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每年汛期一到,各報刊網絡媒體不時傳出中小學生溺水事件的發生,有的不僅僅是一個兩個,甚至是三四個的群溺。如果發生在急流險灘上,那就沒話可說了,而跌落到靜水區的水庫、池塘、湖面上溺亡,不論是出于何種原因,確實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在悲痛的同時也該反思當今的教育理念和社會價值取向問題了。見到這種消息確實令人痛心不已,一個個活蹦亂跳的鮮活生命就此終止了。
特別是進入夏季,各級政府和學校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都拿出十八般武藝開展防范溺水宣傳教育、防范督查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防范溺水事故,甚至派專人負責巡回抓落實。然而,農村涉及面廣、地形復雜,溪河遍布,最易發生溺水,政府再怎么的努力,都無法派出那么多的人手去防守每一條河流不讓小孩子涉水,很難以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
防范溺水所有的手段措施都是標,增加自身預防技能和自救自護能力才是本。愚人總覺得現在的防范溺水工作好像有點治標不治本的感覺,投入的人力物力不算少,但效果卻不高。學游泳是人生自我保護技能和求生本領,比學駕照、學書畫等什么技藝都更重要。所以說,學會游泳是防范溺水的最有效辦法。
回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周邊農村幾乎沒有發生過溺水死亡事件,倒是經常聽說有小孩過橋不慎而落入浪高流急的河水里去了,隨水流游出幾米十幾米,也許被迫喝了幾口生水后就能自動游上岸來,卻不曾聽到有人溺水死亡的事過。
發生溺水事件大多都是十歲上下的小學生。曾有一篇報道說,防范溺水要加強宣傳教育工作,讓廣大留守兒童牢固樹立防范意識,以減少溺水事件發生。一個七八歲的小孩,怎么的說教都難以做到“牢固樹立防范意識”,唯有提高監護人的跟蹤看管,但這個成本太高,而且任何意識強的人都有一時“麻痹大意”的時候,小孩一旦走出監護人的監護線外,就容易出現不幸的事了。
我們從學會走路起,家長忙里偷閑帶我們到河水里一邊洗澡,一邊教我們學會游水的本領,還教如何自救互救的技能。學游水首先是掌握自救技能。游水有時突然出現腳抽筋現象,心里不要慌張,保持冷靜,乘著體力還未耗盡,立即順著翻身仰泳,靠身體浮力“躺”在水面上,并呼叫求救。若是發聲困難,一手劃水向岸邊靠近,一手向上揮動做出求救信號,讓同伴或岸上的人知道有人抽筋了而施救。其次是救人。當同伴遇到溺水情況發生時,不要輕易冒然下水救人,只能用木桿、草繩等物件求人。如果現場一時又找不到長竹竿、草繩等施救工具,可迅速脫下自身衣服、甚至拔路邊的茅草等打結連接起來,抓緊一端向溺水者拋出另一端讓其抓住再拉回,如果這些辦法都不奏效,需要下水救人時千萬不能迎面游去,以免被溺水人死抓不放而被動釀成共同溺水,只能從其背后游去抓住其衣服、頭發等可抓住的物件拉住,并保持比一個手臂長的距離盡力往回游,或從背后用腳往岸邊踢之。如果不掌握這些技能施救,就往高處雙手對嘴巴合成喇叭狀大聲呼叫:“有人落水了,救人?。?rdquo;讓附近勞作的大人聽到呼救聲而前去搶救。
如我們老家榜圩,河溝遍布,池(塘)水深,河流湍急,但我們同齡人中不曾發生過溺水死亡的現象。那時大多數農村家庭每家每戶都有四五個小孩不等,少的也有二三人,多的達七八人,大人天天都要參加集體勞動掙工分,對小孩是沒有多少的時間來管護的,可以說,大多數家庭都是任由小孩自行游玩、自生自長。也可以說,那時農村孩子就像把一粒瓜顆種子播在草地里一樣,萌發的瓜苗頑強地與繁茂的雜草抗爭生長起來,才長成結實的瓜果。因農村住的是磚瓦房泥地板,很少有專用的沖洗間,又是一擔擔地挑水喝,不管怎么的忙,一到夏季晚上,父母就帶自家一群三四歲以上的孩子到河邊、池塘里淺灘處,一邊洗澡一邊學游泳了,經十多次的訓練小孩就可以在靜水區(泉水池、池塘、水庫)自由游水了,到五六歲后再到深水池塘或流動的河灣里洗澡、練習游泳,當能夠在流動水區自由游泳后,家長就完全放手讓小孩自己去游水了。那時小孩游水一個是怕被螞蝗叮咬,一個是怕發洪水期。下雨發洪水時大人就特別交待不準許小孩去游水了,并教我們用辣椒防螞蝗叮咬。我們屯曾有人因游水過久過迷而被螞蝗叮咬到屁股上,怎么拍打都拔不掉它,后來大人教我們用辣椒防,去游水時不要忘記帶一只辣椒,一旦被叮咬涂抹辣椒螞蝗會自動掉落。
如此訓練,農村孩子不論男女個個都會游泳,那時在農村不會游水的小孩是不可思議的。
在我們家鄉,平治河像一條綠色飄帶繞過屯前,公路就在河對岸,河面寬約三四十米,水深約六七米,過去沒有修建橋梁,過河都是竹伐或游水。小時候,我們經常游水過對岸去放牛、養鴨或勞動。過河時,我們可以直立地游過去,水不過肩膀,脫衣服繞到脖子或盤到頭頂上,然后趕牛趕鴨下河尾隨而去,也可以騎在牛背上,或一手劃水,一手揮動木鞭吆喝牛群鴨只向對岸游過去,年年如此,大人只交待說洪水來的時候就不要勉強過河。
又如,我們上高中后開始住校了。學校地處深山野嶺,沒有自來水,更沒有專用的洗涼房,如果不會游泳只能拿水桶到三四十米深的山腳河道提水上來,再找個角落隱蔽的地方用毛巾沾水搓洗。這樣的洗涼是不爽的,既然大家都會游泳,不如到河水里洗好過。還好,全校兩個年級三個班個個都會游水。學校山腳下的河水流動較急,學校就在兩個相距七八米遠較寬的彎道水面開辟兩個男女沖洗場,從河底打幾個木樁,再在水面上橫放幾根竹竿作防護欄,萬一不慎被水沖進急流里,防護欄就起作用了,再在岸邊搭兩個草棚,用木條墊底,這樣就變成了一個天然的十多平米寬的游泳洗涼場了。在如此將就的條件下生活,近兩年時間沒有溺水發生過。
我女兒是在縣城出生,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已不是我們那個時代放學后要去放牛、養鴨、砍柴的農村孩子了。但我仍秉承農村人的傳統觀念,從3歲起就帶她去學游泳。當時,平果縣城開設有二個私人游泳場,特別是鋁業的游泳館比較先進寬敞,但人滿為患,考慮到水質衛生條件等因素,我沒有帶去擁擠的游泳池學游水,而是利用節假日帶回老家的河流、泉水里的實地學。學游水首先學屏氣潛水。大人兩手抓住小孩的雙手,讓其先吸足一口氣后屏氣暫停呼吸,接著閉眼把頭浸到水里短暫停留幾秒鐘,再把頭浮出水面換氣。如此反復多次訓練,直到掌握為止。
可能是小孩膽量較小吧,開始時還要我牽拉雙手才敢把頭潛到水里,一次五六秒鐘,然后逐步提高到七八秒十幾秒。學游水初期,不時難免要被河水灌進嘴巴直接吞到肚子里,這時女兒就產生畏懼情緒,不想繼續學了。我慢慢開導說:“學會游水是人生最大的求生技能,比學詩學畫學舞學開車什么都更重要。”這樣說了女兒才勉強繼續學,但每次一到河邊仍是膽小慎為。有一次,帶她到河邊穿好泳衣后,沒有給她帶救生圈,在無任何防備的情況下,我直接把她推出三四米遠的河水里,我也立即跟著游出去作防備。撲嗵一聲就進入河水了,胡亂撲騰了幾下,急忙掉頭轉回岸邊。這時我伸出雙手拉住她的雙手,說:“沒有沉下去吧,如此再游幾個來回就熟練起來了。”但她還是有點懼怕心理,只在離岸邊一米多遠處來回游動。此后,才逐步用心練,不久在靜水區完全能自行游水了。后來,因上學原因,就很少帶她去游水了,但每個暑假我都叫她回鄉下老家,在村里的淺河灘或泉水里游水。上大學時,學校也有游泳館,我經常鼓勵她課余去游,由于學業重,加上沒有人在旁邊督促,也很少去游水了。
現如今,不論城市還是農村,一談到防溺水,家長學校都把小孩游水當著如臨深淵、或是洪水猛獸,嚴禁孩子不得涉水。不講是城市里的孩子,連農村的小孩都很少有人去池塘、河流里學游水了。有的城鎮小孩雖然在游泳室里練習過,但沒到自然環境里流動水面游過,一旦不慎重跌到流動的河水里,就游不起來了,加上心里恐慌,不幸的事就會發生。農村孩子不到河流、池塘里游水,固然有水生態受污染因素影響,或是水質衛生不達到要求等條件制約,但家長沒有把孩子學游水當一回事,小孩也沒有學游水的主動性,個個是旱鴨子,防范溺水的壓力陡增。
作者簡介:
陸章流,筆名章彰,男,壯族,籍貫平果榜圩,1960年9月出生,大學文化,百色市作協會員,農藝師。寫過新聞通訊、調研材料、工作報告、講話稿、敘事散文、隨筆、雜談、農業科普和專業論文等類型文稿,散見于一些省市報刊和公眾號,多年獲得各級報刊(社)獎勵。在省部級科技期刊發表專業論文30多篇。代表作有《探析導致土壤污染直至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成因》等。著有散文作品《山村記憶》《常有歲月可回頭》、新聞報道集《業余,我堅持報道平果數十年》、專業論述《實用甘蔗生產技術指導》(合著)《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初探》(公開發表的專業論文原稿集)等。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