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一直有人疑惑,好像一直在放水,為啥沒放到我頭上?我今天用一篇短文,詳細給大家解釋下。
有個比較常用的例子是這樣說的,說是國家放水,就好像往一個人頭上澆了一盆水,頭是濕透了,但是腳還干著。
這個比喻倒是很有道理,大家一聽就能清楚,不過然并卵,沒啥細節,大家以為懂了,其實沒懂。
首先要說,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國家放水的錢,都是通過銀行放,最后都得還回去。
這一點太多人不理解,現實中非常非常常識的事,一旦到了國家層面,大家就不理解了,不理解也沒事,大家只需要記住,國家放水,其實放的都是貸款,將來得還回去。
既然是貸款,這就有了第二個問題。
大家不知道去銀行貸過款沒?有過房貸吧,就應該知道,你去銀行借錢,就需要抵押物,你貸款買房,也是把你的房子抵押給了銀行。而且是要還利息的,這些都不難理解。
懂了這些,咱們就繼續往下說。國家每次放水,本質就是允許銀行可以往外借更多的錢了(經常說的降準,就是擴大可貸額度),或者說給了銀行一個額度,比如一萬億,讓銀行給貸出去。這就是放水,并不是政府開了印鈔機,印錢給大家花。
貸款額度有了,那誰來貸款呢?剛才已經說了,能去貸款的人,一般有兩個特點:
1、抵押物特別多,比如有個很貴的房子,有個估值很高的公司,有片地,或者有股票什么的。你把這些抵押給銀行,將來還不上,銀行就拿你的這些資產去拍賣。阿里法拍上的東西,絕大部分都是這樣來的。
2、你貸出來錢之后,是有利息的,得去賺更多,不然你一頓胡吃海塞,等到還錢的時候還不上傻眼了,這也是為啥銀行一定要有抵押物,怕你還不上。
這時候大家就明白了,什么樣的人能從銀行貸到款?
富人(有很多房子等抵押物),大公司,國企,反正是資本越雄厚越好,銀行不怕還不上。這些資本雄厚的個人或者公司一方面有資產可以去貸款,另一方面貸到款,可以去做買賣,可以去投機,反正過段時間也可以順利還回去。
國家的意思是,公司和有錢人有了錢,就可以去投資,比如投資建廠,或者擴大再生產,雇傭更多的工人,社會失業率也就壓下來了。
工人們找到工作有錢之后,就可以去消費,比如去樓下館子里改善下生活,帶小孩去游樂園,或者去多買幾件衣服,還可以買個電視,這樣飯店、游樂園、商場、電視廠家都有了收入,經濟就轉起來了。
如果順利的話,這些有錢人和老板通過擴大再生產賺到了錢,連本帶利給銀行還回去。銀行賺到了利息,普通人有了工作,周邊皆大歡喜。這也是為啥國家認為放水能救經濟的基礎思路。
但是有個前提,比如你們公司是生產洋娃娃的,你們領導拿到錢之后,準備繼續擴大再生產,買更多的設備,雇傭更多的工人,生產更多的洋娃娃,這時候問題來了,你們老板得把這些多生產出來的洋娃娃都賣掉,不然他也賺不到錢,還不上貸款,到時候說不定就成老賴了。
以前一般會賣到海外,海外幾乎是無限需求,你生產多少就能賣多少,賣出去之后賺到美元,美元進入中國的時候不能在市場上流通,要強制結匯,也就是一美元給你七塊錢,中國市場上就多了7塊錢人民幣。
這也是為啥我國這些年的貨幣越來越多,一方面是央行貸出來的款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我們跟海外做生意,賺到的美元越來越多,對應的人民幣也就在不斷地增多。
這種情況下,一部分企業主確實賺到了。普通人也賺到了,這些年我國收入一直在增加就是明證。國家也賺到了,因為幾乎每個環節都有稅,而且銀行利息也能賺到錢。這也是為啥我國巨無霸企業,銀行占了一大半,不過銀行的利潤最后大部分都上交國家了。
可是企業主不可能和普通員工一個收入,這也就有了分化。招行有個私人銀行,每年會公布數據,他們里邊一千萬資產的(這個可以理解成存款,也就是房子之外,至少一千萬),才是私人銀行客戶,現在大概有12萬人。之前看了個數據,這些富人絕大部分是各行各業的企業主。在中國,造富最容易的還是做買賣。
有錢人賺到錢之后,就想買更多稀缺的資產,你們已經知道了,過去二十年,對于中國人來說,核心資產就是房地產,有錢人們當然懂,一直在買買買,后來白領們有了錢,也進去接盤,導致房價越來越高。
不過這不是關鍵,回到上邊的那個問題,等房價越漲越高的時候,有能力貸出更多款的人還會把錢投入生產里嗎?
可能會,不過更多的人選擇貸款后直接買房,因為人類的產能是無限的,土地卻是有限的,學區房更少,這些事情上,都是先下手的吃肉,后下手的喝湯,最后進場的還債。
看到這里,大家應該理解了,銀行放水,你能不能接得住,主要看自己是哪個生態位。如果大家留意下,就能發現今年突然那么多銀行信貸機構打電話給貸款,額度高,而且利率還低,但是你不一定敢貸。為啥不敢貸呢?
首先普通人沒有資產做抵押,貸不出來款;
其次你就算貸到款,也沒有辦法讓錢增值,錢不增值,你連利息都還不上,你也就不會去貸,放的水流不到你身上;
最后只能是去富人那里。這倒是讓我想起來那句話,錢流向不缺錢的,愛流向不缺愛的,苦留給最能吃苦的。
等到你終于發現房地產可以放大財富,可是已經晚了,一方面你玩不起,另一方面漲幅已經大幅變慢,你進去可能什么都吃不到。
很明顯,一些富人之所以富,能接到國家的放水只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是他們會使用這些貸款。比如會經營,大家經??吹揭粭l街上并排好幾個飯店,只有一家排隊的人特別多,其他的門可羅雀。也可能是信息差,比如人家知道早點買房,或者打聽到最近股市要炒作哪個題材(很多人破產也是這個原因)。
或者什么東西緊俏,迅速去做那個行業,但是其他人卻不知道。比如朋友圈有一個貨,從疫情一開始倒騰口罩,后來弄防護服,再后來搞盒飯,風生水起。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既不知道折騰這些事,也不知道該通過什么渠道賣出去,給再多的貸款也沒用。
就這么一來二去,普通人貸不到多少錢,貸到錢也沒門路去賺錢,最后每次放水,基本淋不到普通人頭上。
當然了,還有一種,就是美國那種放水,他們銀行的錢不是借給老百姓,而是借給了政府,政府給老百姓分了,然后準備用稅收還。反正貸款出來的錢,無論如何得還回去,如果你不還,那就是用你的稅收還。不過以美國現在的狀態,目測今后每年能還上利息就不錯了,本金不太指望了。
那問題來了,為啥我們國家不那樣搞呢?
拋開老胡沒啥道理的“都發等于都不發”,主要還是我國是個生產國,國家希望借錢給老板們去生產,只要擴大了生產,就擴大了工作崗位。同時以工代賑,比如去修一條公路,給土木老哥們留條路。
美國是個消費國,所以借錢給老百姓,讓他們去花,發錢發太多,以至于通貨膨脹了。當然了,他們也給企業發了不少。大家注意下,這些錢都是以國債的形勢借的,按理說都得還回去。
你說如果不還呢?
不還倒霉的就是債主,美國的債主主要還不是咱們,主要是美國國內自己的富人們,還有養老金,全世界各國的養老金,多多少少都買了一些美國國債。如果美國一直不好好還錢,這些欠錢的主就會倒霉,可能借出去的錢被稀釋了。
這也是為啥說一般來講不會不還,因為不還錢,首先倒霉的是他們自己的老百姓。同理其他國家的債務也是一樣的,如果不還,那就債主倒霉,美國的債主遍布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債主一般就是本國的老百姓,老百姓把錢存銀行,銀行貸給敢貸能貸的人。
不過美國主要有中國這個大工業國撐腰,幫了不少忙,大家可以看看這兩年我國的出口數據,依舊非常強勁。我們國內老百姓不愿意花錢,出口非常重要。
有人說我們拿商品換綠紙,我們是不是賠了?
也是沒辦法的事,如果不賣給他們,我們的那些出口企業都活不下去,指望我們自己的消費,根本扛不住那么大的產能。
不過我現在的整體感受是,企業主們好像也不太愿意借錢,因為追加產能也不大能賣得出去,如果這個時候貸款擴產能,弄不好也成老賴了。并沒有開玩笑,專門查了下,我國現在有600多萬失信人,去年一年就增加了130萬。
這也是為啥今年國家好像放了很多水,但是老百姓卻不愿意借錢,畢竟借錢這事是要還的,還得連本帶利還,如果大家覺得不一定能還上的時候,理性的選擇就是不去借。
至于我們用不用發錢,我傾向于發點也行,尤其是比較困難的普通人,哪怕一個月發四五百呢,也能幫上大忙,有人說萬一發了錢,他們存起來怎么辦?存起來就存起來唄,能有啥問題,反正肥水又沒流外人田,增加一點存款保障不好嗎。
退稅什么的,我覺得重點有點錯了,其實在咱們國家,能納稅,說明你在一個正規企業,而且工資也不錯,屬于頭部人群了,這個沒胡說。
查了下,中國14億人口中,大約只有6500多萬人在交個稅,占總人口不到二十分之一。而在中國稅收總額中,個人所得稅的占比通常只有7%左右,我國主要是增值稅,也就是大家買商品的時候直接把稅納了,非常方便。
國家重點還是要關注那些連納稅標準都沒達到的人,但是我也沒想出來啥好辦法甄別哪些人確實困難。
可能你說給失業的人補助好不好?
國家統計局對失業率有自己的定義,失業時間超過兩個月,期間有求職經歷,且能夠在一周內上崗的才算失業。
也就是說在上學的,考研考公的,啃老不上班的,在網上刷單的等等并沒有計算在內。必須是想上班卻上不了班的人,才是失業。
而且你得到有關部門去登記,絕大部分失業的人根本就沒登記。各地情況不太一樣,有些地方如果登記成功是給補助的,所以非常麻煩,讓你提供各種材料,證明你這段時間確實去找工作了,只是沒找到。
所以繞來繞去,大家發現政府想“精確發錢”確實比較難,可能也正是因為太難甄別,日本和韓國都是采用普發,我國香港也是普發,也就是大家都發錢,不甄別了。這幾個國家和地區的通脹率也還好,發的那點錢,富人沒感覺,中產下幾頓館子,窮人吃方便面的話管飽。美國通脹成那樣,主要也是發得太猛了。
寫到這里不準備繼續往下寫了,感覺已經很清楚了,富人往往是有門路或者賺錢套路的,疊加放水資源后,很容易更加富,普通人嘛,其實也有機會接到水,可是就算貸到款,也沒啥好門路去增值,只好選擇忽略。
關于未來,也只能是保持樂觀,但是做好長期斗爭的準備?,F在任何對未來的預測,幾乎都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影響因素太多了,誰也說不準,必須得留足資金作為緩沖。
每個人都知道大家消費才能促經濟,但是每個人都自發地覺得應該保守一些。其實想想,對于普通人來說,銀行放出來的水接不到就接不到吧,總比欠債強。
來源:九邊微信號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血飲:十二萬億史詩級放水真的來了?另一巨型工程助力華夏復興!
2022-06-03美國27個月放水36萬億,可能將風險轉嫁11國,越南或將成翻版印度
2022-04-01?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