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本軍國主義和日本人民區分開來,這是毛主席在抗戰時期就形成的思想。”
追根溯源,“和服”正是在東漢末年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漢服。只不過當時既無“漢服”之名,也無“和服”之名,而是被日本人稱為“著物”——這是關于服裝的一種直白命名。高級一些的“著物”,則被稱為“吳服”,這是因為,三國時代的東吳和日本的貿易活動比較多,對日本影響比較大。但東吳無非是東漢版圖內的一個割據政權,所以“吳服”也就是“漢服”。此后,經歷了魏晉南北朝,中國進入了隋唐時代,服飾文化趨于極盛,而日本也進入了奈良時代,學習中國文化的心情日益迫切,開始派遣大量遣唐使來中國。這些遣唐使到了長安,朝見了唐朝皇帝后回日本時,朝廷慷慨地向他們贈送大量光彩奪目的朝服和其他服裝。于是,日本就效仿唐朝的服飾,對“吳服”進行改良,逐漸形成今日“和服”的基本式樣。到了德川幕府后期,日本開始和西洋文化接觸。一方面,民族意識蘇醒,另一方面,為了同“洋服”有所區別,逐漸將“吳服”命名為“和服”。所以,“和服”雖然被視為日本的文化符號,但卻起源于中國,它所彰顯的,是中國文化對日本的輻射和影響。“和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異益。本邦通中華也始于漢,盛于唐世時。朝廷命賢臣因循于徃古之衣冠而折衷于漢唐之制,其好者沿焉不好者草焉而為。本邦之文物千歲不易之定式也。”
“和服”源于“漢服”的特征,也曾給清末民初的革命黨人帶來很多慰籍,魯迅先生在《洋服的沒落》一文中就記載:“幾十年來,我們常常恨著自己沒有合意的衣服穿。清朝末年,帶些革命色彩的英雄不但恨辮子,也恨馬褂和袍子,因為這是滿洲服。一位老先生到日本去游歷,看見那邊的服裝,高興的了不得,做了一篇文章登在雜志上,叫作《不圖今日重見漢官儀》。”
查了一下,《不圖今日重見漢官儀》這篇文章,1903年9月刊登在留日學生在東京創辦的《浙江潮》雜志上,這是一份宣傳“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刊物,作者也并非“老先生”,而是一位留學生。1941年5月,革命圣地延安成立了專門教育、改造日本戰俘的“日本工農學校”。
毛主席非常重視,為這所學校親筆題詞:“中國人民與日本人民是一致的,只有一個敵人,就是日本軍國主義與中國的民族敗類!”從“日本工農學校”成立到1945年日本投降,先后有數百名日軍戰俘從這所學校畢業,他們把這里稱為“熔爐”。絕大多數“日本工農學校”畢業生參加了八路軍、新四軍以及日本人在華的反戰組織,有些還浴血奮戰在第一線。這些日本人反戰組織的活動,主要是發動宣傳攻勢,瓦解日軍士氣,喚起日軍士兵覺醒。這些反戰人士熟悉日軍內部情況,在戰場上發揮了普通八路軍戰士無法起到的作用。朱德總司令曾評價說,日寇在華北最怕兩樣東西之一就是日本反戰同盟。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中,有8名外國人,日本人宮川英男是其中之一。他原本是一名侵華士兵,被俘后經改造,成為反戰斗士,作為反法西斯戰線上的一員,積極開展面向日軍的反戰宣傳,曾任冀魯豫邊區參議員。1945年,宮川英男在山東執行任務時,被日軍包圍后自盡犧牲,年僅27歲。把日本軍國主義和日本人民區分開來,這是毛主席在抗戰時期就形成的思想。“要把帝國主義的政府和這些國家的人民區別開來,要把政府中決定政策的人和一般的官員區別開來。”“過去的戰爭應由壟斷資本、軍國主義政府負責,而不應由日本人民負責。”(《毛澤東外交文選》第460頁)1961年10月7日,毛主席在同日中友好協會訪華代表團、日本民間教育家代表團等日本外賓談話時指出:“日本人民同壟斷資本和軍國主義軍閥是不同的。” 在毛主席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新中國對日方針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一分為二地看待日本,即:把日本政府反華政策的決策者與可能爭取和團結的政黨、政治家及政府官員區分開來;以這三個“區分開來”為基本原則的新中國對日戰略,取得了巨大成功。五十到八十年代,日本國內始終存在強大的對華友好力量,這股力量不僅構成了對日本右翼勢力的制衡,也牽制了美帝國主義以日本為基地對中國的圍堵,更推動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毛主席去世之后,很多人越來越忘了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看世界了。現在,在一些人那里,不僅對“日本軍國主義”和“日本人民”不做區分,甚至簡直要把日本軍國主義和一切日本文化元素混為一談了。沒有區別,就沒有政策,沒有政策,就是一團亂麻,只能為淵驅魚,為叢驅雀,幫助我們的敵人,即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我們需要仇恨、警惕和反對的是日本軍國主義,絕不是日本人民,更不是日本的一切,任何時候都應該牢牢記住這一點!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獨立評論員郭松民”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