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美國財長耶倫在中國訪問,她此次來中國多次提到的一個議題就是關于中國產能過剩及過剩產能大量輸出海外所帶來的問題。耶倫在中國訪問期間,在美國商會發表了演講,在這場演講中,她闡述了對中國產能過剩的擔憂。她表示,中國政府的直接或間接支持,正在導致可能大大超過中國國內需求,以及全球市場的承受能力。她表示理解這些政策可能是受國內發展目標的驅動,但產能過剩會導致大量出口而且價格低迷。這會削弱美國公司及工人的業務,以及包括印度和墨西哥在內的世界各地公司的業務。耶倫還強調,這會導致供應鏈過度集中,給全球經濟的恢復能力帶來風險。最后,耶倫表示,“中國太大了,無法通過出口實現快速增長。如果政策只著眼于創造供給,而不是同時創造需求,就會產生全球溢出效應。”耶倫作為美國財長,她的立場自然是站在美國的角度,維護的是美國企業的利益。雖然她的話很刺耳,我們不愛聽,但卻給我們提了個醒。我們先來看一個中企出海投標保加利亞高鐵而被迫出局的例子,或許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低價未必是好事情。

中國中車旗下中車四方機車參與了保加利亞交通和通信部的招標,該招標涉及20輛電動列車的采購,以及為期15年的維修協議和員工培訓,價值6.1億歐元。不過,中企的出價非常令人意外,比保加利亞鐵路公司估算的成本低了46.7%,比競爭對手西班牙機車制造商Talgo公司的報價低了47.5%。保加利亞鐵路公司估價6.1億歐元,Talgo公司報價6.2億歐元,而中企報價為對手的一半,只有3.1億歐元。中企過低的報價引發歐盟關于中企接受補貼的懷疑,進而被迫出局。我們知道高鐵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的技術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掌握著高鐵制造的一系列核心技術。目前國內高鐵營運里程已達4.5萬公里,建成全球最長的高鐵網絡。歐盟和日本也都有自己的高鐵技術,但除了歐盟和日本外,其他國家高鐵現在基本都沒有盈利。

歐盟和中國的高鐵技術都很成熟,保加利亞方面給出了成本估價是6.1億歐元,報價相差10%以內還好理解,中企報價比西班牙企業報價低47.5%,這難免被人懷疑中企接受了補貼,否則這一行為很反常。我們知道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有了先進的技術,就應該有品牌和技術溢價,那么報高價也是理所當然的。站在歐盟的角度,中企報這么低的價格明顯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搶占歐盟市場。中企的低價行為無疑會沖擊歐盟現有的產業供應鏈,讓歐盟相關企業失去機會,讓歐盟工人失業,所以他們讓中企出局了。當然,我們不只是在高鐵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還有諸如清潔能源、電動汽車等領域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目前這些領域國內產能早已過剩,國內卷得很厲害,這迫使中企不得不加大出海力度,大量向海外出口。如果我們依靠技術、規模和價格優勢大量出口,對其他國家相關產業的沖擊在所難免,這也是耶倫所擔憂的問題。

耶倫站在美國的立場上,出于保護美國國內產業發展和工人就業角度,她的話我們雖不愛聽,但也可以理解。但她的話卻給我們提了個醒,企業不能老是以低價贏得市場競爭,優質配高價,這才是合理的。企業有了核心技術,生產出高質量高技術的產品,只有賣高價才能賺取更多的利潤。企業有了高的利潤,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人的收入,改善工人的工作環境,提供更完善的福利待遇,這樣工人的積極性才能提供,使企業和員工得到良性的發展。不可忽略的一個事實是,當前我們的優質產品在海外以低價銷售,是建立在我們工人勞動時間過長,工資待遇較低的基礎上,那為何我們不能賣高價,然后將賺的錢用來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呢,這一點是我們不得不反思和改進的地方。作為全球制造業強國,我們在很多產業領域已經領先其他國家,我們不能為了出口而出口,應該追求更高的利潤,讓產品和服務物有所值。而不能像中企投標保加利亞高鐵一樣,我們過低的報價,不僅讓國外懷疑中企接受補貼,也讓中企失去巨大的利潤空間,得不償失。很多企業習慣了在國內低價搶占市場,薄利多銷的商業模式,但這一模式在國際上、尤其是西方發達市場未必行得通。企業發展要以盈利為目的,通過研發和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高技術就應該獲得高利潤,單靠依賴低價搶占市場的時代已經過去,中企需要轉變思路和商業模式了。(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銘蘇先生”)
【昆侖策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公眾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