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近日,山東省德州市作家協會發布了“廉潔文化主題文學作品征文獲獎名單”,獲一等獎的文章《我的縣長父親》引發較大爭議。文章講述作者的父親是新中國成立后禹城縣首任人民選舉的縣長,作者通過幾件小事展現了“無情”“摳門”“一根筋”的父親形象,側面反映了父親是受群眾愛戴的好干部。
由于該文章與某知名電影橋段中中學生通過“拼爹”獲得了全區作文比賽一等獎而遭到不少網友的嘲諷,他們“望文生義”調侃稱:“果然一切文藝作品都來源于現實”“這是不是顯示版的袁華拼爹嗎?”。網絡輿情發生后,德州市作家協會為了避免輿論升級,主動將文章和相關信息刪除了。
但還是有網友表示:“文章和標題都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一些噴子在這玩梗”“部分網民望題生義,先入為主的毛病該改改了”。此外,還有網友對德州作協刪除獲獎名單和文章的行為提出了質疑,認為“文章的質量和人物都值得肯定,不應被嘲諷,也不該被刪除”,主辦單位面對輿情一刪了之是“缺乏擔當的表現”,“有關部門不應畏輿情如虎,要有責任有擔當敢發聲敢面對,養成輿情思維,打贏輿論戰”。
澎湃新聞評論指出,僅看標題便發布皮相之見,是輕佻的,也是不負責任的。但凡仔細讀了《我的縣長父親》一文,都不免心生敬意。一篇講述這樣干部的文章獲獎,有何不可?羊城晚報認為,文章獲獎實至名歸,但德州作協刪除獲獎信息和鏈接不明智。會讓人懷疑其心虛,在評獎時確實存在不公,應直面所謂的質疑,不被所謂的輿情嚇倒,開誠布公地闡明立場。東方網分析指出,當下網絡氛圍浮躁,一些人未知全貌就腦補事實,基于偏見毫無根據的詆毀。更遺憾的是德州作協居然被輿論帶偏,不僅沒有與網絡不良風氣作斗爭,相反還刪除了名單和鏈接。德州作協應該要有身為伯樂的堅定,具有超越輿論偏見的魄力,而不是畏懼偏見,被輿論所裹挾。新京報指出,考量一名作者的文學功底,應該是“讓作品來說話”,而不是用主觀情緒去表達。公眾評判請勿先入為主。但也應注意到,公眾關注此類征文比賽獲獎信息,背后實際上是對社會公平及規則的追問。東方今報也表示,公眾對于這篇文章標題的誤解,是對社會個別不公平現象的“過激反應”,可是從網友看完文章后的評論看,贊美之詞占據主流。原本對于標題的誤解很好解開,只需詳細說明即可。但德州作協“一刪了之”不僅沒有讓人看到征文比賽的評判標準,也加劇了誤讀,實在不應該。
作者:網安君;來源: 中新網安輿情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我的縣長父親》輿情事件反映出一些地方缺乏斗爭精神甘愿被偏見裹挾
2022-09-22《我的縣長父親》獲廉潔文化征文一等獎后被罵到刪通告說明了什么?
2022-09-21?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