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大流行已經持續了兩年多,不斷變異的病毒讓現代西醫創造的免疫屏障、單抗療法相繼失效。
而無論病毒怎么變異,并非針對病毒本身,而是針對感染者癥狀“對癥治療”的中醫藥,在“可防”、“可治”兩方面的成績,一直沒有被改寫。
即便是最近受奧密克戎BA.2變異株困擾、中醫藥還被“扯后腿”的香港(參見:香港!德叔第12次出征,大公報社評聲聲啼血)、上海(參見:輿論吵翻天的上海背后,中醫人在默默付出,沒有網紅干擾的山東,中醫藥輕裝上陣、力克奧密克戎)、吉林(參見:吉林新增兩例死亡病例,中醫藥就是這樣全面介入的?),這樣的優秀成績仍在繼續。
古人說:“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很多問題其實已經遠遠超出了中醫藥本身,絕非作為醫療手段的中醫藥本身可以“治愈”的。
正如筆者前兩天的文章所說:大流行的積極防控措施之下出現了很多問題,但這些問題的根源并非“積極防控”本身,不過是這場大流行讓很多舊問題充分暴露出來了而已。
吉林省今天又新增了1150例確診,看似比半月前的高峰下降了不少,然而無癥狀感染者卻新增了1032例,昨日的新增感染總數仍舊在2000+的高位。這說明封控半個月了,社會面傳播仍在繼續。
這種狀況還是發生在作為曾經的共和國長子之一的吉林,要是換成中西部省份,后果真的難以想象。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的是,人口規模與上海相當的吉林,千人醫生數、床位數,三甲醫院總數,均與上海相當,某些方面甚至領先于深圳。這是因為同在東北的吉林也曾經“闊過”,依靠前三十年的工業化成就吉林積累了大量的醫療資源,雖然很多國企附屬醫院也早已改制、水平大不如前,但家當畢竟擺在那里。
然而,以吉林目前的2.2萬現有確診以及日新增2000+的傳播速度,那一點兒只是相對中西部領先的醫療資源也是捉襟見肘的。
即便醫療資源充裕如香港,也架不住逾百萬的感染者對醫療資源的擠兌——哪怕再派兩批大陸中醫團隊過去也遠不夠用,由此已經造成7500+的死亡以及每日逾200的新增死亡,最終受苦的是那些無法平等獲得醫療資源的底層百姓。
由此,我們可以反過來設想一下,一旦放棄“動態清零”,對中西部城市意味著什么。
正是因為有了足夠多的社會面傳播基數,吉林實際上并沒有足夠的資源用于感染人群密接及次密接者的有效物理隔離,也就無法阻斷病毒的自然擴散,必須果斷地讓中醫藥預防全面介入。
吉林省在3月29日上午召開第50場防控發布會上,宣布將“進一步加強中醫藥預防干預”,要求各地統籌,“中醫藥防治工作,抓緊制定中醫藥預防干預保供方案,落實好干預人群數量、加工企業、應用方劑及煎制配送、經費保障等工作,確保隔離人員隔離當日服藥,確保足額足量及時發放到位。”
已有的成功經驗充分表明,吉林防控決戰的關鍵就在于能否真正落實“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特別是對復雜基礎病人)、在疾病康復中的重要作用”(防、治、康)。
在上面截圖的長春中醫藥大學最近防治工作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到,長春中醫藥大學也只敢保證自己接管的三家醫院采用“純中藥治療”,“1天退熱率為72%,3天退熱率為96%……6天出院率均達到69%以上,住院時間明顯縮短”,無論是效果還是速度都是驚人的。
這讓那些聲稱“中醫慢郎中,所以需要輝瑞特效藥縮短治療時間,騰出醫療資源”的說辭,再一次不攻自破。2020年3月之后的武漢的事實,本來已經證明了“中醫不是慢郎中”。
然而,在長春中醫藥大學以及其他馳援吉林的中醫團隊接管的醫院之外呢?能保證“純中藥治療”,能保證“中醫藥100%介入”嗎?
事實并不樂觀:前幾天的兩例死亡病例已經說明,有人在拿“不作辨證就吃連花清瘟”冒充“中藥100%介入”;23日某吉林患者自拍的視頻講述,“別的藥都停了,就吃這個藥(輝瑞口服藥)”……
還有就是在中醫藥“預防”方面,長春中醫藥大學在自己校內采用中藥預防,全校學生群體中的密接和次密接沒有出現感染者;在自己接管的方艙醫院采用中藥預防,至今未出現院感。這些比現有的疫苗來的實際得多,有效得多!
上一輪西安大流行,陜西省中醫醫院在第一時間為長安大學南北兩個校區在校學生配送熬制好的中藥6萬余袋發到學生手上,反而讓作為最初“爆點”的長安大學最先控制住了病毒的蔓延。
反觀此輪吉林大流行最初的爆點“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只是象征性地部分發熱學生發了防疫代茶飲讓學生自己沖水喝,學生信不信都是個問題,喝不喝就更成為問題了。中藥預防做得不徹底,還不如不做,免得讓“中醫黑”又抓到“把柄”,宣稱你無效。
所以,中醫藥有效又怎么樣?廉價又怎么樣?架不住人家不信也不用,寧肯依賴核酸、疫苗、“特效藥”,反正花的都是醫保的錢。
但是,不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的作用,想要在社會面阻斷病毒傳播,也就變得更加困難了。
而“不重用中醫”的病,就不是中醫本身能夠治愈的了。
此外,長春封控半個月,很多老百姓的生活已經遭遇到了極大的困難。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的書記張立峰已經被免職,半個月來被免職的還有很多基層官員。曾幾何時,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的學生大面積感染卻遭遇了無人問津,在網上訴說卻頻頻遭遇刪帖,官僚主義者的無能和傲慢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樣的狀況在武漢、西安甚至上海都曾一度遭遇,本來足以引以為戒了吧?然而,前幾天“長春寬城”依舊還是沖上了熱搜,長春市民紛紛在網上訴說“買菜難”、“買菜貴”的問題,外地源源不斷的蔬菜包卻發不到老百姓手中;還有核酸檢測不規范、隔離措施不規范(如有些網友在網上自述核酸陽性打一圈電話無人管,奇葩的是還有陰性的一家七口人被誤拉到一個陽性感染者隔離的大巴車待了整整一天)……
即便拋開所有制問題、階級關系變遷問題不談,當社會運行模式從以前的“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放手發動群眾”,變成后來的“廠長經理負責制”,再到“專家出謀、精英出策”,權力執行的效率和效果就高度依賴于為官者的個人能力。
碰上張立峰之流,就只能“擺爛”了,而即便是有為官員,借鑒武漢和西安的教訓與經驗,就必須真正地把群眾積極調動起來,讓群眾以志愿者的身份真正參與進來,作為抗疫后勤保障的城市物資流通、群眾互助自救等一系列問題才能真正被解決。
作為曾經的共和國長子,筆者相信大部分曾經是國企工人或國企工人子弟身份的吉林老百姓的集體主義覺悟只會更高,就看有沒有好好被發揮出來。
長春社區派送蔬菜包,因為數量很有限,很多人年輕人主動放棄了這次機會,讓給了不會上網買菜的老人和更有需要的人。
上面的一幕充分說明,絕大多數群眾都是很善良的。與老百姓的善良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無數網友投訴的天價“蔬菜包”問題。從當初的武漢到現在的吉林,兩年多過去了,我們見識了市場化的供應鏈的脆弱,更反復見證了無良商家是怎樣借機哄抬物價、大發“國難財”的。和平時期的一場大流行就到了如此狀況,那萬一遭遇“不和平”呢?后果恐怕難以想象。由此,還不思考“一切交給市場”的問題嗎?
筆者在以前的文章就曾說過,“動態清零”的積極防控措施,需要公平的食物分配以及公平且高效的醫療資源供給作為后勤保障。而這絕非市場和資本可以承擔的。類似武漢、西安初期以及長春的狀況反復出現,只會讓老百姓對“動態清零”產生抵觸;沒有了群眾的支持和配合,前面的努力可能也就付之東流了。
這個問題同樣不是中醫藥本身能夠解決的。
文 / 子午 來源:子夜吶喊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