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1943年,正值二戰相持階段,盟軍想要讓德國納粹盡快投降,必須一舉擊中敵人要害。這個時候,坐落在德國魯爾工業區的三座用來提供能源的大壩,吸引了英國人的眼球,只要摧毀這三座大壩,就可以給德國戰略物資能源儲備沉重一擊。但是,真正想要實施摧毀大壩行動時,過程可并沒有那么簡單,德軍早有預感同盟軍會對大壩出手,所以專門在大壩外面修建了魚雷、戰艦防護網,轟炸機想要突破這層防御關口,精準投擲炸彈絕非易事。為此,英國軍事戰略中的航空工程師巴恩斯·沃利斯,提出了制造“水面跳彈”的建議。
這個想法的來源,就是沃利斯在自家花園玩打水漂游戲時突然閃現的“瘋狂想法”。有了這個想法以后,沃利斯很快就寫了一篇《球形炸彈——水面魚雷》這篇著作:轟炸機很難將炸彈精準投擲到水壩壩體邊,但“球形炸彈”落水后可以像打水漂一樣快速滾動向前,直到撞擊到壩體后爆炸。
英國皇家空軍讀完他的文章后,委托他快馬加鞭地制造“水面魚雷”。有了“打水漂”理論做支撐以后,沃利斯很快制造出了具有彈跳性的桶裝魚雷。
經過多次試驗失敗(當時可真的是“錢打了水漂”)后,彈跳桶裝魚雷終告成功。使用“水面跳彈”攻擊三座大壩后,不僅將大壩炸出來了一個巨大缺口,還間接地讓兩座德國發電站進入癱瘓狀態,導致德國工業能源供應缺乏。誰能想到,當別人還在玩打水漂游戲的時候,巴恩斯·沃利斯竟然憑借著“打水漂”理論一戰成名,甚至被載入世界史冊。
2013年9月6日,一位名叫庫爾特·斯坦納的美國人,創造了石片在湖面上彈跳88次世界紀錄,成為了至今為止難以超越的打水漂世界紀錄。不僅如此,斯坦納還加入了一個打水漂職業選手俱樂部,據說,只有石頭在湖面彈跳次數達到25次以上,才有資格加入這個俱樂部。
為何斯坦納能夠把一個普通游戲打出世界成績?你以為只是熟能生巧?還真不是,他練習打水漂,還受到了法國科學家德里克·博凱博士2004年發表在世界頂級科普雜志《自然》的論文啟發。博凱博士通過模擬打水漂實驗,在他的論文中給出了“初速度快”、找好投擲石頭的黃金角度、石頭“自旋轉”產生的“角動力”、石頭必須扁平光滑等打好水漂的4個主要參考因素。
“書到用時方恨少”。其實,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經驗,也是待到用時方恨其少。英國工程師巴恩斯·沃利斯如果不是有小時候打水漂的生活經驗,不可能想出制造“跳蛋”;法國科學家德里克·博凱博士要不是科學嚴謹地對待打水漂游戲,也不可能在《自然》雜志發表論文。無論巴恩斯·沃利斯還是德里克·博凱,他們能以打水漂而有所成就,原因很簡單-------他們都對打水漂充滿好奇進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榮獲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科學家下村侑接受采訪時曾表示,自己的科學研究并不是沖什么獎去的,剛開始只是出于單純的好奇,想弄清水晶水母這種生物為什么會發光。
“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興趣是成功的一半。”新質生產力需要新質想象力創造力支撐。不要瞧不起日常的“孩子把戲”,不要太過功利狹隘地認識和對待教育,不要輕易嘲笑“馬尾巴的功能”(影片《決裂》中被嘲笑的話題),守住本心,擁抱興趣,拒絕“愚樂”,或許,“漂漂游”(打水漂)也能打出大世界。
(作者單位:合肥市包河區總工會;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