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林海虹 田文林|說透俄烏沖突:金融資本比工業資本更喜歡制造動蕩
點擊:  作者:林海虹 田文林    來源:政治學與國際關系論壇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2-04-01 10:07:12


華爾街銅牛雕塑

 

美國作為孤懸于歐亞大陸之外的大國,其在歐亞大陸的基本戰略就是分而治之

 

為此,美國的基本政策就是利用自身能力在全球制造可控混亂,摧毀當地獨立自主的基礎,使歐亞大陸始終存在潰瘍面,由此不斷從中漁利。

 

尤其近年來,隨著金融資本在美國政治中影響力增大,美國對外政策的好戰性日趨凸顯。俄烏沖突就是典型案例。

 

表面看,俄烏沖突是俄羅斯主動出兵烏克蘭,但實則是美國推動北約持續東擴、離間歐俄關系的必然結果。這場沖突爆發后,美國想方設法延長俄烏沖突的持續時間,借以渾水摸魚。

 

經濟金融化趨勢使美國更加好戰

 

戰爭總是與攫取財富密不可分。在不同歷史時期,由于社會生產方式的根本性差異,會下金蛋的雞即財富來源的含義迥然不同,由此霸權國家遵循的權力邏輯也迥然不同。

 

在農耕和游牧文明時代,最大限度地兼并領土、掠奪人口、擴大地理空間是關鍵。

 

近代以來,工業資本主義大行其道,尤其是英法等歐洲工業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崛起,極大改變了國際權力體系對財富的界定和獲取方式。這一時期,發展和壯大制造業成為國家獲取財富的關鍵。歐洲工業國的要務,就是盡可能打開和擴大別國市場,獲取穩定的原料供應,為此它們竭力倡導自由貿易。只有在推進自由貿易受阻后,西方大國才會訴諸戰爭,以便將那些化外之邦納入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

 

美國曾長期占據世界第一大制造業大國地位。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日趨從工業資本主義轉向金融資本主義。

 

 

1960年至2017年間,美國金融業占GDP比重從14%增加到21%,而制造業占比則從27%下降到11%。與此同時,金融業的利潤從17%增加到30%,制造業的利潤則從49%降至17%,縮減了三分之二。

 

1973年至2000年間,美國勞動生產率(即每小時GDP)年平均增速不到1%,而這僅僅是19世紀均值的三分之一。

 

另有統計表明,1947年至2012年間,美國GDP增長了63倍,其中制造業增長了30倍,金融業增長了212倍。金融資本在國家政治和經濟生活中日趨占據主導地位。

 

工業資本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之上,可以增加社會財富總量,吸納大量就業,而且工業資本獲利要經歷原料采購、加工生產、產品銷售等諸多環節。因此,其同樣需要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只有資本擴張受阻才會動用武力。

 

相反,金融資本獲利從一開始就脫離了實體經濟環節,主要通過賤買貴賣”“低買高賣實現,經濟波動越大,資本價值變動越劇烈,金融資本越有機會渾水摸魚,通過做多或做空,從中漁利。

 

因此,金融資本比工業資本更喜歡制造動蕩,通過戰爭等破壞性手段攫取超額利潤。

 

 “可控混亂”:金融資本時代的戰爭新方式

 

金融資本本身并不創造財富,而是憑借對資本的占有,參與瓜分勞動者創造的剩余價值。金融資本過度膨脹,意味著由實體經濟創造的利潤,要由無處不在的資本來主導分配,平均利潤率由此被金融泡沫急劇攤薄,乃至趨近于零。可以說,金融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虛胖和浮腫的表現,也是國家走下坡路、資本主義進入秋天的征兆。

 

在此背景下,金融資本謀利主要借助兩大方式:

 

一種方式是層出不窮的金融炒作和金融衍生品,由此日漸演變為空手套白狼賭場資本主義

 

另一種方式,就是通過制造災難實現國家間財富再分配。這種靠制造災難掠奪財富的生財之道,也被稱為災難資本主義,即發戰爭財、國難財。因此,相比于工業資本,金融資本更喜歡制造戰亂。

 

與此同時,美國債務經濟惡性膨脹,也使其熱衷于在世界各地制造戰亂。美國在二戰期間就有公共債務,但債務數額隨著時間推移而急速增加。1945年美國公共債務只有2580億美元,到2020年初美國債務總量已超過23萬億美元。美國每年僅支付的公共債務利息就超過2700億美元。到20222月,美國債務總額突破30萬億美元。

 

美國實現經濟繁榮,更多是一種錢生錢的貨幣再生產。據美國著名學者安德森·維金推算,美國每獲得1美元GDP,必須借助5美元以上的新債務。美國要想維系表面經濟繁榮,每天至少需要流入20億美元。而資本天性喜歡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場所。

 

換言之,只有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比美國更加動蕩與混亂,巨額資本才會乖乖地回流美國,用以支撐美國經濟發展繁榮。

 

 

在此背景下,美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喜歡打仗,其動機甚至不再是工業資本時期的擴大市場、尋找原材料,而是通過制造可控混亂,使其它國家或地區陷入動蕩,迫使世界資本回流美國。美國這種基于金融霸權的戰爭邏輯,徹底顛覆了傳統國際經濟體系的行為邏輯,是一種最反動、最腐朽的霸權主義。

 

 “可控混亂原屬物理學范疇,指一個開放體系中,在有序混亂兩種狀態之間,還存在秩序失衡可控混亂的中間狀態。20世紀七八十年代,該理論首先被用于企業危機管理,隨后被引入國際政治領域。

 

 “可控混亂的核心思想是:美國應利用其通信和全球動員能力,在對象國各領域制造、復制和擴散混亂,摧毀其獨立自主的基礎,使之陷入混亂,開啟轉型,借以維護美國的利益和安全。

 

簡而言之,可控混亂的理論邏輯是:

 

其一,國際社會本身就是一個混亂體系。

其二,一定的政治沖突必然使被攻擊的政治體系陷入混亂狀態。

其三,混亂對美國并非壞事,美應將混亂視為機遇,甚至主動制造混亂,而不是使其保持長期穩定。當全球陷入可控混亂,美國成為秩序之島,就可以從中獲得戰略利益。

 

 “可控混亂為美國顛覆他國政權提供了理論依據。美國知名戰略學者布熱津斯基、非暴力戰爭之父吉恩·夏普等,都十分推崇可控混亂概念。目前,該理論日漸受到美國決策層的青睞和推崇,日益從理論探討進入實操階段。

 

總之,在金融資本主義時代,西方大國策動戰爭尤其是混合戰爭,重點不再是獲得原料、擴大市場,而是制造可控混亂。有學者指出,當前美國和北約的戰略,已不再是贏得戰爭或沖突,而是創造無休止的混亂,借以控制當地人民、國家及資源。

 

中東亂局和俄烏沖突是犧牲品

 

中東地區就是美國制造可控混亂的典型犧牲品。

 

冷戰結束后,美國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一度陷入戰略對手迷茫。“9·11”事件發生后,美國將伊斯蘭世界視為主要威脅以及美國塑造國際新秩序的主要突破口。小布什政府接受夏蘭斯基、劉易斯、亨廷頓等人觀點,謀求利用阿拉伯世界的族群、部落、教派的斷層帶,重塑阿拉伯世界,并將該戰略稱為創造性混亂

 

冷戰結束至今,美歐先后發動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這5場地區戰爭,看似是為反恐民主,實則是服務于壟斷資本尤其是金融資本的全球擴張需要。

 

 

從更大范圍看,根據美方統計,二戰結束后的70年當中,美國在中東地區共實施過41次軍事行動。每個遭受美國直接或間接軍事干涉的國家,都為美國銀行、公司、投資者重新分配財富提供了機會。

 

美方剝奪這些國家的土地、勞動力、市場和寶貴資源,通過制造可控混亂,極大削弱了中東國家的發展能力,將其變成第一世界的資源供應國,以方便進行貿易掠奪和攫取財富,進而控制全球的金融、軍事和信息資源。

 

而那些遭受軍事打擊的中東國家,則日漸喪失自主發展能力,面臨無窮無盡的苦難,淪為西方經濟體系的附庸。

 

正在發生的俄烏沖突,同樣是美國制造可控混亂的典型案例。

 

正如美國國會前眾議員加巴德所說,本來只要美國說一句話,保證烏克蘭不加入北約,就可以阻止俄烏沖突的爆發,但美國拒絕這樣做。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又想方設法延長其持續時間,借以向歐洲和烏克蘭兜售武器,并從歐洲擴軍計劃中大肆獲利。

 

曾在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工作26年的富蘭克林·斯平尼在其博客文章中指出,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五角大樓、K街(華盛頓游說公司聚集地)、軍工企業以及整個國會大廈內,都在悄悄地開香檳慶祝。美國肆意制造緊張局勢、操縱恐懼心理、妖魔化他國,是為了讓國防預算在未來持續膨脹。

 

當前,隨著金融資本惡性膨脹,其災難資本主義本性日趨發作,由此導致國際社會越來越不太平。只有世界上所有熱愛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實現大聯合,使和平力量超過戰爭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維護世界和平,防范可控混亂

 

作者:林海虹,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學院副教授;田文林,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來源:破圈了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