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美國加息升值,中國降息貶值,誰在衰退?
點擊:  作者:鎮長本人    來源:大樹鄉談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2-09-29 12:50:48

 

- 1 –

 

今年4月開始,人民幣結束了近兩年的升值周期,大幅貶值,45兩月貶值5%左右,今年9月更是連續跌破77.1大關,仍在持續下跌。

 

 

雖然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人民幣跌破一個整數關口,并不是什么經濟數據,也不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直接的影響,過去的半年來人民幣也一直在貶值。但是這更像是一個信心指數,在經濟下行、就業困難的當下,這樣一個信號當然會引起很多人的擔憂。

 

尤其是從20085月以來,人民幣匯率長期保持在7以下持續升值,最近一次跌破7還是在2020年初的時候,當時中國在全世界第一個遭受新冠疫情的考驗,全世界出現看空中國的傾向,但武漢疫情被控制之后,人民幣匯率很快恢復到正常水平,于是人們不得不擔心,再次破7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經濟再次面臨2020年初的挑戰?

 

看看對面的美國,都說美國這兩年超量大放水,通貨膨脹嚴重,說美國經濟不行了,但是美元卻對全球所有貨幣大幅升值,美國的失業率也跌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于是很多人產生疑問,思考到底是中國還是美國面臨危機?

 

- 2 –

 

先說一個結論,從目前各種經濟指標上,美國其實處于繁榮或者說過熱期,反而是中國正在處于衰退期,從經濟指標上,中國當前經濟表現還不如美國。

 

但先別急,一定要注意區分,衰退和衰落是兩個概念

 

衰退是一個經濟學的專門名詞,是經濟四周期之一,按照順序是繁榮(過熱)——衰退——蕭條(滯漲)——復蘇,循環往復。

 

從經濟學上,各階段一般的經濟特征是:

 

繁榮(過熱)期:經濟上行,產出缺口增加,通脹上行;

衰退期:經濟下行,產出缺口減少,通脹下行;

蕭條期:經濟下行,產出缺口減少,通脹上行;

復蘇期:經濟上行,產出缺口增加,通脹下行。

 

當然上面是一般情況,現實中經濟表現出現超越經濟學理論的事情并不罕見,一般這種時候就意味著一種新的經濟學理論誕生,也往往會誕生新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這個先不展開了。

 

從目前看,按照名義數據計算,美國上半年GDP同比增長達到10.84%,最近8CPI同比上漲達到8.3%,比預期的8.1%還高,這顯然是經濟過熱的表現。

 

而中國呢,2022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2.5%,遠低于預定的5.5%的目標,更低于林毅夫曾經測算的每年8%的增速潛力,中國CPI雖然持續保持較低水平,但從趨勢看,從今年1月開始一直在持續上升,8CPI同比上漲2.5%,看起來比美國等國家要么逼近10%要么更高看起來好很多。

 

但是下半年有很多不利因素,比如新一輪豬周期、上游價格上漲向下游傳遞等等因素,接下來中國的CPI必然還會持續增長,目前看年內超過3%是很有可能的,甚至可能突破4%

 

從這幾個簡單數據對比來看,顯然美國處于過熱階段,中國則是處于衰退甚至是蕭條期,還出現了滯漲的特征。

 

這沒什么好回避的,既然聊經濟,那就要用經濟學的理論,而不是自己去想象某個詞代表什么。

 

但是也不用過于緊張,因為按照西方經濟學理論,經濟本來就是有周期的,周期也是經濟自我調整的過程,經過衰退、蕭條的震蕩,經濟才能夠再次走上復蘇乃至繁榮,而復蘇和繁榮的契機,往往是新技術、新市場等帶來的生產力提升,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比美國更快進入衰退期,也并不全是壞事。

 

只不過中國過去40年一直在增長,我們根本沒經歷過衰退,難免會緊張。當然小鎮也理解,很多人是把衰退衰落混淆了,心里擔心的其實是衰落

 

衰落意思是事物由盛而衰,是一個更加長期的趨勢和過程。美國當然正在衰落,中國正在崛起,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們同樣可以拿一些數據進行對比。

 

比如GDP2021年底,中國內地GDP已經達到美國的77%,這還沒算上港澳臺地區,如果把這三個加上,中國GDP已經達到美國的82%,這已經是百年來所有國家距離美國最近的。1995年日本經濟總量達到峰值,日本相當于美國的71%,蘇聯最接近美國的時候也不過是50.7%

 

而且顯而易見的,中國仍有著巨大的潛力,在代表未來的先進領域,中國與美國保持同等甚至更大優勢,比如新能源、數字經濟、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等。

 

在軍事領域,不算核能力的話,中國與整個西方世界的軍力對比,也已經超越了蘇聯時期,注意是整個西方而不單單是美國,當然主要原因是同行襯托,現在整個西方除了美國、日本、韓國以外,軍力嚴重衰退。

 

以上還不包括中國更高的生產效率、更低的成本,比如中國一艘055造價不過10億美元,而美國阿利·伯克驅逐艦采購單價已經漲到20億美元,而兩者戰斗力顯然不在一個水平上,這就是差距。

 

從金融和貨幣上,按照SWIFT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人民幣的全球支付占比已經達到3.2%,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四大貨幣,而美國支付占比已經從當初占絕大比例下降到40%左右。

 

其實這個問題不用這么復雜,如果不是因為美國衰落、中國崛起導致中美之間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美國又何至于從全球抽調力量,集中精力針對中國?甚至以國家力量針對華為這一家企業。

 

- 3 –

 

上面的僅僅是講清楚幾個基本的概念,接下來還是要重點說清楚一個問題,為什么同樣面對危機,美國選擇加息升值,而中國選擇降息貶值,中美目的到底是什么?誰又能更快擺脫危機?

 

還是要先簡單講一個基本概念,這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中美乃至不同國家采取的政策。

 

在經濟學上,理想情況下希望貨幣供應量與商品價值總額相等,在這種情況下是最完美的,當然現實中不可能達到。

 

貨幣供應量=貨幣乘數×基礎貨幣,前者指的是貨幣周轉的速度,可以簡單理解為基礎貨幣一年內周轉的次數,而后者就是常說的“M0”

 

商品價格總額=商品單價*商品數量,具體計算的時候比較復雜,需要經過復雜的統計和計算,大體了解就行。

 

一般當這兩個偏差較大,通過市場手段無法糾正或者糾正速度太慢的時候,就需要政府這個有形的手發揮力量,也就是采取相應的政策。

 

貨幣其實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也要符合供需的基本原理。由于商品的生產和人對商品的需求在短期內是比較穩定的,所以當短期內貨幣供應增加太快,錢太多了,貨幣就會貶值,于是商品價格就會上漲,也就出現了通貨膨脹;當然,在特殊情況下,也會出現商品供應突然下降的情況,比如現在因為新冠、俄烏沖突、世界秩序混亂等原因,全球生產遭受嚴重沖擊,很多國家商品生產嚴重下降。

 

如果想要恢復到正常水平,就需要對癥下藥,如果藥不對癥,一定會出現更加嚴重的問題,這也是面對類似的經濟數據,不同國家需要采取不同政策的原因。

 

我們還是拿中美來對比,中美經濟現在顯然都面臨挑戰,但是導致問題的原因截然不同。

 

中國方面,過去幾年對于貨幣供應非常克制,就算在最困難的這幾年,也一直沒有大水漫灌,在2020年下半年以及2021年,中國經濟其實表現非常不錯,國人對未來也非常有信心,小鎮還記得今年初北京冬奧會的時候,線上還是線下、無論任何平臺,都非常有斗志。

 

轉折發生在4月,某座大城市被打破金身,新冠疫情嚴重影響到中國經濟,打亂了整個經濟的節奏,在經濟嚴重下行的情況下,互聯網整頓、房地產暴雷等等問題帶來了直接沖擊,更嚴重影響到全民的信心,預期沒了,社會融資急劇下降,今年7月社融大幅下降,8月有所回升但仍然有限。

 

在這種情況下,有錢的不敢投資,老百姓不敢消費,大家都在收縮,還有的想著等資產進一步貶值再抄底。比如各大互聯網平臺,據統計前10大平臺賬上有超過2萬億的現金(或同類資產),這里面有過冬的考慮,也有收縮以待抄底的原因。

 

因此,中國面臨的問題,是經濟活力不足的問題,而不是貨幣供應太多了,所以我們現在需要盡全力把國內經濟盤活。

 

想要盤活大的方法其實也就那幾個:

 

一是降低融資成本。那就是降息以及減稅降費,這方面國家做了很多努力,僅僅今天,小鎮就接到了3家銀行問是否需要貸款的電話。

 

二是擴大市場。比如國內搞統一大市場,又比如國外加速一帶一路項目進程,提升上合等組織的影響力,加強遠洋海軍力量建設,為中國企業爭奪更多的市場。

 

三是提高中國商品的競爭力。可以著手的地方也很多,最王道的當然是向科技要生產力,要么只有中國有,要么中國成本最低,比如新能源(光伏、風電、汽車)就是典型;又或者從匯率上下手,通過貶值提高中國商品的競爭力。

 

最近2年,人民幣相對世界主要貨幣一直在上漲,對歐元升值超過10%,對日元升值超過20%,對英鎊升值同樣超過15%,相比之下,人民幣近期對美元的貶值也就不算什么了,畢竟其他貨幣兌美元貶值更大。

 

而且中國政府對匯率有非常強的影響力,央行手里掌握的彈藥遠遠高于離岸市場的人民幣數量,這也就決定了央行有太多的辦法可以調控人民幣的匯率,最極端情況下甚至可以直接下場大量購買國際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當流通的人民幣少了,自然就升值了。

 

所以,不必在意什么匯率,匯率是果,而不是因。中國這幾年匯率高、持續升值,一方面是國際資本看好中國經濟基本盤,認為投資中國有利可圖;另一方面,中國出口了大量的商品,國際上自然有了更多對人民幣的需求,需要買入更多人民幣,自然帶動了人民幣升值。

 

而最近幾個月人民幣貶值,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就是上面兩大原因反過來:一是受中美貿易戰、俄烏沖突東西對立等影響,美國越來越采取極端手段,直接導致國際資本需要謹慎在中國的投資;二是受新冠疫情影響,比如上半年某大城市,導致上半年中國外貿增長非常有限,加上國際大宗暴漲,出口增長主要是因為價格而不是商品數量增加,自然影響了國際上對人民幣的需求。

 

但是這些問題也是有解的,并不是不能克服的問題,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從美國入手。

 

-4 –

 

與中國一樣,美國現在也出現貨幣供應量明顯大于商品價值總額,導致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通脹。

 

但是美國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與中國截然不同,并不是因為生產受沖擊導致供應不足,而是超發了太多貨幣。

 

要拿M0說話,2021年末中國M09.08萬億元,同比增長7.7%20227月增長到9.65萬億元,長期以來增速非常穩定,基本在10%上下浮動;而美國就不一樣了,從20201月的3.44萬億美元暴增到2021年底的6.4萬億美元,幾乎翻倍,貨幣供應短期暴增,物價怎么能不漲呢?

 

如果按照最最基礎的西方經濟學理論,想要降低通脹,真正對癥的措施應該是減少貨幣供應,也就是收回更多貨幣,但是美國顯然沒有這么做,而是以降通為由不斷加息,這又怎么可能壓得下通脹?

 

922日,美聯儲如預期加息75個點,并且進一步提升了2022年到2024年的利率預測,調整為4.4%4.6%3.9%,徹底打破了2023年降息的幻想,美聯儲態度非常堅決。

 

這就很奇怪,我們當然要首先排除美聯儲都不懂經濟學最基本原理或者集體癡呆的錯誤選項,那就要思考,美國到底想干什么?

 

其實美國的做法并不是第一次了,歷史上已經上演很多次了,美國不是中國,中國遇到問題無論從民族性格還是客觀現實角度都必須自己想辦法解決,但是美國不需要,美國可是世界霸主啊,完全可以把問題和代價轉嫁出去,只要能夠賺取差價,危機自然解決了。

 

比如日本,比如蘇聯,比如東南亞等等,又或者未來的歐洲?

 

就像經濟有周期一樣,美元也有周期,美國采取的方法都是類似的:

 

第一步:長期保持美元低利率,讓廉價美元流向世界,具體可以通過國家項目又或者美元投資,比如此前十幾年,大量美元投資涌入中國,創造了中國互聯網暴富神話。

 

第二步:美國經濟基本面出現問題,出現危機,在短期內超量供應美元,借助低利率優勢,加速向全世界溢出。

 

第三步:快速加息,以更高的利率吸引全球美元回流,將危機引向全世界,一定有很多國家爆發危機,導致資產貶值。

 

第四步:趁人之危,美元低價抄底,甚至配合降息,加速美元再次涌向世界。

 

這就是美元潮汐,也就是常說的收割,如果頂不住,那在如此洶涌的沖擊下,一定會有很多國家破產,大量優質資產以低價落到美國手中,更多的產業、人才、技術在資本帶動下流入美國,也就為美國度過危機重新復蘇乃至繁榮提供了強大基礎。

 

所以,只需要了解一些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就能戳破美聯儲乃至美國的畫皮,搞清楚它們到底想壓低通脹還是別有目的。

 

美國掌握世界霸權,它們當然有能力這么做,這也是當今世界的大勢,很多國家無力抵抗,一方面是因為體量太小,另一方面則是內部存在問題,畢竟蒼蠅還不叮無縫的蛋。

 

如果這時候有一個國家體量夠大、能夠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其實未嘗不是一次機遇。

 

就拿中國來說,不斷的加息確實導致美元對人民幣升值,但這其實也有利于我們爭取更多外資投資中國,不必太介意外資這時候占便宜,畢竟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激活國內經濟,而且這幾年中國已經封閉了很多資本外流的渠道,甚至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也遭到嚴厲打擊,外資進來可以,想要搞投機套現沒那么容易。

 

- 5 –

 

相比之下,為什么小鎮一直說歐洲很可能很慘,就是因為歐洲缺乏自主權,內部又嚴重分裂,更無力約束資本的流動,大量資本和產業已經流向美國、中國以及其他地區,在這種情況下根本無力靠自己解決問題,沒法學習中國的降息。

 

所以,歐洲只能選擇跟進美國,不得不加息,這進一步影響了經濟復蘇,對長期發展有害,但歐洲又不能不這么做,否則匯率快速下降,就沒有現在了,還談什么未來。

 

相比之下,反而是日本更有希望,長期保持極低利率,922日,日本央行宣布維持關鍵利率在-0.10%不變,維持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在0%不變,寧可承擔日元繼續貶值的壓力。

 

其中的道理也很簡單,日本畢竟還是有產業的,而且距離中國夠近,保持更低利率才能維持經濟活力,等待可能的機遇到來。

 

所以,未來世界經濟的凜冬又會持續多久呢?

 

作者:鎮長本人 來源:大樹鄉談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