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3月12日發表題為《美國的頭號競爭對手不是俄羅斯,也不是中國,而是它自己》的文章,作者為美國歐亞集團高級分析師阿里·懷恩,全文摘編如下:
過去數年中,“大國競爭”的概念成為討論美國外交政策未來的一個支柱。這個概念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國會的意識形態分歧。
與蘇聯解體后不久相比,美國如今的影響力相對減小。中國和俄羅斯正越來越多地質疑冷戰后的國際秩序。圍繞與這兩個國家的競爭而展開的美國外交政策至少存在三個風險。首先,這樣的外交政策反映出一種擔憂,即如果美國不與中俄進行廣泛對抗,那么美國相對衰落的勢頭將加快,因此這樣的外交政策可能使華盛頓處于被動反應的姿態。其次,從大國競爭的框架出發,可能會導致對兩個競爭對手作出過度反應,從而強化中俄友好關系,而這種勢頭是華盛頓長期以來一直尋求減緩的。第三,這樣的外交政策把追求合作視為次要考量,可能會削弱美國應對包括氣候變化和大流行在內的跨國挑戰的能力。
在考量如何應對中國和俄羅斯之際,美國應該銘記,它的競爭資產仍然令人生畏。無論是全球金融危機還是新冠大流行,都沒有削弱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中心地位。美國的創新生態系統、高等院校網絡以及吸引世界各地優秀學生、研究人員和企業家的能力仍然舉世無雙。美國是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生產國。它還是唯一能夠向全球任何角落投射力量的國家。它還擁有一系列無與倫比的聯盟。
但這些優勢并不能自我維持,每一個都面臨一定程度的壓力。如果華盛頓再次展示其制度應對社會經濟挑戰的能力,并爭取盟友和伙伴參與創建更具韌性、反應更靈敏的疫情后秩序的行動,那么華盛頓將具備在長遠與中俄競爭的最佳條件。
美國關于“大國競爭”的辯論掩蓋了正在演變的國際事務真實狀況。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軍事和經濟對抗對地緣政治很重要,但其他“大國”尋求替代路徑的程度對地緣政治同樣很重要。這就是為什么在越來越多極化的世界,聯盟和經濟伙伴關系如此重要的原因。
由于美國在過去半個多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一直在降服正面挑戰者(法西斯日本、納粹德國以及后來的蘇聯),美國認為,如果世界沒有一個明白無誤的對手,讓美國可以在與之對抗中闡明自己的目標、確認自己的價值觀,那么美國就很難適應這樣的世界。
拜登政府有機會做出改變。美國也有機會克服長期以來“尋找戰略對手”的政策慣性。美國應優先對待國內外重振,而不是僅僅盯著中國和俄羅斯。
美國首要的競爭對手最終不是中國、俄羅斯,也不是中俄友好關系,而是它自己。
來源:東方戰略國際智庫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