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前總理阿扎羅夫曾直言,基輔當局不會同意烏中立地位,也不會承認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兩個“共和國”,因為“美國不允許”。他進一步指出,這次“美國實現了主要目標,獲得了給俄制造巨大經濟困難的機會。因此,他們不大可能允許澤連斯基做出這樣的決定”。

當地時間3月10日,美情報部門負責人就烏克蘭局勢出席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聽證會。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 攝
俄羅斯在烏克蘭開展軍事行動以來,俄烏間的接觸和會談已進行了多輪,雙方釋放了一些形勢可能重大轉折的信號。
據報道,當地時間3月16日,俄烏雙方已“準備好”一份有條件的停火撤軍計劃。執行該計劃的前提是,烏克蘭保持中立地位和裁軍。
和談似乎出現曙光。而擺在面前的難點之一是,美國會希望和允許俄烏盡快達成和解嗎?
將達成實質性成果?
——3月16日,從傳出的消息來看,俄烏雙方可能達成了重大共識。據稱,俄烏雙方已準備好一份以烏克蘭保持中立并裁軍為前提的協議,滿足相關要求后,將實施停火、撤軍。如該協議得以實施,意味著俄軍在烏開展軍事行動半個月后,實現了其部分目標。再來回顧一下俄烏雙方在此前談判中,達成的極其有限的成果。——2月28日,俄烏代表團舉行第一輪談判,5小時內,確定了接下來要談的部分問題的優先次序。但雙方訴求差異巨大,可以說,首輪談判達成的主要共識,就是繼續談判。——3月3日,第二輪談判結束,解決的最主要問題是拯救平民。俄烏就臨時停火,建立人道主義走廊以疏散民眾、運送食品、藥品等物資達成一致,并圍繞此事保持溝通合作。談判開始取得實質性進展。——3月7日,第三輪談判在持續近3小時后結束。此輪談判結束后,俄烏各自的條件進一步具體化、明朗化,與此前相比均有變化。根據所釋放的信息,雙方的共識面擴大。烏談判代表團成員表示,近5年或10年里,北約不準備討論烏加入的問題,烏愿討論“非北約”安全模式。烏總統澤連斯基也表示,在意識到北約并不準備接受烏克蘭后,他“已對這件事失去興趣”。烏不加入北約,正是俄方的核心訴求之一。——3月14日,第四輪談判以視頻方式舉行,一度出現“技術性暫停”,但15日得以繼續舉行。該輪談判開始前一天,俄談判代表團成員、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表示,比較雙方談判初期和如今立場,可以說“有重大進展”。14日當天,烏總統辦公室顧問阿列斯托維奇曝出更確切的時間點:其預計烏俄最快有望在一至兩周內簽署和平協議,最遲在5月簽協議。
除了俄烏代表團談判,兩國也就開啟高層外交,邁出了關鍵步伐。3月10日,俄外長拉夫羅夫和烏外長庫列巴在土耳其安塔利亞會談。這是俄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后,兩國高層首次直接接觸。雙方在半個月內實現了高級別會談,采取“雙軌”并行的接觸方式,體現出兩國都有通過密集政治接觸,盡快緩和形勢的需求。90分鐘的會談里,兩國外長討論了停火、人道主義走廊、西方介入三大焦點:就停火問題,沒有取得進展。俄方表態稱無計劃攻擊其他國家,不認為會有“核戰爭”發生;烏方則拒絕以投降換取停火。就人道主義走廊問題,俄方強調如何減輕被扣為人質的平民的痛苦,烏外長稱主要目標是開放人道主義走廊。就西方介入俄烏沖突,俄外長表示,西方正向烏提供致命武器,他們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烏外長透露,西方提供的單兵防空導彈途中流失,未來或威脅民航安全。由此可見,雙方各執一詞,不在同一頻道,立場仍存巨大溫差。俄外長拉夫羅夫還指出,此次外長級會談,不能替代俄烏談判代表團的會談。去軍事化、去納粹化等具體問題,仍將由代表團談判。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雙方談判層級有可能繼續上升。烏總統澤連斯基此前多次強調,已準備好與俄總統普京一對一對話。俄方就此表示需做一些準備,未駁回會晤的可能性。接下來的談判,有可能為兩國首腦會晤“鋪路”。烏克蘭媒體《每周鏡報》10日梳理了俄向烏提出的六條停火條件,據稱按普京要求,前五條要載入烏憲法。一、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保持中立地位。俄將保證烏安全。二、將俄語作為烏第二官方語言,取消所有對俄語限制。四、承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兩個“共和國”“獨立”。五、烏去納粹化,禁止極端民族主義、納粹和新納粹政黨,廢除美化納粹、新納粹的法律。六、烏去軍事化,完全放棄進攻性武器,成為非軍事化國家。這些條件中,烏方實際已表態接下來5到10年不會加入北約;而取消俄語限制,分析稱由于烏境內有大量說俄語居民,烏方有一定概率會同意。但在領土主權方面,烏方主張,不會向俄妥協,以“投降”換取俄方停火;并繼續要求俄軍撤出包括克里米亞、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在內的所有地區。雙方在這一核心議題上分歧巨大,成為談判難以推進的主要癥結之一。另一方面,烏克蘭成為非軍事化國家,并由俄保證安全,也引發烏方疑慮。不擁有軍隊,意味著烏克蘭未來面對任何沖突和戰爭時,都可能難以自保,且俄方如通過在烏境內駐軍的方式來維安,勢必遭到反對。不過,外媒分析,普京已決意實現烏克蘭的去軍事化,此次俄軍行動的重點就是打擊烏軍事基礎設施,即使面臨西方嚴厲制裁,俄方也不會改變行動目標,必將推進到底。除去以上條件,烏克蘭還需糾結的,是中立地位和去納粹化這兩個問題。這就不得不談到該國的新納粹組織,以及一個外域大國——美國了。“亞速營”是一支由私人財團資助,后被烏國民警衛隊收編,帶有“志愿營”性質的民間武裝力量。它到底干了什么,被俄方列為這次軍事行動的主要打擊目標之一,并提起刑事訴訟?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自行宣布“獨立”的2014年,極右翼民兵武裝“亞速營”誕生了。其成立之初就被控具備新納粹主義和白人至上主義的意識形態,是因為其旗幟、手勢、行事風格等都納粹化。網友披露烏克蘭“亞速營”武裝由美國國會"解禁"對其資助。圖片來源:推特頁面截圖。多年來,“亞速營”與烏東親俄民間武裝間早已結下深仇,俄方指責該組織在頓巴斯地區犯下諸多反人類罪行。普京宣布俄軍此次“去納粹化”的目標,就是打擊“亞速營”這樣的組織,將所有在頓巴斯“對平民犯下血腥罪行的戰犯繩之以法”。俄軍在烏開展行動后,“亞速營”等極右翼武裝分子被指罪行累累,如:
2020年12月,俄方代表在聯合國提出“反對美化納粹主義”議案,獲高票通過。德國、日本等代表棄權,但引人注目的是,只有兩個國家公然投下反對票——美國和烏克蘭。據透露,俄代表每年都在聯合國提交這一議案,但美國每次都表示反對。事實上,從2014年起,美國就被發現在烏扶植“亞速營”等新納粹力量,投入逾10億美元,還派遣退役美軍訓練這些極端分子。雖然美國后來宣布退出,但事實上,這些組織早已獲得大量武器裝備。不止如此,俄方多次警告,基輔沒有履行2015年達成旨在讓頓巴斯地區停火的《明斯克協議》。這是背后有“一些國家”對烏施壓的結果。3月14日,俄外交部國際組織司司長伊利喬夫指出,協議簽署之初,烏當局公開宣稱其無效,斷然拒絕與頓巴斯直接對話。而俄方多次表示,“和平解決頓巴斯沖突的前提,是基輔等相關方嚴格遵守協議”。烏前總理阿扎羅夫曾直言,基輔當局不會同意烏中立地位,也不會承認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兩個“共和國”,因為“美國不允許”。他進一步指出,這次“美國實現了主要目標,獲得了給俄制造巨大經濟困難的機會。因此,他們不大可能允許澤連斯基做出這樣的決定”。
(來源:轉編自“中國新聞網”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