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11月8日,美國中期選舉看來大局已定,如無意外拜登總統將痛失眾議院(多數)控制權,勉強保控副總統為當然議長的參議院。共和黨反墮胎和支擁槍等立場,加上“爛蘋果”前任特朗普助選的反效果,選情比預期焦灼。最終結果可能很久才能公布。
今后兩年多拜登勢必處處受制于共和黨成為“跛腳”總統。他在11月4日圣迭戈助選會上擔心,一旦失控眾院就可能被共和黨彈劾!這就是美國政客背后金主為這次選舉花費167億美元的“驢象之爭”。
早在今年3月,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民調已顯示:71%受訪者認為“美國正走在錯誤道路上。”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10月26-28日民調顯示:71%受訪者認為國家事態已經“失控”,73%受訪者認為:當前情況“有點”糟糕或“非常”糟糕。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預言,民主黨如果選舉敗北將是對總統敲響“響亮警鐘”。
當前,拜登面臨4項相互關聯的重大抉擇。其一,是認真總結教訓迷途知返,還是執迷不悟寧撞南墻。其二,是痛下決心在今后兩年多任期,為美中兩國人民共同福祉和世界和平穩定合作發展做點好事,還是粉飾太平我行我素。其三,是否有底氣兌現承諾參加2024年大選。其四,作為美國總統,拜登打算給自己打造怎樣的歷史定位。
一、意氣風發,如今安在?
在西方選舉政治游戲中,前任為“爛蘋果”對新任是很有利的。去年1月20日拜登上臺時是何等意氣風發、躊躇滿志,大有“王者歸來”之勢。他宣告“美國回來了”,他要讓美國重新“領導世界”,還要“重建更好世界”(B3W)!把拜登虛偽晦澀的語言風格翻譯過來便是:他誓言要收拾前任爛攤子重振美國,要力保衰落的美國世界霸權地位,然后許諾在美國霸權治下給世界分享天上掉下來的美式餡餅!結果呢?中期選舉結果就是答案。
二、新法甩鍋,照樣不靈。
10月25日,拜登為中期選舉造勢,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表專文,自夸執政的“巨大成就”,而把美國當前的“經濟混亂”歸咎于新冠疫情和“俄羅斯發動的”俄烏戰爭。然而正是這兩條,拜登顯然難辭其咎。
特朗普留下爛攤子之一便是:醫療條件最發達的美國淪為世界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確診1,800萬例,死亡超過32萬例。拜登治下逐步采取“躺平”政策,不到兩年確診數累計已逼近1億例,死亡超過107萬例。更陰險的是把治理無能和無視人民生命的“躺平”,打扮成符合疫情科學規律的“經驗”,搞“輿論戰”,妄圖擾亂中國推行成功的“動態清零”政策。
講到俄烏戰爭,拜登更是昧著良心賊喊捉賊。俄烏戰爭的誘因正是美國實施北約第6輪東擴,進一步壓縮俄戰略空間。而且,是美國培植烏反俄政權迫害俄族百姓,是美國策劃、煽動甚至通過近200億美元“軍援”以及直接情報和指揮支持這場“代理人戰爭”,是美國逼迫烏克蘭拖延戰爭拒絕和談,“打到最后一個烏克蘭人!”然后,美國這個戰爭始作俑者卻打著“人道主義”旗號,拼湊“反侵略”的反俄聯盟,以及輿論戰中的所謂“反俄派”。
美國終于以犧牲烏克蘭為代價,復活北約,挾持并全面削弱歐洲盟國,打擊、削弱并丑化俄羅斯,而美國軍工復合體、油氣集團和金融寡頭卻賺得盆滿缽滿。拜登做賊心虛,并沒有列入其“巨大成就”,而是作為甩鍋的對象。
中國及國際社會對這場不幸的戰爭是不愿意看到的,同時對其前因后果也看得越來越清楚。中國客觀公正的判斷和勸和促談的正義立場,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尊重和支持。
三、妄圖復制,打臺灣牌。
其實,拜登執政團隊對其策劃、煽動和支持這場“代理人戰爭”的“成就”是欣喜若狂的(即暫時和表面的“大贏家”)。于是美國政壇及某些媒體便掀起將此招“復制”到臺灣的沖動。美國打“臺灣牌”密集升級,加速對臺售武,聲稱要將臺灣打造成刺猬、豪豬和武器庫,另有所謂“臺灣政策法案”等待出爐。拜登本人已4次“口誤”,狂言要武力保衛臺灣!直到今年8月2日眾議長佩洛西不顧中方警告而竄訪臺灣。在中方政治、外交、軍事以及國際輿論強烈反制之下,拜登團隊才意識到“復制”陰謀難以得逞。
接著,國務卿布林肯等人又換新招,指責中國所謂“以武力改變臺海現狀”。真正的“現狀”是從歷史到現實和法理層面,臺灣都是中國一部分,中國主權內政不容干涉。美方則把“現狀”歪曲為“不獨不統不武”,并使之永久化,即實質“臺獨”。反對“武統”實質是暗保“臺獨”。
“二十大”重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同時為反對“臺獨”和外來勢力干涉而保有所謂“武統”的神圣主權權利。據稱,11月6日,中國46架次戰機和4艘戰艦在臺海周邊活動,并有21架次越過并不存在的所謂“中線”。這正是為了粉碎上述美臺新陰謀。
四、美俄沖突,風險加大。
10月31日,五角大樓網站首次承認有美軍事人員在烏克蘭。11月4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突訪基輔,許諾4億美元軍援,并首次許諾45輛T-72主戰坦克及250枚霍客防空導彈。同時,普京總統則宣布“部分動員”已完成31.8萬人,其中8萬多人已開赴烏戰場。美國101空降師則早已部署到烏鄰國羅馬尼亞。
美俄兩個核大國的相互核威脅,已從語言到行動。美方宣布將在年前在德意比荷等“核共享”國部署B61-12新型核彈。10月17日,美國和北約還舉行了為期兩周的14國“堅定正午”核威懾演習。普京則在10月26日視察了俄軍“雷霆-2022”戰略核力量演習。據稱,美俄防長不得不在10月21日和23日兩次通話,強調防止雙方直接沖突。11月2日,俄外交部還發表了“阻止核戰爭”的聲明。美方也宣布美俄將恢復軍控談判。
五、害人害己,咎由自取。
拜登政府的脫鉤、斷鏈和制裁大棒,嚴重破壞了世界產業鏈和供應鏈,導致世界經濟顯著下行且頻臨衰退。美國自身尤其是歐盟及日本等盟國也深受其害。美國通脹創40年來新高,平民百姓苦不堪言。美債高達31.25萬億美元,逼近31.4萬億美元法定上限。11月2日美財長耶倫直言:“美國債務市場可能出現崩潰。”今年美聯儲已6次加息,已達3.75-4%,為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高點。美元升值薅世界“羊毛”。英鎊匯率已跌到與美元持平。英格蘭銀行警告稱,英國經濟將面臨持續兩年衰退。日元匯率更逼近“150(兌一美元)”大關。據稱,日本可能不得不拋售所持1.2萬億美元美債中的很大部分,以緩解日元貶值的壓力。
美國制裁甚至直接破壞俄油氣出口歐洲,又以4倍高價向歐洲推銷美國油氣。這種損招,不僅引起法德等盟國強烈不滿,更引發世界對美元霸權的有力反制。越來越多國家的油氣交易開始“去美元化”,“石油美元”的壟斷體制受到嚴重挑戰。10月5日,沙特等23國“OPEC+”產業聯盟,公開同美國唱反調:減產保價。11月1日阿盟峰會也公開予以支持。
被拜登團隊以意識形態挾持的歐洲,真的被美國害慘了:物價飛漲、能源短缺、資金與制造業外流,失業人口增加,寒冬難度,甚至防務資源也大受損失等等。美媒還諷刺說,不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告的)北約“腦死亡”,而是“歐洲戰略自主”的“腦死亡”!痛定思痛,外媒戲說歐洲終于被油荒氣缺“凍醒”了!11月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頂住美國壓力和內部雜音,率領大企業家代表團訪華。法國外交部也隨即宣布,馬克龍也打算在今后幾周或幾個月內實現訪華。11月7日,歐盟稱已向美方發文指責美貿易保護主義的“通脹消減法案”違反世貿組織規定。
朔爾茨訪華達成重要共識和合作成果。他明確表示,德方反對搞陣營對抗,反對與華脫鉤,反對使用和威脅使用核武器,堅決支持經濟全球化和多極化世界,并將努力穩定、鞏固和發展德中關系,同中方一起更好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與安全。朔爾茨還意味深長表示:他是以德國總理身份也是作為“歐洲人”來訪華的。看來世界多極化趨勢、歐洲戰略自主以及中歐合作共贏是世界大勢,是美國壓制不了、破壞不了的。
英國“脫歐”傷口未愈又積極追隨美國在烏的代理人戰爭,經濟惡化、社會不安、政壇紛爭,不到兩個月出現三位首相“走馬燈”的悲喜劇。“大英帝國”不再,“全球英國”落空,“英美特殊關系”也被美國少有提及了。10月25日《泰晤士報》透露,英國將重新加入歐盟的“軍事行動”組織。
11月8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約同澳外長黃英賢通話。黃英賢稱兩國關系出現了積極變化,澳方將堅持“一中”政策同中方發展更加穩定和互利互惠關系。王毅指出,中澳關系緩和與改善符合雙方根本利益。
10月30日,盧拉重新當選巴西總統。美媒稱連同哥倫比亞、墨西哥、阿根廷和智利,拉美五大國違背美國意愿“向左轉”。11月3日,77屆聯大以185票贊成的壓倒多數通過決議,要求美國終止對古巴的經濟、商業和金融制裁。看來美國“后院”也在變天。唯有北美加拿大騎虎難下,有苦難言。
美國首都華盛頓去年1月6日發生了特朗普“粉絲”暴力沖擊國會事件。今年10月28日,眾議長佩洛西丈夫又在舊金山家中遭到有目標的襲擊。美國兩黨惡斗發展到政治暴力的程度。這次中期選舉中,紐約曼哈頓投票點就因收到炸彈威脅而關閉。同時,社會撕裂、種族仇恨和涉槍兇案巨增。美媒自嘲,美國已變成“美利堅分眾國”!
六、冷戰思維,作繭自縛。
拜登是混跡國會山半個世紀的老政客,上臺不到兩年便淪落到四面楚歌、焦慮難寢。根本原因在于頑固的冷戰思維作繭自縛。逆時代潮流而動,不擇手段力保衰落中的美國世界霸權地位必敗無疑。他處處標榜站在“自由、民主、人權”道德制高點,捍衛“基于(美國制定的)規則的國際秩序”,團結“自由世界”反對“獨裁”的“威權國家”,應對來自中俄的“威脅”。然而,他這種穿上“皇帝新衣”的霸權、霸凌、霸道實際舉措使自己原形畢露。尤其是言行不一和言而無信被世界各國看透了:信不過,靠不住。美國的國際形象、國際信譽和國際影響力一落千丈。
在這種情勢下,美國玩弄所謂美中俄“新三角關系”只能是幻想。在霸權主義敵視、圍堵、遏制、打壓下,無論挑撥離間還是威脅利誘,搞“聯俄制華”或者“聯華制俄”都是紙上談兵。壓力越大,中俄兩方只會更加相互靠攏共同反制。
10月27日,美國同時發表《國防戰略》等三份文件,再次定位中國為美國“最大安全挑戰”。拜登重申將與中國進行“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同時又老調重彈“不尋求(同中國)沖突”,而且必須又能夠“負責任管控”。11月4日,布林肯也聲言:“冷戰時代已經結束了,現在進入定義新秩序時期。”說白了就是:上世紀“冷戰”模式結束了,目前會是“新冷戰”,要按照美國利益和意志制定新秩序。
彭博社10月報道,美方有意盡快(包括11月中旬G20峰會)同中方領導人會晤。然而誰都明白,任何會晤要有真實成果就需要誠意和信譽。
七、“二十大”后,外交新局。
中共“二十大”確定的航向和大政方針,備受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贊譽。會后,中國即迅速展開全方位的積極外交新局。越南、巴基斯坦、坦桑尼亞、和歐盟“領頭羊”德國領導人相繼訪華,雙方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識和合作意向。11月8日,李克強總理出訪柬埔寨,并出席中國東盟峰會及東亞峰會。“進博會”、“中國航展”等也十分成功。
10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致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賀函中指出,中美兩大國加強溝通合作有助于推動世界增加穩定性和確定性,有助于推動世界和平發展。
10月28日王毅接受新到任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拜會時也指出,中美關系應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美國不要總想打壓、遏制中國發展。伯恩斯表示,研讀中共“二十大”文件有助于加深對中國的理解,愿同中方加強溝通、管控分歧、推進合作。
中美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是世界兩大經濟體,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核大國。在當前動蕩、變革的世界形勢下,面對新冠疫情、俄烏戰爭以及經濟、金融、能源、糧食、氣候等危機,中美兩大國對促進和平穩定、合作發展負有共同的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這也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國際社會的殷切期望。
(作者系華語智庫高級研究員、原新華社高級記者、常駐聯合國首任記者;來源:昆侖策網【授權編發】,轉編自“華語智庫”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