參與者和安慰劑組96名參與者出現了在接受第二次注射后至少7日發病的感染,疫苗效力為89.7%,疫苗組10個病例均未住院,也未死亡。本試驗報告了5例重度感染,均發生于安慰劑組。
分析表明,該疫苗對阿爾法變異株的預防效力為86.3%,對其他變異株的預防效力為96.4%。反應原性一般為輕度和一過性,兩組的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均較低且相似。
無癥狀感染者的免疫學特征被發現
來源:Cell Research
9月24日,發表于《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的一項工作中,研究人員通過整合質譜流式技術、轉錄組測序和血漿微量蛋白的Olink檢測技術,首次揭示區分持續無癥狀感染者和潛伏期無癥狀感染者的主要免疫學特征。
研究結合其臨床特征,發現了影響新冠感染者在沉默感染階段(SSIS)疾病朝不同方向進展的關鍵免疫機制,在此基礎上鑒定出采用簡單的ELISA檢測手段即可實現的標志物,并在另一隊列中驗證了其可行性,為臨床工作中早期識別出潛伏期無癥狀感染者,以及在更早的階段對其進行及時干預并阻斷其進展為確診患者提供理論依據。
來源:科技日報、科研圈、環球科學、學術經緯、生物谷、生物世界、NEJM醫學前沿等 轉自科技導報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美國“零號病人”最早可能出現于2019年4月26日,?重癥患者或出現長期精神錯亂 | 新冠研究一周進展
2021-09-27中國外交部正式回應,新冠"零號病人"找到了?!去年的國外藏著什么?
2020-11-23?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