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美國政府一再承諾不與中國脫鉤,可其“去風險”的內涵顯然是意在打造新的“排中”供應鏈體系。我方若一味地強調維持現行供應鏈,顯然是守不住的。因此,我方開始以攻代守,主動出擊指出維持“供應鏈韌性”。這一記重拳恐怕會令美國難以招架。
“脫鉤”一詞,是當年特朗普貿易戰無果的時候對中國發出的威脅。到了拜登政府這就開始強力推動實施了。美其名曰是為了應對中國的“經濟脅迫”。
但是,在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且必須通過合作才能化解衰退危機的大背景之下,推動與中國這個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的脫鉤斷鏈,顯然對世界是巨大的傷害。
重要的是,維護多邊機制推動全球化,這是除了美國之外的全球共識。與中國脫鉤就等于是挑起體系性對抗,這也是全球共識。
因此,盡管美國人巧舌如簧,也難以推動。即使是美國的歐洲盟友也明確拒絕。
一方面是無法建立起排華的脫鉤聯盟,強推脫鉤反而會孤立美國自己;另一方面推動脫鉤的過程對美國的傷害也難以承受;再就是美國也怕與中國引爆全面沖突對抗。自然也就強調無意脫鉤了。
雖然不談脫鉤,但中國制造在世界供應鏈中的強勢地位也確實令美國一直是如芒在背。而急于重振美國制造業的原因也決定了美國必須削弱中國的供應鏈優勢。
重要的是,脫鉤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打壓孤立中國。如果不脫鉤了,最擔心的是世界各國與中國的合作會進一步加強。這會突顯中國的地位,削弱的自然就是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了。
因此,拜登就又想出了一招,那就是所謂的去中國依賴或去中國風險。一方面依然還是變相的脫鉤;另一方面這也是中國威脅論的一部分,也算是一招離間計。
這一計果然還是挺有效的。原本堅拒脫鉤的歐盟,對去風險卻顯得格外的上心。并且也開始了行動。對華電動車反補帖調查就是邁出了第一步。
同時,一些東盟國家也有點動心。一方面是可以從美國的所謂“友岸外包”策略中獲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加速世界制造業轉移之際爭取更多的機會。這對于東盟國家來說也確實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為此,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方面一再強調要創建多樣化和彈性的供應鏈。美國正牽頭打造一個在關鍵核心領域不依靠中國制造的供應鏈體系,又或是亞太供應鏈重組。歐盟最新的表態是強調要打造符合自己利益的供應鏈體系。
實際上去全球化進程已經被美國推動起來了,供應鏈正在進入碎片化時代。如何維護全球供應鏈的完整?或重建一個什么樣的供應鏈?這也是擺在世界面前的重要課題。
或許正是基于這一判斷,我方才積極地在世界上首次舉辦了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提出了中國倡議和主張。
黨中央指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鞏固和加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是各方的利益所系和迫切期盼。
在首屆鏈博會上,我方提出了四點倡議和主張。一是共同構筑安全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二是共同構筑暢通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三是共同構筑開放包容的產業鏈供應鏈。四是共同構筑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并創新提出了“產業鏈供應鏈綠色低碳轉型”也就是“綠色供應鏈”的概念。還提出了“數字供應鏈”的概念。
盡管我方的宗旨依然還是維護全球供應鏈的完整性和韌性,但這與美方的排他性理念有本質的不同。中國無意排斥美國,但阻止不了美國自動把自己排除在外。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雖然是維護供應鏈的完整與韌性,可這一屆鏈博會的重點。
一是尋找志同道合共同維護全球供應鏈的伙伴。開放包容、互利共贏這是中國理念。也是普遍為世界所接受的理念。這是合作的基石。
二是為世界各國企業搭建供應鏈合作平臺。首屆鏈博會設立了涵蓋智能汽車鏈、綠色農業鏈、清潔能源鏈、數字科技鏈、健康生活鏈等5大鏈條和供應鏈服務展區。
很顯然,這是意在維護“大供應鏈”的完整性和韌性的前提之下,建立不同領域的“分供應鏈”。這是意在對碎片化的大供應鏈分段整合。
不同發展狀況和發展階段的國家,可以側重不同的“分鏈合作”??梢哉f博采眾長、各取所需。照顧到了全球的大多數。
而倡議也明確提出:中國將繼續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加強在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領域創新合作。這表明中國意在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或合作平臺。
美國若愿意合作,那中美就可以共商共建共享這一供應鏈。如果美國執意排斥中國,那中美也就只能是“分道揚鑣”了。中國的維護全球供應鏈之舉也就只能是變成了獨立于美國之外的新供應鏈了。
如果大供應鏈受到了嚴重的破壞,那分供應鏈就足以彌補這一損失。至少在中國的優勢領域里,會最大程度上降低大供應鏈受損所帶來的損失。
在世界供應鏈嚴重碎片化的情況之下,分供應鏈的建立或不同領域的合作,就是最好的應對措施。而通過分供應鏈的發展同樣可以反過來推動融合全球供應鏈的完整性和韌性。
中國的這一招,直接針對的就是美國,也是對欲去風險或打造歐盟自己的供應鏈策略的一種警告。
沒有參與就沒有領導權,沒有參與就不能從中獲取利益,甚至是最終會與中國形成兩大對抗陣營體系。這個選擇權給了美國和歐盟,讓美國自己來做判斷和選擇。
對此,美國方面不可能不做出積極反應。在鏈博會召開的前一天,美國于當地時間27日成立白宮“供應鏈韌性委員會”并召集了首次會議,宣布了30多項新舉措,“以加強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供應鏈”。
在接受媒體詢問時,美方官員強調了“地緣政治風險”以及“內部威脅和漏洞”??梢娒绹羌毖哿?,也學著中國領導人提供應鏈韌性了。
然而,美國供應鏈的宗旨依然是“以加強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供應鏈”為目標,這完全沒有一點新意。盡管宣布了30多項措施,可處處體現的都是美國優先美國例外。而當今世界也已經是絕不承認和接受美國優先了。
美國的做法非但與中國的倡議形成不了競爭優勢,反而更彰顯了中國方案理念的優勢與可接受性。
美國的領導力正在轉變成對世界的破壞力。然而,美國破壞的首先是自己創建和維持的秩序體系。雖然說是不破不立,可破壞了之后美國卻無法根據自己的意愿重建。這受損最大的自然也就是美國了。
而對于中國來說,只有在打破了美國的舊體系之后才能建立真正的符合中國利益或體現公平正義的新秩序體系。美國主動打破舊秩序,這省了中國不少的事。
美國原本還處于世界產業鏈供應鏈金字塔的頂端,原本還處于優勢地位和能夠爭取利益的最大化。如今的情況等于是美國人自己砸了自己的金飯碗。
可如果不搞破壞美國又沒有好辦法應對。在美國的破壞下供應鏈正在受到嚴重的破壞,而中國只需要順勢而為。一方面推動加強供應鏈合作,一方面推動分領域的供應鏈合作的建立,實際上是掌握了重構世界供應鏈的主導權。
正因為如此,美西方媒體將鏈博會視為“另創中國主導的供應鏈陣營”的嘗試。這話不對也對。
說不對,是因為中國此舉正是在世界供應鏈受到美國嚴重破壞的情況之下進行的,中國的主旨是維護供應鏈的韌性和完整性。當然提出中國理念自然是為了推動供應鏈運行的合理性。
說對,是因為如果美國愿意合作,那自然是好事。如果美國不接受中國理念,或者還總想著美國優先或美國例外,甚至是還想把中國排除在外,或者說犧牲中國利益,那美國就是自動的被排除在外了。
世界已處于重構世界秩序的大國競爭時代,這是美國自己定義的。而秩序重塑的首要一環自然就是供應鏈的重建。這自然也存在競爭關系。
而競爭的首要問題自然就是理念和價值觀之爭。產業鏈和供應鏈是全球化的重要一環。開放包容互利共贏就是中國理念。而美國的理念卻還停留在美國優先或美國例外的舊概念。美國要的是“加強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供應鏈”。
這中美的理念或價值觀之爭高下已經是立判。因為美國優先或美國例外已經完全不被世界所接受,即使是歐洲也不接受。這也只能是逼得中國建立獨立于美國之外的新供應鏈體系。
中國舉辦首屆鏈博會,可以說是正當其時,也可以說是順勢而為。在供應鏈受到破壞而嚴重碎片化的關鍵時刻,總得有人挺身而出“提方案拿主意”。而中國方案更符合世界利益和目前世界變革的現實。中國是第一制造大國,也是第一貿易大國,更是經濟復蘇的第一動力。與中國合作,即使無法維護和重建新的供應鏈,也可以通過分鏈合作或不同領域不同區域之間的合作抵消傷害和損失。而通過雙多邊合作倒逼供應鏈的整合,這也是目前最佳的選擇了。
而美國卻還在以美國經濟和安全為主重塑供應鏈,顯然還是想體現美國優先原則。這已經在實踐中證明了不會被世界普遍接受,美國只能是更加的孤立。
中國此舉等于是將了美國一軍。不反對,不符合美國戰略;反對的話,就是在傷害世界利益。而美國也確實拿不出好主意,中國這一記重拳可以說打得美國毫無還手之力。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動態大參考”)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