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4日,第一屆全國農民技能大賽總決賽將在聊城舉行。這次大賽規格高、規模大,聊城能在與全國多個城市的角逐中脫穎而出,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悠久的農耕歷史、優越的自然條件;靠的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旗幟鮮明地樹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導向。(聊城日報2023年6月30日)
第一屆全國農民技能大賽總決賽將在聊城舉行,聊城農民的選手們不僅在積極備戰迎接總決賽的到來,而且聊城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視,并通過借此機會大力推進聊城鄉村振興戰略的高質量創新發展。
聊城農民的技能不是現學現賣,而是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只能讓手中的技能越來越嫻熟老道,絕不會在傳承中倒退。
聊城作為第一屆全國農民技能大賽總決賽的比賽現場和東道主,參賽選手的技能成績僅僅是展示聊城對外形象的其中一部分,如何把聊城農業的高質量創新發展成就和良好精神風貌展示給全國各地的參賽選手和嘉賓,那才是真正的重頭戲。只有給參賽選手和嘉賓留下美好印象,才能讓聊城在總決賽中獲得的榮譽更加光彩奪目。
升騰在這方沃土上的聊城人已經鉚足了勁,要讓參賽選手看到聊城黃河流域和運河流域蘊藏的悠久歷史文化,究竟有多么神奇的魅力。這是因為,自古以來聊城人在接待賓客時一向落落大方,絕不保守秘密。只有敞開心懷,才能符合儒家文化中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的道德理念。
聊城人在鄉村振興中的特色引領經驗可以廣為流傳,只有互幫互學才能讓鄉村振興戰略完美地實現高質量創新發展。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才能在比學趕幫超的學習和競爭中共同發展進步。
聊城的葫蘆文化和傳統技能相得益彰,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增進彼此間的思想感情和友誼。聊城的傳統農業產生了獨具魅力的聊城中國葫蘆文化博物館。這說明,從古到今聊城人不甘寂寞,善于思考,善于在農業生產勞動中尋找精神樂趣。只有讓精神得到愉悅,農耕文化才能豐富多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才能健康長壽,并造福于子孫后代。
正是由于一個又一個特色產業帶活了一片又一片經濟,更帶富了一方群眾,聊城的城鄉差距正在逐步縮小。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聊城的高標準農田正在加快建設步伐,聊城的農業現代化建設也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而且,有些地方已經建立了高效智慧農業。因此,聊城的農業現代化建設更加有力地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質的飛躍;因此,聊城才能被譽為“中國蔬菜第一市”。
正是由于聊城市高度重視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高質量的轉變,而且用工業思維推動農業發展提質增效,突出科技理念、品牌理念、標準理念、戰略理念,構建了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因此,憑借“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是在聊城市舉辦第一屆全國農民技能大賽總決賽的風水寶地;因此,聊城的農民朋友對于參加第一屆全國農民技能大賽總決賽充滿著自信。
(作者系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