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3日-星期六
20日舉行的二十大新聞中心第四場記者招待會,對新時代黨的對外工作以及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進行了專場介紹。在回答《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外交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方面如何體現斗爭精神”的提問時,外交部黨委委員、副部長馬朝旭說,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中國外交的優良傳統和鮮明特點。在新的征程上,中國外交將繼續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始終挺立在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最前線。這段話擲地有聲,有助于加深外界對新時代中國外交的全面了解。
黨的十八大以來,“斗爭”日益成為中國外交的高頻詞、關鍵詞,同時也是遭遇外界誤解誤讀較多的一個詞。美西方輿論給中國外交貼上“戰狼”等標簽,以此作為渲染“中國威脅論”的注腳之一。他們故意曲解中國外交的斗爭精神,通過偷換概念,試圖將它從中國捍衛國家尊嚴和利益以及國際規則和原則的正義之舉,變成一個具有侵略性和破壞性的外交符號。華盛頓更是想把本該它自己戴的一頂帽子扣到中國頭上。
中國外交為什么要強調斗爭精神?原因是一目了然的。那些以所謂“戰狼”抹黑詆毀中國外交的勢力,恰恰因為他們自己就是“惡狼”。看看在我周邊海域頻繁尋釁的美國軍艦、軍機,華盛頓接二連三推出的對華遏制打壓動作,外部勢力與分裂分子的勾結聯動,再看看某些發達國家試圖在國際上拉幫結派、重啟冷戰的行為,這些無疑都需要中國開展外交斗爭。
顯然,我們是與損害中國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言行作斗爭,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作斗爭。有人過了界越了線,他們在挑釁的同時還懷著試探的心思,只有與之堅決斗爭才能明確邊界、底線和紅線,形成并鞏固對中國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尊重和敬畏。說白了,這種“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有著捍衛國家正當利益的防御特色,是預防個別強權國家采取冒險主義行動的必要姿態,與美西方那種咄咄逼人的進攻性有著本質區別。
如果沒有“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中美貿易戰不會是今天的局面,被非法扣留的孟晚舟不可能“破天荒”地順利回國,“臺獨”勢力會更加囂張,邊疆地區也可能陷入極端主義、恐怖主義的泥潭。與美西方一些人指責中國“好斗”同時出現的,是中國社會對外交工作維護國家利益的鼎力支持,是國際社會對中國作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以及熱點問題的斡旋者的真誠點贊。這也說明,公道自在人心。
對中國外交斗爭精神反應最激烈的,是美西方輿論和一些政治精英,這說明心里有鬼者才會受到刺激。中國的那么多合作伙伴中,有幾個從中國外交中感受到威脅和不安呢?即使華盛頓下那么大力氣在全世界挑撥離間,事實上引起其他國家擔憂的,卻是美國這種行為的后果以及對它們制造的壓力。斗爭是中國外交的一種必要形式,它是尋求合作、避免沖突的重要手段,在現實中往往還為達成合作創造前提條件。
中國傳統文化特質中有溫和、含蓄、內斂的一面,這同時也體現在外交工作的風格中。但自我克制,決不會表示中國在強權勢力面前逆來順受。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發展利益的決心不可動搖、堅如磐石。敢于斗爭反映了外交認知和意志,善于斗爭則考驗外交智慧和定力。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事實上,國際社會對中國外交的斗爭精神是理解和贊許的,因為中國強調的斗爭是基于底線思維的防御性斗爭。對于深受強權政治威脅的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這樣的斗爭具有普遍的意義。中國外交不可能因為講斗爭精神就變得面目猙獰,反而是美國式的“進攻性現實主義”外交的猙獰面目日益被世界看清,無論它抹上多少化妝品,都是遮蓋不住的。而斗爭精神將讓中國外交形象更生動、豐富和真誠,有所作為的空間也會更大。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編發】,轉編自“環球時報”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我的縣長父親》輿情事件反映出一些地方缺乏斗爭精神甘愿被偏見裹挾
2022-09-22人民日報評論員:扛起政治責任,永葆斗爭精神 ——四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專題研討班上重要講話
2019-01-26?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