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張維為:人工智能可能被武器化,我們要用中華文明智慧迎接挑戰
點擊:  作者:張維為 孫茂松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  發布時間:2023-08-14 07:07:41

 

1.jpg

人工智能發展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回應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我們可以從中華文明和中國式現代化中汲取智慧。”


用中國人的智慧趨利避害,我們要超前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把問題看清楚想清楚。”


“通用人工智能會催生重大的技術和產業創新,可能會導致行業生態的重新洗牌。”


在東方衛視8月7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第197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茂松教授,共同探討人工智能的現狀與前景。

2.jpg

【張維為演講】

2023年6月26日,我應邀來到孔子故里山東曲阜尼山腳下與來自全球政企學研各領域的數百名代表,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時代:構建交流、互鑒、包容的數字世界”這樣一個主題。在這次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上,我有一個發言,現在跟大家匯報一下,是我的一孔之見,供大家參考。

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從機遇來說,它可以極大地方便人類的工作、生活;從挑戰來看,它可能顛覆許多產業,甚至被武器化,最終傷害整個人類。如何回應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我認為我們可以從中華文明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中汲取智慧。

首先,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中華文明延續五千多年至今仍然生機勃勃,而且實現了現代國家的轉型,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華文明具有擁抱新事物同時能夠“守正創新”的特點。中國人擁抱新事物的熱情舉世罕見,“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一千年古訓,一直激勵著我們推進中國的現代化事業。短短數十年間,中國完成了從農業文明邁入工業文明,又邁入信息文明的偉大變革。中國今天已經處在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全球第一方陣。

其次,中華文明具有源遠流長的辯證思維的傳統,對于不那么具有確定性的新事物,我們往往允許試驗,并以“趨利避害”的辯證思維加以對待,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對人類生活的有利一面,減少其有害的一面。我們的執政理念和做法,包括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包括順勢而為,包括在發展過程中解決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等等,這些本身都包含了中華文明的許多政治智慧。

中華文明是見過大世面的文明,它很少驚慌失措,而是勇敢地面對挑戰,既來之,則安之,盡可能實現人民利益最大化、損害最小化這樣一個目標。

 

3.jpg

【張維為院長出席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

第三點,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背后是源遠流長的“民本主義”文化傳承,也就是“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它體現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中。國家的任何政策,包括互聯網政策、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治理的有關政策,都首先聚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的信息服務。這也是為什么中國成了世界上唯一的一個做到了“一部手機、全部搞定”的國家。

這與另外一些國家相比完全不一樣。那些國家從一開始就把互聯網發展“政治化”,然后在全世界范圍內推動“顏色革命”,中國的做法和它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但這種損人不利己的做法最終也導致這些國家本身內部出現了民粹主義泛濫以及社會嚴重分裂、嚴重撕裂的局面。

民本主義理念還意味著中國式現代化關注對資本力量的必要引領,從而在整個國家層面形成一種政治力量、社會力量、資本力量,有利于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平衡,而非資本利益獨大,那最終會損害廣大公眾的利益。

第四,中華文明具有“推己及人”“和而不同”的文化傳統,這十分有利于推動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乃至不同文明之間的互學互鑒。中國過去數十年就是這樣一路走來而且受益良多。今天,面對人工智能的挑戰,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唯有世界各國攜手努力,共同維護人類的整體利益,共同遏制可能出現的人工智能濫用,從而使人工智能能夠真正地造福人類,而非少數人,少數國家。

第五,中華文明具有“兼聽則明”“有事好商量”的文化傳承。我曾在不同的場合談過中國“微信革命”背后的中華文明密碼。我說,相比其它語言,中文是世界上最凝練的語言,一部手機的小小屏幕上,中文可以處理的信息遠遠多于其它語言。此外,中國文化具有“兼聽則明”“兼收并蓄”“有事好商量”歷史傳承,中國人可以隨時隨地拉個微信群來商量事情。所以,這一切都為“微信革命”提供了非常寶貴的人文基礎。現在我們討論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可以從中華文明中借鑒我們最擅長的協商民主。國際社會確實有太多的技術問題、倫理問題、法律問題等等,需要共同商量、民主協商,才能真正地實行有效的管控乃至問題的解決。

同時,我們要十分警惕且堅決反對世界上少數國家奉行唯我獨尊、以鄰為壑的立場,他們甚至提出要把中國排除在人工智能的“行為規則”之外,他們說要“搶在中國之前”制定人工智能發展的規則。我想他們的做法是非常短視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六,中華文明從來都把危機看作是“危”與“機”并存,人工智能的時代就是風險與機遇并存的時代。人類社會隨著全球化和互聯網發展早已日益密切地聯系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唯有攜手合作,國際社會才能應對人工智能時代的各種挑戰,才能共同更好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想這也是唯一正確的方向。

如果人類社會能夠沿著這種積極的方向前行,那么從一個更為積極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的合理發展也符合馬克思提出的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也就是說在人類經濟和技術高度發達之后,人類的必要勞動時間將大大減少,人類將擁有更多的閑暇時間,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間的差別、城鄉之間的差別都將消失,人類也會因此而獲得更大的自由和幸福。

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這些。謝謝大家。

4.jpg


【孫茂松演講】

我長期從事人工智能研究,現在嘗試從技術角度延展談一下。

去年年底ChatGPT異軍突起、一鳴驚人,標志著通用人工智能開始走進人類的視野。而這一點,在一年以前還是不可想象的。

下面簡單討論一下ChatGPT的主要技術特點。它的核心算法是“下一個詞預測”,是由這個基本策略驅動的語言生成模型,貌似簡單,但其實不簡單。

舉個例子,你隨便給機器一句話,然后在任何一個地方停下來,比如說,我昨天晚上吃了。“昨天晚上吃了”叫上文,給定這個上文去猜下一個詞應該是什么詞,這叫“下一個詞預測”。但下一個詞我是告訴電腦了,就是“飯”,所以算法就會調動它的人工神經網絡機制,使得下一個詞出現的應該是“飯”。

聽起來就這么簡單,但“把這個事告訴它”這件事,實際上是一個了不起的策略,叫自監督學習。不需要人告訴它,機器自己就知道答案。這一點保證了這個算法可以對互聯網上任何一個句子來做這個操作,不需要人的絲毫介入。

 

5.jpg

【chatGpt/資料圖】

我在互聯網規模的語料庫上去統計,就會得到不同概率分布,比如我昨天晚上吃了“飯”,它有一個概率分布,比如說3.5%;我昨天晚上吃了“菜”,比如說2.8%;我昨天晚上吃了“桌子”,這個概率分布一下就變很小。總之,你可以得到一個給定了上文、它下一詞的概率分布。那么,這大概有多少詞呢?詞典有多大,它就有多大。比如,《現代漢語詞典》大概有五六萬詞,它就有五六萬個選項。比如你要基于字來生成,《康熙字典》四萬八千個字左右,它就有四萬八千個選項。靠著這個大數據,概率統計就可以做得比較準確。

如果再往前挪一個詞,上文就變了。比如“我昨天晚上吃了北京”,第一你知道它肯定沒說完,第二大概率后面就應該出現“烤鴨”“烤肉”這類詞。“烤鴨”的概率我估計能到百分之二三十。如果說“我昨天晚上吃了上海”,那后面出現“小籠包”,也是大概率;第二估計是上海小餛飩。這樣它的分布就變了。所以在大數據的加持下,我任意給定一個上文,就會得到一個比較合理的下一個詞的概率分布。這一點實際上是了不得的,因為上文是無限的。

這件事實際上,一是靠大數據,再一個是靠大模型,即深層神經網絡,也就是基于Transformer架構的深層神經網絡,才可以把這件事做出來。當然,要做出來還需要大算力。大家都很熟悉,要做出來,這“三個大”缺一不可。一旦有了這套東西,你就可以讓機器生成任何你想生成的句子。這是它的一個基本機理。

這種生成式算法具有強大的文本內容生成能力。舉個例子,比如我們現在讓機器寫五言律詩,每句五個字,一共四十個字。你對每一個字的選擇,就好像你走路走到一個路口,有多少個分叉呢?比如《康熙字典》四萬八千個字,大概是四萬八千個選項,這里邊有的路比較寬,那接續比較自然;有些路是很窄的,可能根本不能接續,那四萬八千個選項不可能都是通暢的。

我假設平均一個路口后邊有一百個字的選擇,這應該是比較保守的估計,那么能夠產生多少首不同的比較通順的五律,我們可以簡單算一算,一個路口,如果有一百種可能性,總共連續四十個路口就是一百的四十次方,理工科同學一看這個數就害怕了。給大家一個形象的比較,全宇宙中的原子加起來大概是這個數。換句話說,我們人類自古到今流傳下來的五律不超過五十萬首,和我剛才講的數相比,這五十萬首只是什么?不能叫滄海一粟,叫“銀河系一粟”。所以它有巨大的創作空間,大多數五律我們人類都沒有來得及寫出來。

這種方式就使得我們的創作形式產生了變化。比如以前要寫詩,你自己殫思竭慮,會去琢磨怎么寫出新意。但人工智能這個模型就變成,我可以把整個空間生成出來,天文數字的五律詩詞生成出來,然后你來挑。如果你對其中個別字不滿意,就去改一改,所以它的模式就變了。挑的過程既可以讓人去挑,也可以讓機器去挑。比如說我們如果到岔口,就找寬的道去走,肯定是通順的,但新意就不夠;如果按窄的道路去走,非常具有新意,但有可能不通順。可見,這種模型的創造能力不可限量。

以ChatGPT為典型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會催生重大的技術和產業創新。比如ChatGPT和搜索引擎結合就很有可能催生下一代搜索引擎。它也可能帶來產業生態的重新洗牌,比如ChatGPT最近把插件和一些大的知名公司合作,比如跟旅游公司合作,用戶去訂酒店訂機票的時候,就用人類語言去跟它講,可以表達非常復雜的訴求,假設我想在王府井附近訂一個酒店,最好離購物區近一點,但又不要太吵,價錢適中,這個訴求以前可能需要費半天勁才能解決,但如果和ChatGPT合作,就有可能比較好地理解你的意愿,然后快速給你訂到你希望的酒店。剛開始可能還不太行,但你在跟它的交互過程中,最后訂了這家酒店,相當于你給它做了深層次的語義標注,它就會越做越好。可以設想它如果能夠很好地理解用戶訂酒店的訴求,一句話把這事搞定,那么其他的辦旅游的網站應該機會就不大了。現在ChatGPT和衣、食、住、行、用、教育等行業有影響的網站結合,未來會影響行業生態,可能導致行業生態的重新洗牌。這是更值得我們警惕的,因為生態競爭是最高形態的競爭。

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要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營造創新生態,重視防范風險,不管我們愿意還是不愿意,人類通用人工智能之路已經開啟,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正如張維為教授所指出的,前路充滿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并存,這將是對人類智慧的一次重大考驗。我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6.jpg


【圓桌討論】

主持人:謝謝兩位教授的演講,因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現,也讓普通人覺得人工智能離我們并不遙遠。想問一下孫教授,人工智能將來到底會怎么樣地進入我們的生活?

孫教授:其實只要是人和機器用人類的語言打交道,所有這些場合它都會發揮重要作用。比如說現在中國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老年人很孤獨,如果設計一個人形機器人,配上ChatGPT,讓機器人去理解并根據人的某種偏好,來產生回答,就可以用作陪伴老人的機器人,而且是個性化的。這就是一個很大的產業。

 

7.jpg

【華為發布盤古大模型3.0】

主持人:因為我們都知道中國正在邁入一個老齡化社會,未來健康產業是巨大的一片藍海,人工智能在這個領域里會有很大的作用。

張教授:最近華為發布的盤古大模型,賦能千行百業,比方說制藥業,它可以降低藥物研發成本百分之七十,以最快速度從海量藥物分子篩選出最適合的小分子。而且關鍵是ChatGPT用的是英偉達的芯片,盤古用的是華為自己研發的昇騰芯片,這也是一個重要的突破。

主持人:我還可以舉個例子,比如給農業生產賦能。種植農作物的時候,通過人工智能的一些設備輔助,可以非常精準地感受到植物的生長狀況,可以讓生長周期再快一點或者再緩一點來滿足外界的需求。所以千行百業都可以接受人工智能的服務。當然我們剛才說的是人工智能賦能的一部分,為什么我們會這么關心人工智能?是因為大家看到它帶來的能量之外,也有擔憂。人工智能未來會不會產生一些顛覆性的變革?

張教授:我看到有一個報道,關于美國國防部的一項試驗,說是一個人控制無人機打仗,然后他給無人機下命令說你必須停止發射,結果無人機把這個指揮員打死了。因為它通過大數據積累判斷,認為你的指令不符合我的利益,就把你打死了。但是后來美國國防部說這不是真實發生的事情,而只是他們預設的一個場景,但他辟謠辟得晚了。同時,人們也覺得這種情況是完全可能的。

主持人:類似這種情節,我們在科幻電影里看到過。以往可能大家覺得這個事離我們很遙遠,但像這種通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現,突然一下覺得這個隱憂不得不重視起來。現在有不少的科學家都已經提出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要緩一緩。

孫教授:剛才張教授舉的那個例子,其實專用人工智能就可以,而且我相信它已經是現實的,已經不是科幻電影了。比如把物體識別能力再加上某些定位,再加上機器人有執行能力,所以我覺得應該已經存在危險。

主持人:孫教授能否給大家做一個解讀,我們現在整個人工智能的發展到了什么樣的水平和狀態?在上海舉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每年都有熱詞,今年討論的就是大模型。您剛說“三大”,大數據、大模型、大算力,您能不能給我們做個介紹,世界人工智能的領域和中國目前是怎樣的發展水平?

孫教授:我們國家和全球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水平對比,在ChatGPT之前應該說差不太多,一般美國是領跑,我們是跟跑,這是一個總的狀況,但我們跟得比較快,我覺得比美國差半個肩膀。但這次ChatGPT出來,一下子把我們甩掉了一百米。從通用人工智能角度來看,我們和ChatGPT有非常大的距離。但從它的專用能力來看,大模型有專用能力,應該是差不多。通用能力,可以有些例子去測試,ChatGPT4,你給它一些問題,回答得還都比較靠譜。我們自己的系統,有時候測試會產生一個不錯的句子,你會覺得懸的心好像放下了,但實際上還是有很大差距。

主持人:這一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有幾十家大模型的相關院校、廠家、企業等,都拿出自己的作品來參與展覽。大家意識到,我們在通用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這一塊有比較大的距離,所以很多設計方、科研機構都開始發力追趕。

張教授:中國人看得很清楚,我們的差距在哪里,哪些地方是有優勢的,哪些地方是有劣勢的,然后想辦法彌補。我看了這次華為發布的一些報道,他們做事情也是從源頭,包括從芯片和大模型開始做很多事情。

孫教授:我剛才講,我們的大模型的專用性還是沒問題的,它即使不具備通用性,但結合各個行業能發揮很大的效果。

張教授:任正非有一個判斷:人工智能軟件平臺對人類社會的直接貢獻可能不到2%,而98%應該是對經濟、社會等各行各業的促進,所以從政府治理到金融、到煤炭、礦山、港口,華為都在做。盤古大模型與中國這種全球最強大的制造業、最完整的產業鏈相結合,這是美國所不具備的。

 

8.jpg

 

主持人:現在我們討論通用的部分,可能未知數比較多。在技術上我們還是要抓緊升級迭代要追趕上,同步地再來考慮,它可能會產生的負面影響,到底怎么去約束它。前段時間網信辦等七個部門聯合發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文件,8月15日開始施行。這里頭確定了很多管理邊界,比如數據不能過度收集等等。但是我注意了一下,它的原則叫包容審慎、分類分級監管。

張教授:我覺得這四個字很重要,包容審慎,“包容”放在前面,那就是先鼓勵你發展,容忍你發展,然后再審慎對待。之前有個征求意見稿,這個是新的版本,有一些變化。其中一個大的變化是,之前的監管部門主要是網信辦,現在包括了教育部、發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另外對于社會動員這類具有輿論屬性的人工智能是要嚴管的。我覺得這也是很合理的考量。

孫教授:應該說這個辦法還是充分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見,比如剛才說的包容審慎,這個原則特別重要。因為這種生成式的模型,一方面它生成能力很強,同時它是概率式的。概率式模型就會產生幻覺現象,這是必然的。你想你一個人走路,如果在每個路口都有四萬八千個分岔口,然后我讓你走二十個岔口,你還能精準地走到你希望到的那個地方嗎?不太可能。所以產生問題是必然的。如果監管辦法是一個問題都不能出現,那這個技術就沒法發展,我注意到文件中提到要分類分級監管。

這就很好,它不能零容忍,零容忍的話,這個技術就搞死了。但另一方面,確實是錯誤要越小越好,這實際上對技術也是提出挑戰。比較好的監管,它會促進技術精準定位。適度監管,對技術本身也是一個發展。

主持人:此外,像ChatGPT4這樣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現,也讓大家討論另外一個話題,就是科技向善和科技發展之間的關系,包括像職業創造和職業替代之間的關系。比如科技公司,都可以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來寫初級代代碼,有一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可能就失去了工作機會,包括從事初期創意的,像初期文案,初期策劃,可能都會失去工作。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孫教授:通用人工智能肯定會替代一部分人的工作,特別是重復性的、相對低端的智力勞動。從好的角度來看,是使得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生產成本降低,因為不需要這么多人了;不好的方面,是對個人來說,可能就會有一部分人失業。從工業革命到現在都是這個規律。所以這塊應該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不會取代這個行業。比如寫代碼,好像谷歌測了一下ChatGPT4,基本上可以給它18萬美金的年薪,但還是我剛才講的,這個模型存在幻覺現象,它寫的代碼不能保證都是對的。所以一定是后續需要有人來校對、審視,其實是對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主持人:就像您說可能還會催生出一些新的工作機會,創造就業也好,還是給所有人提供機會也好,它講究一個公平性,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么好的條件來應對這種新的創造所帶來的挑戰。所以其實我是蠻擔心這個問題的,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活躍發展,對于普通人來說,沖擊會有多大,怎么保護大家的權益?

孫教授:現在有個詞叫終身學習。你不學習就落后,落后可能就丟掉工作,這其實是正常的。我想這個問題要換個角度來看,ChatGPT有嚴重的局限性,它不是一個基于理性思辨的算法,而是一個概率式的算法。這個東西要達到決策的層面,現在是做不到的。另外確實也會產生新的行業,新的職業創造。

主持人:或者我們要放寬視野,就像我們剛才講了它會賦能千行百業,可能會在千行百業當中,根據自己行業發展的特性會創造出新的職業崗位,這是有機會的。

孫教授:將來會出現這種情況,人少了的話,機器反而能夠彌補我們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再有,我干嘛一周一定都要工作五天八個小時。我可以少工作,去生活;只要制定合適的規則,讓大家都能享受人工智能帶來的這種好處,就可行。

主持人:所以我們的政府、我們的社會要做管理要做服務,其實就是希望把人工智能的正面部分發揮到最大,它提出來的挑戰,或者可能會由此帶來的一些管理上的難題,要更加花力氣去解決。就像您剛剛說的,可能有些相對弱勢的群體會受到挑戰,那么可能政府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在勞動創造上、在其他崗位的給予上,怎么去保護這樣的人群。因為社會公平始終是我們非常重要的追求目標。

張教授:放寬思路,最終可能是必要勞動的大幅減少。比方說過去是每天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以后每個星期工作三天、至兩天,獲得同樣的收入、甚至更高的收入,你將有更多的閑暇時間,我們要放眼未來。

【提問環節】

觀眾:兩位老師好,主持人好,我叫王洪丹,畢業于香港大學,同樣是一名互聯網從業人員。剛剛兩位老師多次提到人工智能是一把雙刃劍,今年未來科學研究所也發表一篇公開信,呼吁所有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停止訓練比ChatGPT4更強大的人工智能模型。一方面是擔憂人工智能可能會產生一些誤導性信息,另一方面是擔憂人工智能有可能會超越我們人類的思維,甚至是取代它。在這樣一個人工智能發展的時代下,安全和公眾的信任接下來將如何發展呢?謝謝。

張教授:我個人感覺大概這樣的,可能有點像核能、原子彈發展的歷史。當核能開始發展的時候,大家相當積極,但產生原子彈后大家非常悲觀,包括愛因斯坦,他的理論為此作出過貢獻,但他呼吁一定要停止核武器,他變成反戰的和平運動創始人之一。

你剛才講的科學家們的呼吁,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我自己研究國際政治和國際關系,我的判斷是說不定人類還得走過去核武器發展的老路,還是大家不得不發展,不得不競爭。

你看最近的報道,英國跟美國在談要在今年下半年在英國開一個人工智能國際會議,他們明確地說,要趕在中國人之前制定規則,要讓所謂的“民主國家”團結在一起。當然,我認為這將是徒勞無益的,因為中國跟美國已經處在第一方陣。但我擔心最終還是要通過這樣的競爭,經過摩擦、斗爭、交鋒到一個點上,人類智慧和理性才會回來。就跟核武器一樣,甚至已經使用過了,最后超級大國之間、核武器國家之間才通過談判達成各種各樣的、比如核裁軍協議等等,但執行時候還會碰到很多困難。在人工智能領域內,我們可能也會經歷這么一個跌宕起伏的過程。總之,我不是十分樂觀。

 

9.jpg

 

今年3月,圖靈獎得主Yoshua Bengio、伯克利計算機科學教授Stuart Russell、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蘋果聯合創始人Steve Wozniak 等在內的數千名對人工智能關注的人士發起一封公開信,呼吁暫停訓練比GPT-4更強大的系統,期限為六個月,理由是這些模型對社會和人類存在潛在風險。

孫教授:我同意張教授的判斷。這個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除非全球形成共識,否則停不下來。因為涉及到國家競爭,甚至是終極競爭,通用人工智能還只是在一個很初級的階段。現在我們擔心什么?按它的算法,它現在這個能力都不應該有。但它有了這個能力,就怕模型再做大以后會產生別的東西。

主持人:更何況萬一迭代的速度越來越快。

孫教授:對。我剛才演講專門講了不確定性和確定性并存。當前程不明確的時候,大家一定想要去一探究竟,這里邊主要的動力其實是來自科學、科學研究。因為讓機器具有智能,初心實際上是來自科學。所以科學家就會往前走,但是他走到那一步,必然會影響社會,必然會影響產業,這件事就復雜化了。

張教授:這個點還沒有到,人類就是這樣前進的。我想到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一句名言,大意是誰都知道戰爭不好,和平好。但最終可能還是要通過無數的戰爭才能實現和平,所以他認為人應該有智慧直接擁抱和平,而不是通過戰爭。但遺憾的是人類歷史往往不是這樣發展的。

這是很有哲理的。我希望我們人類的智慧能夠早一點覺悟到這一點,然后形成共識一起來做事情,用中國人的智慧趨利避害,我們要超前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把問題看清楚想清楚。

觀眾:兩位老師好,主持人好,我叫劉浩,是一位科技行業的創業者。現在世界各國都認識到人工智能是關系到國家競爭和戰略博弈的一個關鍵因素,但是也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治理模式。我的問題就是現在像歐盟、美國他們有怎樣的規范和治理?如何更好地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多元文化中的交流,謝謝。

張教授:很多差別已經明顯存在了。我們過去討論人權時候也說過,像歐洲很多國家,包括法國這樣的國家,到現在都認為人臉識別是侵犯人權,但中國人擁抱新事物的熱情,真的是在基因里的,同時我們能夠守正創新,趨利避害,在發展過程中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

至于國際標準的制定,某種意義上,因為中國應用場景和應用實踐非常之豐富,我覺得中國現在自己制定的、哪怕是中國國內的各種標準,都可能產生全球的影響。比方說,你現在出門,走半個小時,被拍了一百次,實際上我們的公安系統如果要查人臉識別等,它是有一套比較嚴格的程序的。再比方說,我們的邊檢要有明確的授權才能查看你的手機和電腦,而美國的邊檢可以任意扣押、查看你的手機和電腦,這方面我們管理程序已經比美國嚴格多了。

孫教授:國外特別是歐洲,包括聯合國對人工智能的科技倫理,這幾年出臺了幾個文件。我覺得主要的原則界定得還是比較清楚的。像美國,今年在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下面專門成立了一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工作委員會,相當于子委員會。

其實在人工智能科技倫理的大原則下,跟我們有很多是相通的,我認為這方面應該在聯合國框架下加強國際對話,盡早形成共識。現在關鍵是在執行層面對這一原則的界定可能有問題。比如說剛才講的隱私,保護隱私無論東西方都是提倡的,這是一個原則,大家都一樣,但到具體領域比如說視頻這塊你怎么處理,這其實又跟文化有關。所以擺到桌面上,大家心平氣和地談,其實是有可能達成某種共識的。這一塊我覺得應該盡早制定國際性準則。比如網信辦等七部門發布的規定,再早幾年科技部也有關于人工智能科技倫理的規定。這都為我們進行國際對話,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主講嘉賓:張維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孫茂松,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編自“觀察者網”“東方衛視”)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