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眾議院議員計劃提出《2023年火力環法案》,要求美軍評估亞太地區導彈部署潛在地點,部署多類導彈構筑三層“火力打擊圈”,以強化對中國的威懾態勢。美提出“火力環”概念背后有何戰略考量,又將對我國的安全帶來何種影響?美國國會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Mike·Gallagher)和愛荷華州聯邦共和黨參議員恩斯特(Joni Ernst)日前聯名撰文,宣稱下步將推出一項《2023年火力環法案》(Rings of Fire Act of 2023),要求五角大樓評估印太地區導彈部署潛在地點,部署多類導彈構筑“火力環”以強化對華威懾態勢。這一法案中提到的“火力環”(Rings of Fire)原指“環太平洋火山帶”,是一塊圍繞太平洋呈馬蹄形延伸,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長達4萬公里的地質活躍地帶。加拉格爾和恩斯特在專欄文章中指出,根據美國國防部的報告,中國部署了超過1250枚地面發射的戰區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射程在500至5500公里之間),可以打擊印太地區的美國目標。負責監督核軍力的美國戰略司令部指揮官今年年初致信參眾兩院各自的軍事委員會稱,“中國擁有的陸基固定和移動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器數量超過了美國。”而當前美國及其盟友沒有足夠的防空導彈,以對抗中國不斷增長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文章還進一步指出,美國的武器庫中擁有一些短程打擊能力,例如精準打擊導彈(Precision Strike Missiles),但印太地區有10億美元的導彈預算沒有到位。而且,盡管遠程精確火力是陸軍現代化的優先事項,但美國沒有正在開發的遠程導彈,而中國的“東風26”導彈射程可達4000公里以上,對關島已經構成了威脅。因此,美國急需評估在印太地區的戰區打擊能力差距以及彌補這些差距的軍事需求。據悉,《2023年火力環法案》將啟動國防部的政策審查,包括在太平洋周圍部署導彈系統的潛在地點,以及美國共同制定部署戰略的盟友名單。法案還將指定負責監督這一事項的指揮官。恩斯特表示,“通過與主要盟友的協調,美國可以在整個印太地區開發和部署我們所需的導彈,迫使中國軍隊陷入困境,因此中國領導人在武力占領臺灣之前要三思而后行。”《2023年火力環法案》中提到的三層“火力打擊圈”起始于中國和俄羅斯的中心領土,那里是美國導彈潛在目標的大部分所在地,依次分為內、中、外3層,部署對應于現有類別的短程、中程和遠程導彈。內環可以容納射程高達1000公里的中近程導彈系統。在印太地區,最內環包括從日本到菲律賓的一系列島嶼;在歐洲,包括聯盟東線的許多北約國家。中環擴充到從1000到3000公里的中程導彈系統。外環將需要射程在3000至5500公里之間的遠程導彈,在印太區域的外環包括迭戈加西亞、澳大利亞北部、帕勞、關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聯邦以及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在內層火力環構建上,法案建議通過與美國盟友合作研發導彈、向盟國轉讓提供導彈、直接在盟國部署導彈3種方式,強化陸基常規導彈前沿部署態勢。另一方面,將“圈內”盟友納入美軍導彈攻防體系,加強情報信息共享、指揮控制協同、作戰系統兼容,利用盟友地理位置和作戰能力強化美盟作戰協同,必要時可優先使用盟國導彈開展首輪打擊。在中層火力環構建上,法案指出美軍中程導彈部署地點有限,且導彈部署數量尚未對中國形成足夠威脅。對此,美軍可優先考慮發展部署陸基“戰斧”巡航導彈,在不大幅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迅速擴充打擊火力。在外層火力環構建上,法案建議美應依靠中遠程導彈的速度和機動性優勢,在準確情報支撐下有效突破中俄防御,精確打擊關鍵節點,從而最大限度發揮導彈射程優勢并提高打擊毀傷效能。此外,還建議導彈攜帶爆破式子母彈、巡飛式子母彈、非動能戰斗部,以擴大殺傷面積,還可搭載機動式再入彈頭或多枚分導彈頭,這樣就可以同時打擊中俄多個目標。美國自退出《中導條約》后就謀劃求在亞太地區部署陸基導彈系統。《2023年火力環法案》一旦通過,無疑將加速這一進程。一直以來,美國對我軍的導彈打擊能力頗為忌憚。在退出《中導條約》前,就多次攻擊我方“利用該條約漏洞積累了大量條約締約國嚴禁部署的導彈”。此次,美若通過火力環法案,在印太前沿部署中、遠程打擊力量,可能會抵消我軍“殺手锏”武器發揮非對稱優勢,強化戰略威懾。美在印太部署中遠程導彈,是其落實《國防戰略》,力圖獲取“大國競爭”優勢的又一重要舉措,也是其優化前沿兵力布勢的重要一環,勢必會給我們帶來嚴重威脅。美未來可能以聯合研發、對日韓澳出售導彈等武器系統為籌碼,換取有關國家支持,這可能導致軍備競賽進入新一輪的惡性循環,引發地區更多的、持續的不穩定因素。從美此次計劃構筑的“火力打擊圈”可以看出,其打擊范圍已經覆蓋臺灣島、釣魚島、南海島礁等敏感地區。未來,一旦戰爭爆發,美國在印太前沿部署的導彈將對我沿海地區,以及重要城市構成直接威脅,還將對南海、東海以及臺海帶來輻射效應,對此我們應當增強危機意識,立足當前及未來作戰環境,提升自身能力。
(作者:司 嘉;來源:昆侖策網【授權編發】,轉編自“華語智庫”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