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生物制藥(HK01177)在2021年8月31日披露的半年報,歸屬于母公司持有者應占盈利,約為84.8億元,同比增長583.6%。其中聯營公司及合營公司貢獻利潤為75.85 億元,主要來自對北京科興中維持有的15.03%的權益收益。我們以此推算,北京科興中維的上半年因為疫苗的盈利接近500億元,再按照北京科興中維2021年上半年賣出10億支疫苗的報道,意味北京科興中維每賣出一支疫苗的利潤約為50元/支?

那北京科興中維怎么會跟日本軟銀產生關系了呢?萬萬沒想到,一直認為是國產疫苗的北京科興,幕后的最大股東居然會是日本軟銀?通過股權穿透,國內的兩大新冠滅活疫苗,北京科興和北京生物背后儼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先看看北京科興疫苗的股權穿透:北京科興新冠疫苗的生產公司是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經過天眼查查詢,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外商投資企業,2009年成立,注冊資本960萬美元,其最大股東是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9.24%,其在美股上市的代碼為SVA(科興生物)。


而SVA(科興生物)的第一大股東是賽富基金 (Softbank Asia Infrastructure Fund,SAIF),持股比例15.07%。

再深入調查,這個賽富基金的背景更不簡單,原來它是日本軟銀和美國思科合作的產物,2001進入中國,在中國投資了937個項目,2017年更是砸了30億在北京科興身上。

也就是說上半年北京科興疫苗的500億凈利潤,部分會進入日本軟銀和美國思科的腰包,辛辛苦苦做出的疫苗卻為他人做嫁衣?按照這種中國生物制藥的凈利潤算法,我們大概可以可以算出,日本軟銀僅僅半年時間會在北京科興中維賺走500*59.24%*15.07%=44.6億元,意味著北京科興中維每賣出一支疫苗,日本軟銀就會分走約10元錢。
說完了北京科興,再看看北京生物疫苗的股權穿透,北京生物疫苗是真正的國產,這一點確定無疑。
北京生物疫苗的生產公司是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由中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100%控股;


而中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大股東是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是95.3598%;

最后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的大股東就牛了,是國務院,出資持股比例44.7%,所以北京生物疫苗是根苗正紅的國產疫苗。

那么問題來了,同樣是生產新冠疫苗、賣新冠疫苗,北京科興的上半年凈利潤高達500億,北京生物的凈利潤只有幾十億,相差這么多倍,是什么原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