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華為文化:簡單驅逐復雜
點擊:  作者:睡前帶你看未來    來源:風起堂觀察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4-07-09 09:45:10

 

今天交流的主題是“華為文化: 簡單驅逐復雜”,華為文化是華為成長為“全球500強”最核心的一個基礎。30年前,華為從深圳一個破舊的居民樓起家,30年后一躍成為全球通信行業領導者,位居500強第83位。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有華為人,華為服務于全球170個以上國家的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

 

18萬華為人所創造的全球信息行業歷史,不斷地印證著 “簡單驅逐復雜”的邏輯。

  

 

01

阿甘,一個傻傻的奮斗者……

 

美國電影《阿甘正傳》描述了這么一個人:智商只有75的美國底層青年——阿甘,有一位意志力極其堅強的母親總是跟他說:“傻就是福”。阿甘信奉這一信條,傻傻地奮斗幾十年,成長為橄欖球明星、越戰英雄、乒乓外交大使和億萬富豪。這部電影曾經在美國社會各階層中掀起巨大的旋風,它所張揚的內涵就是我們今天要給華為的畫像:“小人物創造大歷史”。

 

“傻就是福”。華為的發展也同樣印證了相信“傻就是福”的一群小人物,只要通過奮斗,通過努力,就可以改變自我的命運,進而改變行業的命運、人類的命運。

 

十年前,任正非說:我就是阿甘!五年前,任正非對華為一群青年干部說:這些年聰明人都走光了,留下來的人都有點傻,我也傻,我們一起傻傻地奮斗,就有了今天的華為......

 

 

同學們聽得聚精會神

 

02

挑戰極限的:“中國男兒”

 

這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區,比如說珠峰的通信基站,是華為所提供的設備。世界上最蠻荒的地區,比如說非洲的大沙漠中心,有華為人豎立起的鐵塔。世界上最熱的地區,最寒冷的南極和北極的通信網絡,大都是華為建起來的。

 

西藏的墨脫地區曾經是不通道路的,但是十多年前,為了讓墨脫的少數民族能夠享受到通信服務,一個叫王文征(音)的華為年輕人,帶領著200多位農民工,44夜,爬了若干座山峰,把設備扛上了墨脫。這樣的征服自然、體現人類奮斗精神的例子,可以說非常之多。

 

03

任正非:走遍世界角角落落的“老英雄”

 

我們再看看這個人,任正非。18萬華為人在市場、研發等各個領域,他們是奮斗者,和冒險者。他們的領頭人任正非,也同樣展現出了一種強悍的英雄主義氣質。20多年來,這位44歲才開始創業的中年人,可以說是我們中國人中走遍世界絕大多數角落的極少數人。

 

有一年巴基斯坦發生動蕩,任正非就提出來“我要去巴基斯坦,看望員工”,公司高層都反對,任正非以總裁辦的名義發了一個文件:“誰反對誰下課,弟兄們能去的地方,我為什么不能去?”

 

利比亞開戰前兩天,他還在的黎波里出差,利比亞首富讓一群保鏢護送,長途駕車上千公里,在開戰前夕將任正非送到鄰國的機場......這樣的故事在任正非和華為高管、員工中不勝枚舉。

 

 

 

04

客戶是華為人的鴉片

 

日本大地震海嘯期間,友商都第一時間撤離了,華為員工留了下來,為災區中的當地人提供通信保障。天災、人禍面前,華為人堅守崗位。阿根廷9級大地震時,當地一位著名作家在報紙上撰文:“地震發生的時候,老百姓最希望通信暢通,能夠給家里人報平安......”而華為人正是那個報平安的“使者”。

 

華為人天然的對客戶有一種親近感,客戶就是華為人的鴉片。

 

05

我們不相信…!!!

 

華為今天有全球最大規模的研發團隊,18萬員工中近乎一半是研發人,在全球有15大研究所,與近200個大學有合作研發,同時自身也擁有全球信息技術行業的一批頂級科學家、專家。但在20多年前,華為的北京研究所剛剛成立的時候,北研所只有十幾個研發人員,20多歲的開發人員有一天晚上喝醉了,集體喊出來的一句話是:“我們不相信!不相信我們追趕不上思科......!!!”。正是西方公司的傲慢、自大,激起了這些年輕的中國知識分子們的激情和使命精神。

 

思科是IP研究的創立者、領先者。但今天的華為北京研究所是全球IP研究的中心,擁有近萬名研發人員。

 

 

 

06

華為文化:類校園文化

 

1余承東的“第一印象”

 

余承東從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時,他的導師對他說,你既不適合在政府部門工作,也不適合到企業工作,你的個性適合在大學里搞研究。但是華為給他伸出了橄欖枝,余承東就決定到華為試一試,實在不行就去美國留學。而華為給這個25歲的年輕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跟校園差不多。一進到當年很簡陋的研發辦公室,看到有人把腳放到電腦桌上在工作。還有女生靠著墻做倒立......

 

這樣一種充分開放、自由的空氣,深刻地印在了余承東腦中,余承東由此開始了他后面24年充滿了激情的職業生涯。

 

華為的無線產品,尤其是3G基站,是余承東帶領的團隊研發的。而且,無線產品研發部門自己組建市場隊伍,以巨大的勇氣、耐心和創新精神撞開了歐洲的大門。

 

歐洲是發明通信的大陸,如今是華為的“大糧倉”,靠的是什么?強烈的客戶需求響應和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分布式基站、SingleRAN基站被業界稱作架構型的顛覆性創新產品,想法來自于客戶,華為人敢拍胸脯承諾實現,“一邊吹牛,一邊戰斗”,100多位中外開發人員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硬是在七個月之內把“不可能”變成了現實,變成了華為突破歐洲并進而全面覆蓋歐洲市場的創新利器。

 

2簡單、開放、單純,理想主義+一腔熱血

 

校園文化的特質是什么?“簡單,簡單的人際關系”,“開放,開放的組織氛圍”,“單純,單純的追求”。還有理想主義加一腔熱血,以及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校園文化的特質,其實也就是青年人的特質。華為文化就是一種類校園文化。

 

3海思總裁的“最深印象”

 

何庭波,華為海思總裁。

 

何庭波講過這么一段話,“20多年前,老板領著一批20多歲的年輕人,他總是對我們念叨,對客戶好,華為就好,華為好你們就好。”選擇相信的人,信則不疑,信則行動,信則奮斗。20多年后,這樣一批一批的單純的人,奮斗的人,理想主義者和樂觀主義者們,共同見證了歷史,共同創造了歷史。而他們中的一些人,也成長為世界級研發專家和管理人才。

 

4華為的動力學機制

 

米開朗基羅說,“我在大理石中看見天使,于是我不停地雕刻,使它變得自由。”在座的各位年輕人,你們今天就是那個大理石,當你們明天、后天走向社會的時候,如果幸運,你們就會找到你們命運中的米開朗基羅。華為文化就是華為的米開朗基羅手里那一把精神之刀。我把這個“精神之刀”稱之為“華為的精神動力學”。三個方面,一個是“分好錢”,第二是“分好權”,第三“共享成就感”。概括地講,就是要與18萬員工共同分享企業的發展成果。

 

5華為既用好了中國人,又用好了西方人

 

匯豐銀行的聯席總裁說過這么一句話,“全球范圍內唯有華為公司既用好了中國人,也用好了西方人”。這背后是一個什么樣的理念呢?相當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為人才創造寬容、包容、開放的發展環境。Renato 7年前加盟華為,創建了華為米蘭研究所,也是全球最權威的IP微波研究所。去年我到米蘭研究去訪問他,大雨瓢潑,他自己開車到機場接我和我的同行者。一上車我就問他,我說你為什么選擇加盟華為?他說,“我在歐洲公司工作了30年,上司跟我的交流更多的是:進度、進度、進度,結果、結果、結果。但是華為每一位領導見到我的時候都說什么呢?Renato,你有什么困難需要我們幫助你;你希望我能給你提供什么樣的支持?恰恰是華為的這樣包容、寬容的氛圍使得我很樂意在華為工作。”這是一位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的意大利科學家,早上第一個到辦公室開門,晚上最后一個離開辦公室,回家還帶著電腦加班工作的科學家,也是一個每年在飛機上飛行150次左右的60多歲的知名科學家。

 

6狼文化

 

華為的“狼文化”,經常被媒體和大眾誤讀。華為的確是倡導狼文化的,但華為的狼文化不是反人性,不是殘忍,是有它特定的豐富內涵的。

 

狼擁有三大品質,一是極其敏銳的嗅覺,幾公里之外能夠聞到機會,能夠嗅到危險的氣息。這個敏銳的嗅覺不就是前瞻力嗎?狼的第二大特征是不屈不撓的進攻精神。但是進攻精神要靠什么來支撐呢?粗糙的神經、強悍的意志力。狼的第三個特質是“狼狽合作”。狼這樣一個極其特殊的生物,它的身上恰恰包含著我們人類所推崇的三大品質,寬闊的視野、強悍的意志力和進攻精神,當然還有群體合作。華為崇尚個人英雄主義,但華為認為任何的個人英雄都必須成長于集體主義的土壤中。

 

提問環節

 

在現場提問環節,同學們踴躍提問。

 

 

提問 1

Q:  非常感謝您今天晚上帶來的這場非常精彩的主題講座。華為從1987年成為PBX的銷售代理而創立公司至今,飽經風霜30年,我們今天看到的華為是一家在全球享有盛譽、基站分點遍布于世界各地的國際化大公司。華為的飛速成長無疑是中國電信行業的一個奇跡。所以究竟是什么讓華為屹立于行業的激烈競爭中久經風霜而長久不衰,特別是今年正逢貴公司創立30周年之際,華為在手機行業上打了蘋果公司一個漂亮的反擊,對此你有何看法呢?

 

田濤教授:其實剛才一個小時的分享已經把你要問的問題的一大半都回答了,但是我再補充兩點,第一點,華為這樣一家公司他所秉持的行業使命感,這是早期華為發展的最大動力。華為是一個不以利潤追求為第一的公司,所以華為也是全球500強企業中極少的一家沒有上市的公司。這樣帶來的結果呢?就是華為敢于面向未來,以8年、10年來規劃自己的戰略。假使華為是一家上市公司,華為就必須跟隨著資本市場的指揮棒轉,必須把利潤放在第一位。但是正因為華為充滿理想主義,擁有使命精神,決定了華為必須要不斷地面向未來去投入。一家偉大的公司有沒有未來,相當重要的一點要看它的財務報表,財務報表中三項很重要,第一項就是員工的收入在財務報表中的比重。過去29年,華為的員工收入跟股東的分紅比是31,這帶來的結果是什么呢? 18萬人分享到了企業發展的成果,他們當然也愿意為一種理想、為一個使命去群體奮斗。

 

第二個指標是什么呢?研發投入。華為長期堅持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10%以上,這幾年華為的研發投入始終保持在15%左右,去年華為的研發投入是110億美金,將近800億人民幣。研發投入跟利潤之間的比例是21還多。

 

第三項指標是納稅。華為去年向國家交稅760億人民幣,國外交稅200億人民幣。去年的納稅總額接近1000億人民幣。

 

這三項指標其實最能展現一個公司是面向短期還是面向未來的。所以我個人做了一個總結:華為30年創造的行業奇跡,背后重要的是三大支柱:第一大支柱就是我前面講的文化支柱,第二大支柱是面向未來對人才加大投入。第三大支柱是面向未來對技術持續不斷地加大投入。

 

對于技術的投入我再做一點補充。如果說過往的早期20年的華為更多的是技術創新追隨者,那么今天的華為作為行業領頭者之一就要承擔領頭者的角色,領頭者的角色就是要為人類做探路者。所以今天華為的研發投入中有30%是投入到基礎科學研發的。華為正在跟全球接近200所大學的科學家、專家進行基礎研究合作,這是把金錢變為知識的過程,另外70%投入到技術開發方面,是把知識變為金錢的過程。30%的基礎研發投入還允許一定比例的失敗率。科學家研發的成果華為既不擁有他的專利,論文也是他自己的,產業化也是他自己的,華為僅僅希望能夠得到知曉權,包括你是怎么成功的,你是怎么失敗的。

 

 

提問 2

Q我想問您一下關于社會企業的問題,在社會企業不斷發展的今天,華為在公益和慈善方面有什么打算呢?而且您同意企業的下一步發展方向將會是社會性嗎?

 

田濤教授:對于一個企業,最重要的社會責任首先是要為消費者、為客戶提供一流的產品、一流的服務。前面我們講了很多華為人的艱苦奮斗,比如說在戰亂中、在地震中、在蠻荒的地區、在沙漠地帶等,華為人為什么要堅持留下來保證通信暢通,事實上這就是在給消費者提供最大的社會責任。

 

當然,這是我們講的廣義上的社會責任,但是狹義的你所講的社會責任,華為其實做了很多,只是不說而已。比如說汶川地震,華為捐助了大量的設備,包括華為員工的現金捐助,據我所知第一期就有八千多萬元。華為還面向全球邀請歐洲、非洲、世界多個國家一些大學的年輕人到華為來實習,到中國來觀光學習、了解中國等等,非常之多。當然也包括華為對于高校競賽的的各種支持、包括我今天坐到這兒與同學們分享都屬于你所說的社會責任。

 

 

提問 3

Q田教授您好!我是來自南京師范大學的劉子賀。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科技巨頭都倒下了,包括在iphone8發布之后蘋果可以說迎來了它的一個滑鐵盧。我想問的是華為既然是在槍林彈雨中成長出來的,它必然更懂得居安思危,就像您提到的,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縱觀未來華為究竟憑什么能夠屹立在科技界當中?

 

田濤教授: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這也是華為包括我過去五年來思考最多的問題,我最近讀得比較多的都是關于組織興亡的書。這兩天我正在讀《羅馬帝國的衰落》,華為一定要從人類歷史上各類組織,包括國家組織、企業組織、社會組織的興亡史、興衰史中汲取經驗、汲取教訓。華為過去三十年的發展背后所依托和支撐的是讓西方公司、讓華為的競爭對手們聞風喪膽的精神力量——強大的組織活力。這種強大的組織活力讓一家中國公司快速崛起。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兩千年前的羅馬帝國軍團也是一支讓整個歐洲大陸聞風喪膽的鐵軍,但是它最后衰亡了。

 

華為今天是一家大公司,一家行業巨頭,但這只是暫時的勝利。華為要想在這個位置上待得久一點、健康一點,唯有不斷地革自己的命。能夠打敗華為的不會是任何外部的力量,只有華為自己,所以華為必須避免大公司強大起來之后就變得大而傲慢、大而自大、大而封閉、大而惰怠。必須自我批判、自我警覺。

 

這就需要華為具有強大的危機意識。唯有恐懼,才是變革最大的力量,假使一個公司沒有恐懼感,假使一個人沒有了危機感,那么他的衰落幾乎是必定的。今年是華為成立第30周年,但是華為公司沒有舉行任何的慶祝活動。為什么?因為華為充分地意識到三十年的華為只是暫時成功的“三十年河東”,有沒有“三十年河西”是要打巨大的問號的。所以今年年初,華為的干部大會主題是什么呢?“萬炮齊轟華為”,400多個高級干部分組幾天在講華為的問題。我想一個組織如果在一種開放狀況下能夠不斷地進行自我批判,能夠有充分的理性精神、危機意識,不斷地面對今天的問題和明天的問題,它一定會活得更健康一點,更久一點。

 

 

提問 4

Q非常謝謝!感謝田教授,我來自南京大學數理班,對于我還有我身邊的很多同學來說,成為科學家是一條很好的很期待的職業規劃。如果到我們班去詢問同學對于未來的職業規劃,大部分人能給出的回答都是這樣的,“能搞科研還是要搞科研吧”。而華為也同樣是一個科學家的樂園,我想提問的是,您剛才提到米開朗基羅那句話,“我在大理石中看到天使”。不管是對于我們自己還是對于華為這樣一個企業,它如何在年輕人或者我們如何在自己身上發現自己有成為科學家的潛質并不斷為此努力呢?就比方說您剛才提到的那位俄羅斯研究所的員工,是華為的什么理念或者是他身上什么品質讓華為能夠去養他8年呢?另外還想請教你的是也許我們很多人并沒有天賦成為科學家,我們為此那么努力,最后可能只成為一個公務員或者是其他一個行業的普通人,科研或許與我們工作后的生活再沒有任何關系,那我們曾經的付出究竟又收獲了多少?我們進行科研和探索的過程中得到的收獲是否匹配我們曾經的付出呢?

 

田濤教授:謝謝你!你一個問題里包含了好幾層意思,我盡量為你解答。

 

一個人在整個人群中,尤其是在13億、在65億的人口中,就像大海里的一朵浪花,能不能成就一番偉業,或者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充滿了命運的偶然性。但是,為什么有些人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我想相當重要的一點就是偶然性跟必然性的一種結合。我推薦你看一本書,叫做《人類星光燦爛時》,你從這本書中會發現,命運這個羅盤的確太強大了,但是你同時也會發現,個人的潛能也是不可限量的。所以有一個關于杰出人才的研究叫做一萬小時定律,即那些成功人才都是在某一個領域里至少有超過1萬小時的投入。首先你個人要足夠的努力;同時,你還得遇到良師。我希望我今天的講演能夠對在座的同學們帶來正向影響,我想其實每一個老師他都承擔著這樣一種責任。

 

對于華為來說,什么樣的人才是華為所認為的合適的人呢?華為有一套識別人才的標準,但是這種標準嚴格地講都是有局限性的。關鍵在于什么呢?關鍵在于華為在用人上有一個大邏輯,即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在用人的問題上華為內部有過激烈的辯論,最后的結論是:先假定雞是重要的,什么意思呢?你作為一個科學家,比如剛才提到的俄羅斯數學家,他說我是一個數學天才,我需要的年薪是多少,給不給?我們假定先有雞,那么我們在用人的問題上就要敢于冒險。OK,我給你這么多。你在華為工作了3年,你是那個很勤快的雞,每天都生蛋,但是你生的蛋的價值含量并不高,你可能就是一個開放型的優秀人才。但是你可能生出來的是臭蛋,對不起你也是在探索,失敗也是成功之母,所以你也應該得到良好的成長土壤。但是你天天生的是臭蛋,年年生的是臭蛋,大不了解除和約。但是像俄羅斯數學所這樣一個罕見的數學天才,我看到你的潛質,巨大的潛質,我就用8年時間,一個蛋都沒生,到第8年生了一個大金蛋,這個大金蛋幫助華為打開了無線產品的歐洲市場,給華為每年帶來了巨大的銷售收入,而華為也給生了大金蛋的這樣一位科學家與貢獻相稱的高回報。這是你的第二個問題。

 

你提的第三個問題帶著功利色彩。我個人的理解是一個人要想有長遠的未來,一定要擁有不問收獲,只問耕耘的心態。尤其是年輕人,我們在奮斗的歷程中,只要你不斷辛勤地去努力、去奮斗,在今天這樣一個充分開放的時代,你一定要相信這個時代會給你機會,給你們機遇的。

 

十九大報告我昨天在高鐵認真看了幾遍,我個人認為,這個報告可以說很可能奠定了我們國家未來二十年、三十年非常宏大的戰略背景、發展背景。在今后美、歐、中三大板塊的競爭中,中國只要保持穩定,沿著這樣一個藍圖,十幾億中國人齊心協力,巨大的創造力和凝聚力將被充分激發,那么中國在未來三大板塊的競爭中一定會占據越來越主動的地位。對于今天在座的所有年輕人來說,對于今天的90后、00后的中國所有青年人來說,你們恰逢一個巨大的歷史機會,就像39年以前十一屆三中全會給我們這一代人所帶來的千載難逢的機會。珍惜這個時代,在座的各位青年朋友。謝謝大家!

 

田濤教授激情、生動、幽默的演講不時惹得全場大笑,同學們也聽得非常激動、深受鼓舞、更是受益匪淺。

 

“一個企業,有活力、有危機意識,才有未來。而同學們的青春亦萬不可與萎靡、惰怠、衰朽相連,唯有持續奮斗才有個人的美好未來!”田濤教授以“華為之道”勉勵在場的同學們把握青春年華,實現自我價值。

 

 

田濤教授與嘉賓及南大師生合影留念。

 

作者:睡前帶你看未來;來源:心聲社區、華為人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華為文化:簡單驅逐復雜

    2024-07-09
  • 內容 相關信息

  • 華為文化:簡單驅逐復雜

    2024-07-09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善之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烽火HOME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